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一直以來有一種說法,公元1259年南征南宋的蒙古大汗蒙哥不死在釣魚城下的話,西征的蒙古軍隊就能夠橫掃歐洲。因此有看法認為蒙哥死於南宋軍隊手中,實際上是中國人間接地保衛了歐洲。否則在蒙古鐵騎的征服之下歐洲至少還要在沉淪幾個世紀,更不用說後來的文藝復興乃至工業革命了。那麼如果蒙哥不死於釣魚城的話,蒙古真能征服歐洲嗎?
12
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我認為,蒙哥不死,蒙古人也是不可能完全征服歐洲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咱們要搞清楚蒙哥死前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當時蒙哥正帶著他的二弟忽必烈進攻南宋,蒙哥打四川,忽必烈打中原,目的是要統一南方。蒙哥的三弟旭烈兀西進,他進攻的地區主要是今天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等地區。把這些地區攻下來後,目標是進攻非洲。

    也就是說,這一輪攻擊波,蒙古人根本就沒有進攻歐洲。蒙古人先後發動了三次西征,第一、二次對歐洲都有進攻,尤其是第二次“長子西征”,吞併了俄羅斯烏克蘭,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不過第三次西征,已經佔領了部分歐洲的那一部分蒙古人,也就是拔都的“金帳汗國”,根本就沒有參與蒙哥的軍事行動。

    如果蒙哥不死,他會不會命令拔都進攻歐洲呢?不會。

    如果蒙哥不死,南宋必然會在他的手上就被拿下來,蒙哥實現南北的統一。另外,旭烈兀不會撤軍,不過他只會向非洲進攻,不可能去進攻歐洲。就算如此,蒙哥也不會命令拔都去攻打歐洲,因為當初蒙哥之所以能夠登上蒙古大汗位置,主要是拔都對他保駕護航的功勞。因此,蒙哥登上汗位後,基本上就默許了拔都的金帳汗國是一個獨立亡國。金帳汗國的所有軍事行動,都只能由拔都一個人決定,與蒙哥沒有任何關係。因此,也與蒙哥死不死沒有任何關係。

    就算蒙哥不是打死的是老死的,死後汗位不是由忽必烈而是由蒙哥的後代來繼承,那時候會不會再打歐洲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其實,蒙哥的後代非常弱,蒙哥還活著的時候,忽必烈就已經在搞獨立亡國了,蒙哥老死後,忽必烈奪蒙哥後人的汗位,那基本上是一定的。一旦忽必烈奪了蒙哥後人的汗位,旭烈兀肯定不會再聽忽必烈的,金帳汗國的繼承者別兒哥等人更不會聽忽必烈的。這種情況和蒙哥戰死忽必烈上臺後的情況一模一樣。

    實際上,蒙哥不管怎麼死,都意味著整個蒙古帝國的解體。解體後,內部的鬥爭將代替對外的鬥爭(事實上旭烈兀就曾和別兒哥有過一次大戰),這樣一來,蒙古人再無力對外,征服整個歐洲的可能基本上就沒有了。

  • 2 # 黃鶴舊山頭

    如果蒙哥不死蒙古能征服歐洲嗎?

    我認為不能。

    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從內、外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蒙哥是成吉思汗之孫,成吉思汗嫡四子拖雷的嫡長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哥哥。為了爭奪汗位,蒙古帝國一直以來就內部紛爭不斷。成吉思汗去世後,他和長妻孛兒帖的嫡三子窩闊臺繼位,窩闊臺的長子貴由體質不強,只當了三年大汗就死於酒色之中,他的孫子失烈門被推舉上臺,但很快,1250年的忽裡臺大會上,蒙哥在拔都等宗王的支援下被推舉為汗,但窩闊臺、察合臺兩家的很多宗王不肯應召。為了鞏固汗位,蒙哥及蒙哥的母親、皇太后唆魯禾帖尼采取了鐵血手段嚴酷鎮壓。汗位繼承,便由窩闊臺家族轉移到了拖雷家族。

    皇族內部的分裂,也預示著後來大蒙古國的徹底分裂。1259年蒙哥死後,他的兩個弟弟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皆先後自稱大汗,並且進行了兩年的大戰,最後由忽必烈獲勝。之前成吉思汗分封的諸王選擇支援不同的陣營,最後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被稱為“四大汗國”的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利汗國和窩闊臺汗國等實際上獨立的國家。即使蒙哥不死,在成吉思汗去世後,有著諸多野心勃勃且實力強大的血親宗王,蒙古帝國的分裂是早晚會爆發的。蒙古的部落體制和分家制度,使得其由早期的迅猛擴張陷入了內耗之中。在這種情況之下,還想讓宗王們團結一心打下歐洲,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外,當年的蒙古大軍戰力雖強,但打下歐洲難度仍然非常大。首先我們要確定的一件事,就是蒙哥時期的蒙古大軍已經不是成吉思汗的鐵騎了,蒙哥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他的叔叔貴由執政時期的腐敗現象層出不窮,蒙古軍的戰力已經不比從前,忽必烈在位時期,攻打日本、越南、爪哇均遭失敗,也側面證實了戰力的下降。

    就基礎的人口來算, 1252年,蒙古約有1000萬人,而當時的歐洲人數幾乎是他們的2.5倍。更何況,蒙古是對外侵略,歐洲則是在自己的國土上作戰,必然擁有地利。當時的英國、法國、德國等國家的實力都很強,國王也絕非兩宋末代皇帝在武力上的軟弱,英國國王愛德華一世號稱“殘忍的愛德華”,征服了威爾士,完備了英國的各個兵種;法國的路易九世綽號“完美怪物”,被稱為歐洲君主的典範,發起了第七、第八次十字軍東征。歐洲還有中世紀權勢正盛的基督教加持。除此之外,一旦歐洲人在外敵威脅下被迫團結起來,蒙古人是討不到好處的。

    最後一點是,蒙古即便打下了歐洲,也守不住歐洲,不能實現真正的“征服”。蒙古軍一直以來一路燒殺搶掠,幾乎不注重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對比,南宋滅亡後,蒙古在中原盤踞了九十年,最終被明朝打回北方,元朝滅亡。

    回答者:張同學

  • 3 # 呼畢勒汗

    蒙哥在位時期進行的是第三次西征,物件主要是西亞地區。而窩闊臺在位時期的第二次西征才打到了歐洲,你應該問的是如果窩闊臺不突然駕崩,拔都還能打多遠。

  • 4 # 桃花石雜談

    如果蒙古大汗不死,蒙古能征服歐洲嗎?這個問題確實是個影響歐洲及至世界歷史的重大問題,很值得八一八。

    蒙哥之死影響的不是歐洲

    不過題主在問題描述裡有一個明顯的錯誤,死在釣魚城附近的確實是蒙哥,但受到影響的卻是蒙古第三次西征,但第三次西征卻不是去征討歐洲,而是針對西亞的伊斯蘭教帝國,可以說蒙哥在釣魚城的死拯救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後一個伊斯蘭教王朝埃及馬穆路克王朝。而受到窩闊臺之死影響的是蒙古第二次西征,但這和中原沒什麼關係,窩闊臺是在蒙古本部附近喝酒喝死的。

    (使蒙軍中止入侵歐洲的事件是窩闊臺汗之死

    所以如果說中原人的抵抗間接拯救了什麼人,那也是間接拯救了當時正處在誕生以後最大危機時刻的伊斯蘭教,跟歐洲是沒有任何關係的。既然是兩件事,咱們就分別來聊聊這兩個蒙古大汗之死對世界局勢的影響。

    這次歐洲西征比蒙哥之死早了18年左右

    蒙哥之死拯救伊斯蘭世界

    如果說蒙哥之死拯救了伊斯蘭世界,或者說至少是拯救了當時世界上最後一個伊斯蘭王朝,我想是沒有太大爭議的。因為當時的伊斯蘭世界,確實是處在風雨飄搖,極其危難的境地之中。

    許多國內的朋友可能不知道,蒙古第三次西征,其實本身就有很濃的宗教戰爭色彩。而宗教戰爭爭鬥的雙方,可不是蒙古的薩滿教和伊斯蘭教,而是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石頭君這麼說絕對不是信口開河。蒙古第三次西征的領導者是忽必烈同父同母的弟弟旭烈兀,而旭烈兀和忽必烈兩人的母親唆魯禾帖尼是一個基督教徒,而且旭烈兀的妻子脫古思可敦也是基督教徒。當然她們所信仰的基督教和歐洲的基督教有很大不同,其實是唐朝時傳入中國的景教,也就是基督教聶斯脫利派。唐時景教傳入中國後,在中原沒有傳開,但一些傳教士後來卻北上蒙古草原,在蒙古草原各部落中發展了許多信眾,其中就包括旭烈兀和忽必烈的母親。

    而隨同旭烈兀出征的,還有同樣信仰基督教的蒙古大將怯的不花,甚至還有大量來自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完全由基督教徒組成的僕從軍隊。所以這次西征其實帶有很濃的宗教戰爭色彩。蒙軍在攻陷阿拉伯阿拔斯帝國首都巴格達之後,大肆屠城,屠殺了多達八萬伊斯蘭教徒,但當時城中的基督教徒卻得到了蒙軍的特殊關照,完全沒有受到屠殺

    因為如此,後來亞美尼亞和敘利亞的基督教會甚至長期將旭烈兀稱為“第二君士坦丁大帝”,把他和使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合法化的君士坦丁大帝相提並論。

    (在一些中東教會的描繪中,旭烈兀夫婦儼然已經是基督教國家君主的形象

    而蒙軍在滅亡了阿拔斯帝國之後,又進軍敘利亞,滅亡了阿拉伯阿尤布王朝,佔領了大馬士革。之後又進軍巴勒斯坦地區,已經擺明了架勢要滅亡當時世界上最後的伊斯蘭王朝埃及馬穆路克王朝了。而且當時伊斯蘭世界的危機還不止於此,說蒙古第三次西征是一次宗教戰爭還體現在,當時蒙古的西征其實是在配合十字軍東征,此次蒙古西征發生在公元1260年前後,而在10幾年前,十字軍剛剛丟失了耶路撒冷,但在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地區仍然存在大量十字軍城邦,蒙軍在進軍中東時也曾經和一些十字軍城邦進行過協同作戰。

    蒙哥偏偏這時候死了

    所以當時如果蒙哥不死,旭烈兀主力不回師的話,馬穆路克王朝面對蒙古大軍和十字軍的聯合進攻,其實是敗局是不可扭轉的。但偏偏這時,公元1259年8月11日,蒙哥汗突然在重慶釣魚城附近死亡。訊息傳到中東的蒙軍陣中時,已經是1260年3月了,當時蒙軍剛剛佔領了大馬士革,旭烈兀得到訊息之後,立即率大軍回師,只留下怯的不花率5000蒙軍和差不多同等數量的基督教僕從軍隊留守中東。

    艾因賈魯戰役形勢圖,紅色為蒙軍進軍路線,紫色為馬穆路克進軍路線,戰役發生地正南方為耶路撒冷,左側大海是地中海

    這次重大變故讓馬穆路克絕處逢生。經過半年的喘息之後,馬穆路克利用蒙軍和十字軍城邦發生矛盾,十字軍不再和蒙軍結盟的機會,在1260年9月3日在今天以色列境內的艾因賈魯大敗蒙軍,並殺死其主將怯的不花,使馬穆路克和伊斯蘭教轉危為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自學java,多長時間能學會,滿足企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