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0
回覆列表
  • 1 # 不知道叫啥子3

    明軍的標準軍裝是“鴛鴦戰襖”。

    這是朱元璋的時代制定的規矩:洪武二十一年,定旗手衛軍士、力士俱紅袢襖。凡袢襖,長齊膝,窄袖,內實以棉花。二十六年令騎士服對襟衣,便於乘馬也。

    這就是明朝標準軍裝的描述…但是很遺憾,這種標準軍裝由於其階級低,且更偏向於實用化,所以並未有當時的標準圖冊(像大明會典裡面有各種高階服飾的圖案,但鴛鴦戰襖顯然上不了這種檯面),以及實物流傳下來(相當於現代的作訓服,磨損很大,也不會有人特意保養和收藏)…

    簡單來說,就是一種外面紅色(明朝官方主色調),裡面不同顏色(大機率是布料本色,因為兩種顏色,故名“鴛鴦”),窄袖口,長度達到膝蓋的襖子…

    另外,後來錦衣衛因為禮儀等原因主要普及的是拽撒(就是看起來下裝很像百褶裙的那種),算是唯二的制式軍裝…畢竟錦衣衛其實說到底,還是明朝軍隊編制內的。

    但這裡要特別注意!拽撒不等於飛魚服!拽撒不是飛魚服!飛魚服是高檔賜服,類似於現代軍隊都有禮服,但將軍級別的禮服顯然和小兵的禮服不一樣…況且飛魚服這種“禮服”,也不僅僅是錦衣衛在用,甚至孔家都獲賜過飛魚服…嚴格來說,飛魚服也不是軍裝…

    再回到鴛鴦戰襖,當時的鴛鴦戰襖,既是作訓服,又是軍常服,還是作戰服裝…

    算是全能型軍裝,不過除了上述描述當中的騎兵會用對開襟樣式(即像現代衣服一樣開襟在中間,而不是“古代”常見的側開襟樣式)之外,還可能根據南北差異有厚薄等細節差異…

    但在作戰的時候,一般不會光穿個袍子…明軍披甲率很高的(至於說後期的質量,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在作戰的時候,鴛鴦戰襖也會搭配不同的盔甲…

    這張復原圖應該算是比較準確的。其中1是戰襖外穿,內著文山甲的軍士形象,這通常是高階軍官,或者皇帝近身侍衛“大漢將軍”的形象;2是內著戰襖,外罩鍊甲,應該是邊軍騎兵形象;3區域,前面是外罩棉甲的邊軍火槍兵(也有可能是火槍騎兵),後面是最低階的外罩罩甲雜兵(罩甲就相當於是一種馬褂樣式的棉甲,簡化版,不但是內地衛所最普遍的裝備,甚至也是錦衣衛小兵的真正裝備,這一點大明風華里面還原得還可以,不過裡面的錦衣衛是拽撒配罩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加拿大旅遊禁止入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