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酮飲食(英語:ketogenic diet)是一種高脂肪、適量蛋白質和低碳水化合物飲食,透過強迫人體燃燒脂肪而非碳水化合物,模擬飢餓狀態,在醫學上主要用於治療兒童的困難控制型癲癇。正常情況下,碳水化合物經人體吸收後會轉化為葡萄糖運往身體各處及供給能量,尤其是用於維持大腦運作。
回覆列表
-
1 # 王建-瑞庚臺醫
-
2 # 我是壹碗
生酮飲食,不吃澱粉類的東西,對肌肉塑型有幫助,減肥還是重在運動。
我個人採取的是少食多餐,飯和肉不會一起吃。這頓吃米飯,就吃蔬菜不吃肉,這樣子比較容易能堅持
-
3 # James振龍減脂
生酮飲食的時候因為不能為人體及時提供能量,再加上跑步時候對主要供能系統的使用不確定,造成危險因素太多,不建議在跑步減肥的同時進行升酮飲食,對身體的挑戰太大了,技術要求太高。
至少從已經知道的實驗中,斷食一週,人體並不是用脂肪來供能的,而是主要一身體蛋白質。這個在日本已經進行了明確的實驗。
所以如果我們打算跑步減肥,並且同時進行升酮飲食,確實不確定是不是會主要燃燒身體脂肪。
第二,當我們跑步的時候,根據每個人的運動能力不同,跑步速度不同,在跑步過程中,人體燃燒脂肪的比例也是不一樣,如果不是專業的馬拉松跑者,大部分情況下,實際燃燒的主要是自身的糖分而不是脂肪。
這樣可以稍微推理一下,如果跑者主要燃燒的是自身的脂肪,那還好,只要也配合生酮飲食的要求,不以糖分作為原料。
但如果是跑步的時候主要燃燒糖分,那就鬱悶了,人體在生酮飲食期間,體內的糖分含量是極低的,如果身體還要更多的糖分,那結果就是發生低血糖的情況。
所以綜合來看,升酮飲食本身存疑,跑步減肥的耗能主體又不確定,所以不建議這麼做。
一位 47 歲左右女性,透過進行一天只有一餐,而且是不吃澱粉的「生酮飲食」,將原先 85 公斤的體重、在 3 到 4 個月內將體重很低減到 68 公斤,但這 2 個月又慢慢回到 75 公斤,這段期間她曾經一天很高吃下 12 顆蛋。這位女性同時用到近幾年為減重族群所知的「間歇性斷食法」跟「生酮飲食」。
減肥常用的生酮飲食恐傷身?
一般我們現代人來說多數的進食營養組成是 45-50% 碳水化合物、20% 蛋白質、跟少於 30% 的脂肪。生酮飲食則是「低醣高脂飲食」將脂肪比例調高到 70%,藉由將原先體內能量主要來源的葡萄糖轉成脂肪分解的酮體,以達到減少脂肪跟抑制食慾的效果。
長期生酮飲食可能造成噁心、嘔吐,嚴重腹痛 一般生酮飲食進行 2 到 3 周之後、除了快速減重,也發現可以改善血中三高(血糖、血壓、三酸甘油酯)、改善胰島素抗性、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的效果,但卻也同時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而如果長時間使用,個案有可能之後會產生甲狀腺低下的情況。過量的酮體也可能造成酮酸中毒,進而有噁心、嘔吐甚至嚴重腹痛、中樞神經症狀,長期生酮飲食弊多於利,建議減重族群還是選擇可以長期維持的飲食習慣。
間歇性斷食仍還需中、長期實驗評估其副作用
間歇性斷食法指的是將食物集中在一定時間內進食、剩下時間攝取非常低卡路里甚至零熱量飲食,希望藉由這個時間啟動體內升糖素的作用去消耗脂肪。目前華人很常聽到的,就是所謂的「168 飲食」,一天 24 小時,其中 8 小時的進食,剩下 16 小時幾乎不進食。
研究針對受試者進行約 2 到 26 周的間歇性斷食,根據研究顯示所有人都沒有明顯的副作用,個人體重在這段時間前後約略下降原體重的 0.8 到 13%。半年後追蹤後續復胖的情形,發現個人的體重約略有回來 1 到 2%,但在半年內仍然低於受試者原先的基礎體重。顯示短期來說 2 周到半年左右的間歇性斷食法,是有幫助的,但仍需要其他中長期論文來評估間歇性斷食法的後續反應。
不過,這份研究結果明顯就跟上述來門診的這位女性不相符。
高雄雅得麗生活診所減重門診醫師陳彥伯說:「論文是相對客觀地提出一些研究結果。其實也還需要結合每位醫師的臨床經驗。因為雖然論文有時候會闡明對某個研究的主題到底有或無影響,但是臨床上一些個案有些時候也不像論文說的這樣。」
陳彥伯醫師認為,減重過程中,雖然個案整體的熱量不是一定,但還是很重要,太少、太不均衡的飲食,都會對身體有長時間的影響。依目前證據看來,間歇性斷食法對減重是有幫助的,但重點也是在達成目標體重之後,個案能否繼續維持間歇性斷食法?還是應該在生活上怎麼調整,以避免如同一開始舉例來診這位個案的復胖?
另外,這位個案在減重期間一天很高吃下 12 顆蛋,她的「生酮飲食」選單是不是遵照醫師或是營養師建議?還是聽從朋友或自己認為或查詢資料進行的?這也是國內減重族群應該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