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甫書生

    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雖然是自殺而死,但自殺的原因確實跟宋太宗脫不了關係。

    事情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宋太宗第一次北伐遼國時,趙德昭跟隨大軍北上。在高梁河之戰當晚,遼軍趁夜從四面向宋軍發動進攻,耶律休哥率軍突入重圍直衝宋太宗而來,混亂之中的宋軍無法阻擋這隊人馬,宋太宗眼看自己就要被活捉,只能帶領少數人馬倉皇逃走,逃跑過程中還被追擊的耶律休哥射中兩箭。

    由於當時形勢一片混亂,留守在軍營的宋軍將士並不知道宋太宗的去向,四處尋找也不見蹤跡,石守信等將領認為宋太宗可能遭遇不測,於是在商議過後,決定擁立宋太祖的兒子、當時就在軍中的趙德昭為帝,後來知曉宋太宗的下落後,才打消了這個主意。

    武功郡王德昭,從徵幽燕,軍中嘗夜驚,不知上所在,或有謀立王者,會知上處,乃止。——《續資治通鑑長編》

    雖然謀立未果,但畢竟是差一點就在軍營裡立一個新皇帝,所以宋太宗聽說這件事之後非常惱怒。回到京城後,趙德昭面見宋太宗,請求獎賞攻打北漢的將士,宋太宗居然對他說:“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再行賞賜也不晚!”此言一出,趙德昭五雷轟頂,回去就自殺了。

    關於趙德昭之死,還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石守信這些將領在並未得知宋太宗明確下落的情況下就擁立新君,可見,這幫跟著宋太祖打天下的功勳將領對於宋太宗趙光義並不認可,他們不僅對“斧聲燭影”事件非常不滿,對趙光義的軍事指揮才能也並不信服,所以一有機會就想擁立趙匡胤的兒子當皇帝,可見他們對趙匡胤的忠心。

    尤其是石守信,作為“義社十兄弟”之一,作為趙匡胤曾經的好兄弟,他是很想把皇位幫趙匡胤奪回來的。

    其次,此次謀立事件之後,加快了趙光義清理政敵的速度。趙匡胤的另一個兒子趙德芳突然暴斃,想必也跟宋太宗脫不了干係。當年趙匡胤駕崩時,宋皇后命太監傳喚趙德芳柩前繼位,可惜太監早已被趙光義收買,入宮繼位的是他,而不是趙德芳。趙德芳死後,趙匡胤的兒子就全部去世了,來自太祖一系的威脅徹底消失。

    侄子們都走了,接下來就要對弟弟下手了。因為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杜太后的意思是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趙光義傳位給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傳位給趙德昭。所以現在對於宋太宗而言,威脅就只剩下弟弟趙廷美了。果然,趙廷美不久就被誣陷謀反,連續被貶謫到多地,很快就在憂憤中去世了。

    趙廷美

    最後,宋太宗自己的兒子命運也很悲慘。比如長子趙元佐瘋了,因為他和叔叔趙廷美的關係很好,在趙廷美被誣陷時,他不斷為叔叔求情,據說是在得知了很多令他無法接受的真相後精神崩潰的,至於這些真相是什麼,無外乎“斧聲燭影”,以及趙德昭、趙德芳之死的真相。

    宋太宗的長子瘋了,次子呢?次子死了,而且死的也很蹊蹺,趙元僖死時只有27歲,不管是因何而死,總之與皇位繼承有關。這麼看的話,皇三子趙元侃能成功繼位,也真是不容易。

    老話講“一步錯,步步錯”,你做了一件錯事,可能就需要做十件錯事去掩蓋它,宋太宗就是這樣。“斧聲燭影”之後,他的侄子、弟弟和兒子的悲慘命運向歷史訴說著政治鬥爭的殘酷,以及宋太宗的狹隘與猜忌。

  • 2 # 江湖小曉生

    公元976年,一場斧聲燭影的鬧劇過後,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宋太宗趙光義接替了皇位。可問題是,趙匡胤還有倆成年的兒子活著,讓弟弟繼位,這是不是有點不合規矩?

    按照中原王朝的繼承規則,一般都是父辭子繼,只有出現皇帝沒有兒子的情況,才有兄終弟及的事情出現。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兄終弟及就很正常了,這也是容易內亂的重要原因。

    當時趙匡胤的倆兒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全都好端端地活著。當時趙德昭26歲,趙德芳18歲,兩個兒子按道理都可以主政了,但是他們不僅沒有繼承皇位,而且全都英年早逝。

    一、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疑點重重。

    趙匡胤是個光明磊落的漢子,篡位就是篡位,攤牌了,咱們不裝了。可是趙光義就陰險多了,這哥們能登基,到現在都是個謎。

    歷史就記載了斧聲燭影,房間裡也就兩個人,你說他對趙匡胤做了什麼,人家死不承認,你又沒有攝像頭,自然也就說不清了。

    因此趙匡胤的死,你非要強加在趙光義頭上,還真說不過去,因為沒有證據。你說趙光義究竟有多陰險?瞭解了這一點以後,再看看他倆侄子的死,其實也就能通透了。

    1、趙德昭之死。

    趙匡胤死的時候,趙德昭26歲,也許是趙匡胤對自己的身體過於樂觀,所以他既沒有冊立太子,也沒有給趙德昭封王。

    因此趙德昭當時的權位,完全沒辦法跟趙光義相提並論。趙光義當了三年皇帝以後,帶著趙德昭一起去攻打幽州。

    這個時候軍中突然發生大亂,不少人以為趙光義掛了,所以就打算立趙德昭做皇帝。結果這事兒被趙光義給知道了,小侄兒的小命自然就長不了了。

    班師回朝後,趙光義沒有給功臣們封賞,趙德昭這個愣頭青就跑去為大家請賞。這種行為有收買人心的嫌疑,所以趙光義怒斥:等你做了皇帝的時候再封賞他們也行啊!

    這話說完,趙德昭回家二話不說就自刎而死了。趙德昭你這是幹啥呢?難道就這麼想不開嗎?自刎是為了表忠心?這一年趙德昭才29歲。

    2、趙德芳之死。

    趙匡胤死的時候,趙德芳才18歲,更不可能封王了,只是個貴州防禦使。宋太宗一上臺,立刻就給趙德芳加官進爵。

    不過在趙光義當了5年皇帝以後,趙德芳忽然就病逝了,年僅23歲,也是英年早逝。關於趙德芳的死,其實歷史上沒有給過多的證據,所以你說跟趙光義有關係,但是證據呢?就是沒有。

    這兩兄弟死了以後,趙光義各種給他們追封。其實心裡別提多開心了,為什麼?因為他終於可以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二、金匱之盟的真相究竟如何?

    當初趙光義一屁股坐在龍椅上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不能信服,至少沒辦法讓天下人認為這是合法繼承的。

    因此趙光義也很頭疼,畢竟趙匡胤是沒有留下遺囑的,這家產的繼承人是誰還真不好說。這個時候被貶謫在外的趙普,為了表忠心,就拿出了這份金匱之盟出來。

    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當初趙光義和趙匡胤的老媽杜太后病重的時候,曾經逼著趙匡胤發下重誓,百年之後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理由很簡單,因為周世宗駕崩以後,他那個小兒子柴宗訓壓根鎮不住場子,還得年長的來才行。

    不過杜太后還有後話,就是等到趙光義百年之後,還要把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隨後趙廷美再傳回給趙匡胤的兒子。這麼一來就都是成年皇帝掌權了。

    這乍一聽好像還真像那麼回事兒,不過你仔細去推敲,這玩意兒跟地攤文學沒什麼兩樣,漏洞百出,絕對是趙普和趙光義合夥編造出來的。

    首先,這江山是誰打下來的?是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嗎?當然不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那麼趙匡胤皇位的繼承權,怎麼能由杜太后決定呢?劉邦會把大位傳給自己那幾個兄弟嗎?劉太公敢插手嗎?

    如果說趙匡胤繼承了趙弘殷留下來的江山,那麼他再傳給弟弟,那也說得過去。畢竟他弟弟也有繼承權,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

    其次,杜太后是公元961年去世的,享年60歲。這一年趙匡胤多大呢?才不過35歲,而當時趙匡胤最年長的兒子趙德昭已經11歲了。

    杜太后這個心是有多毒啊,她怎麼就能預測到自己的兒子趙匡胤會英年早逝呢?難道趙匡胤就不能活到60歲嗎?等到趙匡胤60歲的時候,趙德昭也已經36歲了,咋就不是成年的繼承人呢?非要讓皇叔繼承皇位嗎?

    由此可見,這玩意兒就是騙騙小孩兒,既能夠成為趙光義登基的合法手續,又能夠成為趙普的投名狀。

    三、所有危及趙光義皇權的人,全都提前掛了。

    剛才說金匱之盟裡還有後話,那就是趙光義百年之後,要把皇位傳給趙廷美。原來趙廷美是趙匡胤和趙光義的弟弟。

    要是這麼說的話趙廷美可也就有了繼承權了。不過就在趙德芳莫名其妙去世後的第二年,趙廷美也出了大問題。

    當時趙普誣陷趙廷美有篡位的嫌疑,所以趙光義罷免了他開封府尹的職位,此後又被人舉報,所以又被降低為涪陵縣公。兩年後索性將他發配到了房州,不久他就在這裡掛了。

    這麼一來就好了,倆兄弟,倆侄子,但凡在金匱之盟裡存在的繼承人,都在趙光義前面去世了,那趙光義自然可以順理成章地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其實除了自家人,趙光義誰也不會放過。比如說南唐後主李煜,那是做過皇帝的人。趙匡胤仁慈,留了他一條命,可是趙光義上臺後,就因為一首《虞美人》,便派人毒死了他,還霸佔了他的媳婦兒小周後。

    還有就是吳越國主錢俶,當初人家是舉國歸宋,是宋朝的大功臣。趙匡胤待他很好,可是趙光義上臺後,錢俶到汴京來朝拜後,就不放人家回去了,甚至在錢俶60大壽的時候,趙光義派了幾個人去陪他喝酒,結果錢俶莫名其妙就掛了。

    裡裡外外所有對皇位有威脅的人,都在趙光義前面死了,因此趙光義終於可以高枕無憂地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了。

    總結:趙德昭的死,自然也是趙光義一手促成的。

    以上這幾位的死,一般都沒有什麼證據直接證明是趙光義害死的,這就是趙光義的高明之處。可是趙德昭的死,卻比較明顯,他就是趙光義給害死的。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正是趙光義的那番話,使得老實巴交的趙德昭誤以為犯了死罪,所以才會畏罪自盡,要不誰沒事兒願意抹脖子啊?

    參考資料:《宋史》

  • 3 # 農民工歪說古今

    趙德昭是自殺,這一點不僅正史有記載,很多同時期的私人記錄中也有提及。因此,趙德昭的死因並沒有太大疑問,他最大可能性就是自殺!但自殺也分主動自殺和被迫自殺,很顯然,趙德昭並不太像是主動自殺的型別。原因很簡單,據史籍記載,就在趙德昭自殺前不久,他還在為遠征幽州歸來的將士向宋太宗趙匡義請賞。一個輕生、想要自殺的人,居然會去在自殺前不久跑去為別人邀功請賞?這不符合正常邏輯!

    那麼,趙德昭是被他親叔叔趙匡義“賜死”、被迫自殺的嗎?恐怕也不是,如果是“賜死”,這等於就是明著殺了,只不過趙匡義沒有親自動手而已,跟趙匡義親自動手殺了趙德昭沒有任何區別。這麼重大的歷史事件,在正史和私人記錄中似乎不太可能全部“統一口徑”。這就奇怪了,歷史趙匡義沒有“賜死”趙德昭,他又為什麼會年紀輕輕選擇自殺呢?這還要從趙匡義的那場“御駕親征”說起……

    宋太宗“失蹤”,眾將謀立趙德昭

    趙德昭既不是謀士、又不是武將,宋太宗趙匡義北征為何非要捎上他?原因很簡單,就三個字——不放心!趙匡義“御駕親征”、離開了開封,把宋太祖趙匡胤的嫡子趙德昭留在開封,萬一有人野心作祟、擁立趙德昭登基,與趙匡義分庭抗禮,趙匡義何去何從?要知道,太平興國初年趙匡義雖然成了皇帝,但心向趙匡胤的大臣並不在少數!他不得不防。與其留下這麼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倒不如把大侄子趙德昭拴在自己的褲腰帶上……

    常言說得好:“怕鬼的偏偏遇到鬼”,你怕什麼就越來什麼!在北征期間,某次夜間軍中發生驚亂,眾將一時間竟沒有找著這次北征的最高統帥趙匡義。這幫人一合計:“皇帝不在,咱總得找個當家的呀,不如讓太祖皇帝的兒子來當皇帝算了……”於是,眾將商議,準備擁立趙德昭即位。就在這個時候,趙匡義出現了,結局可想而知:“我老趙還沒死呢,你們就想擁立我大侄子了?我要是死了,你們還不翻了天?!”趙匡義雖然沒有立即發作,但心中就如同吃了個蒼蠅一般!

    未得“裝孫子”真傳,趙德昭玩砸了

    要說“裝孫子”,宋太祖趙匡胤認第二,中國歷史上恐怕沒有幾個人敢認第一!一個野心勃勃之人,竟讓一代名君周世宗柴榮看走了眼、把他當成了忠臣。在拿下張永德之後,柴榮居然把張永德的禁軍殿前司交給了趙匡胤!而這,也為後來的“陳橋兵變”提供了最大的先決條件。

    很顯然,趙德昭並沒有得到他父親趙匡胤“裝孫子”的真傳。如果在眾將謀立趙德昭時,他“裝孫子”,痛哭流涕、死活不肯,演一出“慫包”的大戲給叔叔趙匡義看看,說不定趙匡義也就暫時不會動殺機了。只可惜,趙德昭並沒有。更嚴重的是,戰後趙德昭居然主動找到趙匡義,給北征的將士邀功請賞。趙匡義該怎麼想?“他們擁立你,你回過頭就來給他們請賞。你想幹什麼?在軍中收買人心嗎?!”趙德昭錢不該、萬不該,不該跟軍隊扯上關係,更加不該主動向軍隊示好。

    趙匡胤是怎麼當上皇帝的?不就是在軍種建立了良好的人脈並控制了禁軍嗎?趙德昭與軍隊勾勾搭搭,就不得不讓趙匡義多心了!而這,也最終葬送了趙德昭。趙匡義只冷冷扔給趙德昭一句話:“要封賞他們,等你自己當了皇帝在封賞吧!”這話什麼意思?一、你叔我才是皇帝,不是你!賞不賞是我的事,你摻和什麼。二、你這麼極力討好軍中大佬,是想取代你叔我自己當皇帝嗎?這話雖然比較隱晦,但意思已經非常明確了——“你趙德昭想當皇帝!”

    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作為皇帝,不可能容忍身邊有覬覦皇位之人。更何況,這個人還是前任皇帝的嫡子、事實嫡長子!趙匡義這話等於就是明著告訴趙德昭:“你的野心我已經都知道了,洗乾淨脖子等著吧……”趙德昭雖然不善政治鬥爭,但趙匡義的弦外之音想必他還是聽懂了。為了避免將來受辱、也為了保全自己的子嗣,趙德昭最終選擇了自殺。“叔,你也別擔心了,我不跟你爭,我自己死還不行嗎?我死了,你的地位穩了,希望你看在親叔侄的份上,善待我的兒子。”趙德昭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綜上所述,趙德昭應該不是宋太宗趙匡義所殺。但他的死,趙匡義脫不了干係!又或者說,“幽州事件”之後,趙匡義已經準備對趙德昭下手了,只是趙德昭自己提前了一步,自殺了。而趙德昭之所以會選擇自殺,個人認為主要還是為了避免將來受辱並藉此博取趙匡義的諒解與憐憫以保全自己的子嗣。當然,箇中真實原因,恐怕只有趙德昭自己知道了,我們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世凱有一妻九妾,其中哪位的命運最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