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聽濤說事

    以前討論過宮裡妃子們的收入問題。在等級森嚴的後宮裡,依據地位不同,他們的月例錢有很大的差距。妃子們還有很大一部分收入就是賞賜,自然是受寵的多,品級低的少。所以有年入百萬的,也有一年幾千塊的。其實後宮裡的女人主要是情感空虛,生活質量是不差的。

    閒言少敘,咱進入正題。妃子們的首飾自然是她們財富的一部分,首飾的精緻和貴重程度既是她們身份的象徵,也是得寵的證明。

    普通的金銀首飾沒有太多規定,但是像代表品級的首飾卻有嚴格規定。就像官服一樣絕不能穿搭錯誤。

    比如牡丹花色的頭飾只有皇后一個人才能使用,海棠花色需要五品以上的妃子才有資格。 皇后戴得又是明黃色和正紅色的九尾鳳或者是流蘇,垂到肩膀並且兩邊皆可佩戴。 皇貴妃低一等,是正紫色的,戴七尾鳳、流蘇,垂到肩膀且只能戴一邊。 各宮妃子則是寶藍色,五尾鳳、流蘇。

    除了這些官制的首飾外。皇帝也不能對自己的女人刻薄不是,穿金戴銀那也是皇帝的臉面,所以還有很多其他貴重首飾。那這筆財富在她們死後如何處置?

    官制首飾就像官銜一樣,肯定是國家所有。只有在其位時,享有使用權,但個人沒有處置權。這些首飾就算你送給別人,也沒人敢戴,因為資格不夠。

    妃子死後,皇宮收回。成色好的就賞給下一位人選,如果磨損嚴重的,那就回爐再造。也有例外,比如皇帝特別寵幸的妃子,給她們打造獨一無二的孤品首飾,即使收回,別人也沒有資格擁有,這種情況准許妃子留給親屬做紀念。

    像一般的金銀首飾,屬於妃子的私有財產。皇帝也不差錢,所以妃子們自行處置就可以了。大多就是送人或留給親屬,如果有子女的,那在妃子裡也算是地位比較高的,這種就由子女繼承。

    有很多品級低的妃子,可能自打進宮就沒見過皇帝的面,但賞賜在多與少,妃子人人有份。不得寵的妃子,一世青燈孤苦,又與家人斷了聯絡的。雖然很不幸,但畢竟也是皇帝的女人。這種情況她們的首飾皇帝也不收回,全部與之陪葬,以顯示皇帝有情有義。

    總之皇帝不差那點玩意兒,除了官制首飾外,剩下的妃子們可以自行處置。

  • 2 # HuiNanHistory

    清宮后妃去世後,她們的首飾一般有三個去處:陪葬、回收融化、賞人。

    首先,后妃的首飾肯定有一部分是要成為陪葬品的。

    像是慈禧的陪葬品就非常令人震撼,包括一條織金陀羅尼經被,上面綴有820粒珍珠。

    再比如,慈禧生前使用過的鑲嵌珍珠寶石的鳳冠,這也要收入棺材內陪葬。

    另外,還要往棺材裡傾倒大量的紅、藍、祖母綠寶石和珍珠等物品。

    當然,慈禧是皇太后,肯定排場比較大一些。但普通的后妃去世後,確實是要有陪葬的。

    除此以外,剩下的東西,要回收並且交給內務府記錄檔案。

    其中,有一部分的首飾,是會在皇帝的安排下,賞給其他人的,這應該算是某種紀念吧,或是賞給其他較好的妃嬪,或是賞給公主、格格、福晉等。

    還有一部分首飾,命運就比較悲慘了,會交給內務府融化,然後重鑄。

    也就是說,這部分首飾是會迴圈利用的。舊的首飾融化後,再打造成新的首飾,賞給後來的妃嬪們。

    總而言之,相對於前朝,清朝確實還是很節儉的,首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重複利用。

  • 3 # 西宮太后說

    談起清朝相信各位都不會陌生,近年來我們在眾多影視劇作品當中,總能看些一些清宮劇展示在我們的眼前。在這些影視劇當中,後宮當中的妃子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是最受人關注的一個點。除此之外,就是那些后妃身上穿的帶的和用的了,那麼在清朝當中那些妃子身上所帶的東西,在這位妃子去世過後,是如何處理的呢?一般來說的話都會有以下這幾種處理方式。

    第一種就是當這位妃子去世過後,那些首飾都會給這位妃子陪葬。因為這些首飾很多時候都是皇帝給賞賜的或者是皇帝為其幫忙定做的,也就是說這位首飾的價格都是非常昂貴的。

    正常來說給妃子陪葬的話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在一般情況下,還是不會陪葬的,因為一個王朝要考慮長遠發展的話,這些首飾留下來還是有作用的。

    所以如果皇帝不是很寵愛這個妃子的話,這個妃子的首飾大部分是不會陪葬的,只有那些妃子常年戴在身上的才會陪葬。

    第二種的話,就跟皇帝對這位妃子的感情有關係了。如果說皇帝對這個妃子念念不忘的話,就會把這些首飾給留下來,當做一個念想。

    方便皇帝日後想起這位妃子的話,身邊還有一個妃子的東西陪伴在皇帝身邊,這一切都要看皇帝的個人意願了。

    如果皇帝要留下來做念想的話就留下來,如果不留下的話,皇帝還是會將其給這位離世的妃子,讓其帶著這些精美漂亮的首飾下葬。

    第三種的話就是不陪葬也不留給皇帝,而是讓內務府將這些首飾全部收回放起來,等到日後皇帝看見好看的妃子,或者是哪位太后要賞賜東西的時候,便可以讓內務府的人,將這些首飾賞賜給下一位妃子。一般來說的話,那些沒有被損壞的首飾都會回收,由皇帝作為賞罰來使用。

    第四種的話,就是直接回收了,但這種回收不是回收到內務府,而是將這個首飾融化重新加工成另一種首飾,或者是改變這個首飾的造型什麼的。

    這樣一來的話,可以保證這些首飾一直使用下去,並且每次用的時候還是一個全新的首飾,並不是上一位妃子用過的東西。

    總而言之,一個妃子去世過後,她的那些首飾基本上都是用這四種方法來進行處置的。但如何處置就要看皇帝和那些內務府的人,或者是太后來決定了。

  • 4 # 文藏

    清代宮廷首飾,多數會隨著主人的離去而作為皇家財產被重新收歸庫房,或熔化、或改用、或分賞給其他宮眷,使得首飾的主人多漫漶不可考。在清宮舊藏的首飾中,有一件盆花面簪,因為帶有當時記錄收貯的黃條,使得我們能夠穿越時光,找尋到它曾經的主人。

    清 銀鍍金嵌寶石花盆式簪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道光十一年十月十八日收睦答應交回

    境遇悲慘的睦答應

    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黃條記錄於道光十一年(一八三一年)十月十八日由睦答應交回。睦答應,生年已不可考,於善浦先生在《清代帝后的歸屬》(於善浦《清代帝后的歸屬》,紫禁城出版社,二〇〇六年,第一九三頁)一書中提到過這位睦答應,乃是滿洲正黃旗出身的赫舍哩氏,生於十月二十八日。《宮中雜件》(一二四六包,467-4-85條)道光十年九月二十七日總管張祥所奏的冬季宮分記錄有「睦貴人下女子四人」的歷史細節。在清代宮廷的后妃制度中,貴人地位較低,是大多數秀女入宮之時的位份。關於睦貴人入宮的時間,有一種說法認為她於道光二年(一八二二年)透過選秀,進入後宮,初封睦貴人,那一年被選中的還有日後寵冠後宮的孝全成皇后。

    銀鍍金嵌寶石花盆式簪所附黃條

    人生際遇從一開始就依賴於皇帝的寵愛,同年入宮的四個人,到了道光十年,全嬪早已成為全貴妃,祥貴人因生女有功晉封為祥妃,珍貴人晉升為珍妃又被降封為珍嬪,並於前一年薨逝,只有睦貴人還是初封的小貴人。道光十年十二月,睦貴人終於等來了晉升,上諭:「奉皇太后懿旨,睦貴人晉封為睦嬪。所有應行事宜,著各該衙門察例具奏。」(《清實錄·宣宗》道光十年庚寅十二月)然而尚未舉行冊封禮,道光十一年九月十一日,皇帝再次降旨:「睦嬪降為睦貴人。」沒過多久,睦貴人又被降為睦答應。這件盆花面簪所記錄的時間是道光十一年十月十八日,距離九月被降為睦貴人不過月餘。睦答應再次出現於史料,已經是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其彩棺隨孝慎成皇后梓宮一起奉移西陵。道光十五年九月初八日,睦答應被葬入雙峰岫妃園寢。

    精美的銀鍍金盆花面簪

    睦答應所交回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是一件盆花式樣的簪花,參考清宮舊藏的鈿子實物可以發現,盆花式樣的面簪裝飾在鈿子的頂端居中位置,並在其兩側會配以長圓形簪飾。根據《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中所記:「婦女著禮服袍褂時,頭上所帶者曰鈿子。……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支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可見道光時期,滿族女性穿著「禮服袍褂」時頭戴鈿子已經成為主流的搭配方式。睦答應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應該也是一件佩戴於鈿頂的裝飾物。

    清 點翠嵌料石玻璃珠鈿子(頂部) 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使用花絲鑲嵌、點翠等工藝。面簪的花盆部分,先將金屬軋壓成素絲,之後再一層一層地掐製出花盆的形狀,將軋扁的素絲加工成為一個個卷紋絲,平填進掐制好的花盆形狀的輪廓裡。花盆的正中央鑲嵌一顆碩大的隨形粉碧璽,面簪所用這塊碩大的粉碧璽值不菲。盆花面簪的主花是一朵盛開的蓮花,花蕊部分是用花絲工藝中的吸珠法(金屬遇熱融化,自然收縮成球形)製作。花蕊正中是一顆瑩白的東珠。東珠產自寒冷的江水之中,生長緩慢、皮緊色白,因出自滿族故土而受到特別的尊崇。清皇室一直壟斷著東珠的採捕資源,東珠作為皇室專供,嚴禁一般民眾使用,並不在市面流通。

    清 點翠嵌料石玻璃珠鈿子(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不說清代,時至今日紅寶石的價格依然昂貴,而單這一塊麵簪之上就嵌著七顆紅寶石。盆花面簪的荷葉裝飾運用了點翠工藝,將花絲焊接在金屬胎體上,先勾勒出荷葉的邊沿與脈絡,之後根據勾勒出的脈絡填補貼上翠鳥的羽毛。為了增加面簪的華麗程度,在已經點翠的蓮葉、蓮瓣之上鑽孔,栓系假珍珠作為裝飾。盆花面簪的花盆邊沿同樣使用了花絲勾勒圖案、填補點翠的工藝,以淺色翠羽為主,間或使用深色的翠羽點綴勾勒,在細節處更精緻耐看。整件面簪統合了金銀細金工藝中繁複的花絲工藝、鑲嵌工藝與點翠工藝,裝飾風格具有宮廷首飾華麗精緻的特點。

    清人繪 孝全成皇后便裝像軸 絹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道光時期是宮廷首飾風格轉型的階段,這件盆花面簪具備了轉型階段承前啟後的特點,它既有乾隆、嘉慶時期首飾使用花絲工藝為主、鑲嵌珠寶的裝飾風格,又有道光、咸豐之後大面積使用點翠的特點。陳重遠先生在《老珠寶店》一書中提到:「道光、咸豐年代崇尚紅色,鑲有紅寶石、紅珊瑚的首飾暢銷又值錢。純金或包金首飾鑲紅寶石,飾物呈紅色,便俗稱黃金和珠寶為紅貨。」鑲嵌紅寶石的盆花面簪,正是這一時期紅色寶石備受偏愛的寫照。而面簪將碧璽作為主寶石鑲嵌在花盆中央、荷葉滿鋪翠羽,所體現的對於碧璽和點翠的愛好,則一直延續到了道、鹹之後的晚清。

    清人繪 孝慎成皇后觀蓮像軸 紙本設色 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妃嬪首飾的回收與「再利用」

    羅友枝女士在《清代宮廷社會史》一文中指出,皇帝對妃嬪的財產擁有明確且完全的處置權。妃嬪的妝奩等物是由內務府準備,都不屬於個人,而是皇室財產的一部分。因此,這些物品在嬪妃去世或是被降級之後一般都要歸還庫房,需要的時候再拿出來使用。妃嬪所用之物除了歸還庫房以備將來使用,部分物品也在宮廷中其他女性之間迴圈使用。

    清 銀鍍金嵌寶石蝠壽紋簪(一對)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乾隆六十三年二月初三收“”

    李寅先生《清宮帝后妃遺物的處理和焚化改制》中也對后妃遺物的去向做出了總結,其中涉及首飾的處理,包括:

    一、交回庫房。如嘉慶二十四年(一八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淳嬪死後交回金鑲珊瑚項圈、金累絲鳳等首飾。

    二、將首飾上的珠寶取下重新加工,並熔化金銀。如乾隆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熔化忻貴妃的遺物金累絲葵花面簪、金茶花簪等首飾,對其進行重新加工,拆下了舊的寶石珍珠。

    三、對收回的首飾進行重新的賞賜或者用於後宮其他妃嬪揀選替換。例如乾隆皇帝的容妃死後,乾隆五十三年(一七八八年)四月二十日大學士和珅傳旨:「容妃遺下衣服、首飾等物,具著分送內廷等位,並賞公主、大格格及丹闡、本宮首領太監、女子等。」收到容妃遺物的人包括愉妃、穎妃、惇妃、婉嬪、林貴人、祿貴人、明貴人、卾常在、白常在以及和敬固倫公主等。

    清 銀鍍金嵌寶石蝠壽紋簪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覽銀鍍金福壽麵簪一塊,嵌蚌珠一顆,假珠三顆,玻璃二塊,共重七錢,嘉慶六年十月十五日收,敬事房呈。”(上圖)

    根據這件盆花面簪栓系黃條所記錄的收回時間,睦嬪在被降為貴人之後的兩個月內,又被再次降為答應,並上交了作為貴重財產的首飾。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清代宮廷之中,除了后妃亡故會對首飾進行回收以外,隨著首飾擁有者地位的降低,精美的貴重首飾也會被隨之收回。除了要交回對應等級身份的禮儀服飾(如朝冠、朝服),鈿子上所添用的面簪也會被收回。根據《故宮物品點查報告》的記錄,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舊存於永壽宮內,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年)七月總管內務府折中記錄:「查永壽宮前後大庫,系屬尊藏御用物件處所……」可見永壽宮在光緒時期已成為清宮儲存的庫房。不同於被銷燬或反覆利用的其他首飾,這件舊藏於永壽宮中的面簪,在睦答應之後,就再未被其他人使用了。

    清 銀鍍金點翠嵌寶石蝠壽紋簪(一對)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銀鍍金福壽麵簪二塊,廂嵌不全,嵌假珠石,共重一□,同治元年三月十七日收,敬事房呈。”(上圖)

    銀鍍金盆花面簪背後的故事

    清 銀鍍金嵌珠寶花盆式簪 故宮博物院藏

    附黃條:[銀鍍金盆花面簪一塊,嵌飯版小正珠十顆,紅寶石一塊,假珠石,共重一兩七錢,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四日收,睦答應交回。]可知此件面簪也是睦答應交回的,只是這件交回的時間是在十二月,較另一件要完兩個月。

    “聚珍”、“二兩平”戳印

    面簪背面,戳印「聚珍」、「二兩平」,這提供了這件面簪來源於宮外的證據。雖然這件面簪是王公進貢還是內廷採買已經不得而知,但是,這件首飾上的戳印證明,至少在道光時期,宮外首飾已經流入內廷。關於「聚珍」所指為何,《老珠寶店》一書中曾提及北京的珠寶首飾業從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後逐漸在廊坊二條(一般是指東起前門大街,西至煤市街的一段區域。歷史上,廊房二條以經營古玩、玉器著世,有「玉器古玩街」之稱)開辦店鋪,至咸豐年間,整條街面都是珠寶玉石的店面。其中,北京廊坊二條的聚珍齋乃是百年老字號,在珠寶市場以鑑別經營寶石著名。背後戳印「聚珍」的這件盆花面簪,極有可能就是購買自北京廊坊二條的聚珍齋。

    清 銅鍍金嵌珊瑚釘珠項圈 故宮博物院藏

    睦答應所侍奉的道光皇帝是一位循規蹈矩,對後宮要求極為嚴苛的皇帝,其在位之時,後宮中有一半妃嬪受到過降級的懲處。如果不是這件盆花面簪,睦答應不過是道光皇帝后宮之中不被記起的一名小答應。正是因為有了這件栓繫著黃條的首飾,我們彷彿看到了那遠去的歲月中、深宮內苑裡一個年輕、鮮活,但處境悲涼的生命。

    皇后的朝冠,貴妃的項圈,究竟屬於哪一位曾經風光無限的後宮佳麗,已經漫漶不可考。珍寶之所以稱為珍寶,除了工藝的考究、用材的奢華,更因為其背後承載的故事。而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就是一件承載著睦答應人生境遇的有故事的珍寶。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 5 # 美映椒房

    清宮后妃雖然可以獲得大量珍貴的賞賜,比如頭面首飾、擺設、布料等,但她們只擁有暫時的使用權,而不具備所有權。她們去世後,這些東西的處置權利仍然歸皇帝。

    比如乾隆皇帝的容妃去世後,她的遺物處理去向大體如下:

    一部分由宮廷回收

    小部分焚燒給容妃為祭奠

    小部分隨容妃陪葬入棺中

    一部分撥給和孝公主為陪嫁添妝

    大部分由乾隆皇帝賞賜給和孝公主

    大部分由乾隆皇帝賞賜給外孫女大格格(和碩和恪公主之女)

    小部分分送給宮裡妃嬪、和敬公主

    小部分賞賜給容妃親人家屬

    小部分賞賜給容妃宮裡的太監宮女嬤嬤等

    小部分賞賜給為容妃處理後事的太監

    容妃薨後擬分送遺念愉妃,玉器五件一盒,宮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穎妃,玉器九件一盒,宮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惇妃,玉器五件一盒,宮扇四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婉嬪,玉器五件一盒,宮扇三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循嬪,玉器五件一盒,宮扇三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廂玉如意一柄。林貴人,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祿貴人,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明貴人,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鄂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白常在,玉器二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十八羅漢一盤,萊石如意一柄。

    和敬固倫公主,玉器四件一盒,宮扇二柄,伽南香念珠一盤,廂玉如意一柄。

    容妃親戚及族人擬賞公額思音,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石青大緞一匹,醬色大卷紗一匹,石青大卷紗一匹。公托克托,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石青大緞一匹。臺吉喀申霍卓,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石青大緞一匹。臺吉帕爾薩,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蟒緞一匹,醬色大緞一匹。帕爾薩之子兵巴克爾,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彭緞一匹,紡紗一匹。兵阿克伯塔,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彭緞一匹,綾一匹。兵哈丕爾,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藍紗一匹,綾一匹。小人,丕裡敦,巴巴克,每人如意一柄,鼻菸一瓶,鼻菸壺一個,官用紗一匹,石青小褂一件。額思音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醬色大緞一匹,月白大緞一匹,藍官用紗一匹,石青官用紗一匹。圖爾都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銀二百兩,青大緞一匹,青宮綢一匹。喀申霍卓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桃紅緞一匹,綠紗一件。喀申霍卓之女二口,每人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桃紅緞一匹。容妃之姐,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藍大緞一匹,月白寧綢一匹。容妃之妹,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醬色大緞一匹,藍大卷紗一匹。兵巴哈爾等之妻三口,每人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彩色大緞一匹。帕爾薩之妻,如意一柄,鼻菸壺一個,桃紅綢一件,月白綢一件。首領太監二名,每人銀五兩,每人官用紗一匹。出力太監四名,每人銀四兩,制錢一貫,每人官用紗一匹。當差太監八名,每人三兩,制錢一貫,每人漳紗一匹。頭等女子一名,銀十兩,制錢一貫,衣服六件。二等女子五名,每人銀六兩,制錢一貫,每人衣服五件。頭等媽媽裡一名,銀四兩,衣服三件。二等媽媽裡三名,每人銀二兩,每人衣服三件。

  • 6 # 淡看天上月

    清朝的后妃去世之後,她們的首飾會如何處理?這就得看地位來說了。

    地位高的

    若是生前的地位比較高,那麼死後的待遇也不會差。這和古人的事死如事生思想有著莫大的關係。像是那些皇帝寵愛的妃子去世了,陪葬品一定是一大堆,她生前用過的所有首飾也會陪葬在內。特別像是後來慈禧這種,她死後墓中的陪葬品之奢華,不僅僅是她生前用的首飾了,而且還附上了專門陪葬用的首飾珠寶。

    地位低的

    若是生前不怎麼受寵愛的妃子,那麼生前賜予給她的首飾當然也沒有很多。屬於她貼身的首飾當然還是會隨之代入墓中。一些不屬於她私人的皇家公共物品會留下來給其他人使用。至於還添置其他陪葬品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相對那些地位高的妃子,這些地位地下的妃子就是相當於“薄葬”了。

  • 7 # 關東俠客

    清宮后妃去世後,她們的首飾會背收回國庫或被重新轉贈給她人。清宮之內等級森嚴,皇帝的女人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答應和常在等幾個等級。分別居住在十二個宮位。每個妃子服飾都不一樣。等級越高服飾越華貴。嬪妃們每上升一個等級,授給的頭飾檔次越高。但這些頭飾只是身份和地位的標治,讓人一眼望去便知道是什麼身份,不是個人私有財物,如果這個嬪妃們去世了按照宮裡制度會被收回國庫,磨損大變型的銷燬重融,品像好的重新贈給她人,所以,后妃們的首飾只是裝飾品地位和自份的標治,后妃們去世後首飾會被收回。

  • 8 # 貓眼觀史

    首先我們要了解清朝時期,所有的妃嬪,她們的首飾都是有皇帝處理的,她們並沒有處置權,畢竟這些都是有專門負責此事的人供應的。

    並且從皇后到常在,她們分別居住在皇宮的一處,每個等級的人所有的東西都不一樣,尤其是服飾最為明顯,其次就是首飾(大多為頭飾),首飾的等級越高,也就代表著主人的地位越高。

    所以從這些可以看出,首飾無非就是代表她們的地位和身份,既然是這樣,也就是說在這些妃子去世之後,這些首飾是不能陪妃子一起入葬的。

    那麼清朝妃子的這些首飾,在自己去世之後又去了哪裡?

    其實針對這種情況,一般有4種處理方式。庫房收回

    妃子去世之後,大部分首飾是需要交回庫房的,交回庫房是為了更好的保管,如果任由其亂放,很可能就導致日後再也找不到,所以就乾脆收回,畢竟這也是皇宮內的財產。

    皇宮每筆支出都是要記賬, 因為皇帝也要提倡節儉,沒有必要太浪費, 收起來說不定以後還可以重複使用。

    重新加工

    一般能重新加工的大多都是磨損比較大的首飾了,所以就會熔化金銀,如果是鑲了珍珠或者寶石的,就先將其拆下來,經過處理之後,重新鑲上去,這樣又可以做出新的首飾。

    重新賞賜

    一般這種首飾,大多是沒用多久,在妃子去世之後,這類首飾儲存的比較好,所以用來賞賜新晉升的妃嬪再好不過了。

    有的人就會嘲笑這件首飾是之前某某用過的,不吉利,但是這只是電視劇才出現的場景,滿族人對這些並不講究,她們認為這樣反而能更好的晉升,因為有的首飾並不是因為妃子去世後才被重新賞賜的,而是被貶之後,這樣她們戴著這首飾反倒可以時刻提醒自己。

    陪葬

    都說規矩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如果皇帝非常寵幸這個妃子,在她去世之後,皇帝會允許將一些妃子生前戴過的首飾一起下葬,這自然是疼愛妃子的表現。

    以上4點就是對去世妃子首飾的大致處理方式。

  • 9 # 澹奕

    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指的就是清朝後妃們的首飾。後宮妃嬪在生前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日常佩戴的首飾與皇帝太后賞賜的珠寶,生前,后妃們佩戴著這些珠釵翠環在宮廷之中爭奇鬥豔,死後,這些珠寶卻並不會全部隨著后妃陪葬。

    一般來說,后妃死後,她們生前沒來得及處置的珠寶除了少數會隨她們葬入陵寢,大多數都由內廷回收再利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用死人用過的東西是非常不吉利的,更何況皇家富有天下,珠寶而已何必去重複使用呢?清朝並非如此,滿洲並不忌諱這些,同時清朝相對來說對於後宮妃嬪要“小氣”很多。

    自周天子以來,皇帝擁有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不過清朝在皇后之下,僅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四妃六嬪以及若干貴人、常在、答應,規模上就相當小。嬪之下的庶妃甚至不能擁有獨立的居所殿閣。不同等級的妃嬪所能夠擁有的首飾佩戴也有嚴格的限制規定,等級越高擁有的首飾越多。

    只有皇帝寵妃與高階妃嬪會有很多的珠寶首飾,后妃升遐後,如果皇帝對於她們相當寵愛,會將一部分首飾作為陪葬品,與后妃一起葬入陵寢之中長眠地下。

    而大部分首飾珠寶,都會由內務府回收之後集中起來,有所損壞老舊的進行返修塑新,收入皇家庫房,準備讓皇帝賜給下一位主人。這也是清朝後妃首飾遺物的最主要去向。

  • 10 # 大國布衣

    在封建社會,女人是沒有地位的,即使是後宮嬪妃們看起來地位比平常百姓要高,但她們也還是歸皇帝私人擁有。

    而皇帝賞賜給嬪妃的金銀首飾中,除了金銀可以動用外,首飾那些也還是歸皇家擁有。也就是說,嬪妃們只有使用權,沒有擁有權。

    那麼,這些首飾在沒有擁有權的情況下,如果后妃去世怎麼處理?

    回收

    清朝的皇宮制度是最忌諱鋪張浪費的,這裡我們可以從皇帝平常賞賜群臣一些飯菜就可以知道。因此,后妃去世後,那些首飾有一部分會被皇家收回熔鍊。

    畢竟已去世的人的首飾再賞賜給新晉的嬪妃顯得不吉利,而那些首飾熔鍊後就會被皇家的工匠師傅們重新打造新花樣的首飾,這是用來準備讓皇帝打賞給另外的妃子的。

    傳承

    清朝皇宮有規定,妃子去世前允許保留一些首飾用來流傳給她的子女。而有更甚者,一些首飾是孤品,這樣的首飾在世上僅有一件,是花費了匠人大量的心血打造的,這是不允許回爐的,也是允許讓妃子留給自己的後人作為紀念。

    後宮一些等級高的嬪妃,她們日常所得到的賞賜會比較多,這也說明皇帝對她們更為寵愛,而聆郎滿目的首飾大多數會被留下來給自己的女兒添做嫁妝用。

    雖然說公主格格們出嫁不缺好東西,但自己母親傳給女兒的首飾才是真正的母愛,這些首飾在以後傳宗接代的日子裡會被一直傳承下去,成為歷史的記憶。

    陪葬

    首飾陪葬是歷來有之,當然,陪葬品又分厚葬和薄葬兩種:

    厚葬:

    例如慈禧太后,即便她一直垂簾聽政控制國家大權,但她還是不能皇帝的身份入葬。按後宮最高的等級入葬的話,慈禧的陪葬品之多,就是“厚葬”了。

    在孫殿英盜了慈禧的墓後,出土的文物之多令人咂舌,龍泉寶劍、夜明珠、玉白菜以及各種名貴古玩字畫等等,均是價值連城,這也讓孫殿英大發了一筆橫財。

    薄葬:

    後宮妃子也是分等級的,在皇后之下,僅有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四妃六嬪以及若干貴人、常在、答應。

    而答應是後宮嬪妃中等級最低的,就連平常享受的俸祿也是最少,甚至她們有的一輩子連皇帝的面都沒見到一次,更別說皇帝的打賞了。

    但清後宮也算比較人性化,在這些等級較低的嬪妃去世後,為了避免她們在地下孤獨,也會給寫平常隨身的首飾入葬。

    但這些陪葬品少之又少,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薄葬”,畢竟陪葬品少的讓人心酸。

  • 11 # 蕭郎君

    理科男答歷史。

    首飾全都回歸國庫,然後再按不同情況處理。

    在古代,等級不同,妃子的服裝、首飾都不同。

    就拿頭飾來說,牡丹花色的頭飾只有皇后一個人能使用,海棠花色需要五品以上的妃子才有資格。

    皇后戴得又是明黃色和正紅色的九尾鳳或者是流蘇(垂到肩膀並且兩邊皆可佩戴)。

    皇貴妃低一等,是正紫色的,戴七尾鳳、流蘇(垂到肩膀且只能戴一邊)。

    各宮主位則是寶藍色,五尾鳳、流蘇(垂到耳垂位置)。

    畢竟是封建社會,等級嚴格分明。

    但是這些首飾只能代表她們的身份,卻不是她們個人物品。

    所以在她們去世後,對她們生前的首飾處理都一樣,那就是回收到國庫。

    朝廷回收之後,就會把這些首飾再分類。

    比如磨損嚴重的,會直接將它回爐重造,或者直接銷燬。

    如果品相好的,或如新的一樣,則會重新送給他人,所以一般首飾的主人都有好幾代,不可查證。

    下面我們說一個清朝的首飾,銀鍍金盆花面簪。

    它的主人是睦答應,道光帝的妃子。

    道光二年被封為貴人,道光十年封嬪。十一年,又降為貴人,同年,再次降為答應。十二年,降為官女子,沒過幾天,溺水而亡,葬在六道口,後又追封為答應。

    在她去世後,她的首飾全都收歸庫房,其中便包括這件銀鍍金盆花面簪。

    這件首飾用的是銀絲來鑲嵌的,還使用了點翠等工藝。

    在花盆部分,是先把金屬做成素絲,再一層一層的製作成花盆的樣子。

    然後再弄成卷紋,填進花盆中。

    花盆中央有一個價值不菲的粉碧璽。

    在睦答應去世後,它的下一任主人就不知道是誰了。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

    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支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

    在清朝,不光是嬪妃去世後,首飾要收回,就連降職了也要收回。

    畢竟那時候等級如此分明,不屬於她的等級的,就不能擁有,更不能佩戴,否則會有大麻煩。

  • 12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在後宮中,一些嬪妃有時候受到皇帝的寵幸,有時候皇帝確實喜歡某些嬪妃,賞賜給她們一些貴重的首飾。這些嬪妃們去世之後,她們的那些貴重首飾會怎樣處理呢?

    這得看這位嬪妃在後宮中的地位了,她生前的地位如果比較高,那麼就應該是比較得皇帝的寵愛。所以皇帝賞賜給她的那些首次估計也不會被收回,很多會被列入到陪葬品中,同時皇帝說不定還會給她增加其他的一些陪葬品。如果她的地位能高的像慈禧太后那樣,那她的陪葬品之奢華估計無人能比,但這樣的級別一般只能夠皇后太后才能達到,普通的嬪妃是很難達到這一點的。

    如果這位嬪妃在宮中的地位比較低,那麼皇帝賞賜給她的首飾估計是比較少的。假如屬於她的貼身物品的話,估計還是會隨她一起下葬。但是一些公共的皇家首飾估計就會被收回,賞賜給其他人或者是投入熔爐中,再打造新的首飾。假如是那些生前都已經被打入冷宮的嬪妃,那麼她擁有的那些貴重的首飾,估計早就會被沒收或者收回了。她還能夠擁有的,估計也不是什麼貴重的東西,也沒誰看得上。

    還有一些嬪妃可以把自己的首飾傳給弟弟的子女,有些可為作為紀念品,有些可以作為嫁妝。一般說來,生有子女的嬪妃在後宮中的位分一般不會太低,皇宮中對這類嬪妃一般也有所照顧,允許她們將自己的部分首飾傳給自己的子女。

    總之,在後宮中,嬪妃自己的首飾,在去世之後,根據各人的地位有不同的處理方法。有些會被陪葬,有些會被收回,有些可以傳給自己的子女,一切視各人的地位而定。

  • 13 # 兜兜裡有花花

    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指的就是清朝後妃們的首飾。後宮妃嬪在生前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日常佩戴的首飾與皇帝太后賞賜的珠寶,生前,后妃們佩戴著這些珠釵翠環在宮廷之中爭奇鬥豔,死後,這些珠寶卻並不會全部隨著后妃陪葬。

      一般來說,后妃死後,她們生前沒來得及處置的珠寶除了少數會隨她們葬入陵寢,大多數都由內廷回收再利用。

      自周天子以來,皇帝擁有三宮六院後宮佳麗三千,不過清朝在皇后之下,僅設立皇貴妃一人、貴妃兩人、四妃六嬪以及若干貴人、常在、答應,規模上就相當小。嬪之下的庶妃甚至不能擁有獨立的居所殿閣。不同等級的妃嬪所能夠擁有的首飾佩戴也有嚴格的限制規定,等級越高擁有的首飾越多。 

      妃子去世之後,大部分首飾是需要交回庫房的,交回庫房是為了更好的保管,如果任由其亂放,很可能就導致日後再也找不到,所以就乾脆收回,畢竟這也是皇宮內的財產。

      皇宮每筆支出都是要記賬, 因為皇帝也要提倡節儉,沒有必要太浪費, 收起來說不定以後還可以重複使用。

      一般能重新加工的大多都是磨損比較大的首飾了,所以就會熔化金銀,如果是鑲了珍珠或者寶石的,就先將其拆下來,經過處理之後,重新鑲上去,這樣又可以做出新的首飾。 

      若是生前不怎麼受寵愛的妃子,那麼生前賜予給她的首飾當然也沒有很多。屬於她貼身的首飾當然還是會隨之代入墓中。一些不屬於她私人的皇家公共物品會留下來給其他人使用。至於還添置其他陪葬品的可能性就不大了。所以相對那些地位高的妃子,這些地位地下的妃子就是相當於“薄葬”了。

  • 14 # 彩虹之南R

    首飾是裝點女人的門面,不僅是對美的修飾,而且是誇耀財富以及彰顯社會地位的工具。從古至今,擁有一樣像一樣的首飾,是女人們心中的嚮往和期待。

    在古代,作為皇帝的老婆,各種貴重的首飾自然不缺,因為皇帝坐擁天下,在物質上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皇后和妃子們也會根據身份地位以及受寵的程度,得到相應的財富賞賜,其中就包括各種各樣的首飾,這些首飾,

    皇帝賞賜的頭釵

    不僅可以把嬪妃們打扮得漂漂亮亮,讓皇帝賞心悅目,更重要的還可以體現身份等級,就比如在《甄嬛傳》中,

    華妃借翡翠耳環諷刺皇后年老色衰,還揚言要把翡翠耳環送給皇后。皇后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搬出了一對象徵著自己身份地位的東珠耳環碾壓華妃,

    當然耳環只是各種首飾中的其中之一,從清宮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嬪妃身上是滿頭珠翠,穿金戴銀,呈現出來的是滿滿的尊貴氣息。

    滿頭珠翠

    也難怪在古代,明明宮中水深似海,很多女孩子擠破頭皮也想在後宮中佔據一席之地。原來這不是一般的豪門可比的,

    但是說來也極盡悲哀,看似無限榮耀的背後卻飽含辛酸,在宮中,皇帝就是天,所有的妃子是他的,包括其身上的任何一件物品,

    所以皇帝平時賞賜給老婆們的任何一件首飾,不可私自處理,也不能隨意佩戴,使用權只有一半,所有權更是不沾邊,

    嬪妃不可以處理自己的首飾

    一切的支配權力被皇帝牢牢地抓在手中,並且嬪妃們去世之後,對自己的首飾也沒有處理權,即使留下遺書也不管用。

    那麼有話語權的皇帝,又會怎麼去處理老婆們留下的那些首飾呢?今天我們就以清朝的後宮嬪妃為例,看看那些首飾都流向了何處?

    1.回收再利用:俗言有云皇帝后宮“三宮六院,七十二妃”,這句話的意思是,皇帝的老婆眾多,老婆多就意味著賞賜多,

    手飾可以回收利用

    古代賞賜的首飾製作的原材料大多是以金玉銀為主,這些材料也都是有定數的,並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所以皇帝要給這麼多的老婆準備禮物,對於他的小金庫來說也確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節約開支,有一些首飾就只能回收再利用,

    回收再利用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回收再利用,這是相對比較完整的首飾而言。就是皇帝可以將前面老婆的首飾再轉贈給新來的老婆。

    金飾可以回爐再造

    新來的是敢怒不敢言哈,貌似有失公允。另一種是回爐再造,像金銀首飾可以回爐熔化重新打造出新的款式,再拿來賞賜給其他的嬪妃。

    皇帝還真的是搞經濟的一把好手,一點兒也不浪費,並且還有專門的部門來負責執行此事,嬪妃去世後,她的遺物會經過內務府清點,

    然後再上報皇帝,哪些該可以直接利用,哪些用來回爐再造皇帝會有批文。

    皇帝有回收首飾的權力

    2.陪葬入土:首飾用來陪葬的習俗自古以來就有,清朝也不例外,但是陪葬必須要經過皇帝的同意,能夠享此待遇的妃子,

    要麼是寵妃,要麼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妃子,否則像那些被人陷害至死和不受待見的妃子是享受不到這等哀榮的。

    所以對於有一些嬪妃而言,皇帝會允許她隨身帶走一部分首飾,當然也不會是全部,皇室生活雖奢靡,但也有一把度量的尺。

    首飾可以用來陪葬

    嬪妃按什麼品級下葬,什麼品級對應什麼陪葬品,都是有規定的,包括首飾。不過在歷史上除了慈禧太后例外,

    她的陪葬品簡直可以建立一座寶庫,奢侈至極,價值高達億兩白銀,不過慈禧也是情況特殊,沒老公管她,都是自己說了算,老子就是女王。

    3.供奉首飾,以祭哀思:為了悼念亡妻,皇帝會選一些有代表性的首飾精心地供奉起來,這種情況一般是和皇上感情比較深厚的妃子才有的舉動,

    心愛妃子的首飾皇帝會選擇供奉

    在清朝的歷史上就有這麼一位皇帝,乾隆皇帝摯愛的慧賢皇貴妃去世後,根據《內務府檔案》記載,她的金鳳鈿被乾隆供奉在長春宮中,

    每到祭祀的時候,乾隆皇帝會親自前往長春宮,焚香祭奠愛妃。這種保留首飾的方法體現了心中一份深深的愛意。

    4.部分首飾用於焚燒,祭奠死者:嬪妃去世後,如果不是因為重大過錯,一般都會風風光光地舉行葬禮,在葬禮中部分首飾有可能用來當作禮儀用品,

    首飾可以用於祭奠逝者

    這些禮儀用品最後會和逝者的部分衣物一起在喪儀中焚燒,當然選來當禮儀用品的這部分首飾,肯定不是貴重物品,

    因為在這裡所表達的就是一個祭奠逝者的意思,把那些金玉的首飾燒了,皇帝估計也會心疼,祭奠嘛,意思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5.傳承給子女或親戚:嬪妃除了皇帝賞賜的一些首飾之外,出嫁時也會從孃家攜帶一些首飾入宮,這些首飾也可以稱為嫁妝,

    首飾可傳承可兒女或親戚

    屬於嫁妝的這一部分首飾嬪妃還是有權處理的,進入皇宮時這些嫁妝也會登記造冊。所以嬪妃死後,大方一點的皇帝,

    會把一部分首飾賞賜給她的家人,也會傳承一部分給自己的子女,作為紀念。這倒也不失是一種有意義的處理方法。

    6.皇帝自己留作念想:睹物思人,也方可一解相思之苦,皇上對心愛嬪妃的首飾,也會選擇自己留下一樣或兩樣,

    大胖橘一直貼身攜帶純元皇后的玉佩

    有的放著,有的是隨身攜帶,就如《甄嬛傳》中的大胖橘,不管是對純元皇后留下的衣服還是首飾,皆是愛不釋手。

    特別是那塊鴛鴦玉佩,從不離身,異常珍視,他視這塊玉佩如寶,並不是其本身的價值,而是因為它曾經是純元皇后的愛物。

    所以愛屋及烏,這塊玉佩所詮釋的更是存放在他心中的那抹愛意,純元是他心中的白月光,她所愛的玉佩也就是大胖橘心中的念想。

    鴛鴦玉佩

    寫在最後

    清宮后妃去世之後,她們的首飾怎麼處理呢?說來說去,處理的核心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看皇帝怎麼處理,

    皇帝是最高權力的統治者,處理的核心也就是他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他想留或是轉贈又或是重新打造,都是一句話的事,

    但是嬪妃們基本上沒有自己處理的權力,正所謂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吧,想開一些,便覺得少了一些失望,多了一些其他的味道,

    妃子沒有權力處理自己的首飾

    否則想想,就是作為皇帝的妃子,也是索然無味啊!看似曾經擁有,其實是一無所有,因為她們可以卑微到連處理一件自己首飾的權力都沒有,

    看來做皇帝果然爽,妃子們連人帶物都歸自己統管,何止妃子,整個天下不也是他說了算麼?妃子們也只有乖乖聽話,

    若敢違背皇帝老兒的意思,苦日子就會大難臨頭!幸好沒有生活在古代,改革開放的今天是多麼的自由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氣冷了,是不是感覺身上的衣服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