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代勸善故事

    關於扇子的起源,眾說紛紜。根據流傳下來的相關傳說,扇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的伏羲和女媧時代。

    一種傳說是神祗女媧摶土創造了人類,伏羲則制定了嚴格的婚娶之禮以及夫婦制度。還有一種傳說是在宇宙初開時,天下沒有百姓,女媧和伏羲遂結為夫婦,因此被後世尊為人類的祖先,結草為扇就是他們成婚故事的一部分。

    關於後一傳說,唐代的《獨異志》有著完整的記載。書中記載:“宇宙初開時,天下只有伏羲和女媧二人。他們來到崑崙山上,燃草向上天祈禱道:如果我們可以結為夫妻,那麼燃燒的煙合在一起;如果不可以,那麼煙四散。結果所有的煙合在一起。於是女媧‘結草為扇,以障其面’,與伏羲結為夫婦。”由此可知,最早的扇子是用草編織的,具有遮蔽的功用,後世有人將此扇稱為“羲扇”。宋朝人李曾伯的《避暑賦》中就有“舉羲扇,披楚衣”的句子,這裡的“羲扇”具有障蔭避日的功能。

    到了帝堯的時期,堯德化天下,百姓無不敬服。上天也因此降下祥瑞,其中一種就是在廚房中生出了瑞草扔莆,它的葉子搖動生風,使食物“寒而不臭”,還可以驅除蟲子。這種可起到扇子功用的瑞草扔莆,不免讓人聯想到夏天人們用的蒲扇。古漢語中扔莆與扇子同義,大概就是由此而來。

    堯之後的舜帝為了廣開視聽求賢自輔,曾製作“五明扇”。“五明”,意即廣達聖明,“五”代表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舜帝在巡幸各方時,招納賢人來輔佐自己,所用的自然是障扇,稱作“五明扇”。後來演變成為王侯公卿使用的一種儀仗扇。秦朝、漢朝時期的公卿、士大夫都可以使用,但到了魏晉時期,則只有乘輿之人才能使用。

    殷商時期還出現了一種“雉尾扇”,據說是用五光十色的雉雞尾羽做成的。後來,因為這種雉雞尾羽的來源越來越少,“雉尾扇”就用的很少了,也成為稀有之物。西周時期開始出現素白的“羽扇”,是用作周王的禮儀之具,所以又叫“儀仗扇”。當時,扇子主要不是用來扇風取涼,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一般人用的是?扇。

    戰國時期,還出現了一種半規形的“便面扇”,它的形狀好似單扇門,故又稱“戶扇”。單門扇可遮面窺視,成為當時扇子的主流。它是用細竹篾編形制成,上至帝王,下至平民者都可以使用它。

    秦漢以後,扇子的形制有了更多的變化,主要有方、圓、六角等形,面料採用絲織的絹素。漢代扇子已經發展到大量加工製作時期,不僅品種多,而且工藝精緻。此時開始使用輕巧簡便的竹扇。扇子成為人們隨身的裝飾品,也成為饋贈的禮物。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在被冊封為皇后時,她妹妹送的禮物中就有六種非常珍貴的扇子,如雲母扇,孔雀扇等。

    西漢以後,扇子開始更多的用來納涼。漢朝末期,一種名為“齊紈”的絲織品被用來製作明月形的團扇,這種扇子是以竹為圖框、以綾絹為扇面,被稱為“紈扇”或“齊紈扇”。大概是因為“齊紈扇”十分有名,後世又將“齊紈”附會成扇業的祖師。紈扇多以骨、玉、象牙等為柄,墜以流蘇,而且宜於書畫,顯得珍貴優雅。這種扇子出現後,在中國流行了千餘年,特別為閨閣仕女所鍾愛。

    漢代文學家還留下了若干詠扇之賦,如傅毅的《扇賦》、班固的《竹扇賦》和蔡邕的《團扇賦》等。文章讚美了扇子的精巧製作和功用。

    在扇子上題詩作畫始於三國時期,魏晉時,在扇面上題字作畫饋贈親友開始流行。《三國演義》中還描述了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妙計橫生,運籌帷幄,羽扇成為智慧的象徵。

    隋唐兩代,扇製品已相當精美,而且花色品種很多,扇子更加為人們所喜愛。當時流行於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以及少量的紙扇。北宋時,出現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摺扇。摺扇,亦叫“聚頭扇”、“撒扇”或稱“聚骨扇”,因為它收攏時能夠二頭合併歸一而得名。到了南宋,摺扇的生產已有相當規模,畫扇、賣扇、藏扇之風盛行,並出現了扇鋪和畫商。宋以後,摺扇更加盛行流行,明朝皇帝還命宮內工匠仿製高麗扇,吸取外來工藝製作,促進國內扇子發展。清時,對稱型別的扇面除圓形外,還有長圓、扁圓、方圓、梅花形、葵花形、腰形、馬蹄形等。這些扇形突出的特點是對稱、輕 盈、工藝性強。此外,明清時期,還出現了一種“扇畫”的國畫形式,一些國畫大家紛紛加入這其中,使扇畫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準。

    根據扇子的發展歷史,扇子基本分為二大類:一是平扇(包括團扇、葵扇、麥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摺疊;二是摺扇,可自如敞開收疊。

    如今,承載著中華文明歷史的扇子除了納涼的功能之外,其雅緻精巧的構造以及精美的扇面書畫藝術依然為知識分子所喜愛。

  • 2 # 橘子果醬

    扇子是孟夏發明的:

    東晉王嘉的《拾遺記》則稱扇子是周昭王時發明的,據說當時有個叫孟夏的人取鵲翅羽做成了扇子。

  • 3 # 代丘

    中華民族發明的。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五明扇”,據傳是虞舜所制。

    最早對扇子的記載在晉代崔豹的《古今注·輿服》中,載:“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堯禪,廣開視聽,求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焉。秦,漢公卿,士大夫,皆得用之。”

    一開始的扇子並不是用來引風,而是遮陽用的,後來經過一步步發展,人們用來扇風。

    這是在中國應用最廣的扇子,俗稱蒲扇,學名為蒲葵扇。是中國勞動人民根據蒲葵的葉、柄製作的。

  • 4 # 來自星星的祥哥哥

    扇,垮越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長河,是翻閱歷史封存的畫卷,傳統文化在扇子摺合之間流轉傳承,詩情畫意,躍然扇中。

    從萬物初始的石器時代,遠古祖先將棕櫚植物和鳥羽的智慧彙集於扇中,裝點了整個遠古蠻荒。

    扇,在封建未建時便見證了王朝貴族下的繁華與衰變,國興,其存,國亡,其亦存。

    扇子扇動的頻率從未停歇,幾經輾轉融入了春秋戰國,各地群雄崛起,紛爭不斷,在混亂的鬥爭中笑看一方稱霸!

    一柄扇,在檣櫓灰飛煙滅中迎來了它的頂峰,文人墨客無不喜歡,在三國戰亂中目睹世間的滄海桑田。

    國破山河在,才女班婕妤用一曲《怨歌行》,述說自己命運的悲慘,感嘆一生的盛衰之景,借扇而歌,在抑揚頓挫之間表達命運多舛!

    無論是深宮中的怨婦,還是心憂天下的文將,亦或者民間隱居的老者,皆借扇抒發人生的感慨,而扇也細聽歲月的無情!

    每次戰爭都是一次文明的碰撞,也是文化的交流,而文化寄託的扇卻依舊笑看梟雄爭霸,等到一統天下,民生安定,扇也終於感慨終於等到萬物塵埃落定。

    扇,在看完破碎的山河逐漸復原,疾苦的百姓也安居樂業,扇也成為了日常驅趕蚊蟲,先生講課等用具。羽扇綸巾,諸葛先生的名號也隨著歷史的程序,為一個時代劃上了終結。

    一柄扇,聽各路文人墨客間談笑風生,在南北朝的宗教色彩中磨練出更多的形式,或於歌詞中,或於詩賦裡。隨著張騫的絲綢之路,扇也來到了它的巔峰時期,作為文化的交流,作為經典的傳承,成為了隋唐繁華的時代縮影!

    從聰慧可愛的公主到滿腹經綸的文人,再到平凡普通的尋常百姓,無人不愛扇,它的繁華時期之長,貫穿了隋唐,歷經了五代十國,在商業發達的宋朝也嶄露頭角。

    只可惜,內憂外患的宋朝,又迎來了戰火紛飛的光景,鐵騎入關中,百姓對外邦之人俯首稱臣。

    在侵略十足的元朝,扇沒能隨著部隊征戰到歐洲,東方傳統文化而寄託在扇,流傳於元曲中,發揚光大,成為民族瑰寶!

    在不斷髮展的歷史長河中,扇開始被歌頌,無數人給予它內涵,無數人賦予它象徵。它開始放慢腳步,宛如謙謙君子,平靜似秋水。

    在明朝年間,成祖愛扇,並傳遍天下,一時間,天下人都愛扇。扇在人們的喜愛間,不驕不傲,冷眼看人間百態!

    滿軍進城,一首《桃花扇》歌頌了對國家忠貞不渝的民族英雄的胸懷,又飽含明朝遺民亡國之痛!賦予了扇的時代背景的深意,寄託著當時文人的複雜情懷!

    隨後來到了歷經滄桑,風雨飄搖的清末,面對著列強侵略,瓜分祖國的瑰寶。扇,憤怒卻無可奈何,眼睜睜任由歷史的擺佈,命運的摧殘。好在愛華人士紛紛湧現,前仆後繼,扇又重新燃起希望,終於迎來了抗爭勝利的到來!

    扇,作為歷史的傳承,到了現代,梅蘭芳先生手中的那把湘妃竹摺扇,緩緩展開,在充滿希望的天空劃下了一道靚麗的弧線。伴隨著霸王別姬的歌曲,驚豔了多少中華兒女,成為一代人不可磨滅的回憶,登上千古絕唱的寶座!

    扇,跨越了五千年的長河,在繁華時引吭高歌,在苦難時不卑不亢,經歷了太多太多的興盛衰亡,也體會了人世間所有的冷暖情長。如今,仍是華夏最寶貴的精神傳承,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兒女!

  • 5 # 夢香寒冰

    扇子起源中國。

    說起來可能不信,扇子最早是武器的一類,在戰爭中樹立在大將身後起到耀武揚威的作用,和旗子的意義一樣,只是不需要風吹。後來文武分家,扇子作為宮廷禮器一直出現在皇室周圍,而且是一對一對出現的,上面的花樣也有很多,作用不是用來扇風的,而是禮器。

    這種扇子款式很多,最早時期都是上面插滿羽毛,所以“扇”的樣子就是戶內羽毛的意思。據說舜做五明扇,求賢人以自輔。這種扇子和扇風沒有任何關係。

    但是周代人們已經發現,這種東西做小點,用來扇風很方便。只是當時還認為這種把禮器用作生活用具的行為有違禮儀。楚襄王時代,宋玉用白鶴羽毛做的羽扇,與士大夫進行激烈辯論。宋玉以理服人,士大夫才心服,自此羽扇開始流行。諸葛亮用的羽扇,就是這個時代的遺存。

    漢朝用的更多的是便扇,半圓形用竹篾編的扇子,今天蒲扇的前身。

    南北朝時期,絹扇開始流行,就是今天團扇前身,這種扇子主要是南方所用。

    同時期摺扇開始就行。東晉名相謝晉就贈人摺扇。但是此時絹扇羽扇很流行,摺扇普及很少。

    而唐朝,日本的蝙蝠扇已經出現。日本的蝙蝠扇是摺扇的一種,承擔中國古代圭的作用,是士大夫們彙報工作手裡放工作筆記的工具。宋代,日本摺扇大量流入中國。

    明朝經歷了元朝文化摧毀,古扇痕跡難尋,摺扇開始普及。扇子文化內涵就更豐富了,比如戲臺上,扇子就是馬鞭,就是武器,就是毛筆,功能豐富。泰戈爾來到中國,見到梅蘭芳,雙方互贈物品,就是扇子。而清朝人用扇子的舞動就能交流,有專門的扇語

    今天,電風扇已經很常見了,現在,已經有了沒有扇葉的電風扇了。

    在西班牙古代,就是大明朝時期,因為西班牙帝國作為日不落帝國,非常崇拜大明的扇子文化。但是歐洲的扇子文化沒那麼豐富,但是西班牙帝國有還在殖民地,有豐富的羽毛,所以西班牙帝國的貴族女性興起了歐洲特色的羽扇文化。這種羽扇和中國古代羽扇造型類似,但是內涵不同。後來,歐洲王室開始流行,但是沒有西班牙帝國的羽扇文化豐富。

    扇子作為文化符號,可以明顯看出文化傳承內涵。比如阿拉伯帝國的扇子,就是大型羽扇,用來扇風,中國最早時期出現的扇子型別。而英國王室法國王室俄羅斯王室,這種扇子文化都沒那麼發達。中國的扇子在世界扇子文化的領域,是獨領風騷的。

  • 6 # 寄意山水

    其實,早在禹舜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就發明了扇子。起始是團扇,據說後來傳到了日本,又改良出了摺扇。

    不難想象,在那暑熱蒸騰,汗流浹背的日子裡,人們既要在七月流火的季節裡維持著最基本的勞作,又得想方設法地抵禦、度過這難熬的苦夏,於是扇子就應運而生。

    勞累了一天的人們,乘涼嘮嗑,一扇在手,既驅蚊蟲,又運涼風,實是愜意。

    時至今日,空調、冷風機類降溫祛暑產品,應有盡有。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古詩、突現腦際。愛情詩用在這也別有風味,不是麼?往日的苦難,已漸行漸遠,悲情不再,愁思不再。

  • 7 # 婉荷

    農民吧應該是,早先沒有工業、農業之分。勞動人民在炎炎夏日,在田間地頭休息時,順便採取一旁較寬大的樹葉來扇一扇,可又覺得風力小,就想出了怎樣固定它,就漸漸形成了現在的芭蕉扇吧,這說不上發明,只是小聰明瞭。

  • 8 # 51194523342社會生

    扇子有風,拿在手中。不為消暑,盡顯派頭。

    諸葛搖扇,空城計中。周郎插扇,風流年輕。

    這個物件,始於華夏。賦詩作曲,不卑不亢。

  • 9 # 月下冷風吹

    扇子起初是一種禮儀工具,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而使用的。

    扇子本是實用之物,以其輕薄而面積大,可扇風取涼。中國一向有在日常器物上施以裝飾的傳統,於是扇柄扇骨上有雕工,扇面正反上加書畫。較早的雕工書畫多由普通匠人完成,慢慢地各種有才華富想象的藝術家也來參加,扇子也就此演變成有實用功能的藝術品,使人頓生愛羨之心、寶藏之意,成為今天集藏的一大門類。

    許多學者認為扇子起源於虞舜時代。晉崔豹《古今注》雲,舜為了“廣開視聽,求賢人以自輔,故作五明扇”。最早的扇子影象是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戰國金銀錯銅壺上的奴隸手執長柄扇。

    最早的扇子實物是湖北江陵天星觀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殘件,以及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篾絲編木製長柄扇。馬王堆出土的長柄扇長1.76米,是一種儀仗用扇,由奴隸或僕從執掌,用以障塵蔽日,也象徵主人的權威。這種扇古稱“翣(sha)”,又稱障扇或掌扇。《方言·雜釋》雲:“扇自關而東謂之箑,自關而西謂之扇,今江東亦通名扇為箑。”《世本》曰:“武王作翣。”從這些記載中瞭解到,扇古寫為“箑”,又作“翣”。《小爾雅·廣服》:“大扇謂之翣。”王煦疏:“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可見用翣的多少是由主人的身份地位決定的。這種儀仗用的長柄扇在唐代閻立本的名畫《步輦圖》中,及山西太原市開化寺的宋代壁畫中也可見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國政府宣佈從德國撤軍,會改變美,德關係和美,俄關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