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漢人歷史文化研究

    如果沒有清朝,明朝一樣會“消亡”,殘明、李賊、張屠夫等人都無法統一中國,中國會陷入新的割據時代。這時的西方殖民者恰恰在尋求東進。西方殖民者無法對付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封建王朝,但要對付單個割據勢力估計還是可以的,而且,那些割據勢力為了內鬥,也必然尋求西方人的支援。結果是怎麼樣?最起碼葡萄牙就不會安心住在鳥窩般大小的澳門了。

    .鳥蛋般大小的澳門、香港,以及那些芝麻般大小的租界,是無法對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產生足夠的影響的。但是,如果西方殖民者把幾個沿海省份都佔了,其擁有的能量就足夠對整個中中國產生深厚的影響。說嚴重點,中國可能會象印度一樣,成為某個或若干個西方殖民者的附屬國,徹底接受西方國家的制度改造。

    明朝末年很腐爛,但正因為它的腐爛,才是中國2千年封建專制王朝最為脆弱的時候,才擁有被西方征服並可能改造的因素。不是嗎?明末官員腐敗、世人貪婪財富、追求享受,從本質上講,他們已經放棄了儒家的某些理念,在人性上和西方資本家類似。他們缺的是新的世界觀、新的剝削方式、新的奢侈品、新的競爭對手。一旦擁有這些刺激因素,他們同樣會和西方資本家一樣為追求資本而不惜一切。就算是自命清高的許多知識分子,面對明末社會的亂象,對傳統儒家同樣感到了失落,所以才提出新的觀點。雖然在我們看來,這些新觀點同樣沒有脫離儒家的範疇,但如果能夠大範圍、深度的接觸西方思想的衝擊,他們也必然有更深的領悟。華人口眾多,社會組織形態複雜,且久經各種災難。不像印地安人那樣社會結構單一、且人口稀少,在西方的火槍和疾病的雙重打.下,輕易就被滅絕。

    所以我說“百年國難”來的太晚了,如果中國能被西方殖民者更早、更深的打敗,就能更早、更近距離地瞭解現代文明。明末的中國正是具備了這些因素。百年國難是痛苦的,但晚痛不如早痛,長痛不如短痛,這也算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選 擇了。

    是的,“百年國難”是痛苦的,要放棄“遼闊領土”更是痛苦的,但是,用這些痛苦來換取華人一次睜眼看世界的機會,換取華人今天能享受自由、民主和科學的機會,那是值得的。可惜,歷史是殘酷的,這一切都被清朝的征服、被清朝的盛世所打斷。在清朝的統治下,華人重新回到了封建帝國的正常軌道,在“康乾盛世”的催眠下繼續沉睡在世界中心的美夢中。當鴉片戰爭打響的那一刻,華人開始睜眼睛了,可惜,世界走遠了。

  • 2 # 鳳求凰ONRX

    大明《亡國危》

    大明之危,華夏危

    蠻夷來犯,生性野蠻。

    區區女真,何為君?

    為何大明為,臣?

    生為漢人,死為漢魂,絕不剃髮,絕不稱臣。

    大明三百年,闖,滿之犯。

    大明,之~危!

  • 3 # 苟或

    你要聽真話還是假話,假話我會跟你說滿清真垃圾,真話就是這個朝代就算有很多不堪以封建社會的角度來看其實還算不錯的。就以農民生活水平來看本身清朝就比明朝要好些,那些外來作物假設沒有朝廷的支援是很難擴散的,這本身就需要有魄力,因為這種東西不一定人人都愛吃。很大程度上這些作物解決了農民的問題,就從清末來看明顯清朝清末比明朝明末更得人心,以一個文明的角度來看既是清朝破壞了無數的前古文明,但人民生活水平始終也沒差到哪裡去,清朝其實已經很不錯了在一個封建社會的末期。至於文字獄跟思想禁錮底層老百姓是完全不會懂的,外國的學者普遍認為宋朝的滅亡才使得中國退步而不是清朝,相反清末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國進步,第一條鐵路,第一搜蒸汽動力戰艦,第一家近代化鋼鐵廠,第一所學堂等等,這都是不可磨滅的吧,雖然清末是屈辱外交,雖然清末是被迫開放,然而他確實開放也確實求強過。論開放程度清末不是任何一個封建王朝能比的,否則就不會有中華民國的存在也不會在民國初有那麼多思想家他們可都是生於清朝,這當然也是時代的因素但清朝又恰好在那個時代

  • 4 # 故往雲

    你這話就不對了,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滿族是中華民族之一,都是自家兄弟,何以出口傷人?豈不知“兄弟不和鄰里欺,將相不和鄰國欺”。首先,沒有人會給古代封建王朝漂白,有些人只不過是看透了事情的本質,打抱不平而已,但是史書是鐵打,是任何謠傳都動搖不了的,所以沒必要認真,因為史書也是人寫的,既然是人寫的,誰又能保證這個人一定會秉筆直書,沒人敢保證,所以連專家們也只是拿史書做參考,不可當真。再說,你既然懂得滿―清這個稱號,想必也清楚贏―秦、劉―漢、司馬―晉、楊―隋、李―唐、趙―宋、蒙―元、朱―明吧,我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他們都是家天下,都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式的封建王朝,他們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簡而言之就是天下都是皇帝的,而所有人都是臣子,也可以理解為奴隸。

  • 5 # 國病

    不是不堪這種字眼能夠配得上滿清一朝死豬不怕開水燙的。

    有人說明朝開始就在某些層面落後於西方了,這種說法不就恰恰證明滿清一朝的死豬不怕開水燙了。落後於別人並不奇怪,科技、資本主義萌芽誕生於哪裡,既重要也不重要。因為還有一種機制叫學習和追趕

    難道人家進步了,就是對你宣判了死刑了?1840的巨大落差難道是一個正常國家,一個燦爛了幾千年的文明,一個平均智商領先於世界的民族該有的?如果滿清沒有問題,那後來的中國、今天的中國、曾經的日本是吃了仙丹不成?你覺得今天的一切完美嗎?如果你覺得不算完美。那好,你在用今天的不完美去對比一下滿清一朝不就明瞭了。中國歷史上有這種用一個朝代時間止步不前,不學習、不發展的例子嗎?如果華人本身就不行,那也就罷了,問題滿清還沒有後來戰亂中的民國進步大啊。改開三十年,如何?三十年就能追趕的東西,它276年做不到?這麼對比後,你覺得滿清嗎?

    滿清就如同香港電影裡詮釋的殭屍一樣,香港老一輩電影人是繼承民國對滿清的總結而發揮的。否則誰會這麼聯想?難道你會以為殭屍是對人最大的諷刺?不是吧,道理是明擺著的,殭屍就是對滿清的客觀總結。其實只要智商正常的人都能理解這個道理。

  • 6 # 冉明正道

    我特別喜歡看明末歷史架空小說。每當看到趾高氣昂的狗韃子對待漢人像對豬狗一樣隨意屠殺奴役就怒火沖天;每當看到野蠻落後肆意破壞先進文明就心如刀絞;每當看到書中韃子被打敗像狗一樣被殺就心情激動;當看到韃子被滅族就欣喜若狂,體會到古人“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心情。可惜這是架空。看明末歷史,中華民族何其不幸也!現在看到滿電視放辮子劇,一聽到“奴才”兩個字就忍不住怒火中燒,更可怕的是我們好像已經習慣了,津津有味的看下去。

  • 7 # 金運23

    清朝前期很厲害,開疆拓土、治理社會強於任何朝代。後期相對於西方國家確實落後了,主要原因是傳統文化以及相應的封建制度,這些文化和制度不重視科技和民主。可見,落後的原因不是誰是統治者的問題,而是文化和制度問題,換做漢人統治很可能也這樣。這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當時世界上許多傳統封建國家(即使曾經很強大)都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其實,中國落後於西方始於15世紀,當時是明朝中期,此後差距逐漸增大。

  • 8 # 大明袁崇煥

    學者錢穆從傳統“夷夏之辨”與近代民族主義相結合的角度強調清朝的“斷裂性”,在界定清朝的性質時以漢人文明的尺度衡量其價值的優劣,認為是滿人只有接受漢人的先進文化才能步入文明的境界,才具有延續前代王朝正統的資格,是近代史學中“漢化論”的表現。

    錢穆的論證基於傳統漢化的歷史觀,對滿人的統治評價負面。他引據革命家鄒容的《革命軍》的內容認為中國由漢唐等朝代的“士人政權”在清代變為“部族政權”,認為蒙古人和滿洲人變為中國內的特權階級或特殊分子。亦認為清朝政權始終是維護和偏袒滿洲人,須滿洲人在後擁護,才能控制牢固,以及清朝的政治,制度的意義很少,法術的意義多,批評清朝政府釋出最高命令的手續,比如他認為“寄信上諭”是清朝特有的,不按照中國向來的程式,而是直接由皇帝軍機處寄給受命令的人,旁人都不知道。

    他亦認為,清朝在政治上還限制發言權、結社和出版自由。在清朝,除了六部尚書和侍郎可以向皇帝講話,其他的不論什麼人都不許向皇帝講話,而一直得到中央重視的翰林院等,向來他們可以向政府講話的,但是到了清朝也不準專折言事。在地方上,只有總督、巡撫、藩臺、臬臺可以向政府講話,其他的府縣均不可,又認為在明代的“布衣”也可以直接向皇帝講話。

    他又批評在地方上,清朝也不允許民間有公開發言權。在順治五年立在府學、縣學明倫堂裡的臥碑就足可以證明。在當時府學、縣學都有明倫堂,清朝在每一個明倫堂裡都設定一個石碑,而這個石碑不是豎立的,而是橫躺在那裡,所以叫“臥碑”。在臥碑上有三條禁令:第一,生員不得言事;第二,不得立盟結社;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騎士的問題總是防守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