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打馬觀花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是中國文化傳統中對個人境界的極致描述,極其理想化。放在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體系中,就是“修身”的頂格。縱觀中國歷史,真正能達到這種極致的人少之又少,甚至連我們熟知的被奉之為聖的孔子、蘇軾、王陽明、曾國藩等,也不能時時、事事做到不惑、不憂。人有七情六慾,人的知識智慧也需要點滴積累,所以不能純粹用能不能做到來衡量。如果說經過了無數磨礪,而終有所得,倒也是不難做到的。

  • 2 # 朵形

    沒有人能做到,因為任何一個人都是極其有限的。

    人不是神,人也不可能成為神。

    當然,你要把某些人美化成神,稱其為“天子”、“聖人”等等,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 3 # 閒著聊聊天呀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正常人都做不到。儒家經常說一些這樣看似正確又毫無意義的廢話。

    只有不正常的人能做到,比如腦子有坑的傻子。

    你問傻子所有問題,他都會回答:知道,難道是最高知者?如果回覆不知道,那麼說明他還不傻。

    傻子整天傻笑,樂呵呵的,根本不知道憂愁善感,是不是仁者之最?

    傻子生老病死全然不知,何懼之有?是最勇敢的?

    儒家宣揚的聖人標準,其實是脫離實際的肥皂泡,看上去美麗,一戳就破。

  • 4 # 蘆薈79545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到底是什麼意思?然後再來談能不能做到?

    此句出自《論語•子罕篇》“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意思是說,不斷求取知識的人就不會被遇到的事情所迷惑;用仁慈、禮義真誠的待人如己,就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憂愁;勇敢的實踐前行以至於不在畏懼任何困難。

    換言之,“知者不惑”就是當一個人透過不斷的學習知識並用掌握的知識來解決你所遇到問題時就不會迷茫困惑,至少你有了解決的方向;當一個人用仁者之心真誠對待別人時,也就不會為個人得失而煩憂;當你是一個敢於實踐的人,就不會畏懼困難。“仁者無憂”就是聰慧仁德之人不會自己平添煩憂,也即庸人自擾。仔細分析後,發現這是多麼有哲理啊。

    這麼有道理的話,有些人竟然說空洞、無意義,真是大錯特錯了,那是你沒有理解罷了。因為它可以用來指導人們在求知、待人、實踐中的具體操行。

    今天我們科技的發展和進步,都是在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的,比如,北斗導航、風雲氣象等衛星系統以及軍事科技、民用科技等等,那一個不是透過不斷掌握新知識、探索新科技並千百次實驗後,才取得成功的?這正是“知者不惑”的最佳釋義。

    所以,題主問這句話能做到嗎?我要說,不管我們是不是神,能不能做到,至少我們一直在做,在實踐。可以肯定的說,這句話也一直是有積極意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鉑金,鈀金漲幅遠遠大於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