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逗笑我家丫頭
-
2 # 溜溜的小姑娘
瑜伽起源於五千多年錢的古印度,它有著許多讓人無法探知的秘密。它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之一,是最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法,是既神秘又科學的靈魂修行之術。它集哲學、宗教、藝術、科學於一身,在修行中通向心思的沉靜、靈魂的淨化、性靈的昇華。
我們現在所練習的瑜伽體式僅僅只是其中的一種通向更高境界的方式,所以我們需要正確、精準的練習每個體式,做到正位練習,這樣才能有助於我們進入一個更高的瑜伽境界。
-
3 # 王者歸來仍是王
瑜伽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योग)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
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पतंजलि)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透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
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中文名 瑜伽
外文名 Yoga(英語),योग(印地語)
發源地: 印度
鼻 祖 :帕坦伽利PATANJALI
性 質: 健身運動、靜修法
發展時間 :5000多年
別 稱: yug
發展歷史
瑜伽形體 (3張)
瑜伽,不僅只是一套流行或時髦的健身運動這麼簡單。瑜伽是一個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識修煉方法,集哲學、科學和藝術於一身。瑜伽的基礎建立在古印度哲學上,數千年來,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戒律已經成為印度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古代的瑜伽信徒發展了瑜伽體系,因為他們深信透過運動身體和調控呼吸,可以控制心智和情感,以及保持健康的身體。
起源
瑜伽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瑜伽發源印度北部的喜馬拉雅山麓地帶,古印度瑜伽修行者在大自然中修煉身心時,無意中發現各種動物與植物天生具有治療、放鬆、睡眠、或保持清醒的方法,患病時能不經任何治療而自然痊癒。於是古印度瑜伽修行者根據動物的姿勢觀察、模仿並親自體驗,創立出一系列有益身心的鍛鍊系統,也就是體位法。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鍊,瑜伽教給人們的治癒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瑜伽”(英文:Yoga,印地語)這個詞,是從印度梵語“yug”或“yuj”而來,其含意為“一致”、“結合”或“和諧”。瑜伽源於古印度,是古印度六大哲學派別中的一系,探尋“梵我合一”的道理與方法。而現代人所稱的瑜伽則是主要是一系列的修身養心方法。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印度的大聖哲瑜伽之祖帕坦伽利(英文:Patanjali,印地語)創作了《瑜伽經》,印度瑜伽在其基礎上才真正成形,瑜伽行法被正式訂為完整的八支體系。瑜伽是一個透過提升意識,幫助人類充分發揮潛能的體系。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於掌握的技巧,改善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包括調身的體位法、調息的呼吸法、調心的冥想法等,以達至身心的合一。
關於瑜伽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吠陀經》的印度經文中,大約在公元前300年時,瑜伽之祖帕坦伽利在《瑜伽經》中闡明瞭使身體健康、精神充實的修煉課程,這門課程被其系統化和規範化,構成當代瑜伽修煉的基礎。帕坦伽利提出的哲學原理被公認為是通往瑜伽精神境界的里程碑
-
4 # 瑜伽徒
這說來話有點長,而我所學所知的也不多,提問題的也是個有心人,我就用我微薄的知識拋磚引玉一下。
「瑜珈」這一個詞涵蓋的範圍非常的廣泛,很多人會念會講,但是其實這個詞卻是非常的含糊。瑜珈屬於印度哲學六大正統學派的其中一派,比較完整一點的稱呼是「勝王瑜珈(Raja Yoga)」,其經典主要是以「瑜珈經」為主,瑜珈經是由聖哲Patanjali在西元前兩世紀左右所撰寫,為了跟其他經書區別,也有人把瑜珈經稱作「Patanjali的瑜珈經」或是「勝王瑜珈經」,由於瑜珈經的內容主要是闡述瑜珈的八肢,所以被稱作「八肢瑜珈經」。本人不喜歡八部這個翻法,因為八部在印度教與佛教中指的是天(Deva)、龍(Naga)等八部眾。
簡單來講瑜珈哲學以瑜珈經為其經典,內容以八項到達瑜珈境界的方法為主軸,時期是西元前兩世紀左右,是一套哲學系統,沒有太多關於現代瑜珈的描述。
那麼哈達瑜珈又是什麼呢?哈達瑜珈是瑜珈的一個子學派,主要的經典是以哈達瑜珈經(Hatha Yoga Pradipika)為主,這本經書的撰寫時期相較於勝王瑜珈經來講晚了很多,哈達瑜珈經的成書時期是西元15世紀左右,兩者相隔了一千七百年,而這本哈達瑜珈經中闡述的,則是瑜珈經的子集,僅就八肢瑜珈中的後面六肢深入探討,並且以體位法以及呼吸法為主另外涵蓋了脈輪(chakara)、經脈(nadi)、潔淨法(kriya)、身印手印(mudra)等等,也就是現代瑜珈真正在練習或是探討的部份,一般我們現在講的「瑜珈」,指的就是哈達瑜珈,也因為少了前面兩肢,所以常有人講哈達瑜珈修身不修心。
而哈達瑜珈往下分野的各瑜珈派系,就是我們現代人所練習的瑜珈了,常聽得有1906年現代瑜珈之祖Krishnamacharya所教授的「瑜珈」(沒辦法,他是老祖宗,沒得給個詞),1948年由Sri K. Pattabhi Jois所教授的「八肢瑜珈(Ashtanga Vinyasa Yoga)」,這兩宗對於現代瑜珈的影響相當的深遠。
1960~70年代開始百花爭鳴,由Swami Sivananda教授的「施化難陀瑜珈(Sivananda Yoga)」,以輔具順位聞名的BKS Iyengar的「艾因加瑜珈(Iyengar Yoga)」、開名車住豪宅讓女學生按摩的Bikram Choudhury所創立的「高溫瑜珈(Bikram Yoga)」,1980年代又有受不了Ashtanga Vinyasa Yoga嚴格紀律的美華人Larry Schultz(名字記不清楚了)從八肢瑜珈改造而成的「火箭瑜珈(Rocket Yoga)」 ,再來就是唱歌唱很大的Jivamukti以及這幾年因為性、毒品醜聞已經莫再提的Anusara Yoga等等,各式各樣的學派不停地冒出來。
簡述了近代瑜珈的發展史,其實不難發現,現代瑜珈發展的歷史差不多也才一百多年而已,沒有很久,回到原本的問題,八肢瑜珈可以說是哈達瑜珈的一種,但是八肢瑜珈是以勝王瑜珈經為主要經典,這是一般人不太會去注意到的差異。而原本的問題其實是要問:一般瑜珈教室的「哈達瑜珈」與「八肢瑜珈」在體位法教授上的差異為何?
以一個簡單的說法來講,「哈達」不會有體位法之間的串連(vinyasa),也不會有拜日式,而「八肢」則一定會有拜日式以及vinyasa。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覺得很不解,我上過的哈達瑜珈明明就有拜日式,也有vinyasa啊?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誤會,前面提到八肢瑜珈對於現代瑜珈的影響相當的深遠,就是因為大多數瑜珈課程多少都會從八肢借這兩項招牌去用,去除了這兩項八肢的招牌後,「哈達」只會剩下一個又一個獨立的體位法練習,體位與體位之間並不會有任何的關聯,也不會去設計常見的暖身-站姿-坐姿-躺姿-倒立的體位順序,這點可以從BKS Iyengar早期黑白電視影片中可以發現,他的體位法之間毫無任何的連貫性,可能現在是練站姿,接下來就來個倒立,然後又站起來換個動作,就像你真的拿著瑜珈之光這本書後面的300天體位法練習一樣一個一個練習,不會有所謂的「主題」設計,或是集中處理某個部位的設計。這樣的課程說真的連運動也說不太上,現在瑜珈會館的伸展瑜珈,比較接近哈達瑜珈的原始精神。
而拜日式又是另外一個更美麗的誤會,很多人以為拜日式的歷史很悠久,悠久到印度首都的機場還有尊拜日式的塑像來宣揚這個傳統--一個歷史可能不到兩百年的傳統。哈達瑜珈經是15世紀寫成的,但是裡面提到跟「太陽」有關係的,是左右鼻孔交替呼吸法,又稱作日月調息呼吸法,並沒有提到任何有關拜日式的文字敘述,實際上拜日式最早出現文字記載,是大概十八世紀末左右,也就是印度還在英國殖民時期,英華人針對印度人在早上向太陽禮拜順便作早操這件事情給紀錄了下來,在這之前並沒有任何的典籍記載拜日式的存在,所以要說15世紀的哈達瑜珈會有拜日式,就真的有很大的問題了。
回覆列表
瑜伽 yoga,是源自梵文“yog”的音譯。從字面意思講,yog代表馬車的韁繩,它的引申義為“連線、平衡”。所以,練習瑜伽,本質上就是練習“連線”和“平衡”。
那麼我們要連線和平衡的是什麼呢?
這就要講到瑜伽習練者經常會提起的“身、心、靈”。
哈他瑜伽因為其豐富的身體練習的方法,在健身意識逐漸增強當代人中,引燃了一股習練的風潮。我們透過這些體位法(asana),可以很好的改善身體的僵硬情況,加強平衡感,甚至能夠提升內在的感知能力;但是它究竟是怎麼起作用的呢?就是加強了身體中的連線和平衡。透過加強連線,我們的神經系統能夠很好的控制身體,建立內在感知;透過加強平衡,我們的各個肌肉、骨骼、關節、內臟等等,相互的工作能力和節奏都能得到協調,可以發揮出身體的最大能力。
除此之外,瑜伽也能夠建立起“身、心、靈”之間相互的連線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