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在看白先勇先生的《孽子》,說實話,我看了這本書的三分之二,現在腦海裡對這本書的回憶只剩下:那個被父親趕出家門的阿青在公園裡認識的一群朋友,然後發生的一系列的事。一開始是同學推薦我看的,只知道是寫了關於同性戀的一本書,文化背景什麼的完全不瞭解。我百度了白先勇這個作家,發現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同性戀。看了書評和簡介,才知道這本書原來是講父子的、甚至昇華到當時社會下的人對同性戀的一種看法。說實話我在看的時候完全想不到這些深刻的主題思想。細想,初中到高中做的那麼多閱讀理解都白費了,那時候擷取一小段內容放到試卷上讓我們去揣測作者的想法和意圖。現在想來也是慚愧的,把學到的所有解答閱讀理解的技巧全數都還給了老師。我真的在讀書嗎?讀了有什麼意義?對我自己的意義在哪?我一下子覺得自己很盲目的在讀書。請大家指正,謝謝。
11
回覆列表
  • 1 # qzuser25121522

    首先,我作為一個平民百姓,最關心的無外乎生存生活技巧之類,所以一般會選看一些對我的生活有幫助的書。比如我交際能力、語言能力遜色,我就會選看紅樓夢之類的名著。看的時候側重點在語言對白上,分析書中人物為什麼會那樣說,換作是我又會怎麼說,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等。然後學以致用。讓任何知識都服務於自己的生活,學以致用。

    我不論看書抑或是看電視,都會緊緊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思考我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收穫了什麼道理。

    正因為我喜歡看書,勤于思考,所以我懂得了怎樣才能俘獲愛人的心,工作上怎樣才能得到別人認可。

    看同一本書,同一段內容,不同的人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需要哪一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就從哪方面去思考,聯絡實際,就不會迷茫。

  • 2 # 張延107481857

    首先,我沒有看過一本白先勇的文學著作。但我知道他對中國文化的傳承。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你說閱讀了白先勇的作品《孽子》2/3的內容後,幾乎一點記憶都沒有。關於這種現象,請允許我的尖銳回覆。白先勇的作品《孽子》,既然是通過出版社出版,那麼我們就沒有理由懷疑它是一本假書。其次,僅僅在閱讀這本書上,你並沒有多少閱讀興趣,興趣是閱讀的鑰匙。或許僅僅是這本書的標題《孽子》吸引了你,或許是一種讀書虛榮心。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林語堂先生所說的:“讀書須先知味,這味字,是讀書的關鍵”。也就是說:讀書,必先知其好,始能讀出味來。而所謂“味”,是難以捉摸的,一人有一胃口。將這兩者關係聯絡起來,因為你喪失了閱讀的興趣,所以,《孽子》這篇文學作品,在你的審美觀裡,就失去了文學語言的味道。於是,這部文學作品,就很難在你的腦海裡留下其深深的印記。大凡熱愛閱讀者,並深感獲益非淺的人,沒有不以興趣開頭,以讀書讀出味來,而引人入勝。而書中之精華,必成為閱讀者難以忘懷之經典。

    你問我讀書時是如何思考,我讀書的個性是,永遠以經典為範本。因為經典的書籍,具有對其概括的事物,形式,內涵,時代背景,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社會關係……等。完美的敘述和啟蒙。我常常把這些書籍視為我人生的智庫。我閱讀的一個典型特徵,不在於時間長久。只在於深讀讀透。我閱讀一本時間最長的書《西方的智慧》,總共用了兩年的時間,至今仍擺在我的案頭。我不會因作品的幾句話,一個段落去思考。而會集中在一個章節裡,反思閱讀的內容。反思是我思考問題的最重要方式。其次,我們在閱讀過程中,常常被一部文學作品,但卻多樣版本的現象所困惑。例如,《三國演義》等,因此,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尋求不同的版本作參考。以示相同之處。至於,閱讀我的專業哲學著作時,由於有許多術語在東西方文明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離不開許多有參考價值和闡述內容的,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詞典。作為重要的輔助書籍。以上就是我回答你的問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學習方式。只要找對了方向,就堅持走下去。

    張延

  • 3 # 木頭小獾1

    第一個問題:不用懷疑自己,你沒有讀什麼“假”書。

    一本書,只要它能讓你讀的進去,就肯定沒有白讀。

    讀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理性的,一種是感性的。讀哲學、工具類書籍,理智投入多一點;讀文學、詩歌類文字,感性投入多一點。

    《孽子》首先是一本小說,感性閱讀沒有毛病,尤其是初次閱讀。如果想了解故事以外的東西,諸如文化、思想、隱喻……可以透過二次、三次深入(理性)閱讀,事後做功課。

    很多時候,小說家寫一本小說,只是因為有個故事在他心中揮之不去,至於原因,恐怕他自己也說不清楚。而模糊、混沌,說不清、道不明,哲學與荒誕並存,正是文學的魅力所在。

    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本書,別管別人怎麼解讀,喜歡它,按自己的方式去讀就是了。

    第二個問題:我個人的經驗是,一般小說,除非段落中碰到聰明有趣的觀點,閱讀時基本不做思考,只會偶爾停下來回顧下之前的情節。當然,如果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或艾柯這種級別的,就另當別論了,不僅要思考,還要做筆記、查資料……

    總的來看,一般的小說,我基本是一半時候用眼,一半時候用心,偶爾用腦。碰到精品,才會仔細揣摩。

    另外就是,鑑賞文學的功夫,肯定跟文學修養有關,但也往往在文學之外。

    不管怎麼說,讀書都應該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尤其是讀小說,很多時候,不求甚解、不求大同,有自己獨特的體悟,沒什麼不好,別把自己弄的緊張兮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頭什麼時候用護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