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紫講史

    你是不是有這樣的疑問:發配邊疆是什麼?邊疆是哪兒?長什麼樣子?可以活著為什麼寧願選擇砍頭?都有哪些古代名人被髮配邊疆了?有沒有活著回來的可能?

    發配邊疆是什麼?

    發配邊疆,是古代刑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大概秦漢之際,發明出了這種刑罰。那時的皇帝要求高度集權, 需要剝奪各貴族的權利及勢力,引起貴族們的不滿。有膽大的,乾脆就反了,這種人好處理,直接抓了直接殺頭;可是有的人,不光膽大還心細,始終找不到方法將其處死,這怎麼辦?於是,便有了發配邊疆的處罰方式。

    發配邊疆的路程需要靠犯人雙腳一路走完,可以想象這個路程是多麼的艱苦。當然,這只是萬里路程第一步,走到目的地之後,是要幹活兒的,都需要幹啥呢?

    充軍駐守,建造城牆,挖礦,開墾荒地,基本上是什麼活兒累,什麼活兒苦就讓犯人幹什麼,當然了,被髮配邊疆的文官待遇不同,做一些文案工作就可以了,畢竟古時有知識的人不多,這種技能還是要充分利用。

    邊疆是哪裡?

    古代邊疆多指四大地域:西北人煙稀少之地,東北極度苦寒之地,西南煙瘴遍佈之地和東南荒島幾近無人之地。這些地方,首先條件極為艱苦,有些人剛到被髮配的目的地,因為氣候變化,水土不服,無法適應,也許就生病死掉了。就算沒有病死,不一定哪天運氣不好就被餓極的野獸吃掉。邊疆地區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有戰事,戰事來了,犯人上陣殺敵就是炮灰,不上陣殺敵就會被當做逃兵殺掉,可謂是求生不能,求死怎麼樣都能。

    因不同朝代邊疆不同,在這裡舉例古代四大流放地,分別為南鄰神農架林區的房縣,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與泉州相鄰的豐州,以及現在的伊犁附近。古代的流放地,幾乎都是現在的地美人美著名旅遊景點。

    為什麼寧願選擇被砍頭也不去邊疆

    綜上所述,發配邊疆這種刑罰指的“邊疆”,都是在古代時地理未得到開發,氣候惡劣,物質條件極差的地方,如果真的被髮配到這些地方,不光要走很遠的路,到了地方還要不停的幹活兒,而且不一定哪天就死於非命,過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反而還不如一刀來的痛快,這簡直就是慢性死刑,折磨致死。

    被髮配到邊疆的名人

    1、林則徐

    禁毒英雄林則徐在虎門銷煙,英軍妄圖賄賂林則徐,被林則徐拒絕。於是英軍便派海軍封鎖珠江口,企圖武力攻打廣州,被林則徐指揮的將士打跑,英軍不死心,直接北上攻佔上海並進軍天津大沽口,道光帝慌了,作為談判條件,林則徐便成了替罪羊被髮配伊犁。

    即使在流放中,林則徐依然為國為民家儘自己最後一份力。在流放時林則徐主持修建伊犁龍口水利工程,此時的林則徐已年近花甲,疾病纏身,卻依然頂風冒雨指揮修建。後人為紀念這位可敬的老人,2001年,人們為林則徐雕刻了青石雕像,以示紀念。

    2、蘇軾(蘇東坡)

    公元1097年,已經62歲的蘇軾被一條小船送到今天的海南儋州。在當時,流放海南只是比滿門抄斬稍微輕一點的罪行。蘇軾流放之地雖然人煙稀少,但蘇軾依然在此辦起了學堂,其他地方的人聽聞蘇老師教學品質之高,竟然從老遠的地方來此學習。在蘇軾流放儋州之後不久,儋州的姜唐佐就舉鄉貢。

    後人們一直吧蘇軾當做儋州文化的開拓者,對蘇軾抱有感激之情,很多東西都以“東坡”命名,比如東坡村,東坡路,東坡橋,甚至有一種語言被稱作東坡話。

    當然,除以上兩位,還有諸多歷史名人,就不一一列舉了。

    1、官員舉薦

    咱們上頭有人,需要用到咱,咱們又跟這個皇帝信任的官員關係不錯,就可以求他跟皇帝說說好話,誇誇咱們,說哎呀,親愛的皇帝啊,那個被髮配的誰誰誰,可以去做這件事,別人不行啊之類的。皇帝一聽,說的有道理,好吧,那就讓他回來吧,於是,就可以回去繼續當官了。

    2、大赦天下

    這四個字在電影電視劇裡邊常常出現,其實大致的意思是皇帝有大喜事了,比如說剩下龍子了,皇帝一高興,犯罪的都免了,再給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如果趕上這種事,那平時的人品值可是積累的相當不錯的,這個完全是靠運氣。

    然後咱們就以一首打油詩結束問題吧:

    發配邊疆路程長,到了邊疆更彷徨;

    上頭沒人運氣差,不如一刀見閻王。

  • 2 # 彪哥公益

    很多人覺得。發配邊疆這種刑罰是僅次於死刑的,就相當於如今的死緩而已,可是,古人們認為,這可比死刑要可怕的多了。代邊疆多指四大地域:西北人煙稀少之地,東北極度苦寒之地,西南煙瘴遍佈之地和東南荒島幾近無人之地。這些地方,首先條件極為艱苦,有些人剛到被髮配的目的地,因為氣候變化,水土不服,無法適應,也許就生病死掉了。就算沒有病死,不一定哪天運氣不好就被餓極的野獸吃掉。邊疆地區不一定什麼時候就會有戰事,戰事來了,犯人上陣殺敵就是炮灰,不上陣殺敵就會被當做逃兵殺掉,可謂是求生不能,求死怎麼樣都能。古代這麼落後的交通條件,馬匹都十分珍貴,你一個犯人,總不會讓你騎馬坐車吧!所以,你的交通工具是什麼?一雙腿。被流放之地,無非四個方向,東北,西南,西北,東南,都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遙不可及的地方,其中旅途有多艱險,只怕難以想象。

    順治初年,統治者對流放做了詳細的規定,這主要表現在流放的原因、型別、刑期、流放距離等都有了規定。比如乾隆初年曾規定,“強盜免死減者,行劫數家止首一家者,夥盜供出首盜即時拿獲者,偷盜墳墓二次者,具僉發寧古塔等處。”

    當時流放寧古塔的犯人,一般以十年為期間,這期間犯人能改過自新,是有機會回到家鄉的。如果犯人被判處無期,將永遠不能回到原籍,除非受到皇帝的特赦。

    從順治年間開始,寧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員的接收地,許許多多的朝廷在案以它作為句點,因此“寧古塔”三個再平靜不過的字成了全國官員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

  • 3 # 祗樹

    你以為發配邊疆是長途旅行嗎? 看沒看過水滸傳?武松被髮配到孟州,要不是自身生命力頑強,早就被折騰死了。

    古代能被髮配到邊疆的,一般都是家裡有人犯了重罪,或者是因為某件事被牽連了。

    最有名的發配,估計就是蘇軾了。不過人家那也不叫發配(叫貶謫),那是支援祖國邊疆建設。因為烏臺詩案先貶黃州,又貶惠、儋。

    蘇大學士去的地方,現在可都是旅遊勝地啊,而且他到那地方也是個父母官。可是他高興了嗎?從他寫的詩詞裡,無不體現著苦中作樂的自嘲。

    犯人可就不一樣了,儘管他們去的地方比蘇軾還要苦逼,可是到地方之後,還要當苦力。沒準兒,半道上就被押送的給整死了。

    蘇軾那是朋友多,不管走到哪兒,都有人照應,所以才沒死。武松也是。可古代的犯人呢?又有幾個人會照顧他們?餓了怎麼辦?病了怎麼辦?

    就算僥倖,活著走到地方了。到那邊也有人照應,隨便給個狗窩讓你住,還給你一份工作,不讓你餓死。你想不想家?想不想兒子?

    古人講究安土重遷、落葉歸根,出個遠門尚且要三思而行,何況發配遠方。被髮配之人,這輩子幾乎別想回家了。即使運氣爆棚,遇到皇帝大赦,你還得走回來,不定半道上就被老虎吃了。

    古代邊疆是什麼地方?除了條件不好,更讓人畏懼的,是戰爭。邊疆遊牧外族土著入侵,這些犯人就是肉牆,必須上去擋刀。一場戰役下來,一百個犯人能活下來一個就不錯了。

    上不得敬父母,下不能顧妻兒;死不得歸故里,生不能做完人。不孝,是古代社會對一個人最大的惡評,被流放者自帶不孝屬性。

    為什麼這些犯人寧肯被殺頭,也不願被流放?流放意味著被折磨而死,砍頭至少還有人收屍。

  • 4 # 問歷史

    古代對於犯人的處罰,可謂是花樣百出啊,有死刑,有不死型的。有人肯定認為不死肯定比死刑好啊,至少還可以活著,但是真的是這樣嗎?有時其實死刑還來的直接一些,沒有那麼多的痛苦,而被流放就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

    流放其實我們也見得多了,一般都是罪惡比較深的人才被流放,而古人對於流放都是非常不願意。當然或許對現在來說,其實就相當於換了一個地方工作嘛,好像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可是古人對於這件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樣了。

    古人的宗族意識是非常的強的,一般都不願意背井離鄉,因為沒有人想客死他鄉,古人的意識裡,就算是死了,也要和先祖葬在一個地方。所以不管流放到哪裡,他們都是非常不願意的。

  • 5 # 薩沙

    砍頭,也就是疼一下,死了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發配邊疆則是生不如死,折騰到痛苦不堪再死。

    水滸裡面,有個什麼沙門島,只要一提流放到哪裡,誰都怕的要命。盧俊義因為被汙衊和梁山勾結,雖沒有被殺,卻流放到沙門島。

    蔡京女婿的賀禮被晁蓋搶走,蔡京派人來恐嚇縣長:“若十日不獲得這件公事時,怕不先來請相公去沙門島走一遭。”

    縣長立即嚇得魂不附體。

    沙門島是什麼?

    就是受活罪的地方。

    沙門島是膠東半島煙臺市,黃海上的一個小島。

    資料寫道:公元1073年,犯人為200名,其後增至300名。朝廷始終只提供300人額定口糧,但由於刺配沙門島是是朝廷的定製,刺配最多時犯人達1400人左右。口糧供應不上,只能減少犯人口糧。犯人一天只能吃一個窩頭,還要做諸如養馬、造船等重體力活。犯人大批大批累死或者自盡。即便如此,沙門島的官吏還嫌沒有貪汙的機會,不能貪汙糧食。熙寧時代,這裡的負責人李慶喪失人性,將超額人犯活著扔進大海,2年內虐殺罪囚700餘人,目的是節省口糧,以便於貪汙。由此看來被刺配到沙門島的流犯的命運極為悲慘,生殺予奪由沙門寨主一手遮天,犯人人身安全沒有保障,朝不保夕。天禧3年,兩位文官流配來島。沙門寨監押董索賄未遂,誣陷謀反,殺死2人。其子進京,擊登聞鼓鳴冤告狀,結果死無對證,不了了之。

    除了沒有糧食,還要乾重活,這裡其他一切都極差。

    小島面積有限,犯人都擁擠的住在破房中,住宿條件極差。

    更慘的是,一旦爆發傳染病,骯髒擁擠的條件導致迅速傳播,無數人立即會感染。

    沙門島上面,幾乎沒有醫療一說,差役會直接將屍體和染病者丟入大海。

    後來統計,到沙門島上的犯人,死亡率竟高達94%,而且均是被折磨致死。

    換句話說,發配沙門島就等於判處死刑,區別是斬首是快死,沒什麼痛苦。發配沙門島則是慢死,讓你受驚折磨再死。

    所以,暗算盧俊義的差役說:你就算到了沙門島,也是一個死。不如現在就結果你。

    客觀來說,這個差役沒說假話。

  • 6 # 密探零零發

    人們常說好死不如賴活,但有一種活著叫生不如死,而且受盡折磨還難免一死,古代的犯人古代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發配邊疆就是這個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受盡折磨,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達苦寒之地,不死也要脫一層皮。古代犯人被髮配邊疆,這距離可就是幾千裡,在古代可是全靠走路,而且犯人還是帶著枷鎖,這一路那叫一個酸爽。如果得罪了人,還有可能在路上受盡折磨,例如《水滸傳》中的林沖被髮配邊疆,路上被押解的差役各種虐待,差一點就小命難保,這一路可是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達邊境,不死也要脫一層皮。

    二、發配邊境,可不是去觀光旅遊的,終身免費勞動力。古代的邊疆都是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環境惡劣,甚至還是戰火不斷。犯人到了這些地方就是免費勞動力,各種苦活累活都要幹,不僅沒有工資,而且還吃不飽穿不暖,生病了也沒有人管,自生自滅,這就是生不如死呀!

    三、犯人被赦免的機會渺茫,最終就是客死他鄉。古代這些被流放的犯人,一般很難被赦免,即使有赦免,可能他還沒有等到就已經死了。大部分犯人的結局就是客死他鄉,成為孤魂野鬼。

    總之,古代被髮配邊疆的犯人橫豎都是個死,為什麼要在歷盡折磨後再死,還不如早死早託生,還能免受折磨,還能埋在家鄉,因此古代犯人寧願被砍頭也不願發配邊疆。

  • 7 # 老龍故事會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發配邊疆是一種重刑,可謂“刑莫慘於此”。據史料記載,這種刑罰自秦漢時就有了,不過當時被流放的大多是犯事的貴族,宋朝時開始正式入律。比如在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武松、林沖等梁山好漢曾經被判發配邊疆充軍。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古代的犯人,往往寧願被砍頭,也不願被流放邊疆,也即寧死也不想被髮配邊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很多人覺得。發配邊疆這種刑罰是僅次於死刑的。但是,在古人看來,流放邊疆可比死刑要可怕的多了,所以被稱為“刑莫慘於此”。一方面,對於古代歷史上的犯人,在發配邊疆時披枷戴鎖,一路走過去的。比如在北宋時期,從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被髮配到今廣東、廣西一帶,那至少要步行2000多里了,而且是帶著沉重的枷鎖。而且,如果犯人走慢的話,解差會用棍子打你。由此,對於古代犯人來說,很多人未到流放地就被累死了。早在宋朝這一歷史階段,把犯人發配到邊疆的最初目的是為了充實邊防軍力,比如在《水滸傳》中,林沖因得罪高太尉而被髮配滄州充軍。自宋朝之後,發配邊疆的犯人又成為了開發邊境地區的勞動力,分極邊、煙瘴(四千裡)、邊遠(三千里)、邊衛(兩千五百里)、沿海附近(一千里)作為執行刑罰場地。充軍重刑在明朝時期最盛行,一般在定罪後由兵部發配。由此,對於古代犯人,充軍駐守,建造城牆,挖礦,開墾荒地,很多就在這一過程中累死了。進一步來說,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邊疆多指四大地域:西北人煙稀少之地,東北極度苦寒之地,西南煙瘴遍佈之地和東南荒島幾近無人之地。比如在三國時期,諸葛亮南平孟獲的過程中,西南地區的煙瘴就給蜀軍帶來不小地傷亡。而對於發配到以上地區的犯人,水土不服,無法適應,也許就生病死掉了。就算沒有病死,不一定哪天運氣不好就被餓極的野獸吃掉。換而言之,對於古代犯人來說,砍頭是直接死掉了,而流放邊疆則是活罪和死罪都要承受。最後,當然,對於古代的犯人來說,也不是所有人都寧願被砍頭,也不願被流放邊疆。對於部分文人士大夫來說,砍頭之後就沒有翻身的可能性了,但是,被髮配邊疆的話,還是有可能重返朝廷的。比如在北宋時期,蘇軾晚年就被流放到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明朝王陽明(王守仁)被廷杖四十,流放到貴州龍場驛,最終還是被朝廷重新啟用等。

  • 8 # 大獅

    舉凡看古裝劇,總有“發配邊疆”的橋段,或個人或家族,一個個上戴枷鎖,下戴腳鐐,蓬頭垢面,十分可憐。光是看,就足以讓人感覺到毛骨悚然。殊不知這看似保命的懲處方式,實實在在讓許多人聞之喪膽,許多人寧願一死,也不算遭受這發配之苦。因何如此,且往下看。

    所謂發配邊疆,顧名思義就是將人押解至偏遠地帶,使其遠離家鄉。在這一路之上,除了靠雙腿之外,沒有其他交通工具。不過倒是在晚清文獻中,提到有人發配寧古塔之時,若是買通皂吏,也是有牛車或馬車可乘坐。皂吏也不願意陪著你兩腿跑,能有交通設施,何樂而不為呢?但這畢竟是少數。你看那《水滸傳》中,不論林沖、還是武松、或是盧俊義,任你家中再有錢,本事再大,也全靠兩腿跋涉。若是遇到惡吏,一路之上還要遭受各種羞辱打罵,怎一個苦字了得。

    清代李伯元所著《活地獄》中,曾有載:皂吏兇惡,若非銀子孝敬,一路之上專挑麻煩。輕則一通笞杖,重則捆綁烈日下,烤的你三魂不見七魄;或捆縛風雪中,凍你個抖如篩糠;或剝去衣衫,捆於荒草叢中,任那螻蟻蚊蟲咬你個哭爹喊娘。若有女犯,則如妓般。到了夜晚,無情棍將雙腿一岔,將繩索捆縛,幾個皂吏,你方罷後我風流,只惹得咿咿呀呀一整宿。有些登徒子會沿途跟隨,花些銀兩,那些皂吏便當場做起生意,將女犯捆縛之後,任由這些登徒子逍遙。若有不從,一通好打,管保你服服帖帖。

    只是簡短几句話,便以看出當時之慘狀,各位看官,這還不夠遭罪嗎?往往有些人沒等到目的地,便以魂歸天外。皂吏只說犯人慾逃,無奈打殺,便不受懲處。許多皂吏做起人口生意,押解山村老林,將其賣掉,換些銀錢,管你是死是活。許多良善人家的兒女,如牲口一般賣入他人之家,好不悽慘。

    到達目的地後,罪犯更無自立自足之地,若沒有官家照應,只能充當苦力,繁雜事務全部包圓,不許有半點怨言。若是有錢有人,倒還好些。有道山高皇帝遠,只需銀子孝敬,在當地成家立室者也有之。當然,這依舊是極少數。

    若戰事一起,還要衝到先鋒上陣殺敵,如若反抗,官家以逃兵論處。戰死也沒有牌位,立功也少有嘉獎。總之,“賊配軍”不能算人。

    這便是為何古人寧願殺頭,也不願發配的道理所在!

    本文參考文獻:清代李伯元著作《活地獄》、清代雜記《埋憂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計程車兵在戰爭中為什麼會不要命的衝,難道他們不考慮自己的父母、老婆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