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光緒元寶造洋北有白銅幣嗎
23
回覆列表
  • 1 # 富哥愛收藏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由湖北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之後各省紛紛仿效。共有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

    光緒元寶是大清光緒年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中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對於現今也蘊藏了一定歷史意義。北洋造光緒元寶北洋龍洋在中國近代機器鑄幣史上屬一個大系列,其鑄期歷時甚長(從光緒22年—光緒34年[1896至1908年]),歷經十餘載,幣模幾經更替,即使同一鑄造年份亦往往由於修模、幣材、工藝技術、工廠管理等諸多因素

    清代銀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洋務運動也影響到鑄幣業,兩廣總督張之洞曾於光緒十三年(1887年)委託使英大臣在英國訂購全套造幣機器,並在廣東錢局首鑄機制銀元和銅元。其後,各省紛紛仿效,購制國外機械鑄造銀、銅元。包括廣東錢局在內,許多造幣機均訂購自著名的英國倫敦伯明翰造幣有限公司。英國大工業的介入,使銀幣也沾染上西方色彩。錢幣正面鮮然可見滿漢文化的融合,而錢背卻明確標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

    “光緒元寶”當時共十九個省局鑄造。除中央戶部,地方省所鑄銅元,皆在其正面上緣鐫寫省名。計有:1戶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廣東;9山東;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安徽;17廣西;18新疆;19黑龍江。

    銀幣光緒元寶1898年--1907發行,正常成色為89%-90%。正面鑄有銘文,頂部鑄楷體“XX省造”或“造幣總廠”,底部鑄貨幣價值如:“庫平七錢二分”,中心直讀“光緒元寶”四字,幣中心為滿文“光緒元寶”。銀幣背面外圈頂部用小號英文標準字型銘“XX省造”或“造幣總廠”字樣,下面為英文貨幣價值,內圈鑄有中心為蟠龍圖,品相精緻,其審美風格獨特。錢幣雖小,也可管窺社會文化一斑。

    清末銅價劇漲,民間毀錢為銅,以獲數倍之利,市面出現錢荒。廣東因停鑄制錢,市面制錢日乏,小額流通十分不便。為救錢荒,同時受香港銅元及外幣影響,光緒26年6月,德壽與前總督李鴻章奏準廣東仿香港銅仙鑄造機制銅元。故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伊始。繼而福建、江蘇、四川等省相繼仿鑄銅元。

    銅元以紅銅97%--98.3%、白鉛0.1%、錫1%以及其他配合,每枚重二錢,當制錢十文。正面中央為“光緒元寶”及滿文“寶廣”,外環珠圈,上緣紀地文字為“湖北省造”。下緣紀值文字為“當十”;背面中央鑄“飛龍”圖及珠圈,上緣英文紀地“KWANGTUNG”,下緣英文紀值“ONECENT”。

    另有當時的光緒元寶,正面為“光緒元寶”,外緣上為滿文及(或省名),下為當制錢二十文。

    湖北省開中國銅元之先河,此後的五十年,銅元被大量製造,總數應上百億枚,至今大量存世。非官方鑄造的私鑄普通銅元價值不高。

    由於機制銅元較之方孔銅錢鑄造精良,市商樂用,流通順暢。次年,政府即諭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許仿鑄。爾後,全國各地紛紛開機鑄造銅元。故當時銅元鑄造地各異,這是區分不同當時銅元的最明顯特徵。

  • 2 # 小丸子歷史

    光緒元寶是清朝光緒年間流通的貨幣之一,其價值取決於是哪個版別,品相怎麼樣,從幾千塊到上百萬不等。

    一、看鑄造幣材。

    鑄造銅元的材質當然是銅,各種銅元中以紅銅元最為多見,黃銅元少見。有些省份 為降低成本多得利潤,大鑄含銅成色較低的黃銅元,如“大清銅幣”中心寧字二十文、奉天光緒銅元等黃銅質居多,紅銅元反而少見。

    此外,民間私鑄的銅元也多為黃銅質。鑄造整齊精美、色澤潤白如銀的白銅幣以及鉛質銅元則多屬於樣幣性質,難得一見。

    二、看面值大小。

    銅元面值有很多,當一文、二文、五文、二十文、五十文、一百文、二百文、五百文等面值銅元都值得留意。“光緒元寶”四川當三十文銅元,因面值不符合民間習慣,旋鑄旋廢,存世僅有十餘枚,非常罕見。

    “大清銅幣”宣統二十文、“光緒元寶”廣東五文、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河南省造民國雙旗五百文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三、看鑄幣工藝。

    銅元一般採用機器鑄造,故稱“機制銅元”。但有些地方因買不起機器因陋就簡鑄幣或民間土法私鑄,產生了不是機制的銅元。如採用傳統翻砂法鑄造的“砂版銅元”,人力手搖機械鑄造的半機械幣以及手工打製銅元等。這些非機器鑄造的銅元,多是過渡時期的產物,鑄造數量不多,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另外,銅元一般中間無孔,因此發現中間有孔,特別是方孔的銅元值得格外留意。其中以“光緒元寶”安徽方孔十文銅元最為罕見,估計存世量不會超過10枚,被譽為“一級大珍”。

    四、看是否錯版。

    銅元常見錯版形態有:

    1.英文錯誤,主要有字母寫錯、單詞拼錯等。如將“A”寫成“A”、單詞“PROVINCE”(省)錯拼為“PROVINEC”等。

    2.滿文錯誤。如四川官局造“光緒元寶”銅元,上緣紀地“四川官局造”,中心滿文卻為“寶福”(福建鑄錢局)。

    3.正背面圖案錯配。

    如“光緒元寶”背錯配大清龍圖,“光緒元寶”湖北造背錯配廣東飛龍圖,“大清銅幣”宣統乙酉年造背錯配“光緒年造”字樣等。

    4.陰文圖案。銅元幣面文字大多為凸出陽文,也有極少數會有單面陰文圖案出現,這是製造過程中產生的錯誤。

    5.合背、合面銅元。錯版銅元值得關注。

  • 3 # 老駱80972777

    其實現在玩錢幣的都是些對金屬一知半解的群體,試問這世間有白銅之金屬之說嗎?無非就是碎銀中多參雜了些其它金屬,例如鎳,鈦,等金屬,如果按當時的開採技術計算,這些金屬中國並不多,所以也屬於貴金屬的種類,只不過中國百姓習慣了,金,銀,銅,之類,而不願接受它物擺了,看看後來的廣東省造20毫……的孫中山輔幣就明白了。

  • 4 # 二爺侃藏品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光緒元寶是清末發行量很大的一種機制金屬幣,它是洋務運動的結果,當時中國很多省份紛紛引進英國、美國與德國的裝置,並設立錢局鑄造了帶有地域特色的光緒元寶,許多機制幣收藏愛好者都知道光緒元寶大多都是銀元與銅元兩種,而後者的數量與版別更多,幾乎看到的是紅銅,其中有幾個省份在試鑄時都用白銅,但後來大批次復鑄時都用的紅銅,這使得當時數量有限的白銅光緒元寶變成現在的珍惜金屬幣種,自然就值錢了。這是因為以下幾個原因:

    白銅自古就是稀有金屬資源,歷代用於產幣數量不多,所以值錢

    現在白銅肯定不是啥稀罕金屬,但穿越到當時那個生產力與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卻截然不同,從化學角度來看,由於白銅中的鎳成份含量較高,故顏色發白,該礦種在中國晉代就已經發現,根據東晉歷史學家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就有記載:

    螳螂縣因山名也,出銀、白銅、雜藥。

    但量也不多,只能做裝飾品。而歷代用此來制幣的幾乎很難看到,到了經濟發達的宋代,中國的冶煉程度已經比前朝發達,白銅的數量漸漸有了起色,但是卻沒有被大規模的用於鑄幣,文人皇帝宋徽宗是中國古代三大制幣高手之一,他將白銅用作崇寧、宣和與政和三種通用貨幣的部份雕母錢。靖康之變後,這個鑄幣技術就被北方的金朝所沿襲,而金就是後來滿清的祖先,這為幾百年後光緒元寶白銅幣的出現打好了基礎。

    明代時,白銅原料在四川與雲南陸續發現,但是還是被看作珍貴之物,而未作為鑄幣的主要材料,同時制定法律制止濫用,根據《續文獻通考》記載 :

    自成化五年定四川軍民偷採白銅者 , 依律治罪

    在清之前的白銅幣就很少,這替後來該朝出現很少量的光緒元寶白銅幣打下了伏筆。

    清末是機制幣鑄造的高峰,而光緒元寶白銅幣在幾個省僅作為數量有限的試鑄幣,但存世量很少,當然值錢

    我在開頭說過,不少省都大量鑄造了光緒元寶,尤其是數量驚人的銅幣,但是它們出現之前,需要有一個確定其具體樣式的金屬試鑄幣後才能進行後期的批次鑄發,除了湖南、湖北、江蘇、江南與福建這五省用數量有限的白銅作試鑄幣外,其它省(試鑄幣大多是數量比白銅多但比紅銅多的黃銅材質)幾乎很難看到。讓我們看看這些具有不同特色而值錢的光緒元寶白銅幣:

    湖南秀字型光緒元寶白銅幣▼

    當時在湖南屬於首枚試鑄幣,裝置來於德國。白銅幣樣式採用了窄珠圈版,字型與普版不一樣,後續試鑄時,樣式沒變,但改用了黃銅與紅銅,普版發行時卻一律採用寬珠圈版,樣式與試鑄版已經截然不同。該白銅幣在1945年出現於某屆中國泉幣學社召開的例會上,目前存世量只有兩枚,一枚由馬定祥先生舊藏,一枚在上海博物館。

    湖北大火珠版光緒元寶白銅幣▼

    與湖南一江之隔的湖北也用英國裝置試鑄光緒元寶白銅樣幣,版別是大火珠版,後來上述版別中的大火珠被改成了小火珠後一律採用紅銅進行大批次鑄發。該幣後來被外國收藏家伍德華先生珍藏,2008年在香港諾曼.亞克詩錢幣專場被高價拍出。

    江蘇中滿大九尾巴光緒元寶白銅幣▼

    江蘇省也採用過白銅試鑄光緒元寶樣幣,後來用紅銅批次鑄發的普幣仍舊延用樣幣的版別,這與湖南與湖北兩省白銅樣幣有點區別,目前存世兩枚,一枚被錢幣收藏家黃華樞先生珍藏,2010年在香港被高價拍賣,另外一枚被上海博物館收藏。

    舊江南編八尾光緒元寶白銅幣▼

    江南雖處於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但鑄銅幣時間卻很晚,八國聯軍侵華後的次年,也就是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首枚白銅樣幣才才開始試鑄,辛丑年也是當時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很多人都知道在它之前的江南甲辰光緒元寶二十文,對這枚白銅幣卻知之甚少,目前該幣存世量只有數枚,除了馬定祥先生舊藏一枚外,其它的不知下落。

    福建官局光緒元寶白銅幣▼

    這是該省用白銅鑄造的小面值(五文)的樣幣,而上述四省所鑄的白銅樣幣都是十文,福建後續也發過少量的五文面值的紅銅普幣,但數量遠遠低於面值十文的紅銅普幣,而小面值的白銅樣幣是少之又少,目前存世量三枚,其中一枚於2006年在北京嘉德春拍中被高價拍出,另一枚藏於上海博物館。

    光緒元寶白銅幣雖然真品很少,但是市場上連仿品都看不到,確實值錢

    任何藏品都會有作偽現象,錢幣更是重災區,現在市場上仿得厲害的是光緒元寶銀元,有的高仿品做舊程度接近原品,而銅幣中大多仿現在市場上幾乎很難看到得二十文、五文與二文的銅幣,而光緒元寶白銅幣幾乎市場上連仿品的影子都沒有。我認為是原因是:很多錢幣收藏者對機制白銅幣方面的知識空白點很多,而且仿造者也是以市場上熱火的錢幣為主要目標,對白銅幣的瞭解幾乎也是一片空白。但這並不能說明以後不會出現光緒元寶白銅幣的仿品。作為錢幣收藏愛好者應該更加了解這些值錢的白銅幣背後所隱藏的歷史沉澱才是重要的,後期民國初期的幾個省也是採用白銅鑄造過少量的試用幣,這說明受到前清鑄幣傳統影響的結果。如今在博物館裡看到這些光緒元寶白銅幣時,確實覺得它們價值不菲。

    結束語

    總之,

    白銅在中國古代就是資源很少的金屬之一,故未用於主要鑄幣材料;

    清末機制幣發行量巨大,但僅有五個省用白銅來鑄發數量有限的光緒元寶試用幣,存世量不多,結果是被私人所藏,被高價拍賣,藏於博物館;

    由於收藏者與仿造者對光緒元寶白銅幣知識與資訊瞭解度不高,故現在仿品也沒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製作石榴酒冰糖比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