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觀音禪院,老院主金池長老很長壽的一個人。因為想要錦瀾袈裟,最後撞死在牆。他的死是什麼他貪財嗎?
10
回覆列表
  • 1 # 滃墨齋

    也算不上貪財。金池長老白活那麼久,於法無進,卻貪於法衣,以為披法衣越多、法衣越高檔有名頭就越顯得自己得法,慕虛榮於外相,是很能纏障修行的“盜心”,心中賊不得不死方能行進於正法。

  • 2 # 楊角風發作

    唐僧也很貪財,從一些細節可以看出來,但是畢竟還守法,但是金池長老就不這樣了,他之所以必須死,絕不是僅僅貪財的原因,聽我慢慢講來:

    西遊記中最狠毒的一個凡人壽星,無意中做了觀音菩薩的替死鬼!

    (楊角風談西遊第68期)

    上一期講到了師徒二人在鷹愁澗跟小白龍鬥智鬥勇,孫悟空透過這一戰展現了作為大師兄的威風,也趁機向菩薩大肆抱怨,成功的獲得三根救命毫毛!而小白龍透過這一戰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一方面向菩薩證明的實力,一方面又給孫悟空一個下馬威,也達到了自己的意圖!

    本期楊角風談西遊:西遊記中最狠毒的一個凡人壽星,無意中做了觀音菩薩的替死鬼!

    後來他們住進了一個廟宇,裡面有老者一家,說的是比較貧窮,但是願意送給唐僧一副鞍轡,這沒骨氣的唐僧聞言,稱謝不盡,這次沒有讓孫悟空把包袱裡面那點大唐錢鈔拿出來!等第二天東西交到他手上,這三藏見了,歡喜領受!等上了馬,人家又送他一條挽手兒,這三藏在馬上接了,道“多謝佈施,多謝佈施”

    路旁邊活活的笑倒個孫大聖,孜孜的喜壞個美猴王……“像他這個藏頭藏尾的,本該打他一頓,只為看菩薩面上,饒他打儘夠了……”

    2、唐長老,你有沒有寶貝啊?

    他們剛一進寺院就驚動了誰呢?當然是最牛叉的老院主了,也就是金池長老,按理說大晚上的,又是二百七十歲的得道高僧,應該是不會隨便接客的!既然他都被驚動而現身了,那這件事就非常的不平凡!

    那這是為啥呢?

    因為這個方丈實在是貪,貪得無厭,因為他聽說了這是大唐來的和尚,而不是因為他熱情好客哦!從他出場的衣著描述中就可以知道,這院長打扮的形容為穿金戴銀都不為過,實際上是給大唐國來的和尚一個下馬威!

    老院主心中明白的很,大唐國來的和尚,多少是有點寶貝的,為了引出這個寶貝,他先拋磚引玉,把自己的精品獻茶拿了出來!一把白銅壺兒、一羊脂玉的盤兒、三個法藍鑲金的茶鍾!

    等唐僧說出“好物件!好物件!真是美食美器”時,老狐狸尾巴就冒出來了,那老僧道“汙眼!汙眼!老爺乃是天朝上國、廣覽奇珍,似這般器具,何足過獎?老爺自上邦來,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這老僧也不委婉,直奔主題啊!

    3、殺人越貨的觀音道場

    唐僧也是聰明人,深知江湖險惡,忙不迭得說“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

    都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可是這個唐朝的和尚再次說了謊話,還是兩句!這院長老狐狸是何許人也,你越說沒有寶貝,證明你越有,就越不能放過你!想方設法的激怒你,讓你露餡,這就是老狐狸的測量,所以他一點都不著急,總有人會著急的!

    唐僧不愧是師父,城府比較深,也看人很準:

    古人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見貪婪奸偽之人”倘若一經入目,必動其心;既動其心,必生其計

    而這個老方丈,短短二百多年就收集了七八百件上好的袈裟,平均每年有三件啊,難道這些上好的袈裟都是天上免費掉下來的,還是他化緣來的,顯然更可能的方式就是殺人越貨,搶來的!

    果然,這老和尚拿到了袈裟,就不想還啦!

    “縱然留他住了半載,也只穿得半載,到底也不得氣長。他要去時只得與他去,怎生留得長遠?”

    要想留的長遠,就得變更所有權,不知道這個貪婪的老僧動過多少次這種念頭了!每動一次估計就能獲得一件袈裟!而他的貪婪都是有幫手的,小和尚廣智一說出想法,那老僧忙不迭的說“好!好!好!此計絕妙!”

    那個得道老僧燒死了嗎?

    看看孫悟空從五行山下出來以後,遇到的所有的劫難,基本都有觀音菩薩的影子,不管是六個毛賊,緊箍咒,還是小白龍,甚至連河神,山神都是觀音菩薩設計的!這讓孫悟空怎麼想?他會想這個觀音院鐵定跟觀音菩薩脫不了干係,既然又想算計我,不如我提前算計你一下!以報戴金箍兒之仇!

    那麼搶走袈裟的又是何許人也?本領如何?觀音菩薩為何要這樣做?她又有什麼目的呢?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不喜勿噴)

    前情回顧:小白龍為何必須得吃掉唐僧的馬?他的第三個目的卻鮮為人知!

    所以真正害死金池長老的卻是觀音菩薩!

  • 3 # 神仙也瘋狂

    可惜,最後金池長老不但沒有得到唐僧的袈裟,自己反而也葬身火海,真是死有餘辜。

    縱觀這一回的故事,金池和尚已經二百七十歲的高齡了,按照年齡算的話,也算是得道高僧了,可惜,仍然不能杜絕貪念,以及濫殺無辜之心。

    金池這種道貌岸然的和尚,可比那些真小人讓人恐怖多了,可以說,金池的確是該死。

  • 4 # 花生的彈弓

    這個問題問得好。花生給你一句一句解讀:

    1,金池,唐僧哪個更貪財?答案是唐僧。金池貪的是袈裟,七佛隨身袈裟,這個可不是財。這是天國是世界。和唐僧嚮往的西天是一個意思。

    2,金池為什麼得死?不讀書的,都覺得它因為貪袈裟死的。花生覺得可笑至極。它是死是用邪法來延長生命。想向外去求長生,必短命,這才西遊定律。不懂這一點,讀100遍,跟沒讀一樣。

    3,金池到底,死沒死?肉身,副元神,主元神哪個死了?花生不賣關,直接:主元神隨黑熊去了珞珈山嘍。一個凡人能跟在觀音的留雲下院混了250多年,貪財,死於貪財,想什麼呢

    5年前,我就聽說過玄奘。

    他因替李世民害死的人超度,而立功。

    當時,唐王賜他“赤膽忠心大法師”。

    在長安城裡,他還像狀元誇官一樣,持皇家儀仗,走街竄巷。

    "可憐的人!"

    ”自古擁有國師頭銜的人,幾乎都會淪為了笑柄。玄奘會成為例外嗎?“

    我坐在禪院中,雖遠在萬里之外,也為玄奘的未來命運感嘆。

    我叫金池師祖,是觀音禪院的老院主。儘管我修行的時間很長,但江湖上的名字很小。

    世人記得我,大多是因為5年後,我曾為一件袈裟而撞死。

    如今人們都說:

    "金池,你不值得同情。‘鳥為食亡,你為財死,不是嗎?’"

    其實,對於一位270歲的人來說,一座金山並不比一頓茶飯更讓我心動。只是,世上很少人瞭解我與觀音禪院。這裡:

    “三山門外清,五福堂前秀。松篁,無年無紀自清幽。

    那鐘鼓樓高,浮屠塔峻。安禪僧定性,啼樹鳥音閒。

    “觀音禪院”四個字,就是金字招牌。一個廟院能被觀音本尊認可,這在任何時代都不是靠僥倖得來的。觀音禪院佔地廣闊,僧眾230多人。香火鼎盛時,晝夜不絕。在我200多年的苦心經營下,禪院成了遠近聞名的佛家聖地。

    當然,是觀音菩薩給了我擁有的這一切。

    寂靜的夜空中,禪院鐘鼓齊鳴

    5年後的一個秋日,玄奘師徒來了。

    行玩在秋光中。

    紅蓼花繁映曉月,黃蘆葉亂搖秋風。走了一天路,又是太陽西墜,玄奘勒馬遙觀。

    山凹裡,樓臺影影處正是觀音禪院。

    他30歲,步履從容,氣態不凡。說出話來字正腔圓:

    “我乃東土欽差,去雷音寺拜佛求經。至此處天色將晚,欲借上剎一宵。”

    浮誇,是本院僧眾對玄奘的第一印象。

    欽差的和尚,那是代表皇權嘍。即便是真的欽差,作為一個出家人,有必要開口閉口拉大旗,皇帝、欽命等詞語嗎。去雷音寺?有這個想法的人都能長命百歲,他兩人一騎,怎麼走完那十萬八里,這不可信。

    當然,在高光下,生活慣了的人,有時難免會這樣。

    聽說,他在長安生化寺,有1200個和尚陪他做法事。

    在洪福寺,每天有500個和尚侍候他吃飯。

    帝王也不如他吧。

    一進山門,玄奘看到金字招牌。一下子,興奮起來,大喜道:

    “當年在長安,菩薩親自指點我取經。這幾年又幫我許多忙,今天遇上她的金像,就如見到菩薩一樣。”

    “快開殿門,起鐘鼓,我要朝拜。”

    嗯?半夜三更來到我處,做事只憑一己之好惡。招呼都不打,就進我正殿叩頭。

    你玄奘確實夠隨性的。

    寂靜的夜空中,禪院鐘鼓齊鳴。

    全寺230多僧眾都被吵醒了。我也從方丈室走到前院。

    我聽到一通鐘聲亂響。跑去一看,一個猴子模樣的人在正殿旁,胡亂地撞鐘。

    "你是什麼人?亂撞鐘鼓。"有小僧問。

    “我是你外公,撞著玩耍唄。” 猴子沒好氣地說,“我這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你曉得嗎?”

    平靜了200年的禪院,居然被一個小和尚和一隻猴子搞得怨氣沖天

    平靜了200年的禪院,居然被一個小和尚和一隻猴子搞得怨氣沖天。

    猴子,是玄奘的徒弟。有其師必有其徒。

    僧眾敢怒不敢言,我亦無語。

    其實,徒弟莽撞,我不介意。我介意的是玄奘說,他見過觀音菩薩。這又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

    我只知道,對修行人,菩薩不會輕易現身。活生生的菩薩就在眼前,修行者就沒有覺悟的空間了。

    我作為觀音禪院的老師祖,200多年了,我也沒夢見過觀音菩薩。

    你憑什麼?

    雲遊的和尚會扯風。這種人多半是童年不幸,自卑導致的自戀所致。因此,玄奘可能有些病態,他說見過觀音真身。我當然不信。

    "聽說聖僧到西天取經,目的是什麼呀?聽說,這一路兇險非常呀。"

    我這樣問道。玄奘回答說:

    “我已發了弘誓大願,不取真經,永墮沉淪地獄。我受王恩寵,不得不盡忠以報國耳。”

    ”貪“念如此之重,令人咋舌。他修的不是自己,而是為唐王了願,祈保大唐江山永固。這一動機離佛太遠,我越發覺得他的可憐。

    在觀音禪院裡,談西天取經。這本身就可笑。本禪院藏經眾多,在青燈古佛伴下,我讀經抄卷200多年,世上的經書,哪有我不熟悉的。

    玄奘30歲,我270歲。你從孃胎開始讀經,能讀幾本?

    張口閉口說西天取經。一屋不掃,就想掃天下?

    看看天色已晚。

    我搖頭笑 了笑,命小僧備茶。

  • 5 # 錦上天2

    我不知道金池長老是否貪財,我只知道唐僧貪經。

    唐朝高僧玄奘,為了去西天(印度)取經,途中遭受九九八十一難,歷經千難萬險,終於不辱使命,取到真經。

    回國後,日夜秉燭長書,終於完成佛經鉅著:《大唐西域記》。這一鉅著起到了度化世人,勸人行善的作用。從而,也使自己名垂青史,萬古傳頌。

    所以,我說他貪經不貪財,應該是恰如其分吧。

    至於金池長老,肯定是因為貪財而死。因為心貪,所以要挖空心思地斂財,正好印證了"人為財死"這一古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給你100萬,你願意放棄五險一金的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