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Carroll97906645
-
2 # 能豆包科教館
先給出我的觀點:教師不僅不會被淘汰,而且變得越來越重要!
理由有如下幾點:
人來到這個世界不是為了工作的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中有一段對人來採集社會的描述:
1、人類大約每三天打一次獵,每次3~6個小時就足以養活一個部落,比現代人工作時間短;
2、多數能活到60歲,甚至80歲;
3、雜食習性,沒有營養不良;
4、沒有一夫一妻制,部落的人共同撫養小孩,沒有父親的概念。
其實這樣看來,遠古採集社會人類其實是比現代人生活幸福的,不愁吃喝、不愁結婚生子、每天談情說愛就可以了。(其實,你看看現代的猴子,大概能夠想到遠古人類的生活狀態)。
農業社會之後,為了提供豐富的物質養活激增的人口,人類的工作逐步被細分、專業化!
第四次工業革命,汽車、手機、電腦、衣服、食品都由機器來生產,人類有可能從物質生產的桎楛中解放出來。
解放出來的人類將恢復本性:一部分人將終身在娛樂、玩耍中度過,一部分人在機器人的協助下走向更加遙遠的未知世界。
因此,被解放出來的人類最終會追求更高的自我精神享受!
人類需要開發新能力,必須依靠教育被解放的人類必須要不斷改善因物質生產而鍛煉出來的能力,培養人人服務人人的能力!
這個能力說的具體的就是:創新、設計、協作、娛樂、故事、藝術等等需要突破固化思維的能力!
成年人思維你已經固化,突破這種思維固化是極其困難的,看看現代的中國喜劇就知道,我們的思維有多麼僵化!
既然成年人不易開發出這種能力,人類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孩子的身上!
美國政府提出的STEAM教育,就是迫切意識到未來創新性人才的重要性。而能夠實施創新人才戰略的重要環節就是看你的教育,教育的主體正是老師!
所以說,老師怎會被淘汰?尤其是K12(5~18歲)階段的老師,會越來越重要!
老師也需要進化自己老師的崗位越來越重要,但是不代表老師可以用一本教科書吃一輩子!教師也需要對自身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老師必須要有人格魅力,讓學生喜歡自己;
老師必須要能夠和學生在遊戲中學習,在玩耍中成長;
教師講課,學生哈欠連連,這樣的教師不在適應教學的要求;
老師必須能夠使用最新的智慧科技,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個性化的教育;
老師必須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高尚的道德觀,做學生成長道路的引路人;
畢竟,不管人類利用科技將自己改造的如何強大,要想維繫這個穩定的社會,必須從小對人進行社會化的教育,符合這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不然人的能力越大就越危險,教師作為培育接班人的重要一環顯得尤為重要,蜘蛛俠的叔父用一句“能力越大責任就愈大”,激發了具有超能力的蜘蛛人的正義潛能,未來,合格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性人才、教育好能力出眾的新一代智人!
老師雖然越來越重要,但是對老師的要求卻越來越高,不符合這個教育需求的教師將被大量淘汰,因為這些教師也許真的趕不上新型的人工智慧教師!
-
3 # 黑熊精暗中觀察
現如今的人工智慧好像特別牛逼啊,會下棋、會開車,還會像1984裡面那樣的Big Brother那樣,時時刻刻地watching著你,瞭解並且學習你的習慣,精準地推送你想要訊息或商品,悄咪咪還要幫著奸商搞點大資料殺熟什麼的,等等等等,在這樣的背景下,身為人類,若說沒有感到一絲威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人類曾經對把人工智慧分成三類:弱人工智慧、強人工智慧以及超人工智慧。
就目前而言,儘管我們步入了AI時代,但是人工智慧還在“弱”的階段,還在學習“怎樣學習”,還不能透過圖靈測試,他們是按照既定的程式或者演算法,來完成相應的工作,換句話說,就還是在人類的“控制”之下。李開復曾經在《人工智慧》一書裡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如果人可以在5秒鐘以內對某件工作中需要思考和決策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決定,那麼,這項工作就有非常大的可能被人工智慧技術全部或部分取代。
就這個觀點而言,教師遠沒有到論及“是不是會被淘汰”的程度,不然,也太否定“園丁”的工作了吧。人類多複雜,人類的孩子更加複雜,也許人工智慧可以做到定時推送課程、監控學習效率等,但應對那麼複雜的人類?我覺得為時尚早。
也許會有那麼一天,AI學會了怎樣學習,甚至發展出像人類一樣的思維,用人類遠不能達到的計算速度和龐大的資料庫和知識背景來精準“教育”每一個學生,到那個時候,也許被淘汰的也不只是教師,也許全人類都有可能成為人工智慧的肉雞吧。
-
4 # 金哥漫彈
前不久,河南鄭州舉行了一場人機教學大賽。
比賽的大體做法是:教師和機器人分別對參加比賽的78名初中學生,進行數學科目的教學輔導,最後進行考試。透過比較考試成績,來判定二者的執教效果。最終結果是,機器人教學組的學生平均分為36.13分,教師教學組的學生平均分為26.18分,且在最大提分和最小提分兩項指標上,機器人組也比教師組分別高出5分和4分。這場比賽最終以機器人取勝告終。
這場比賽的意義在於,人工智慧的出現給教育帶來許多便利,在部分教學內容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它在某種程度使教師從繁瑣低效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可以騰出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高品質的教學。由此,並不等於人工智慧就可以完全代替教師,實現教育品質的全面提升。
1、人工智慧無法培養學生的能力。智慧機器人的最大優勢在於卓越的計算能力、資料掌握和程式化的勞動,它對高效利用已有的教育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有著重大意義。在這一點上,教師的勞動永遠無法企及。換句話話,智慧機器人在傳授知識上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在培養能力特別是培養創新能力上,永遠無法替代教師。
教師除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外,還要幫助學生髮展各項能力。這些能力要依賴於知識,但也不是知識的簡單堆砌。教師要幫助學生利用知識,改造知識,總結經驗和教訓,舉一反三,獲得解決新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創造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教師要幫助和鼓勵學生戰勝這些困難和挫折,激發他們的勇氣和信心,培養他們克難攻艱的精神,從而達成新的學習目標。而在勇氣、信心和精神這些層面,智慧機器人恐怕無能為力。比如:某個學生厭學了,機器人有辦法透過多方面的思想工作和情感交流,讓該生好學嗎?又比如:機器人教給了學生天空藍色、自然綠色的知識,但要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獲得實實在在的切身體會,機器人能行嗎?對藝術作品的鑑賞,每個學生都有獨一無二的理解,機器人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甄別嗎?
2、人工智慧無法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和示範。人格大致包括性格、氣質、品德、品質、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嚴、魅力等。它是由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與後天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教師的人格教育和示範便是後天環境因素之一。教師除了教學外,還有育人的重要任務,而育人就包括健全性格,培養品德,樹立信仰等多個方面。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根據學生實際,參考學生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個人理想和自身素質等因素,做出靈活的培養方案,才能實現。這個過程又處在動態調整之中,沒有固定的模式。同時,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就是一部無形的人格教材,他將對學生的人格形成產生無形而深遠的影響,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就是這個道理。而機器人能夠進行人格教育和示範嗎?
3、人工智慧無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教育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以情動人。情感源自人的內心,與任何機器無關。機器總是以冰冷示人。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交流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時候,教育教學理論無法解決的問題,情感卻能夠解決。比如,教師可以透過人文關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熱情,可能透過調動家人或社會的情感力量,促進後進生的轉化等等。而這些都是智慧機器人無法實現的。
4、人工智慧無法對學生因材施教。機器人可能對學生進行統一的程式化的教學。但教學是一種個性化很強的活動,它面對的是千差萬別的學生,統一的程式化的教學只能完成一部分教學任務,只對一部分學生或學生的某一方面的發展有效。而要真正做到讓每個學生都全面發展,必須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品質、意志、心理活動等多種因素,綜合施策,靈活施教,才能使教學效果最最佳化,才能儘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而這些都是智慧機器人無法實現的。
回覆列表
永遠不會,人工智與科技永遠代替不了人類本身。就好比出現了新款的零食,那就可以不吃飯了麼,新事物是為了更方便,對於重要職業等是永遠代替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