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天淞子

    一般來說,宋朝的樞密使和宋朝的太尉不是一回事,不能放在一起比較誰的權力更大的,因為在宋朝,樞密使主要是一種官職,即樞密院的最高長官,只是後來樞密使不常設,樞密院的行政工作以樞密知事代領,有的高官被授予樞密使,卻不行樞密使的職事——

    宋朝的樞密院是總理全國軍務的最高機構,簡稱“樞府”。宋代樞密院與中書門下共掌文、武大權,稱為東、西“二府”。

    宋太祖建立宋朝後,以宰相專管文的,參知政事為宰相的副官;樞密使專管武事,副使輔佐。樞密使為樞密院之長官,或稱知樞密院事,副長官稱樞密副使或同知樞密院事,籤書樞密院事或同籤書樞密院事。樞密院“掌兵籍,虎符”,在皇帝的批准前提下,樞密院有調動兵馬之權。樞密使的地位略低於宰相,與參知政事、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尚書左丞等統稱為“執政官”。不過在宋朝,樞密使也可以是一種加官,是一種階官的名稱,正二品。

    而太尉,作為武官的職官名稱,是從秦朝開始的,後自漢朝直至隋唐,太尉這個專掌最高軍事武裝力量的職官就偶爾設定、時常撤銷,大多數時候屬於一種品級,到了宋朝,太尉就僅僅是武階官的品級之一了,屬於正二品的官。所以在宋朝,被授予太尉的高官有很多,《水滸傳》裡就出現了好幾個太尉,比如一開始的那個洪太尉,高俅的這個高太尉當然大名鼎鼎了。所以太尉這個官名,就猶如今天的上將、中將稱呼軍銜稱呼一樣,沒有實際對應的職位,宋朝的一個官實際職位另有名稱,比如高俅,他是殿前司都指揮——宋朝的主要武裝力量即禁軍,分為三大軍種,即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都指揮是軍種總司令,也即太尉是高俅的官階名稱,正二品,他的職務名稱是殿前司都指揮,又稱“殿帥”。

    ——總體來說,雖然在階官名稱裡,即有樞密使,也有太尉, 而且都是正二品,但是樞密使主要還是一種職稱,而太尉在宋朝從來都不是職官的稱呼,一直都只是一個階官的稱呼,猶如今天的軍銜。所以就好像談論國防部長和大將誰權力更大是屬於“亂點鴛鴦譜”,樞密使和太尉也難說誰的權力更大。在宋朝,樞密使還是文官,而太尉一直都屬於武官;樞密使曾經是一種實職,而太尉從來都只是一個武階官的名稱。

  • 2 # 小龍女5505

    宋朝兩大官職樞密使與太尉相比,論地位太尉是榮譽之職更大,論職權樞密使手中有一定勢力,所以樞密使更厲害些,略強於太尉。

  • 3 # 趙燕雲

    宋代樞密使是樞密院最高長官,樞密院是宋代沿襲五代舊制設定,侵奪原兵部職權,掌管全國軍政,俗稱樞府、西府,與政事堂並稱“兩府”。樞密院的正副長官(樞密使、副使)和宰相(同平章事)、副相(參知政事)統稱宰執。

    宋代樞密院是全國軍隊的最高指揮機構,軍隊的調防,戰爭的動員,戰爭的指揮等都是樞密院的職責(類似於現在美國的國防部職能)。

    宋代官制最為混亂,三師三公(宋承唐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之一的太尉在宋初只是作為升遷資序所用,並無執掌。也就是沒有實權。太尉舊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來則提升至次於太師而在太傅之上。至宋徽宗依三代舊制,改三公為太師、太傅、太保,罷司徒、司空、太尉。又重定武官制度後,將太尉成為武階官之首,也就是武官級別最高,而非實職。

    宋代太尉在後來也是下級軍官對高階武官的尊稱,水滸傳中太尉稱呼比較多。比如高俅的“殿帥府太尉”,殿帥乃殿前都指揮使的尊稱,如同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稱“馬帥”、“步帥”。“殿帥府”即殿前都指揮使司的俗稱。 宋徽宗政和時,規定三衙長官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為正五品,而殿前都指揮使為從二品,且資序在節度使之上。所以高俅被尊稱“太尉”。高階武職的岳飛也被尊稱過“太尉”。

    所以“太尉”在宋代並非指實際職務。有時“太尉”也是樞密院文長官的通泛尊稱。比如韓琦擔任樞密使時,蘇轍就寫有《上樞密韓太尉書》。

  • 4 # 葉之秋

    簡單來說,宋朝的樞密使屬於職位,太尉則屬於榮譽職銜。樞密使的權力大,太尉的級別高。

    宋朝的官職延續至唐朝五代。由於晚唐五代戰事頻繁,樞密院逐步成為掌握一國軍政的最高機關。樞密使則是一國軍政最高掌管。

    至於太尉,則屬於榮譽職銜。

    太尉是古之三公之一。秦漢三國,太尉掌握一國軍政。到了宋朝,太尉已經有名無實。當一些官員積攢下足夠的功勳,就可以被加封為太保、太尉,或者太師。

    這三樣封爵,只是榮譽職銜,代表皇帝最臣子最大的寵信。接受這個封爵,並不增加半點權力,不過,俸祿會 有相應提高。

    比如一個人是樞密使,另一個人是退休官員,曾被賜太尉封爵。擔任樞密使明顯權力大,可當國家舉行祭祀大殿,要站班排位時,退休老太尉可以站在現任樞密使前。

    比如宋朝開國功臣曹彬,曾經擔任樞密使,賜封爵為太尉。因太尉是極品封爵,故人們多稱其為曹太尉。

    《水滸傳》中,高俅擔任的職務是殿帥府太尉,因此常被人稱為高太尉。

    實際上宋朝根本沒有殿帥府,也沒有殿帥府太尉。從小說的描寫看,高俅出任的應當是殿前司都指揮使的職務。另外像宿太尉、楊太尉都是一種俗稱。畢竟明朝的時候已經沒有樞密院,卻還是有太尉這個封爵。

  • 5 # 帝國的臉譜

    宋朝樞密使是一個實職,而太尉在大多數的時間為虛銜,作為榮譽加官。因此,就實權來說,樞密使更大;就榮譽來說,太尉的稱號更顯耀。

    太尉設定開始於秦朝,秦始皇當皇帝后,設三公九卿,其中三公便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太尉負責治軍領兵,但秦朝並沒有任命太尉,因為秦始皇軍權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肯任命太尉。

    漢高祖劉邦曾任盧綰為太尉,後來盧綰反了,便廢除了太尉一職,劉邦去世後,以周勃為太尉,以後不作常職設定,時廢時置。而漢唐以後,太尉一職更多的是一個榮譽頭銜,獲封太尉的人,位至三公,自然榮寵。

    樞密使一職,創立於唐朝後期,成長於五代時期,興盛於宋朝。唐朝,樞密使掌管樞密院,由宦官負責。到了五代,樞密使一職逐漸為武將所取代,權力迅速擴大,一度成為可以抗衡宰相的要職,五代時期篡權的,大都是樞密使。

    到了宋朝,樞密使是一個常置的職務,主管軍事,負責軍隊的排程和軍事計劃的安排,負責將帥的獎懲評價,相當於國防部長官。但是,在實權上,樞密使比國防部長更顯耀,因為在宋朝,樞密使是與管民政的宰相、管財政的三司使並列為宰執大臣的要職。

    兩宋三百餘年,鑑於武將容易奪權,所以樞密使一職,除了宋初的開國元勳曹彬,和後來的名將狄青外,好像沒有再授過其他武將,大都是以文臣為樞密使,而且,狄青當了樞密使後,為文官所圍剿,最後因此死於非命,可以說,狄青如果不當樞密使,是不會那麼快死的。

    因為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規定,是國策,是宋朝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所共同遵守的規矩,而樞密使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赫位置,對於文人來說,是個舒服的寶座,對於武將來說,卻是個燙手的山芋。武將要坐這把椅子,那他就是與國策為敵,與文人為敵,與整個朝廷為敵。

    所以,歐陽修給宋仁宗上書《論狄青札子》,要求免去狄青樞密使一職。宰相文彥博也建議宋仁宗改任狄青其他職務,宋仁宗說:“狄青是忠臣。”文彥博反問道:“太祖(趙匡胤)豈非周世宗忠臣?”意思是狄青即便是忠臣,也可能像當年趙匡胤一樣奪位,一句話擊中宋仁宗軟肋,於是,他將狄青貶到陳州。狄青遭貶後,內心受不了打擊,第二年就在陳州發疽而死。可見,好官位不是人人都能高枕無憂而穩坐釣魚臺的。

  • 6 # 史論縱橫

    說起宋朝太尉,大家能夠想到的一定是《水滸傳》中的奸臣高俅高太尉,在《水滸傳》中高俅因為踢球踢的好,被宋徽宗提拔為太尉,一飛沖天後,壞事做盡,很多讀者認為北宋最後的滅亡也是高俅導致的。

    實際上這有點高估了歷史上高俅的能力,高俅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能耐,《水滸傳》裡面的大名鼎鼎的北宋四奸臣“蔡京、高俅、童貫、楊戩”。這並不是歷史版本,真正的北宋末年著名的奸臣是蔡京、王黼(fu)、蔡攸(you)、童貫、楊戩、梁師成,他們被合稱為“宣和六賊”。

    這幾個權臣,都是當時身處朝堂超一線,圍繞在徽宗身邊的官員,不是權臣就是太監,高俅作為一個太尉和這幾個人相比,實在是有點上不了檯面。

    在靖康之變的時候,高俅也曾想跟這幾個人爭奪已經是太上皇的徽宗的寵幸,結果因為段位不夠,玩不過這六個老賊,於是就沒有跟他們參合,後來欽宗打擊報復徽宗政治小團體的時候,高俅反而躲過一劫。

    宋朝是一個什麼樣的官制呢?

    我們都知道北宋實行二府三司,二府就是主管政治的中書門下( 簡稱中書) 與主管軍事的樞密院,中書以同平章事( 宰相) 、參知政事為正副長官,樞密院以樞密使( 知樞密院事) 、樞密副使( 同知樞密院事) 為正副長官。

    但是掌管軍事的樞密使和樞密副使並非武將出身,而是文官擔任,宋代是以文治武,樞密院的正副長官都是文人來擔任。

    更有意思的一點是,當宋代遭遇外族入侵的時候,往往形成以宰相兼任樞密使的慣例,打仗的時候不是軍事兼管政治,反而是政治兼管軍事,你說這個仗還怎麼打?

    很多影視劇中上朝的時候是文武排成兩列,對不起,這個在宋朝是不可能的,無論是宰相還是樞密使,都是文官出身,都是站到前排的,武將站到哪裡呢?當然是站在樞密使和樞密副使後面了。

    大部分武將官職能夠做到太尉就已經到天,有宋一代,只有岳飛和韓世忠以武將身份擔任過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的職務,之所有有這個任命是朝廷想要收回他們的兵權,另一方面當時的樞密院並沒有軍權。

    也就是說武將的最高職務就是太尉,而太尉的頂頭上司就是樞密使,童貫是高俅的領導,並非水滸中描述的,高俅是童貫的領導。

    宋徽宗最喜歡的事情也並不是踢足球,宋徽宗愛好十分廣泛,比如收集奇珍異獸,文玩字畫,奇石造景等等,當然最喜歡的還是到青樓微服私訪,所以徽宗即位後立即提拔的人並不是高俅,而是蔡京,童貫幫徽宗搜刮奇珍異寶的時候,發現了蔡京,因此就向徽宗推薦了蔡京,童貫和蔡京始終是宋徽宗身邊的人。

    高俅也很厲害,原本是蘇軾家的小吏,擅長抄抄寫寫,後來被蘇軾推薦給了王都太尉王詵(shen),後來結識了還沒有登基的徽宗。

    徽宗即位後想要提拔高俅,但是以高俅的學歷別說是太尉,就是想要安排個縣尉都不行,因為縣尉一級官員也要求是科舉出身,高俅自然是考不上了,因此徽宗讓高俅到邊境建功立業,一點點成為武將的最高官職太尉。

    當然,高俅實際還是一個小人物,在《宋史》中並未單獨給他列傳,關於他的記載並沒有多,主要原因就是太尉這個職務相對來說還是過低了,這再次顯示出了宋代統治者重文輕武的統治思想。

  • 7 # 揚眉劍出qiao

    宋朝官員一般有本官和差遣兩種身份,本官代表品級和領取俸祿,差遣為履任掌事和實際職務(高階文官還要加個貼職身份)。

    太尉有兩種說法,其一是做為文官本官系統加銜的三公中之太尉,文官合班正一品次序為尚書令,太師,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少師,少傅,少保。其中尚書令為儲君/太子加銜,其餘為文官加銜,不常置。但蔡京以太師領三省事例外,他的太師,是與以從一品的侍中拜相(範質、趙普、丁謂、馮拯和韓琦)一樣,不必帶同平章事職銜,是為真宰相。

    至於樞密使,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樣屬於差遣職系統。本官為從四品的右諫議大夫即可出任執政(參知政事/樞密副使),資深執政轉任樞密使時,本官一般都積為從三品的六部侍郎了。

    太尉的另外一種說法,即民間俗稱橫班正六品以上高階將領的太尉,屬武官系統,與此更是天差地別。

  • 8 # 煮酒君

    我們都知道,樞密使和太尉都屬於古代的官職。若要探究在宋朝時二者之間哪一個的權力更大或者官職更大,我們就得先把這兩個官職的產生過程與發展情況搞清楚。

    首先,我們來說說樞密使。樞密使這一職位最早是在唐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而設定的官職,主要是由宦官擔任的樞密院的主管,也可以說是中央主管軍事的最高長官。

    北宋時期實行的二府三司,二府便是主管政事的中書門下和主管軍事的樞密院。中書門下以宰相和參知政事為正副長官,樞密院則是以樞密使和樞密副使為正副長官。雖說樞密使掌管軍事,但由於宋朝推崇以文治武,並且鑑於武將容易奪權。所以宋朝除了曹彬和狄青兩位武將曾擔任樞密使以外,宋朝樞密院的正副長官一般都是任命文官來擔任。

    這樣一來,樞密使便成了能調動兵力但並沒有統兵之權的職位。

    再來說說太尉。太尉一職始設於秦朝,秦始皇稱帝后設三公九卿,其中三公便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太尉屬於中央的掌管軍事的最高長官。但因為秦始皇一直都將軍權握在自己手中,秦朝到結束都沒有任命太尉一職,後來太尉便逐漸成為一種虛銜或加官。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太尉一職曾在西漢某個時期被改為大司馬,作為一種榮譽的稱號。比如說衛青大將軍,就被加過這種大司馬的號,這是一種榮譽稱號。同時依舊保留太尉的基本職能——名義上是掌管天下軍事,實則是為皇帝的軍事顧問或者說是高階參謀,起到一定的防止皇帝軍事決策失誤的作用。

    西漢時王莽篡位之後,又重新起用太尉這種官職。這個時候三公的意思就不一樣了,不再是太尉丞相御史大夫這個搭配了,而是變為太尉與司徒、司空這麼一個新的搭配。這時候的太尉與秦朝時期的太尉便有了更大的區別,秦朝時期的太尉雖然沒有實際掌握兵權但是還擁有著一定的權力。到了後面的朝代就完全變成了對一些元老級別的老臣給予表彰的一種稱號了。

    幾經朝代的變遷,宋朝在這一搭配的基礎上又衍生了更為複雜的搭配。《宋史 職官志》中就有記載:"三師、三公,宋承唐制,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師,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為宰相、親王使相加官,其特拜者不預政事,皆赴上於尚書省。凡除授,則自司徒遷太保,自太傅遷太尉,檢校官亦如之。太尉舊在三師下,由唐至宋加重,遂以太尉居太傅之上。若宰臣官至僕射致仕者,以在位久近,或已任司空、司徒,則拜太尉、太傅等官。若太師則為異數,自趙普以開國元勳,文彥博以累朝耆德,方特拜焉。雖太傅王旦、司徒呂夷簡各任宰相二十年,止以太尉致仕。"

    這裡說的比較明白,在宋代,太尉是僅次於太師的榮耀官位。宋朝時期,就有王旦、呂夷簡這兩位宰相退休後被加了太尉這一官銜。而太師這一銜,北宋時的趙普與文彥搏在退休後便曾獲得。獲此等稱號,便意味著是皇帝對該臣子最大的寵信。但接受這個加封的官員,並不會因此增加什麼實權。

    簡單說來,宋朝的樞密使是可以掌握實權的一種職位,而太尉就是一種榮譽職銜。樞密使的權力大,但太尉的級別高。若要論二者誰的官職更高或者權力更大,便不可一言蔽之了。

    中國古代的政治架構和官職的設定是在不斷變化的,就算是同一朝代,同一職能的官職,也常常會有所變化。畢竟不同時代不同背景下,總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種修圖效果怎麼調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