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兔哥哨位
-
2 # 鷹鴿分析
潛射洲際彈道導彈能裝的當然好了,並不一定非要拘泥在當前技術水平的16枚或者24枚上,只要技術跟得上裝28枚不可以嗎?數量不是關鍵,核心的問題還是在於技術上。
核潛艇在國際上是一個稀罕物件,除了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外,當前也就印度搞出了核潛艇,當然巴西也在搞,因此有核潛艇的國家截止目前國際上也就美英中法俄印六個國家。鑑於印度初入核潛艇俱樂部,其搞得殲敵者號就是個四不像,核潛艇中的絕對異類,故而也就不列入計算了,主要從安理會五常的核潛艇發展水平角度來看待一下這個問題。
目前國際上戰略核潛艇或者有些地方叫彈道導彈核潛艇主流搭載潛射彈道導彈的數量是16枚,英法俄三國的主力戰略核潛艇都是這麼一個技術水平,中國也在積極向這個目標奮發前行,因為我們手中最好的094A型當前的數量是12枚。當前攜帶潛射彈道導彈數量最多、綜合核打擊能力最強的當屬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核潛艇家族中的巨無霸俄羅斯的颱風級也只能攜帶20枚潛射彈道導彈。
當前的總體發展水平就是這樣的,我們回到正題,先講講為什麼說攜帶的潛射彈道導彈數量越多越好?這個問題需要從三位一體核打擊體系的生存係數上說起。一般認為,戰略核潛艇+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模式是當前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體系中生存能力最強的一種模式。
隨著現代空防技術的迅猛發展,以戰略轟炸機+核彈頭或戰略轟炸機+空射核巡航導彈的模式優勢呈現出遞減的趨勢,現代的主流遠端防空導彈可以達到2萬米的高度,射程超出200公里,部分最新型號如俄製S-400的最大射程可以達到400公里;同時這些傳統陸基發射的遠端防空導彈與水面艦艇實現高度融合,進一步前推了防禦縱深,這就使得戰略轟炸機這個載體的安全係數大幅度下降,就算是防區外發射核巡航導彈,攔截的成功率也比彈道導彈要高的多。無奈之下,戰略轟炸機開始走向隱身之路,比如美國的B-2,隱形轟炸機雖好,但造價有太的高了,B-2被稱為是飛行中的黃金,24億美元的單價不是所有國家都能接受和負擔的起的。
隱形戰略轟炸機技術門檻高,又極度費錢,那麼怎麼辦選擇成本比較低的陸基彈道導彈+核戰鬥部模式。從陸基彈道導彈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梳理出,為了提高生存性,主要集中在發射載體和突防能力兩個方面上。比如從最初的陸上發射架發射的中國東風-1/2到後來的發射井發射美國民兵-Ⅲ,再到機動發射的俄羅斯白楊-M;其中機動發射又搞了公路機動發射和鐵路機動發射,比較有代表性有蘇聯的軍用鐵道導彈系統以及中國傳說的東風-41核列車。在突防能力上中俄搞了機動變軌技術,美國又比較注重分導式多彈頭髮展,現在發展成了多模式組合發展,既有機動變軌能力,又有攜帶分導多彈頭的能力,還在發展高超聲速滑翔彈頭等等。
當前陸基彈道導彈注重發展突防技術,主要是為了應對日益成熟的各種反導攔截技術的進步,導彈打出去就有可能被敵方的反導攔截系統成功攔截的機率,畢竟像美國已經發展出薩德、海基宙斯盾艦和愛國者-3組成的三層反導攔截防禦網。除了有機率被攔截的危險之外,陸基彈道導彈還存在一個先天性不足的缺陷,那就是生存性;美國民兵-Ⅲ、中國東風-5系列採用的固定發射井發射,一旦暴露很可能就會遭到敵方的核打擊,二次生存反擊能力堪憂;大部分機動式彈道導彈又依賴與預設發射陣地的支援,機動隱蔽效能有限,生存性得不到百分百的保證;至於近些年推出的如中國東風-41這種無依託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相較前兩種生存能力提升了不少,但是面對空天一體化的偵察監視系統,也僅僅是得到了一定提升。
那麼為什麼說戰略核潛艇+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模式是安全係數最高的呢?核潛艇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在水下長時間潛航,理論上具備無限的水下續航能力,無需像柴電潛艇那般需要潛航一段時間後就上浮到水面進行通氣充電,這就極大的降低了被反潛兵力發現的機率。講完潛艇效能指標中的樹下續航力之後,再來看看核潛艇的靜音效能,當前戰略核潛艇中靜音水平最好的是俄羅斯的北風之神A型達到108分貝,美英法三國的總體都在110分貝左右,中國的最差也能達到115分貝以下的水平,如此安靜的靜音水平在水下潛航奠定了其深海幽靈的地位,最好的例子就是英法戰略核潛艇在執行戰備巡航時水下相撞事故,相信很多人對此事件還有影響。這就充分說明了核潛艇具有優異的水下作戰效能,被反潛兵力發現的機率要低得多。
理論上,只要核潛艇能夠保證自身的絕對安全,那麼就意味著其平時潛伏在水下,常規的反制力量無法在第一波的打擊中將其擊沉,這就保留了其遂行戰略核反擊的能力,一旦得到授權,其在廣袤的海洋中的任何一個角落就可以發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進行核反擊,此時搭載的導彈數量越多,其發動的核反擊的打擊效率也就更高,所有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可以使用的突防措施都可以整合到潛射彈道導彈上。
從上述我們可以看出,核潛艇的最大的特點就是有大機率能在第一波打擊中存活下來,剩下的就是核反擊的事了。核反擊當一艘艇攜帶的導彈數量是16枚,能夠攜帶8枚分導核彈頭,這就意味著一艘艇可以攻擊敵方128個目標;在單枚分導彈頭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將導彈的數量提升到24枚,那麼打擊目標就可以提升到196個,相較提升了50%的打擊目標數量,這在本土遭受核打擊後核反擊作戰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數據。
但是遺憾的是,受到技術的限制,核潛艇的發展需要在排水量、載彈量、艇體其他系統以及靜音效能幾個方面進行權衡,因而艇體不可能造的越來越大,蘇聯發展了颱風級後,俄羅斯最新的北風之神還是回到了1萬多噸,現役的型號基本上都在2萬噸以下,艇體尺寸放大帶來的必然是靜音水平的增加,然而要攜帶更多的導彈就必須放大尺寸從而增加更多的垂直髮射單元,導彈小型化也是射程和尺寸之間的一對矛盾,因此技術是一個限制核潛艇載彈數量大幅提升的硬傷。
但從當前的國際發展狀況來看,16枚的載彈量基本上足夠了,尤其是分導式核彈頭技術的發展,延緩了戰略核潛艇對載彈數量的要求。不是不想裝更多,而是實力不允許啊,相信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會以16枚為主,不排除技術突破帶來新的發展。
-
3 # iwanxu88
不是以好不好來決定的,是按照核潛艇的設計尺寸,發射管的裝備來決定的。潛艇導彈發射器,除了大小長短尺寸決定發射導彈種類,還分冷發射和熱發射,冷發射是把導彈,彈出發射器,在空中點火執行,技術要求較高。另一種熱發射,是在發射器內點火,直接發出,這種比較簡單但導彈發動機,噴出火焰幾百上千度,容易損壞裝置。
-
4 # 魑魅涅磐
現階段全球範圍內裝載潛射洲際導彈數量最多的就是美國現役海基核武器發射平臺---搭載24枚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導彈的“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了。不過從戰略核潛艇的發展歷程來說,未來的戰略核潛艇能夠裝載的導彈數量反而不是越多越好,反而是恰好合適即可。首先受制於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限制,從2018年開始裝設在海基核武器發射平臺上的核彈頭總數量不得超過700枚,所以根據這項最新協議規定,俄羅斯率先建造並裝備服役的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並沒有在前代“颱風”級戰略核潛艇能夠搭載20枚潛射導彈的基礎上繼續追加,反而將搭載潛射洲際導彈的數量降低到了16枚,這樣設計之下,最新的北風之神級雖然單艇搭載的潛射洲際導彈數量少了,但是卻可以在條約之內建造更多數量的北風之神級來增強俄羅斯海基核武平臺發展。同樣美國下一代海基核武發射平臺“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也放棄了先前俄亥俄級最多搭載24枚潛射洲際導彈的設定,將單艇搭載核導彈的數量降低到了16枚,而且建造數量也從先前的18艘降到了12艘,相當於單艘潛艇能夠攜帶的核彈頭數量從先前226枚降低到192枚,這既符合《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也符合美國會對下一代戰略平臺低成本考慮。再一個透過降低搭載戰略核潛艇單艇搭載潛射洲際導彈的數量,能夠有效的維持整個海基平臺的良性發展,畢竟更多數量的潛射洲際導彈也會增加新型海基核武器發射平臺的研發/建造成本和後期將近40年的服役期限內維護升級保養成本。畢竟放在現階段全球範圍內都不再繼續高點增加軍費預算的前提下,過大的研發成本會帶來專案很可能被迫下馬/或者因為後期建造成本過高造成削減建造數量的事情發生,畢竟更多數量的戰略核潛艇造成的核武威懾可要比幾艘單打獨鬥更令敵人心驚膽顫。最後核心的一點就是,海基核武器發射平臺本身最大的作用就是為本國二次核反擊提供有力保障,畢竟相比陸基和空基核武發射而言,海基核武器發射平臺具有更天然的隱蔽性好這一絕大優勢,而且因為機動性更佳的優勢,對於保障國家二次核反擊能夠提供更為有力的核武保障,所以海基核武器發展一直也是五常國家在國家核武建設上的重點。畢竟這種主要擔當二次核反擊的戰略武器不為首輪衝鋒陷陣,只為在戰時需要時刻放手一搏,所以搭載更多的核導彈反而作用並不大。
-
5 # 馨輝博惠
應該是24枚好!因為核潛艇是國之重器,是殺手鐧,攜帶的導彈越多,意味著它能打擊的目標就越多,就越有威懾力!對手就越害怕。
-
6 # 逍遙遊156522748
這取決於潛艇被賦予的任務。如果是單純的戰略威懾及報復行動,16枚就足夠了。每一枚攜帶幾枚子彈頭,已經可以完成戰略核報復的任務,而且便於維護和提高穩定性。但如果除了戰略報復,還承擔了軍事攻防任務,那就是要儘量多一點。24枚比16枚更好。因為可以裝載多功能武器。舉個例子,甚至可以發射臨時通訊偵查衛星。
-
7 # 王府花園1
數量代表重量,越多越重,如果動力系統允許的話,自然是越多越好,達到荷載是最理想的,如果攜帶16枚還有多餘動力可以拖拽一艏干擾潛水器,在敵艦進入射程之內後釋放出去幹擾它們的判斷力,讓他們不戰自慌。
-
8 # 五福33
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24枚導彈,在同等條件下,肯定比16枚好。攜帶越多打擊目標越多,被攔截率越低。彌補彈道導彈核潛艇載彈少的辦法,一是增加核潛艇數量和隱身效能,二是提高導彈的爆炸噸位和反導能力。
-
9 # 海螺008
導彈24枚、16枚都不重要,而是看能否做到一次最低強度的核復仇。
下圖:核潛艇發射彈道導彈
戰略導彈核潛艇一旦發射導彈,就暴露了位置,也就沒有了安全性。因此,如果需要用戰略導彈核潛艇報復某個國家,發射機會可能就只有一次,它一定是全部導彈都發射出去。
作為戰略反擊,這批導彈應該能將敵國炸到大傷元氣,一蹶不振才行。這樣我方只要有一艘潛艇倖存就能讓對方不敢亂動。今天全球並不是2個國家,敵對2國之外,還有第三國、第四國存在。一旦一國落後世界100年,就再也沒有當老大的機會了。所以核潛艇利用“三國政治”保證本國安全。
而要讓對方大傷元氣,一般所有的大型戰略目標都要能攻擊到。包括主要戰略反擊設施,主要軍事基地,主要政治中心,主要經濟中心,主要交通樞紐,主要能源供應基地等等。對於一般中型國家來說,可能60多枚彈頭夠炸一遍
了,但對於大國來說,要炸一遍可能需要200枚彈頭。
所以,不是看導彈的數量,而是看彈頭的數量。如果一枚導彈能有3枚彈頭,則24枚導彈就是72枚彈頭;而如果一枚導彈有6枚彈頭,16枚導彈就是96枚彈頭。
看6彈頭、10彈頭
如何才能提高戰略核潛艇的攻擊力1,彈頭小型化
今天戰略導彈的的核彈頭都是氫彈,大當量的可能在100wt~500wt,小當量的大概在20wt~50wt。多彈頭導彈一般用小當量彈頭。
氫彈實際有效部分,也就是核裝藥並不重,也就100公斤的樣子,但作為彈頭,需要的東西就多了,比如外殼、導引頭、自身動力等,尤其是防護外殼,要防護核洩漏,一層層各種金屬,結果彈頭的就小不了了,技術一般的國家,有時就到了1t以上。彈頭只有小了輕了,導彈才能做到多彈頭。
2,火箭大運載能力
戰略核潛艇從隱蔽安全的角度,最好距離敵國遠一些,也就是要求導彈的射程大一些。如果核潛艇的導彈射程1000公里,理論上也是彈道導彈潛艇,但它沒有多大的生存度,因為它必須抵近埋伏。而如果射程是1w公里,潛艇能選擇的攻擊戰位就變得無數多,對方也就很難防禦,基本上只能是衛星監控。
同樣的火箭,如果載荷大了,射程就近了。所以,要想一枚導彈的彈頭儘量多,就要儘量提高火箭的運載力。火箭提高運載力,一個是多裝燃料,一個是提高燃料的能量密度。
多裝燃料也是有限的,因為這意味著火箭的體積很大。火箭體積大對潛艇的要求就高了。所以,希望就寄託在提高燃料的能量密度上。就能量密度,液體燃料要比固體燃料強,但武器不能用液體的,那個不方便。所以,火箭燃料本身就是一項科技。
3,潛艇大噸位
導彈體積降不下來,數量也降不下來,那麼潛艇就要大。潛艇大也有困難。
潛艇噸位越大壓力殼直徑越大,直徑越大鋼材受到的水壓就大。這時要提高抗壓能力,就要用高強度鋼,或者厚鋼板。因為潛艇還有大量的開口、焊接等工藝,所以不能用太強的鋼。高強鋼往往焊接效能不好。所以潛艇的壓力殼一般是用厚鋼板卷出來的。厚鋼板捲曲也有難度,它對加工機械要求就高了,而且厚板彎折也容易有材料內部缺陷。
我們目前的卷板技術在五強中,恐怕是最差的,大概直徑剛剛突破10m,而其他國家已經達到了13m。
直徑上不去,導彈小不下來,就造成潛艇有龜背,龜背降低了潛艇的效能,包括水下航行和靜音。
-
10 # 科羅廖夫
彈道導彈戰略核潛艇是大國核威懾的基石,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所以幾個主要國家在研製戰略核潛艇的時候,對於攜帶洲際彈道導彈的數量,也都有各自的嚴密論證和科學邏輯。那麼,戰略核潛艇到底是攜12枚或16枚洲際導彈剛剛好?還是攜帶24枚洲際導彈更好?
其實,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可以是攜帶18枚或者是20枚洲際導彈,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彈道導彈核潛艇攜帶洲際導彈的數量沒有統一的最佳答案,各國只能是根據自己的技術實力、需求、戰略核潛艇裝備數量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不過,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彈道導彈核潛艇也就是戰略核潛艇不再是刻意追求攜帶更多數量的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各國的新型戰略核潛艇的發射單元數量往往是會減少,導彈數量正呈現下降趨勢,至少再也不會增加。
例如美國正在研發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就只有16個發射單元,只能攜帶16枚三叉戟IID5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比現有的“俄亥俄”級核潛艇足足少攜帶了8枚彈道導彈,導彈數量削減幅度是非常大的。
俄海軍正在陸續建造服役的955/955A型“北風之神”級核潛艇,也是隻攜帶了16枚“布拉瓦”彈道導彈,比它的老前輩“颱風”級戰略核潛艇少了4枚,與現役的667BRDM/667BDR型戰略核潛艇持平。
其中美國之所以會如此大幅度削減“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攜帶彈道導彈的數量,主要是有下面兩大原因。
第一,現階段“俄亥俄”級核潛艇攜帶彈道導彈的能力有些過剩。要知道,“俄亥俄”級核潛艇是在隨時會爆發核大戰的冷戰時期打造的,一共建造了18艘。
即使後來把4艘改造為巡航導彈核潛艇,數量也仍有14艘,每艘可以攜帶24枚“三叉戟”IID5型彈道導彈,其中每枚“三叉戟”IID5型最多可攜帶12枚當量達到47.5萬噸的W88核彈頭,總體核打擊能力非常驚人。哪怕只有5艘處於值班狀態的核潛艇能隨時發射導彈,美軍的潛射核打擊也能達到1440枚核彈頭,這種能力在今天顯然是過剩的。
因為根據新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留給美國的現役核彈頭只有1550枚,所以美軍需要想辦法介紹俄亥俄級的核彈頭數量。新建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出於軍控條約和控制成本的考慮,理所當然的削減了彈道導彈的攜帶數量。
第二,儘管“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只有16個發射單元,建造數量也只有12艘,但是由於技術的升級,特別是在核反應堆領域的巨大進步,令它無需在服役期間更換核燃料,能夠做到艇堆同壽,這能夠減少它的入塢維修時間,明顯提高了在航率,相對地提高了值班潛艇數量。
所以12艘“哥倫比亞”級能夠做到和14艘“俄亥俄”級核潛艇同等的核反擊能力。加上未來更新版本的“弗吉尼亞”級和全新的SSN(X)攻擊核潛艇都有可能增加攜帶彈道導彈的能力,所以“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自然不用拼命增加發射單元數量。
俄海軍也把新的“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的彈道導彈攜帶數量定為16枚,主要原因是為了控制955/955A型“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排水量,降低裝備成本。特別是考慮到俄羅斯有多款陸基洲際導彈在量產/研發中,核威懾能力還在不斷增強,也就沒有必要繼續給“北風之神”級堆上更多的導彈,基本夠用即可。
有趣的是,中國在這個領域的發展趨勢很可能與美俄相反,目前處於現役的戰略值班狀態的094型核潛艇,由於排水量和耐壓殼尺寸的限制,只能夠攜帶12枚巨浪-2型潛射洲際導彈。而未來的096型戰略核潛艇,攜帶彈道導彈的數量很大機率會增加,畢竟現階段094/094A的12枚載彈能力的確不夠看。
在突破了大直徑耐壓殼技術和配備新型巨浪-3潛射導彈的情況下,預計096型戰略核潛艇必然會把攜帶導彈的數量增加到16枚甚至更多。目前,中國海基核力量較美俄而言並不算強大,還遠遠沒有到可以做減法的時候。
-
11 # 彼得科羅廖夫
戰略導彈核潛艇並不是帶的越多越好核潛艇內部空間極為狹小,帶的發射筒越多核潛艇尺寸和裝置排水量就會很多,增加潛艇尺寸增大噪音降低生存率,核潛艇以極強的生存率是第二次核反擊最可靠手段,如果單純追求打擊當量核潛艇遠遠不如同等數量導彈陸基發射井,因為導彈尺寸受到了很多限制,所以說核潛艇並不是帶的導彈越多就越好,如果追求毀滅效果不追求生存率和聲唄,何必廢那個事給導彈包一層外衣,放在陸地上不好嗎?同等面積核潛艇最多放二十四個,陸地發射井最少放核潛艇十倍數量導彈發射井當量又大,所以說戰略核潛艇不是帶的越多越好,十六個足夠了最主要是降低聲唄和下潛深度增加威懾力。
回覆列表
兔哥回答:這個問題應該說是隻有研製者和使用者心裡清楚,我們這些局外人只能是憑感覺臆斷了。涉及核武器的東西可都是國之重器,可沒有我們想的這麼簡單,不用說普通人,能瞭解真正目的的也是少數人。其實,真到了使用它的時間,數量多少的重要性也就沒什麼意義了,世界都會遭殃,誰都別想置身事外能夠獨善其身。
目前,戰略核潛艇裝備24枚戰略導彈發射筒的只有美國的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俄羅斯颱風級裝備了20枚戰略導彈發射筒。美俄新型戰略導彈核潛艇發射筒數量都呈下降趨勢,例如,美國最新型的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排水量增加了,達到了20810噸,但戰略導彈發射筒卻減少了,從俄亥俄級的24個發射筒減少到了16個。俄羅斯最新型的北風之神戰略導彈核潛艇的導彈發射筒減少到了16個,首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只有12個發射筒,從第二艘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號開始安裝了16個。美俄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發射管為什麼要減少呢?這就是美俄兩國簽署《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的,按照這個條約的規定,從2018年之後,任何時候佈署在戰略核潛艇上的彈道導彈不能超過240枚。按照這個條約的規定,美國新型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的導彈發射筒都採用了16個發射筒,並且建造數量從俄亥俄級的14艘變成了建造12艘,這樣一來,戰略導彈數量就保持在192枚,比俄亥俄級的336枚少了144枚。不過這些潛射戰略核導彈都具備多彈頭分導能力。由此來看,美俄也都意識到戰略導彈發射筒數量多並不符合實際需要,畢竟兩國還有很多陸基,空基的戰略核武器。核潛艇投資很大,在削減核武器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也沒必須搞這麼多的核潛艇和核武器,浪費錢財。戰略核潛艇是陸海空三位一體核力量的海基部分,也是最耗費財力的一個部分,這也是美俄能夠達成《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主要原因,都感覺吃力了才能達成共識。
其它的核國家的戰略導彈核潛艇的發射筒數量,英國前衛發射筒數量16個,法國的凱旋級安裝了16個導彈發射筒。估計未來基本都是這個16個發射筒了,以免讓俄美有藉口。所以,核武器這種東西還真不是越多就越好,例如,核潛艇上安裝24個發射筒,肯定會使打擊能力增強,威力增大,但價格也高,潛艇的技術結構複雜性也高,一艘潛艇上的投資也大,而作用呢?都開始打核戰爭了,大夥都處於一焚俱焚的相同位置上,多少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這個東西最好是永遠都不用它,最後讓它消失才好。當然,核武器的存在也並不都是隻有壞處,任何武器都是好壞共存的,它能夠遏制戰爭的爆發,特別是有核國家之間,是避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一個核平衡和核威懾戰略。以上是兔哥個人觀點,歡迎關注兔哥,歡迎探討評論!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