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敵汽車網

    在小型汽車後懸掛上運用得非常普遍的扭力梁,通常被歸類到“半獨立”的類別。嚴格來說,從汽車工程的角度來看,扭力梁懸掛的導向機構就是一整塊左右輪共用的“H”形或“C”形的構件,形式上與硬軸式懸掛類似。只不過它運動時,左右兩側的拖臂,會因為扭力梁本身有些許的彈性,而使左右輪的動作有一定的獨立度。由於車輪的導向機構是拖臂式,因此主銷前傾角的變化規律與算作獨立懸掛的拖曳臂相同。因此,扭力梁所謂的“半獨立”,是來自於扭力梁本身的彈性,一旦將扭力梁的結構進行加固,也就意味著這些許的彈性也沒有存在的空間,如果扭力梁不能有輕微的形變,也應該被稱為非獨立懸掛了。

    扭力梁的效能

    在CTCC賽場上,海馬Z1車隊的賽車未必是馬力最大的,但彎道上的實力令其他車隊望而生畏,這就是因為1600CC組別的賽車,除了海馬車隊以外,其他的賽車都是使用扭力梁式後懸掛,因此在彎道方面輸給了“類麥佛遜”的海馬賽車。扭力梁佔用底盤空間少,對於需要“小車身大空間”的小型車種而言,其緊湊的結構有著無比的吸引力。不過其行駛效能就強差人意了,由於其運作方式接近非獨立懸掛,因而無論是濾震性還是操控性,都遠不及傳統的獨立懸掛。此外,在轉彎時,扭力梁會因為左右側的差動,而使得後輪與前輪“較勁”,轉向效能較差。而且由於扭力梁是整體式的,輪子的主銷內傾、主銷後傾(調節扭力梁高度可以改變)以及束角等引數,無法透過常規性手段來主動更改,操控性方面,可塑性也相當有限。說白了,扭力梁的存在價值,也就是“省地兒”。

    扭力梁的趨勢

    在2011上海國際車展上,德國的知名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就展示了新設計的扭力梁後懸掛總成。一般的扭力梁後懸掛,後輪的制動橋、車輪軸承全都整合在扭力梁的臂上。而ZF所展示的新技術,則是把扭力梁與後輪Hub獨立開來,也就是說,後輪的Hub是一個半活動部件,被固定在扭力樑上。可以透過改變Hub的固定點,來修改後輪的靜態定位數值。這對於改善扭力梁行駛效能,尤其是彎道效能,可以透過調整前束、主銷內傾等引數來改善。不過,對於成本低廉的傳統扭力梁懸掛,新技術的量產成本,會是一個影響車廠是否採用的關鍵因素。

    圖:扭力梁的橫切圖。

    圖:標準的扭力梁,中間的橫樑提供後輪承受橫向力支撐,可以說兼備了副車架的作用,對於剛性普遍不高的小型車來說,可謂一舉兩得。

    圖:這就是可變幾何的扭力梁。可以見到後輪Hub本體是以半浮動狀態安裝在臂身之上的,可以輕微地調整輪子的定位引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利用Ps刪除影象上不需要的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