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唐朝安史之亂的平定,郭子儀居功至偉,後來他有沒有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呢?
14
回覆列表
  • 1 # 馬克思主義接班人

    不是沒有人告郭子儀謀反,皇帝心裡也最怕這事兒,就下詔要他從前線回中央彙報工作。不管他在哪裡,一接到通知立馬動身,“朝聞命,夕引道”,不帶兵卒、不洗澡、不刮鬍子地跑到皇帝跟前,皇上一看,這哪像謀反的樣子啊?讓老郭這麼大年紀還冤枉跑一趟,得多給點獎金安撫安撫呀。幾次下來,皇帝虧本不少,以後別人誰告郭子儀謀反他也不信了。這是郭子儀研究透了領導的心理。

    郭子儀的宅院採取開放式管理,無論貴賤乃至“里巷負販之人”都可以自由出入。子女們不理解,老郭就說了:國家給了我1000官兵、500馬匹,我們整天高牆閉戶的,人家不知道我們裡面幹啥,那不就會造謠?別人沒了好奇心,也就沒了謠言,這郭子儀研究透了群眾的心理。

    郭子儀都七老八十了,不但求田問舍府庫珍貨山積,身邊還姬妾成群,說白了,這是他的政治道具,是為了向皇上和外人表明,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平常誰來都可以見到他身邊的嬌姬美妾,有一次有個官來拜訪他,他卻立即叫姑娘們躲起來。家人不解,他說:“這傢伙長得很醜怪,又心地險惡,你們見了忍不住會笑,這樣他會懷恨在心,將來他得勢了,你們就全完了。”真是居安思危,心細如髮,小人們想害他連一點機會都沒有。

    所以郭子儀並沒有居功自傲,也沒有謀反之心,他只是祥平靜的安度晚年。

  • 2 # 曾勇輝

    這個問題問得讓人感概激動萬分。郭子儀是沒有謀反之心忠臣。其原因郭子儀是力換狂瀾,換救大唐中興愛國大將,在唐玄宗愛美人楊貴妃不理朝政,其兄奸臣楊國忠擾亂朝綱謀害陷害忠臣良將害得民不了生時侯,安史之亂己使大唐江山風雨飄搖走向哀敗時候郭子儀,李光弼忠心愛國將領出現帶兵平亂迫使唐玄宗毒酒賜死楊貴妃,殺掉奸臣楊國忠李林甫奸相才有了中唐延續百年輝煌。大唐中興有此郭子儀此忠臣是福氣和萬幸才對,郭子儀忠心於唐王朝大門開啟,無秘密不貪汙不坑害忠良不強奪百姓財物,保大唐不驕不傲的心任由百姓陌生人進入府裡,這就能看門出郭子儀忠心報效朝庭和一片赤膽忠心百姓傳頌的好將領,就能證明郭子儀無謀反之心。

  • 3 # 歷史來揭示

    名將郭子儀為什麼功高蓋主卻不受妒嫉?

    “安史之亂”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事件,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拐點。但是,日漸式微的唐王朝國運卻因為一位曠古絕今、力挽狂瀾的英雄之橫空出世而得以延續,形勢急轉直下的大唐得以繼續顫顫巍巍的曲折前行。

    這位青史留英名的不凡人物猶如夜空中一輪皎皎明月,照亮了因遭“安史之亂”浩劫而變得日益衰朽的大唐頹局中晦暗不明的夜空。這位謙謙君子的出現猶如一股清新的風,超拔流俗,激濁揚清,過濾沉澱著集聚日久諸多的渾濁與汙穢。史載此人寡言少語,卻心細如髮,以絕世之才華,滿腹之韜略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奮力扭轉乾坤。

    此人就是被唐德宗尊稱為“尚父”的千古名將——郭子儀。

    任何一個強大的王朝,都有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曾富甲宇內、威震四方的唐王朝也逃脫不了這一無情歷史規律。因口蜜腹劍的權相李林甫、楊國忠把持權柄,禍亂朝政,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11月胡將安祿山、史思明在其轄地涿州范陽起兵反唐,給唐朝造成很大打擊的“安史之亂”正式爆發。

    唐玄宗任命驍將郭子儀為衛尉卿,兼靈武郡太守,充朔方節度使率本部兵馬東擊安史叛軍。郭軍很快收復被叛軍佔據的雲中、東陘等十餘州郡,臨危受命的郭子儀初戰告捷,因功加封御史大夫。

    李光弼也是當時一位成名已久的虎將,其人勇冠三軍,名聞天下,但他與郭子儀一向不和,於是軍中漸有二虎相爭不能並立的傳聞。天寶十五年叛軍攻城拔寨、屢屢得手,氣焰變得十分猖獗,一時間天下擾動,局勢紛亂不安。值此用人之際,玄宗遍求良將,尋訪赴河東、河北駐防禦敵的最佳統帥人選。玄宗問計於郭子儀,郭子儀大局為重、襟懷坦蕩、毫不遲疑的推薦與他一向有隙的良將李光弼。

    危難之時,郭子儀不計前嫌,兼公泯私,舉薦英才,說明此人心胸宏闊,人格高潔,朝野之人皆贊之有高義,他得到了當時社會輿論的普遍讚譽。

    天寶十五年六月,名將哥舒翰為叛軍攻敗,素有長安門戶之稱的潼關失守,京城告急,人心震動,玄宗逃往四川,是為“明皇幸蜀”之由來。七月,肅宗在靈武即位,名為新君,手下卻無可用之兵,身邊都是一群四處蒐羅來的劣將潰兵。這些人軍容不整、缺衣乏食、草木皆兵、士氣低落,乃名副其實的烏合之眾。而佔領了長安、洛陽的安史叛軍,聲勢愈發浩大,氣焰更加囂張。有道是“滄海橫流,更顯英雄本色”,又是郭子儀、李光弼挺身而出,屹立潮頭,振臂一呼,眾望所歸。

  • 4 # aOowusanoO

    郭當時功績已經遠遠超過功高蓋主了!這麼厲害的名將電視節目裡也沒怎麼提!要論起來,比楊家將和岳飛功績大多了。郭不但平內亂更是打吐播!

  • 5 # 金山萬丈

    毛澤東同志看戲也常常與眾不同。比如看《打金枝》,他是從工作方法的角度去看的,說郭子儀的兒子同皇帝的女兒結親以後,鬧矛盾,郭子儀和皇帝各自批評了自己的孩子,解決得很好。這是說解決內部矛盾要各自多作自我批評。他還說過郭子儀這個人很有政治頭腦,當時有人告郭有謀反之心,郭聽到後就把自己的門第敞開,任人參觀,“門戶洞開”這個典故就是從這裡來的。郭子儀少年從武,戎馬一生。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抵禦吐蕃入侵,屢建奇功,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中唐振興,國家的統一和安定,有著他的汗血功勞。他一生輔佐了唐代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皇帝,朝野皆稱之為“老令公”。唐代宗則稱他為“皇兄”,唐德宗稱他為“尚父”。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對郭子儀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大唐雖是我的家國,實是由您所重建)郭子儀少年從武,戎馬一生。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抵禦吐蕃入侵,屢建奇功,84歲的高齡才告別沙場。中唐振興,國家的統一和安定,有著他的汗血功勞。他一生輔佐了唐代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個皇帝,朝野皆稱之為“老令公”。唐代宗則稱他為“皇兄”,唐德宗稱他為“尚父”。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唐肅宗對郭子儀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大唐雖是我的家國,實是由您所重建)因功勞卓著,唐代宗封郭子儀為汾陽王,並賜他興建一座豪華的汾陽王府。於是在毗鄰皇城,名門望族、公卿大臣聚居的長安城的核心地區,安居的黃金地段親仁裡進行建築工程。王府興工建築時,郭子儀到工地上去監工巡視。他見到一個正在砌牆的泥工,就吩咐說,牆基要築得堅固。這名泥水匠放下手中的工具,對郭子儀說,請王爺放心,我家祖孫三代都是泥水匠。幾十年來,這京城裡的達官貴人大宅都是我們建造的,高牆都是我們築的。可是隻見房屋換了主人,那高牆依然挺立,宅院依然完整。郭子儀聽了他這番話,沉思了好久,想到李白的“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想到過條街的朱雀橋那邊,真個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忽有所悟。從此再也不去監工。

      汾陽王府建造竣工,郭子儀設宴邀集親友慶賀,造屋工匠們也應邀赴宴,他們酒席設定在廳東,而子侄們的酒席設定在廳西。有幕僚對郭子儀說:“子侄們怎能同工匠們並列在一起,而且還位處下首(古人以東為上首)?”

      郭子儀指著工匠們:“他們是造屋的人。”又指指兒子們,“他們卻是賣屋的人(暗含將來敗家之意),所以應該坐在造屋人的下首啊。”

      泥水匠的一句隨意之話語,竟然給了他深刻的思考和啟發,使他領悟到了人世變幻無常的道理,催生他更加豁達大度、親和下層的情懷。

      《唐兩京城坊考》指出“朱雀門東第三街親仁坊有尚父汾陽郡王郭子儀宅”。《唐書》本傳稱汾陽王“宅居親仁裡(坊)四分之一,中通永巷”。可見這汾陽王府建得規模宏大,宅內諸院往來乘車馬,僮客於大門出入,各不相識。裡面名園甲館,聲色珍玩,堆積羨溢,不可勝紀。正如梁鍠在詩作《詠郭令公宅》所描寫的:“堂高憑上望,宅廣乘車行。”那“郭府”建造,是皇上恩賜,不是貪汙受賄而來,歌舞酒宴雖然奢華,是那個時代官場應酬的現狀,但他費用都是正常俸祿,沒有巧取豪奪,貪贓受賄。其實他辦公開支也是很節儉的。古書記載說“郭汾陽雖度量廓落,然而有陶侃之僻,動無廢物。”把舊的文牒剪裁當記錄本。所以他的屬官折斷了刀,還把半截接上木柄使用。

      這郭府宅里居住著家屬及其部下、僕人三千多。但這王府從不崗哨林立,防衛森嚴,而總是宅門大開,無論貴賤,乃至“里巷負販之人”,統統出入不問。竟然連府內各室,甚至包括臥室,都可隨意出入。據說,郭子儀的夫人王氏和他的愛女,正在對鏡梳頭時,往往就有出鎮的將領來辭行,或是屬員來請示。郭子儀不但不要她們迴避,而且還要她們親自倒茶水或拿擦臉巾接待那些將領或屬員,她們與普通人甚至僕人一樣。他的孩們多次給他提意見,反對如此放任。郭子儀總是淡淡一笑,不說什麼。於是,這七八個兒子聚集一起到郭子儀面前流著淚說:“父親功業已經這麼顯赫,即使自己不拿架子,也不能以貴為賤。不管是什麼人連臥室都可以出入,這怎麼行?我們想,就是伊尹、霍光那樣的人,也不會這樣做。”郭子儀朗然笑著對他們說:“你們都沒想明白。咱們家吃官糧的馬就有五百匹、吃官飯的上千人。現在進沒地方走,退沒地方守。假如築起高牆,壁壘森嚴,內外不通,必定引起一些人的怨言,而貪功害能的人會乘機誣陷,鬧不好大禍就會臨頭。現在咱們院落板蕩蕩,四門敞開,即使有讒言,也不會有人相信。”真個是“不神之神”。孩子們才恍然大悟,方知這是長保富貴、免遭不測的良方,深感父親考慮精細,很是欽服。  郭子儀的房子,透明到這個地步,實則是為人為官之道。

      中國的封建王朝,很多大臣特別是手握兵權的重臣,雖然有功於社稷,卻往往功高震主,受到當朝者的猜忌。郭子儀自然也不能倖免。他在外征戰,多次受到官宦讒毀,有一次中官魚朝恩誣告郭子儀謀反,皇帝就下詔讓他回京城彙報工作,郭子儀接到詔書後,馬上起身,不帶兵,不洗澡,不刮鬍子,風塵僕僕地來拜見皇帝。皇帝一看這不像要謀反的樣子,就重金賞賜安撫了事。大曆時,郭子儀正帶兵前去抗禦吐蕃入侵。又是那個皇上倖臣,一貫忌妒郭子儀功勞的魚朝恩暗地裡派人掘發郭子儀父親的墳墓,盜了墳中的祭品。其目的無非是害怕威權日盛的郭子儀篡權當皇帝,想用搗壞“風水根基”,來斷絕郭氏家族的“龍脈”。祖墳被盜,是可忍,孰不可忍。連郭子儀的部將李懷光等都義憤填膺,準備搜查物證,按物抓人。郭子儀心知肚明:沒有皇帝的默許,魚朝恩想這麼幹,也沒那個膽兒吧?郭子儀就入朝參拜皇上,流淚長哭,對代宗這樣說道:“臣長期掌兵,不能制止殘暴,士兵毀壞他人的墳墓,本來就夠多的了,這是臣不忠不孝獲得的上天懲罰,不是人為的禍患啊。”一句自責的話,打消了皇帝的猜疑。寧可委屈自己,也要顧全大局,平息事態、維護穩定。經歷了幾次這樣的事,後來別人再告發郭子儀謀反,皇帝就不再相信了。後來,魚朝恩請郭子儀赴宴。宰相元載派人來告訴他說,魚朝恩將對他有不利行動。部下便要求跟隨前往,郭子儀堅決不讓他們一起前往,只帶十幾個家僮前去。魚朝恩問道:“您的隨從怎麼這麼少?”郭子儀把聽到的話告訴了他,魚朝恩感動得哭道:“若非您是長者,能不起疑心嗎?”魚朝恩從此也就收縮了對郭子儀的嫉妒之心,讒毀之行。

      征戰吐蕃得勝,郭子儀從涇陽回京,恩遇賞賜繁多,升任尚書令,他懇切推辭,皇上沒有批准。有詔催促他到官署就職,他就又多次誠懇辭謝,終於感動皇上恩准。

      正是郭子儀能夠居功不傲,敬上禮下,灑脫豁達。雖受猜忌卻最終免於鳥盡弓藏。正如唐史臣裴垍所說:“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世而上不疑,侈窮人慾而議者不之貶。”富貴長壽,繁衍安泰,壽終正寢,善始善終。在這皇權至上的時代乃千古少有。故有詩詠他曰:“蓋世勳臣國棟樑,江山再造不張揚。謙恭能使讒言遠,郭府常開福祿長。” 就是這樣,他依然這麼謙恭小心。這跟他的目光和遠見有關係。他家那房子,果然沒有跳出郭子儀的預料。在時光的風雨剝蝕下,到郭子儀曾孫一輩,家境就每況愈下了。郭子儀去世後40年左右,汾陽王府舊宅上建起了法雄寺。詩人張籍經過此地,寓居法雄寺棟樓之上,寫下了這樣的詩句:“汾陽舊宅今為寺,猶有當年歌舞樓;四十年來車馬散,古槐深巷暮蟬愁。”轉眼又過了二三十年,詩人趙嘏經過汾陽舊宅,看到門第更加冷落,觸景生情,寫下了《經汾陽舊宅》一詩:“門前不改舊山河,破虜曾輕馬伏波;今日獨經歌舞地,古槐疏冷夕陽多。”這正是人世滄桑多變,冷暖無常,房子不可能是永久的歸屬。而郭子儀的功業偉績和高超的為人處世卻留給了後人永久的記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迫擊炮這種技術含量低的武器為什麼還沒有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