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巧對乾隆“天然居”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傳說昔時鎮江有一飯莊,名曰“天然居”,一次乾隆微服私訪,曾在此用餐。吃喝完畢,乾隆對著那“天然居”的店匾想了想,偶得一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未能續得相應之下聯。爾後,乾隆一行來到浙江新昌縣郊南明山有尊大佛,高十丈,於齊梁年間依山而鑿,歷時28載。佛前一寺,名大佛寺。因環境幽靜,亦稱天然居。隨行大學士紀昀靈機一動,則以“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對之,眾皆歎服。乾隆皇帝出的上聯後一句是前一句的倒讀,順讀、倒讀皆成句子,屬迴文妙對。大學士紀昀對的下聯正符合迴文聯的要求,後一句也是前一句的倒讀,頗有巧奪天工之妙。上下聯都各自順讀、倒讀成文,併兼顧對仗及平仄之對應,堪為佳構。
這一趣聯佳話的另一版本是:乾隆在天然居飯莊得一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未能續得相應之下聯。爾後,乾隆一行來到雲隱寺,進入大殿內,但見玉佛比真人還大。隨行大學士紀曉嵐則以“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對之,此聯則成:
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
是一對聯.大佛寺、雲隱寺:兩座寺廟人來到大佛寺,寺廟裡的佛比人大;一個雲遊和尚到雲隱寺去遊覽,寺院很大,把雲遊和尚隱藏了.
紀昀巧對乾隆“天然居”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傳說昔時鎮江有一飯莊,名曰“天然居”,一次乾隆微服私訪,曾在此用餐。吃喝完畢,乾隆對著那“天然居”的店匾想了想,偶得一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未能續得相應之下聯。爾後,乾隆一行來到浙江新昌縣郊南明山有尊大佛,高十丈,於齊梁年間依山而鑿,歷時28載。佛前一寺,名大佛寺。因環境幽靜,亦稱天然居。隨行大學士紀昀靈機一動,則以“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對之,眾皆歎服。乾隆皇帝出的上聯後一句是前一句的倒讀,順讀、倒讀皆成句子,屬迴文妙對。大學士紀昀對的下聯正符合迴文聯的要求,後一句也是前一句的倒讀,頗有巧奪天工之妙。上下聯都各自順讀、倒讀成文,併兼顧對仗及平仄之對應,堪為佳構。
這一趣聯佳話的另一版本是:乾隆在天然居飯莊得一聯:“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但未能續得相應之下聯。爾後,乾隆一行來到雲隱寺,進入大殿內,但見玉佛比真人還大。隨行大學士紀曉嵐則以“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對之,此聯則成: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遊雲隱寺,寺隱雲遊僧。
是一對聯.大佛寺、雲隱寺:兩座寺廟人來到大佛寺,寺廟裡的佛比人大;一個雲遊和尚到雲隱寺去遊覽,寺院很大,把雲遊和尚隱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