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的小幫手
-
2 # 農服達人弓長張
據天氣預報資訊,4月下旬江淮等地將出現連續陰雨,與當地大面積小麥抽穗揚花期吻合,赤黴病流行風險大,必須嚴陣以待,做好備藥等防治準備工作。丙硫菌唑、氟唑菌醯羥胺等防治赤黴病高效藥種的登場,有可能對近年大面積生產上以戊唑醇、氰烯菌酯等為主要藥種的赤黴病防治體系造成重大影響,一場以保產、增產、提質、減毒素為概念的赤黴病防治藥種大戰或將全面爆發。
-
3 # 一品花鄉
這幾天,我正在幫著父親收拾田間水溝準備澆小麥的返青水,我們這氣溫低,小麥才剛剛醒過來,葉片才有了綠色,正準備生長呢!可能你們那氣溫高,小麥已經齊穗了,往往這個時候各種病蟲害也就隨之而來。什麼蚜蟲、紅蜘蛛、吸漿蟲啦!赤黴病、條鏽病、紋枯病等都一股腦兒齊上陣,一定要給小麥一個下馬威,這個時候該怎麼管理呢?
根據以往的管理經驗,這個齊穗到揚花初期是預防小麥赤黴病的最佳時期,我們應該抓住重點以預防小麥赤黴病為主,同時兼顧做好條鏽病、紋枯病、吸漿蟲、蚜蟲等病蟲害的防治。防治赤黴病要掌握“見花就打”,的時間,堅持“一噴三防、一噴多效”的原則,注意防病的同時也要治蟲、同時還要防治小麥早衰,合理選擇防治藥劑並和殺蟲劑、葉面肥混用,比如可以選擇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鮮胺等藥劑混用吡蟲啉或者噻蟲螓或者烯啶蟲胺,再加上磷酸二氫鉀。多菌靈由於使用時間過長,對於赤黴病多發的區域儘量不要再使用。如果是這個階段遇到持續多雨天氣,應該在第一次用藥後5-7天再打一次藥劑,這一次防治要輪換使用與上次不同成分的藥劑。這個階段打藥,尤其是在開花時期要在下午打藥比較好,不影響小麥的授粉。
其次,這一個階段要注意補充小麥水分,在土壤乾旱的時候要及時澆一次水,但是水量不可過多。同時還要注意出現多雨天氣的時候要及時做好排水工作,避免出現積水漬害。
-
4 # 彬彬禮95317992
小麥在由孕穗到抽穗這個時期,是小麥管理最重要時期。首先這樣的時期小麥不能幹旱,一定要及及時澆水,追肥應謹慎,因為前期撥節期前後已應施足施夠,重點是予防吸將蟲蚜蟲,赤黴病白粉病及誘病,繼續搞好一噴三防,即防蟲防病防乾熱風,也為小麥灌將期防早衰打基礎。搞好植物生長調節劑,如蕓薹素,天達二一一六及二氫鉀葉面肥鋅硼微肥,殺蟲殺菌劑毒死蜱比叢林三銼銅戍唑醇等的混合使用,噴霧二次才能達到治蟲治病增產目標
-
5 # 鄉村隴原
小麥齊穗了,近期怎麼加強田間管理?
小麥齊穗期,通常指的是小麥麥穗已大部分出齊,隨後小麥將進入楊花期,再到成熟期,根據小麥每個生長週期的不同,病蟲害防治的方法用藥也有所不同。所以針對小麥齊穗期,如何加強田間管理?首先要搞清楚小麥齊穗期,通常會發生那些病蟲害。以個人經驗來看,小麥齊穗期至楊花期是小麥赤黴病高發季節,也是小麥白粉病、鏽病、蚜蟲病害發生的時間,所以做好病蟲害防治,是小米齊穗期首要任務。
小麥赤黴病小麥赤黴病是危害小麥的重大病害,病害嚴重的的麥田不但產量急劇下降,收割後的小麥顆粒上會呈黑褐色的黴菌,還會汙染沒有被感染的小麥粒,導致小麥無法再次當做種子留種,感染嚴重的小麥顆粒已經失去食用價值,只能白白浪費掉。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不管是小麥苗莖葉和穗都有可能被感染,此病多發生在潮溼多雨的溫帶地區,以長江流域、江淮地區最為常見。對發生赤黴病的麥田應做到全區域噴藥,縮短用藥時間,如遇陰雨天因及時補施。赤黴病防治通常用藥,可以噴霧多菌靈、戊唑醇、氰烯菌酯等系列農藥,對於感染赤黴病較重的麥田,應在首次農藥防治後5~7天,再次進行噴藥,藥物應做到輪換使用。小麥白粉病小麥白粉病是一種發病範圍廣,危害較重的病害,此病害以危害小麥苗地上部的葉片和葉梢,傳播途徑靠風和空氣,感染後的葉片有一層白色粉沫,如不及時治療,會危及小麥生命。
小麥發生白粉病後,噴藥一定要做到均勻周到,不留任何死角,可以適當加大水量 ,但不能減藥量,通常做法是把一箱藥物分兩箱使用。小麥白粉病一般使用藥物為三唑酮類的藥物治療為好,噴施時按藥物使用量用藥,對於病害嚴重的麥田,可適當加大藥量。小麥鏽病小麥鏽病在我家鄉叫:小麥黃鏽病,發病部位基本和白粉病一樣都在葉片,而小麥鏽病只要有先決條件,一種一年當中都會發生的病害,通常情況下在鏽病發生初期,噴施粉鏽寧治療效果較好。
小麥蚜蟲小麥蚜蟲對小麥造成的危害不亞於病害,小麥齊穗期蚜蟲主要餐食小麥麥穗,蚜蟲種類又繁多,所以做好蚜蟲防治尤為重要,一般防治蚜蟲的藥物有殺滅菊酯、吡蟲啉、氧化樂果、菊馬乳油等,防治蚜蟲時最好在藥物中新增磷酸二氫鉀等營養藥物,既可以防治蚜蟲,還能給小麥補充養分。
-
6 # 老農話三農
穀雨節氣前後,各地播種的小麥先後進入抽穗揚花期,而小麥齊穗揚花期由於氣溫的逐漸回升,其農作物的赤黴病、白粉病、鏽病及蚜蟲、紅蜘蛛、吸漿蟲等各類病蟲害也是高發時機,因此,齊穗期田間管理側重點,就必須重在及時地預防噴藥防治。
而在用什麼藥能有效地防治各類小麥病蟲害,應選擇有當地農業植保單位推薦的更有效的藥物去防治,這也是因為長期多年的同一種藥物防治,小麥的病蟲害會對這些藥物產生抗體,從而會影響防治效果。
與此同時,小麥齊穗期的生長也正是需要大量的營養成份,因此,結會“一噴三防”,應新增磷酸二氫鉀或其它的高效葉面肥,按肥水的比例1:1000為宜混合噴霧,可有效地補充各種營養的缺乏,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
此外,小麥後期的生長怕澇怕漬,而此時如果天氣的變化而遇到長時期的陰雨不利天氣因素,應及時地排水降漬,降低土壤水份,以利小麥正常生長,小麥豐收才有保障!
-
7 # 幸福總在你我身邊
小麥齊穗期重點防治赤黴病及穗蚜等病蟲害,同時噴施葉面肥,補充維量元素,增加小麥抗倒伏及抗幹風熱,促進小麥增產。(配方以戊唑醇、咪鮮胺、甲基託硫磷、福美雙、氟環唑、多菌靈、氰烯菌酯等防治赤黴病,但由於常期使用多菌靈、福美雙,赤黴病已產生抗性,在生產使用中應用複合配方,如:1;戊唑醇+咪鮮胺+三唑酮+蟲藥+磷酸二氫鉀+蕓薹素內酯。2;戊唑醇+氰烯菌酯+三唑酮+蟲藥+葉面肥。3;戊唑醇+福美雙+三唑酮+蟲藥+葉面肥。等等,市場配方很多,為什麼要加點三唑酮,主要是小麥在成熟時稈青子黃,子粒飽滿而有光澤,提高產量有賣相。為什麼後期要用高效葉面肥和病蟲藥混合噴施,因為小麥在成熟期,氣候變化大,特別遇到不良天氣,如高溫高熱,西南風來襲和雨水充足的季節,可使小麥增強抗幹風熱及抗澇能力,有效緩解小麥早衰現象,增加產量。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小麥齊穗後麥田中的穗數已經確定,但是穗粒數和粒重是後續正常的重點,穗粒數的增加以及粒重增加都會提高最終的產量,因此,小麥抽穗後的管理尤為重要。
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據小幫手所瞭解,小麥齊穗後,有農戶進行澆水施肥,有農戶進行防蟲防病,有農戶噴施葉面肥,而還有一部分農戶則不作任何管理。從小麥自身的生長來看,抽穗後是決定粒重的關鍵時期,具體要做哪些管理,要根據不同區域不同地塊的具體情況進行。
一、澆水
小麥抽穗以後,緊接著就會進入揚花期,該時期小麥對於水分的需求比較大,如果在揚花期間,田間過於乾旱,小麥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不僅會影響穗粒數,還會降低粒重,所以,在揚花前期,如果當地比較乾旱,往後很長一段時間又無降雨的話,需適當進行灌溉澆水,以滿足小麥生長後期對於水分的需求,澆水時不宜大水長時間漫灌,當然,如果田間墒情不錯的地塊,則不必進行澆水。
二、追肥
小麥抽穗以後,對於養分的需求也比較大,透過追施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可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促進小麥的新陳代謝,進而達到增加粒重的目的,如果小麥長勢弱,並且有發黃,可以透過地面追肥和葉面噴施相結合的措施,不過考慮到實際情況,該時期小麥長勢已高,不太方便地面追肥,可以統一葉面噴施,來補充養分,比如可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等溶液,間隔7-10天,可噴施2-3次。
三、病蟲害
小麥抽穗以後是病蟲害的高發期,也是農戶們進行“一噴三防”的重要時期,該時期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吸漿蟲、紅蜘蛛等,病害主要有赤黴病、白粉病、鏽病等,該時期針對病蟲害的防治,基本上都是透過噴施化學藥劑來進行,比如防治蚜蟲、紅蜘蛛可用吡蟲啉、吡蚜酮、烯啶蟲胺等,防治吸漿蟲可用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維菌素、溴氰菊酯等;防治病害一般可選擇復配藥劑,比如赤黴病可用戊唑·咪鮮胺、氰烯·戊唑醇,白粉病可用苯甲·嘧菌酯、戊唑·嘧菌酯等,鏽病可用戊唑·咪鮮胺、烯肟·戊唑醇等。
四、不作任何管理
不澆水、不追肥、不防治病蟲害,相信這樣做的農戶也有不少,小幫手所在的村莊,就有不少這樣的情況,有些因為前期已經進行過管理,有些因為外出打工而沒時間進行管理,有些則屬於無所謂的心態,產量多少也不在乎。
綜上所述,小麥抽穗期以後,但是提高穗粒數和增加粒重的關鍵時期,直接決定著最終的產量,因此,田間管理要到位,澆水、施肥、一噴三防等措施要因地制宜,需要哪些管理,就做哪些管理,沒必要全部都去做,畢竟成本也需要考慮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