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除了太醫院之外,歷朝歷代政府都會開辦面向百姓的公立醫院,這些公立醫院在公益性方面做得怎麼樣呢?是不是百姓心中的良心醫院呢?
8
回覆列表
  • 1 # 李三鑑

    歷朝歷代,朝廷的太醫院,無疑是公立醫院。隋唐,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廣設慈善機構,兼具醫療職能,常常施藥,但並非嚴格意義上的醫院。

    政府辦的嚴格意義的醫院始於北宋。北宋重文輕武,文化昌盛,士大夫中流行“不為良相,即為良醫”的理念,大多通醫術,而科舉不第者自然就走上了從醫的道路。北宋以前,儒與醫是分開的,至北宋則合而為一,有了“儒醫”這個詞。朝廷成立專門機構,整理、校勘、出版大量醫書,從而振興了中醫。到王安石為相,在朝廷設“和劑局”,從京師到州縣,都設“熟藥所”。“和劑局”負責徵集、收集、整理、審定藥方,然後頒行天下,以供選用。“熟藥所”負責收購藥材,然後炮製、加工,少部分加工為可以入藥的藥材,大部分是加工為中成藥,既直接銷售,也指導求醫者用藥。今天看來,“和劑局”相當於中醫研究院,“熟藥所”則兼有醫藥公司、藥廠、醫院的功能。王安石變法的宗旨,是讓政府與商人爭奪市場,以增加財政收入。“熟藥所”就是政府與藥商爭利,與民營醫院爭利。“熟藥所”所需資金由財政撥付,經營利潤則上交財政,但是同時也要搞慈善,也要救助貧病者。可是,往往只顧求利,不顧慈善,因此遭到士大夫普遍詬病。到了南宋,“熟藥所”改稱“太平惠民局”,強調惠民,但依然求利。總之,宋代的公立醫院具有公益性,但公益性遠遠不夠。

    元代繼承宋代的醫療體制,並在機制上進一步完善,讓公立醫院真正實現了公益性。南宋的“太平惠民局”在元代改稱“惠民藥局”,對富人也是要收費的,但對拿不出醫療費的廣大貧民一定是要免費的。虧損怎麼辦?是這樣解決的:政府給“惠民藥局”撥一筆款,讓它用來放貸,永續利用,所得利息用於維持醫院的公益性。利息幾何?那是不會少的。在封建社會,沒有現代銀行,全是民間高利貸,年利率至少100%。這麼高的利息收益,足以維持“惠民藥局”的公益性。元代還有“赤腳醫生”,叫“醫戶”,即民間醫生,之所以叫“醫戶”,是因為世代承襲。“醫戶”也是自耕農,繳賦稅但不服勞役,實際上是以免費行醫抵勞役。著名戲劇家關漢卿就出身“醫戶”。元代在每個縣都設醫生進修學校,還建“三皇廟”。三皇即伏羲、炎帝、皇帝,奉為醫神。“三皇廟”既是祭祀場所,也是會議場所。元代醫療惠民,史上最好,但弊政也突出,那就是假藥氾濫。

    明代繼承了元代的“惠民藥局”,但改了機制,政府不撥款,讓“惠民藥局”以其盈利來惠民,漸漸的,“惠民藥局”就不惠民了,猶如現在的公立醫院。明代也保留“醫戶”,但須服一半的勞役,漸漸的,“醫戶”就轉變為農戶了。政府不管了,民間的慈善機構和醫院就肩負起了“疾有所養”的義務,但是極其有限,因為經濟實力太弱。

    清代,乾脆廢除了“惠民藥局”,好在民間慈善進一步發展。

  • 2 # 朝文社

    公立醫院的歷史,在中國由來已久,世界最早的公共醫院,來自《漢書》裡的記載:漢武帝治理黃河時期,在災區設立醫療場所,專業診病施藥,而後成為常例。漢平帝時期,開始再各地設立官方的固定醫療場所,用以治病診療。比羅馬帝國的歐洲最早醫院,中國早了五百年。

    此後從南北朝到隋唐,都有官方設立的專業公立醫院,名稱也不同。南北朝時期叫“別坊”,隋朝叫“病人坊”,唐朝有“患坊”“將理院”“悲日院”,但就管理和專業水平說,還都處於非常不成熟的階段。

    中國公立醫院的成熟,開始於宋代,有官方的“安濟坊”,私人的“養濟院”“慈安院”,和之前隋唐最大的區別是,不止是換了名字,更有了嚴格的管理制度與問責,比如“安濟坊”,有專門的官員負責和考核,也有固定的國家撥款。“養濟院”“慈安院”這類私立醫院,其條件也好得多。隋唐的醫院和宋朝醫院比起來,以沈括的感慨說:簡直就是天上地下。

    但要論中國公立醫院的成熟,卻要公認明代。明朝的“惠民藥局”制度,公認人類古代史上最好的醫療福利制度。宋朝成熟的公立醫院,也只見於大城市,明朝卻推廣全國,只要是縣級建制必須有。如果哪家縣裡沒有,地方官第一次是杖責,第二次就是充軍流放勞改了。

    而且明朝的惠民藥局制度,管理也非常嚴格。中央有太醫院,相當於今天的衛計委,向全國各府州縣派遣醫官,而且年終還要考核,決定醫生的升遷任免。

    特別值得一說的是,明朝惠民藥局的醫保也相當嚴格,好些醫藥都是免費的,遇到瘟疫時還會免費發派藥物,同時每一位醫生每年都要接受派遣,去災區免費施藥診病,其工作表現和免費工作的次數也要納入考核。明朝之所以名醫多,正是因為明朝能進入太醫院的醫生們,基本都是從民間到中央,一級級考核選派出來的。

    此外明朝還有一個福利部門,就是“養濟院”,養濟院本主要是收留鰥寡孤獨,但是中後期後,也擔負了施藥診病的工作,特別是萬曆年間的養濟院,規模擴充到數千,每年都有義務施診的日子,還可以提供醫療。

    但是明朝的醫療福利,卻隨著萬曆中期以後,明朝稅收銳減而名存實亡。無論惠民藥局還是養濟院,到晚明基本名存實亡。明末自然災害四起,民亂頻發,以至鬧出李自成起義,首先就因為其醫療體制的破產。

    相比之下,清代的醫院水平就差遠了,雖然保留了明朝的建制,但條件水平卻差別極大。基本就是找破屋破廟湊數。以英國使團訪華時所見,實在是慘不忍睹。乾隆年間英國使團的畫工們,筆下的清代醫院,比起明中期傳教士們記錄下的明朝養濟院和惠民藥局,差距真是天上地下。

  • 3 # 畢世田

    現在的醫院只知收錢,醫生只知收紅包。為什麼醫托那麼多?醫鬧那麼多?殺醫事件頻發。

    古人大夫看病,望聞問切,開方子到藥鋪抓藥,付費就完了。現在進醫院就是進了屠宰場。沒錢就等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05-06賽季,堪稱歷史少見的得分手大爆發年,那年前後究竟發生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