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存一萬塊的定期,一年後我們的利息大概三百多。而這一年後取出來,這錢買的東西卻少了!
17
回覆列表
  • 1 # 紫東來87253088

    錢存銀行貶值了的說法是針對通貨膨脹,同一件東西一年前只要五塊,一年後可能就需要十塊,這就是錢存在銀行沒有變成了物質,在數年以後我們要把錢變成物質可能需要我們付出比原來多的多的鈔票,這就是錢貶值了!

  • 2 # 股海尋龍

    很多人談股色變,以為投資就是和炒股劃等號,對任何關於投資理財的東西都如避蛇蠍,唯有把錢存到銀行才會心安。“放在銀行更安全,還有利息可拿,理財我不懂,賠了怎麼辦?”這恐怕是大多數人的心聲。

    但是,放在銀行裡的錢真的如他們所想安全又有錢賺嗎?

    2016年,國務院公佈《存款保險條例》,並於5月1日起正式實施。 華人民銀行負責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也就是說,以前咱們國家銀行是不會破產的,就是破產,也有國家兜底。不過現在,可就沒這個福利了。一旦某個銀行破產,50萬元以下全額賠付,你可以隨便存,超過50萬元的大額存款,就看銀行的清算情況了,運氣好還能有點,運氣不好分文沒有。

    現在中國的各個銀行,收不回來的壞賬一大堆。2015年,法國里昂證券釋出訊息認為,中國銀行的實際壞賬率可能高達8.1%,是官方公佈的數字1.5%的六倍之多,這意味著7.5萬億元人民幣的資本缺口,超過中國GDP的十分之一。2016年,更有訊息指出,中國銀行業面臨10年來最高壞賬率拖累。

    面對越來越嚴重的壞賬問題,你還認為把錢放在銀行是永久安全的嗎?

    有人會說,我沒那麼多錢,離50萬還遠著呢,存在銀行就是為了拿利息,賺點小錢。可惜,你又失算了。事實是,你存在銀行的錢一直在貶值,即便加上拿到的利息,你也在不斷的虧錢。

    要解釋這個問題,需要先來說一個概念:通貨膨脹。

    什麼是通貨膨脹?

    【通貨】就是通用的貨幣,在中國就是指人民幣。

    【膨脹】說白了就是人民幣發多了,商品的生產趕不上政府印鈔的速度。

    當市場上的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的貨幣量,就會引起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比方說市場上有一億元的資產,政府發了三億元的貨幣,那麼,這一億元的資產就會漲到三億元的價格,那麼,你手裡的錢就相當於縮水了三分之二。

    1990年,10塊錢可以買10斤豬肉或10公斤大米。在1990年把這10塊錢存進銀行,銀行定存年利率率按5%計算(現在的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2.5%)。26年後的今天,根據複利公式,連本帶息,你可以拿到35.5塊錢。這麼點錢,還想買10斤豬肉或10公斤大米?做夢呢?

    你會發現,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本想存在銀行賺點利息,結果數量雖小有增加,但能買到的東西卻一年不如一年,也就是說,銀行裡的錢,越存越貶值。

    什麼原因造成通貨膨脹?

    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要麼東西少了,要麼票子印多了。

    1、東西少了

    東西少了這個是週期性的。打個比方,今年的白菜價格高,就會吸引更多人去種,而到了明年,白菜產量多了,也就賣不上價了。農民發現白菜不值錢了,就去種別的菜,導致下一年白菜產量再次減少,價格又被推高。

    2、人民幣印多了

    這個才是主因。央行掌握著印鈔機,讓它不斷地執行。我們在1990年的時候,貨幣供應量是1.53萬億。而到了2010年末,這個數字已經到了72.58萬億。20年間貨幣膨脹了47.5倍。

    所以,很多時候你覺得物價貴了,並不是因為東西少了,而是票子越來越多。

    為什麼政府多印出這麼多鈔票?

    除了出口結匯,美元進來要兌換成人民幣的制度因素之外,也許我們還能從費雪方程式裡找到一些答案。

    費雪方程式:MV=PQ。M代表貨幣,V代表貨幣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價格,Q代表商品數數量。簡單來說,就是金融等於實體經濟。如果要讓經濟快速發展,有兩個辦法:1,多印鈔票 2,讓錢快速的流通。

    但是,你應該聽說過,中國的儲蓄率位居世界前列,老百姓一有錢就把它存銀行。讓錢快速流通這個辦法在華人面前行不通,所以,政府只能透過多印鈔票來刺激經濟的增長。

    把錢存銀行跑不贏通貨膨脹

    說起通貨膨脹,就不得不提一個概念——CPI。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通貨膨脹率=現期CPI-基期CPI/基期CPI*100%

    2016年還沒過完,官方預測今年通貨膨脹率是3%,但你信嗎?目前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2.5%左右,把錢存入銀行,一年整存整取的利息都跑不贏通貨膨脹,更何況你的活期存款。

    建立理財意識,學習如何投資

    通貨膨脹正不斷的吞噬我們的財富,明白了為什麼錢越來越難掙,花錢越來越快,那我們就要採取有效的手段來對抗它,學習投資理財的相關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前面說過,很多人以為投資理財就是炒股,就是天天對著電腦看K線,觀察走勢,覺得那樣做實在太累,也沒那樣的精力,更不想承擔那麼大的風險。有這種觀點的人大多沒系統地學習過相關知識,沒有自己的投資體系,不知道市場上有很多投資品可以輕鬆跑贏通脹,且沒有太大的風險,更不需要費時費力地每天觀察走勢。

    拿我們最為熟悉的餘額Bora說,現在已經有很多人習慣的把錢存入餘額寶而不是銀行,因為它收益堪比銀行定期,又比銀行定期靈活很多。其實,餘額寶的本質是一種貨幣基金,你在把錢存入餘額寶的時候,本質上就是買了一種低風險且流動性很高的理財產品。不過正是由於餘額寶是一種貨幣基金,這也決定了它的收益並不是很高,靠餘額寶對抗通脹還稍顯不足。

    金融市場的水很深,有人可以短時間暴富,也有人被逼得跳樓而終。如果你沒系統地學習過相關的知識,甚至不知道自己投資的標的本質是什麼,有什麼風險,沒有買入與賣出策略,只看到了讓人眼花繚亂的高收益,便經不住誘惑一頭扎進去,那也只能充當“韭菜”的角色,等著被收割。

    近些年大火的P2P平臺跑路事件屢見報端,很多不明真相的投資小白只看到了它的高收益,他們甚至連P2P是什麼都不清楚就跟風把辛苦攢下的血汗錢投了進去,結果賠的血本無歸。

    投資理財第一鐵律:不懂的東西不要碰

    有理財意識是好事,但也不能只看到了高收益而忽略了風險性和流動性,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投資體系。

  • 3 # 坤鵬論

    要回答為何我們的錢存銀行會貶值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一個關鍵的名詞——實際負利率。

    實際負利率,指的是存款利率小於通貨膨脹率。

    因為通貨膨脹率比較複雜,在實際中,一般不直接、也不可能計算通貨膨脹,而是透過價格指數的增長率來間接表示。

    由於消費者價格是反映商品經過流通各環節形成的最終價格,它最全面地反映了商品流通對貨幣的需要量。

    因此,消費者價格指數是最能充分、全面反映通貨膨脹率的價格指數。

    世界各國基本上均用消費者價格指數(中國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即CPI來反映通貨膨脹的程度。

    如果遇到存款利率小於通貨膨脹率的情況,居民的銀行存款會隨著時間推移,購買力逐漸降低,看起來就像“縮水”一樣,所以被形象的稱為“負利率”。通俗地說,就是錢毛了,在銀行拿的利息趕不上物價上漲水平。

    有人說,通貨膨脹就像是人生最大的小偷,它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把你的錢偷走。

    歷史經驗也表明了,凡是政府發行的紙幣遲早都會貶值的,貨幣供應量過大,必然造成通貨膨脹。

    其實,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通貨膨脹的歷史,而且是由政府操縱的,為政府利益服務的通貨膨脹歷史。

    所以,今天的錢永遠比昨天的錢便宜!

    所以,錢本身一文不值,而且越來越不值,只有用它購買了有價值的資產才有意義。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是用來直觀衡量一個國家通貨膨脹水平的指數之一,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6年全年CPI同比上漲2.0%,中國社科院此前釋出的2017年《經濟藍皮書》預測,2017年全年CPI為2.2%,通脹壓力逐漸顯現。

    而中國現在1年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是1.5%,部分銀行上浮至1.75%,也有一些銀行上浮至2%。

    從上面兩個重要資料一對比,就可以發現CPI已經高於一年期存款利率,這說明我們已經處於實際負利率時代。

    上面還是有些偏理論,讓我們來算個賬,比如你在銀行存1萬元,按照1.5%利率計算,一年後的本息收入是10150元(所以這個問題所說的,取出來300多,可能計算有誤,因為按這個結果,一年的利率得到三點幾才行!),如果CPI是2.2%,那麼今天1萬元可以買到的商品一年後就得花10220元,這樣存在銀行一年你淨虧70元。

    不過,今年前4個月,中國CPI比去年同期上漲1.4%,明顯低於全年物價漲幅3.0%左右的預期調控目標。

    這可是個好訊息,媒體喜大普奔地稱:CPI同比重返“1時代”!

    因為如果保持這個勢頭,那麼2017年年內就不會有明顯的通脹壓力。

    你懂的!

  • 4 # 策略家張偉

    錢放在銀行如果不透過投資使資金保值增值的話,隨著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以及不斷的增發的貨幣本身就在貶值,有閒錢還是建議去做一些保本型的投資理財,不要放在銀行裡面躺在賬戶了沒有辦法是錢的本身價值難以利用,要用錢去賺錢。

  • 5 # -活佛

    錢貶值是一個相對論,因為錢本身並沒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只不過是一個交換工具,人還是需要物質來生活,物質上漲超過了銀行存款利率就代表錢在銀行貶值了!cpl指數說明了這個理論!反之物價下跌銀行的錢就很保值!這是一個相對論的題目!市場經濟危機四伏,不管你是存銀行還是買東西了!現在貨物就像股票一會漲一會跌!誰也控制不住!多了就賤少了就貴

  • 6 # 財智成功

    錢之所以貶值,根本原因是錢印多了。印鈔機不停的運轉,一張張廉價的白紙就變成了可以買東西的百元大鈔。

    業內的人都知道,世界上鈔票防偽技術最先進的是瑞士法郎,可以說瑞士法郎集世界先進防偽技術之大成,但技術含量高,成本也高,據測算,一張1000元瑞士法郎的生產成本需3.4元人民幣。至於人民幣,無論如何不會超過這個價格。

    如果印刷一張100元的人民幣花2元錢,印刷完直接拿了出去買成紙和油墨,換回一堆東西跟零錢。問:到底這個過程賺了多少錢?很有趣的問題,難道不是嗎?

    印鈔是明面上的核心因素,當然還不僅僅這麼簡單。

    中國每出口1美元商品,國內就要按照匯率比大約1比7來增發6.6元人民幣來平衡,目前中國外匯儲備大約3萬億美元,國內由此增發的人民幣超過20萬億元,相當於2008年3.4萬億市場貨幣流通量(M0)的6倍,這些由出口結匯投放的鉅額貨幣,全部以通貨膨脹的方式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物價自然會相應大幅度上漲。

    其次,就中國高物價來說,則是中國實行高額稅收和通貨膨脹的結果。有學者稱:

    中國稅收佔消費品價格的比重高達6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36%,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6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8倍。

    對此資料我們無法進行準確的核實,但是商品含有相當高的稅收應可以達成共識,無論是64%還是34%,都不算低。如此驚人的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裡面,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這也是國內物價與美國物價相比,很多商品甚至更貴的根本原因。

    一直以來,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中,豬肉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這裡劃一下重點,但是,房價這一更重要的指標沒有計入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專案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CPI指數統一採用“八大類”體系,即指數的構成包括食品、菸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裝置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其構成權重分別為34%、4%、9%、6%、10%、10%、14%以及13%。

    當住房或者租房支出動輒佔據了家庭月收入的30%以上時,不將這一重要專案的真實權重加強,導致這一指數完全失去了應有的參考價值。按照普通家庭支出來看待,如果食品支出2000元,則住房支出動輒超過3000元,目前居住的權重定為40%可能會更加準確。當然了,居住權重低一些,資料才能更美觀一些,更符合某種審美標準。

    一般來說,在國際上,CPI的政策作用主要是把物價水平變動作為制定相關政策的法律依據(如調整工資、發放養老金等)及政府宏觀決策的參考。

    當CPI統計資料只有2%的時候,老百姓的感覺卻是20%,以此產生巨大的感覺差異。但是結果,卻一定是按2%來調整工資,這就是工資低,物價高的根本原因。

  • 7 # 老爸的修行

    存銀行,會貶值!原因在於價格並不等於真實的價值!

    利息增長的時候,物價也在漲!錢做為中間兌換的等價物,價格永遠不變,而物品的價值卻是在變化的。

    10年前,如果你每年存入銀行3萬元,10年後的今天,你的本金為30萬,利息大約為3萬元。

    10年前,房價(以天津為例)大約7000元/平,10年後的今天,房價為40000/平。

    即使,不用房子這樣極端的例子來說明。來點權威的資料吧。金錢有自身票面的價格,卻有不同的購買力。銀行存款的利率永遠是跑不過通脹率的。2016年中國cpi漲幅為2%,比利率基本高0.5%,也就是說,你把錢放銀行,價值只會“越存越少”

    比如存入一萬,利息150元,物價上漲2%。看似財富增長到10150元,但是隻可以買到一年前9947元的商品,價值損失為53元。

    想跑贏cpi,如果資金少,可以選擇一些收益高的理財產品購買,或者存入寶寶類理財也有4%的收益。

    錢如果不合理的運用永遠在貶值,而我們自身的能力不斷提升,就一直在升值!加油1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狐妖小紅娘塗山紅紅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