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邢襄小牛
-
2 # 毒舌女青年
1
去看《尋夢環遊記》的時候,我是抱著看一個“追夢少年的故事”帶兒子和太太去的,尋夢,環遊,還有海報上的少年,再加上皮克斯,肯定是一個關於追逐夢想的俗套故事,以皮克斯的套路,一定會非常成熟,也會非常俗套,有點小情懷,有點小感動,有點小花招,大家都開心,就完了。
故事的第一層是這樣的,小男孩米格熱愛音樂,但是他的家族是絕對禁止談論、欣賞音樂的,他的曾曾祖父因為拋棄他的曾曾祖母去尋求音樂夢想,讓家庭破裂,曾曾祖母獨立靠做鞋支撐這個家族,現在家裡靠做鞋中興,對音樂深惡痛絕。
在這樣的環境裡,偶像是歌神德拉庫斯的米格自然無從實現夢想,想去亡靈節比賽,連個吉他都沒有,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亡靈世界,一邊追尋音樂夢,一邊尋找回家的路。
這個故事是一個經典的迪斯尼和皮克斯的套路,小男孩勇敢追求理想,對抗世界。
比較經典的是故事的第二層,小男孩誤以為歌神德拉庫斯是自己曾曾祖父,千辛萬苦找到他,卻發現歌神是一個殺人兇手,毒死了他的祖父並拿走了他的歌,然後一炮而紅,受萬人愛戴,小男孩與亡靈家人一起戰鬥,捍衛曾曾祖父的榮譽,意識到家庭的重要性。
故事的走向一反動畫俗套。
但最為神來之筆的是第三個層次,因為有了這個層次,這個電影可以稱為神作。
電影的片名叫coco,翻譯成《尋夢環遊記》是一個超級爛的翻譯,coco是米格片頭一開始就出現的曾祖母,也就是曾曾祖父的女兒,按照亡靈世界的規則,亡靈世界的亡靈之所以能夠存在,就是因為在現實世界中還有人回憶他,而對於米格的曾曾祖父埃克托而言,年輕時追尋夢想,要唱響世界,誰知中道遇人不淑,就被人害死,唯一記得他的就是他的女兒coco,他的理想就一直是回去看一下女兒。
但是,問題來了,米格家族仇恨音樂的傳統怎麼來的,尤其是米格的奶奶在影片一開始就對音樂深惡痛絕,按照亡靈世界的設定,人的形象會跟自己死的時候一模一樣,比如米格的曾曾祖父埃克托,因為死的時候是青年,所以他一直是青年亡靈形象,而她的妻子,也就是米格的曾曾祖母伊梅爾達是個中年亡靈形象,也就是說她幾乎沒有時間經歷米格的祖母的成長曆程,所以,仇恨音樂的傳統,只能是一個人灌輸的,那就是coco,也就是米格的曾祖母,埃克托的女兒。
在漫長的人生中,coco一直在深夜想念著父親埃克托,同時,在生活中,她又無時不刻在怨恨父親,要消除父親的一切痕跡,這是怎樣痛苦而糾結的一生,從孩童時代直到耄耋之年,coco一直在想念父親,這是一個小女孩用一生時間回憶父親,原諒父親的故事。
我必須為皮克斯喝彩!
2
我兒子看到埃克托的亡靈要死的時候,已經哭出來了,直到最後那首《remember me》響起來,已經快失憶的老奶奶coco想起了父親,才開心地拍起巴掌。
但是,沒有人告訴你,在這個冷酷的時代裡,唯一能給你支撐的是你的家庭,唯有你的家庭,無數少男少女都像埃克托一樣,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響徹世界,義無反顧地離開家庭,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功成名就,你不成功,不成名,你的朋友,你的同事可能會輕易離你而去,這是一個無須苛責的事實,在這個時代裡,大家都不想在無用的人身上浪費時光。
而家庭不會,親人永遠不會背叛你,相比起世態炎涼,世道的高低深淺,親人的嘮叨和叮嚀,親人拿著“我是為你好”的那點霸道,簡直不值一提。
死亡並不可怕,世道也沒有那麼艱難,只要我們還有家人。如電影中的亡靈世界一樣,死亡的彼岸也許並不可怕,只要我們還有親人想念。
在那裡,我們一樣唱歌跳舞,死亡的真正可怕只有一點,就是切斷了與親人的聯絡,彼此的記憶只能消耗,不能增加。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們一生註定只是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個,把我們視作唯一的只有我們的家人。
3
少年時候,曾經讀過《靜靜的頓河》,讀到結尾,久久不能平靜......
後來,葛利高裡在多少不眠之夜幻想的那點兒心願終於實現了,他站在自家的大門口,手裡抱著兒子……
這就是他生活中剩下的一切,這就是暫時還使他和大地,和整個這個在太陽的寒光照耀下,光輝燦爛的大千世界相聯絡的一切。
蹉跎一生的格里高利回到家鄉,懷抱自己的兒子,那些戰爭、革命、愛情、哥薩克的英雄好漢們都不重要了,重要的只有家人。
很多姑娘喜歡不屑地說,你家裡有皇位要繼承嗎,你的基因有什麼非要傳承下去的?
是的,人的基因並不高貴,姓氏也毫不出奇。但我知道,那些人也曾經或卑微或英雄地活過,我爺爺曾經撫摸墓碑上的名字給我講過那些故事。
我的曾祖們曾經為了對抗軍閥惡霸,五個兄弟被打死四個,因為我的曾祖父是個殘廢,才得以偷生;
我的爺爺輾轉半個北中國,經歷抗日戰爭、42年河南大饑荒、解放戰爭,終於一個個找回幾位曾祖母,為她們養老;
我的母親為生我從計生委的監視下逃脫,帶著六個月身孕翻過醫院的牆頭;
我的妻子與我在最艱難的時光裡苦中作樂。
這些故事,沒有人會有耐心聆聽,這些故事只能,只能講給家人聽。
他們的頑強、他們的義氣、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勇氣,只有我會講述,這些人沒有愛新覺羅這樣的姓氏,不會被人銘記,不會進入史冊,但他們同樣抗爭過、哭過、笑過,他們的故事是值得講給人聽的。
4
這大概就是孩子的意義吧。18世紀的英國詩人托馬斯·格雷在《墓園輓歌》裡說,
也許有鄉村漢普頓在這裡埋身,
反抗過當地的小霸王,膽大,堅決;
也許有緘口的米爾頓,從沒有名聲;
有一位克倫威爾,並不曾害國家流血。
那些無名的農夫村漢,也一樣有漢普頓、彌爾頓、克倫威爾的勇氣和才華,也是值得銘記的。
而銘記這些的只有家人了。
-
3 # 兜兜70068
對於這部無差評口碑片,我其實真有點失望。《COCO》無疑是今年最好的動畫,之一。但按照它在豆瓣如此高的評分,說它是今年最好的電影,我是萬萬不能同意的。我也不認為這部電影代表了皮克斯的重回巔峰,因為就想象力來說,這部都比不過皮克斯上一部的《頭腦特工隊》。而就整體世界觀的架構來說,就更比不過同門迪士尼之前的《瘋狂動物城》了。亡靈世界的設定(看的時候讓我聯想到FF10裡的異界),以記憶為媒介的存續,這都是很妙的點,但我認為《COCO》沒有在此基礎上做更多的延展,而把劇情完全放在了家庭的重要性上,這是我覺得很可惜的地方。
當然,對家庭親情的濃墨重彩,是這部電影之所以人見人哭最重要的原因。但就我個人觀感而言,雖然有幾個場景確實有淚目的衝動,整體劇本真的太過套路了。除開那個很容易就會被猜到的反轉,家庭一開始對小男孩的音樂夢想不由分說的阻撓,小男孩進入亡靈界之後RPG遊戲般的任務式推進,舞臺上讓眾人驚豔的演唱橋段,反轉後壞人真面目的暴露,以及最後家庭齊心協力的大亂鬥,真是一個比一個套路。滿口“家庭最重要”,最後小男孩和曾曾祖父一樣為了家庭願意捨棄夢想,而為了夢想可以放棄一切的那個則被塑造成極惡的壞人,為什麼家庭和夢想一定要變成如此正邪分明的二元對立?這種價值觀難道不是太過保守了嗎?不只是劇本套路,包括配樂的使用、NPC的反應,那些一驚一乍的場景,彷彿已經在無數皮克斯或其他好萊塢動畫中見過般熟悉,在我看來,實在缺乏新意。
但最讓我失望的,其實是結局。如果最後的結局,是COCO記憶的喪失,是曾曾祖父的消失,是小男孩懷抱心中僅有的記憶繼續追夢,如果皮克斯敢寫這樣的一個結局,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肯定會提高一個層級。但很可惜,皮克斯依然採用了皆大歡喜的大團圓結局。這是很可以理解的做法,畢竟這是一部面向家庭面向孩子的作品,無論是從票房上還是口碑上考慮,這都是最保險的。但保險意味著平庸,既然皮克斯敢於把亡靈世界作為題材,最後這種看似每個人都很快樂的結局,把死亡和記憶的重量都大大削弱了。對比起幾天前看的《空想新子和千年魔法》,雖然故事是關於天真孩童們的玩樂時光,但電影中卻毫不避諱的有好幾次直面死亡的描述,當在映後談中被觀眾問及為何有那麼多死亡的元素,我記得導演回答說,小孩子看似什麼都不懂,其實對於死,他們是有自己的認知的。
所以在我看來,《COCO》對死亡,對記憶消逝的這一種軟處理,是對孩童認知能力的低估。或許有人會認為,這就是做給小孩子的電影,要求這麼高毫無必要。我同意,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家庭類題材的動畫,是非常成熟也非常成功的,明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如無意外也會收入囊中。但是,如果硬要說《COCO》是什麼年度神片,甚至在動畫史上也有一席之地的話,那我認為,那真是太大的過譽了。
回覆列表
上映第二天,我和老婆帶著女兒去一個綜合體吃飯逛街買衣服玩遊戲,反正就是累成各種,中午吃了飯後想去看電影,考慮到孩子白六歲,就準備看動畫片,一看只有一部動畫片:尋夢環遊記。
說實話,當看到這一部動畫片的名稱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極其反感的。最近女兒一直在學鋼琴,看介紹說這一部又是關於音樂的動畫片。考慮到女兒,我們還是選擇了動畫片,也就是這一部。
結果我們就像是中了獎一樣喜歡上了他。
動畫片的內容介紹現在網上已經到處都是了,但是在當時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講的是什麼。看完之後,我和我媳婦兒,都哭的一塌糊塗。我就覺得,這一部動畫片,一定會,非常受歡迎,一定會吸引自來粉!結果他就像一個種子一樣,慢慢的爆炸起來,票房一天比一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