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各地的文字讀音一樣嗎?廣東人在朝廷當官,皇帝能聽懂說什麼嗎?
3
回覆列表
  • 1 # 坐等牆內紅杏出

    我也經常這樣想,雖然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但說的話肯定是沒有統一的,不過應該也有一個標準吧?應該有記載,這個還真不知道。

  • 2 # 育兒小美媽

    宋以來,政府會設有官學,考狀元(進士)的過程要經歷:院試(縣試、府試),鄉試、會試、殿試;在你拿到初級資格(童生),也就是透過院試後就要進去官學學習,所以當官的人都會講當時的官話,不然別說廣東,南方諸省語言複雜,皇帝怎麼忙得過來……

    另外補充一句,海瑞當年就是中舉人後,去當教諭(相當於教育局)的,地方官學的公務員。

  • 3 # 驕傲的科技

    三國時期,如果劉備去找孫權說話是不是還要帶上一個浙江話翻譯?在沒有普及普通話的那時,孫權能聽懂河北話嗎?這樣說來,古代是不是還有“方言翻譯”這樣的官?

    誰說古代沒有“普通話”,人家只是不那麼叫而已。最早的普通話稱為“雅音”。一聽這麼高階、大氣的名字,就知道肯定是每天閒來無事、飲酒論道的貴族雅士們發明出來的。

    沒錯,據說早在先秦時,從山東的齊國到西北的秦國,各諸侯國的貴族都要學習這種貴族之間專用的交流語言“雅音”。

    隨著秦統一中原,推行“書同文”將小篆作為標準字型,各地雖然還說著不同方言,但卻書寫著同樣的文字,中華文化在文字傳承方面也算是穩定下來了。

    那作為當時的“普通話”,雅音是以什麼方言為基礎,這個雅音到底是個什麼“音”?

    據《辭海·雅言》記載,最早的雅音屬上古音系,現今已沒有完整的方言可以對應,所以,我們的先人最早說的什麼話,誰都不知道……

    資料記載,自五胡亂華、衣冠南渡以後,原來的中原雅音南移,中國官方語言逐漸分為南北兩支。明朝滅元,定都南京,“壹以中原雅音為正”,所以南京話成了當時的標準語音。

    據考證,明代以及清代中葉之前中國的官方標準語均以南京官話為主流。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看的古裝劇,大臣們一本正經齊聲喊著“吾皇萬歲萬萬歲”時說的都是:南京話!

    元明清以來,北京就成了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地赴京應考、做官、經商的人越來越多,天長日久,他們也學會了這種南京口音的“普通話”,不過當時只能在官場使用,所以那時候的普通話也稱為“官話”,依然沒有廣泛推廣。

    而現代意義上的普通話,是清朝末年“切音字運動”的積極分子朱文熊提出的。他在1926年寫了一本叫《江蘇新字母》的書,把漢語分成三類,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話,並且註明:普通話是“各省通用之話”。

    後來,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稱為“官話”就不那麼合適了,於是那時候的普通話又有了一個新的名字:國語。不過“國語”這個名稱當時爭議很大,包括瞿秋白在內的很多人都反對過。

    解放後,政府非常關心漢字改革工作,不僅使“普通話”有了嚴格的內涵與規範,而且把推廣普通話作為文字改革的一項任務。

    傲嬌的方言:粵語、洛陽話、陝西話一票之差落選普通話

    現代漢語對普通話的語音定義為:“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其中,承德市灤平縣是全國普通話標準音採集地。

    而坊間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民國初期粵語僅以一票之差落選了當時作為普通話的“國語”。此外,作家王蒙還提出了另外兩種說法,在洛陽和陝西當地都分別流傳著:洛陽話以及陝西話當年也是僅差一票就成了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無論真假,方言在不同時期都擔當著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演變到今天,漢語方言總體上可以分為八大類別:官話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粵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晉語。

    根據方言的特點和發展歷史,影響最廣泛的應屬官話方言,使用人口占到了漢族總人口的73%,像我們平時在影視作品中接觸最多的東北話、陝西話、河南話,山東話……都是屬於官話方言中又按照地域所劃分的不同支系,比如上面提到的東北話就屬於東北官話區,包括黑、吉、遼大部分地區和內蒙古東部、河北省東北部,這些不同支系中又可以分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為若干小片……

    不過官話方言的劃分雖然詳細又有很多分支,人們對不同地區的方言理解起來並不苦難,基本都是語音的變化。

    而吳方言、客家話、粵方言、閩方言、贛方言、湘方言、晉語這幾種對於其他地域的人來說就是略像“不同語種”的語言了。

    這幾種方言的基礎都是以時代更久遠的古漢語以及中古漢語為基礎,相對現代漢語保留了大量的古音調,更像是先秦時代的雅音,比如孔子是用粵語講論語,嬴政講著閩南語登基!

    前方高能:一句話教你學會全國方言!

    普通話:今天我就站這裡了,你有本事動我試試。別看你個子大,逼急了老子拿磚頭砸死你。

    北京話:“今兒爺就站這兒了,你丫動我一試試。別看你丫個兒不小,逼急了老子拿板磚hai(一聲)你丫挺的!”

    天津話:“近兒我揍贊借害兒了,你動我一四四,甭看泥葛大,必急了我自接那鑽頭拍泥腦袋!”

    山東話:“今日老子窩就站遮泥,泥趕招呼窩時時,甭看泥掌地鎬,惹毛撩窩拿塊半頭專橫你頭上!”

    山東威海話:“今日老子就站遮,泥趕渣呼試試,別看泥掌地鎬,惹窩火了拿磚頭冒你頭上!”

    山東煙臺話:“勁兒個俺都咱兒介行(三聲)了,恁(三聲)敢攢七俺哥修子頭兒四(二聲)四。掰看恁(三聲)塊(二聲)兒達,幾了拿鑽頭害你哥小婢養的!”

    山東濰坊:今門兒我就站這裡,你怪(一聲)我一下試試,甭各看你過子大,惹草機了我拿磚頭就砸你頭杭(輕聲)!

    東北話:“今兒你大爺我就贊介兒,你媽地動我下四四,別你媽看你個兒不小,能(四聲)急了我拿磚頭兒呼死你!”

    東北話第2版:“今兒俺就咱俺戒個地方了,你敢上來你就四四,白看了你長的zuang,把我逼了急了,俺就拿了鑽頭hai你頭向!”

    大連話:“今天我就tm贊這兒了,你動我四四來,小樣兒,你傻大個兒怎麼,惹火了我那鑽頭xie死個biang的!”

    陝西話:“今兒餓奏立到這兒,你娃司夥把餓動嘎子。保看你娃陪瓜子美,把餓兜急咧餓端直貓個磚賠到你薩哈!”

    青海樂都話:“謹天腦(一聲)就佔(二聲)刀這(二聲)哈巴留,你把腦(一聲)咚(二聲)給一掛適當個。保球看你知麼大自國愛,著粉留喝腦直接頭大上一塊(一聲)板狀拍球航道!”

    四川成都話:“今天老子就站到這堂溝,你碰哈我告一哈。不要以為你長得莽戳戳的,毛了我直接撿塊磚頭焊你娃兒腦殼高頭!”

    四川樂山話:“各老子,試一哈嘛,把老子rei毛了,看老子咋個收拾你,不要看你弄木大塊,把老子惹火了,老子拿一塊石頭給你焊起來。不信就告!”

    四川遂寧:“老子今天就站到這個卡卡頭,莫看你長得拽實,老子兩哈就把你lui翻老”

    四川不知道哪裡的話:“今天老子就站到這個塌塌了,你熱老子搞哈看,莫看你娃娃個頭zuai,把老子熱毛老撈起磚頭han到你娃娃腦ko鎬頭!”

    重慶話:“今天老子豆站勒點老,你娃動動老子看。不要看你娃顆鑽大,惹貓老老子直接汗塊磚頭在你娃腦殼高頭!”

    重慶話第2版:“今天老子逗站倒勒點兒,你碰哈我告哈,不要以為你……長得哈莽哈莽的,老子毛了直接撿坨磚頭兒zhang你娃腦殼高頭!”

    重慶話第3版:“老子今天豆是站到勒點咯,你崽兒pang哈我告哈呢,莫以為你夠日的長得登毒,把老子惹毛了,老子一磚頭給你夠日的汗倒腦殼上來!”

    重慶話第4版:“你個寶批,寶都定轉老,老子今天豆站倒呢行,動都不得動一下,你有*眼毒毒,豆過來動老子一下.不要看倒你龜兒哈起一砣,把老子惹毛老,隨便手嗲塊爛皮磚,整你龜兒冒煙!”

    上海話:“今糟吳就列了個的,儂旁旁吳四四看諾。伐要看儂畝子嘎度餓,絲古港儂只冊落吧吳薩了戶氣上來吳乃塊纂豆伐色儂!”

    江蘇鎮江話:“今各偶就燈得個快了,泥pong偶四四看奈,表看泥長得接棍,跟偶玩嘎三,當心偶業磚頭*不死泥個小癟三!”

    江蘇鎮江話第2版:“更早偶休站個塊哩,泥狗動偶死死扣,費奧扣泥塊豆大,比急樂偶哲接努塊磚頭震泥頭讓!”

    方言對文化傳承和歷史研究都有重大意義,而普通話的推廣對民族團結,文化、經濟交流更是功不可沒,在學習了方言笑過、娛樂過後,大家還是一起來推廣普通話吧。

  • 4 # 隨意指

    有的,就是″雅言"。孔夫子周遊列國,用雅言溝通,不用翻譯。古代士大夫與商賈中流行,秦尉佗入越地並留駐經營,故今粵語仍有相當部份留存。

  • 5 # 手機使用者醫科經倫

    每個朝代都有普通話,只是從前不叫普通話而是叫官說,因為從前交通訊息不便官說只在官場及京城普及,所以造成如今方言這麼多都是每個朝代的方言所分化。

  • 6 # 水君子74167100

    春秋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做“雅言”

    漢代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做“通語”

    隋唐宋時期對詩韻的追求又進一步促進了

    漢民族共同語的發展,“正音”

    元朝的民族共同語叫做“天下通語”

    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做“官話”

    民國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則叫做“國語”

    新中國成立後又改名叫做“普通話”

  • 7 # 金碩果蔬

    在中國古代很早就有”普通話“,也就是官話,又稱準共同語。孔子的三千弟子來自全國各地,如果沒有”普通話“,就無法進行教育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尋求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