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研習社
-
2 # 吳鉤的鉤沉
古代有快餐嗎?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先對“快餐”下一個界定,否則說不清。我們現在說的快餐,是指由商業企業快速供應、即刻食用、價格合理的大眾化餐飲。應該說,這樣的快餐,古代是有的。
快餐的第一個特點是要快。不快就不是快餐了。從技術上來說,至遲在唐代,快速做餐已可實行。《唐國史補》記載說,在長安的東西二市,“日有禮席,舉鐺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饌,成立辦也。”做菜的速度很快,要辦宴席的人,可以請他們做菜。當然,估計收費也很貴。這一條史料只能說明做菜的速度,還不能說長安東西市中有供尋常百姓消費的即刻食用、價格合理的餐飲。不過,做快餐的技術問題應該是解決了的。
到了宋代,在東京,飯店賣百味羹、頭羹、新法鵪子羹、三危羹、二色腰子、蝦蕈、雞蕈、渾炮等羹、旋索粉等食物,“逐時旋行索喚,不許一味有闕,或別呼索變”。在杭州,“大抵酒肆除官庫、子庫、腳店之外,其餘謂之‘拍戶’,兼賣諸般下酒,食次隨意索喚。酒家亦自有食牌,從便點供。更有包子酒店,專賣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肉包子、魚兜雜合粉、灌大骨之類。”這些食品,既然可以“逐時旋行索喚”,那跟現在的快餐已相當接近了。
也因此,宋代都市的小白領、小商人,跟今日的城市白領一樣,都不習慣在家做飯,而是下館子或叫外賣:“蓋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舍,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顯然,宋代城市是有快餐的。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就畫有一個送快餐的小哥。
-
3 # 鏡鑑青年
當然有,甚至可以這樣說,隨著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最遲在唐代時,快餐業就成為了古代華人十分重要的生活內容。
以《國史補》的記載,早在中晚唐年間,唐朝都城長安,就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快餐業:立辦。當時唐德宗的大臣吳湊官升京兆尹,按照規矩要辦宴席請客。可時間緊哪裡來的及?沒想到兩天功夫,吳湊就辦好了一桌豪華宴席。原來當時的長安城,就有這樣“立辦”的生意,只要你肯出錢,三五百人的酒席,都能快速辦好。
不過這個時候的快餐,還屬於是達官顯貴家裡專享,到了商品經濟更發達的宋代時,快餐行業卻是徹底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不止是汴京臨安等地,各種各樣的快餐店鋪林立,包子麵條一應俱全。甚至還出現了一種“逐時施行索喚”的餐飲服務。也就是隻要想吃什麼快餐,隨時點餐隨時有,饅頭面條甚至烤鴨都可以有。《夢梁錄》更生動記錄了點快餐的場景:七八個顧客點不同的麵食,跑堂報給做面師傅後,片刻間面就做好,果然每碗都符合口味。
如果說這時的快餐,還只是侷限在餅麵條肉這類主食,那麼發展到明清年間時,隨著中國烹飪技術的進步,快餐行業也是加速發展,就連宋朝時不太容易做快餐的炒菜類,明清年間也容易做快餐,全賴一種新型烹飪技術——爆炒。
以明朝學者高濂的記錄,當時明朝快餐業的爆炒技術,已經到了十分強大的階段,經常是鍋裡的旺火滾油燒著,生菜原料倒進鍋裡,然後迅速就炒熟可吃。簡直是“一烹即起”。到了明朝中後期,諸如“水爆”“生爆”“熟爆”各類炒法紛紛出現。以《成都通覽》的記載,當時成都的快餐店,基本到了“秒點”的地步,好些招牌菜餚,經常是前腳喊完話,後腳就端上來,經常驚得客人忘記吃。
連菜餚都可以做得如此快餐,明清年間的快餐業,當然也就更加發達。以清代《調鼎集》裡的記載,明清年間可以作為快餐的食品,總數多達一百六十多種。比如酥油麵食品,發麵食品,粉糕等食物,都是在明清年間出現。各個城市的獨家小吃快餐,更是琳琅滿目。甚至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喜愛的很多典型快餐食品,特別是地方特色小吃,絕大多數都是明清年間傳承下來。
而且比起宋朝來,明清以來的快餐業,製作也更加簡單方便。很多傳統的炊具與烹飪方法,都是在明清年間成熟起來,一份快餐的成本也大大降低。一位師傅挑著行李走街串巷,就可以給尋常百姓做出美味的快餐小吃。多少曾經帝王專享的特色美食,就這樣走進尋常百姓家。文明進步的意義,或許也正在於此:讓我們的飲食生活,更加方便愉悅。
-
4 # 鍛彰趣義
說起快餐,我們總能想到肯德基和麥當勞。受它們的影響,很多人都覺得快餐個外來的新興行業。其實不然,早在千年前,時髦的古代人就已經享受到了“快餐”。
據《唐語林·補遺》中所說,“(唐德宗時)兩市日有禮席,舉鐺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饌,常可立辦。”三五百達官貴人參加的高檔宴席說辦就辦,不僅需要先進的烹飪炊具,更需要食肆中常囤有大量方便利做的食材,可以說是很典型的快餐了。
當然,普通平民不需要這麼大的排場,他們更需要的是長安街頭的“沽漿賣餅之家”,就是我們今天常在醫院學校門口看見的,推著小車賣饅頭包子豆漿的“移動早餐攤”,針對的顧客群也是生活忙碌的普通早起“上班族”。
不過當時的這種小攤販並沒有政府保護政策的支援,相反,他們還會受到壓榨。“每中官出,沽漿賣餅之家皆撤肆塞門。”因此,有唐一代,快餐行業並沒有真正興盛起來。然而這在宋朝是不存在的。在商品經濟的浪潮湧來時,趁著政府支援、草市開放的東風,精明的小市民們紛紛紛紛選擇餐飲服務業為賺錢的捷徑。當時的開封街頭,有賣餅餌蓼的、賣蒸芋的、賣粥的、賣胡餅的、賣豬羊血羹的,還有賣旋殺旋烹的鮮魚快餐的⋯⋯可以說,只有你想不到,就沒有開封市民們賣不了的。你要問了:這都是小吃攤啊,沒有肯德基這樣的快餐店吧?對不起,還真的有。為適應來去匆匆的經商外出之人的需求,許多小本經營的“食店”開設了出來。
其中心服務思想就是一個字——“快”。“往往只於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為追逐利潤,勤勞的開封人民在千年前就已經體驗過了大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南宋臨安的這種“快餐店”,據《夢粱錄》稱:“凡點索茶食,大要及時。”像三軟羹、群鮮羹、梅血細粉、雜合粉、鮮魚膾、燥子沙魚絲兒、脯小雞、橙釀蟹等等,大約240種,都可以做到像肯德基供應漢堡包一樣,這邊要那邊就給你端上來了。這些食店更為高階大氣的一點是,食店這裡卻可以隨顧客任意點,人家能“立時現做,不誤主顧”。不僅如此,逆天的古人還順勢發明出了“泡麵”。據說南宋時期,平江府崑山縣的一位不知名人士製作出了一種“細僅一分,其薄如紙”的“藥棋面”。聽起來像不像我們現在吃的掛麵?人家還比掛麵易攜帶,可以輕鬆的揣一份去浪跡天涯,受到了廣泛好評。
-
5 # 熾牛農大烤盤飯開創者
從古至今
南來北往
砍柴的放羊的
經商的打仗的
都得吃飯!
所以一直有
-
6 # 司馬高原
有快餐呀!其一、飲餅、肉挾饃之類的快餐食品花樣不少;其二、唐朝時有“立辦”酒席、“咄嗟之間”酒席立成,非常快!其三、麵店之類的小店、有專店色彩也產生了。
回覆列表
有的。還記得孫二孃嗎?她的招牌菜是人肉饅頭,這種取出即食的東西當然算是快餐啦!當然,古代大多快餐都沒有那麼恐怖啦!而且,古代的快餐並不比如今差,甚至比如今精緻很多,因為古代以手藝為生的人可都是有兩把刷子的。首先,我們應該給快餐下個定義。如今,快餐指的是可以快速供應、即刻食用以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大眾化餐飲。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中國的快餐可以說是由來已久了。除了孫二孃的人肉包子鋪這種兼賣快餐的小店,古代也有專營快餐,不賣精細炒菜的店鋪,據《太平廣記》記載,唐代的長安城就有很多“沽漿賣餅之家”,這些店鋪只向顧客提供粥、餅、面等食物,而不提供雞鴨魚肉等菜餚,為的就是能夠快速製作,快速食用,以滿足趕路人的需要。這應該算是古代的快餐店了吧。到了南宋,快餐更是常見,而且更為多樣化。按照《夢粱錄》的記載,臨安城裡有很多打工族或者趕路人,這些人“凡點索茶食,大要及時”,所以,就興起了一類專為這類人服務的店鋪。這類店鋪不光“可以應倉卒之需”,而且,其菜色也可稱色香味俱全,包括三軟羹、雜合粉、梅血細粉、鮮魚膾、臊子沙魚絲兒等。其中,各種麵食類快餐最為常見,為什麼呢?因為麵條耐儲、易熟,將麵條準備好,等到客人來了,在開水裡一過,然後澆上提前炒好的臊子就可以了。 明清的時候,快餐更加精緻、多樣,而且更為快捷。《食憲鴻秘》記載了清代快餐的做法:廚師會提前清洗、切割好食材,等到顧客光臨的時候,直接將原料投入旺火滾油的鍋裡,迅速地翻騰、爆炒、出鍋、上菜。這樣,不到一刻鐘,顧客便能享用到美味佳餚。是不是跟如今的快餐差不多?而且,在這個時候,各種沒有店面的小攤十分興盛,手藝人甚至只用自己的一根扁擔就能挑著所有的廚具、食材上街叫賣,花樣也十分繁多,比如炊餅、煎餅、豆腐腦、茶葉蛋等等。其實,很多如今有的東西早在古代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可能會是另一種叫法。雖然科技在發展,時代在改變,但是人類最基本的幾種需求的地位從來沒有被撼動過,比如飲食。所以,今人和古人都會追求美食,也都會追求能夠適應工作節奏的飲食方式。參考文獻:伊永文:《古代的“快餐”》,《深交所》,2007年第9期。無名:《中國古代的分餐和快餐》,《文史博覽》,201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