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漢書記載是廣西一帶,這正確嗎?
8
回覆列表
  • 1 # 四明談史

    稻作源頭,即栽培水稻的源起目前證據來說是在浙江,浙江10000年前的上山遺址已經有馴化水稻的跡象。

    鄧振華:

     世界上究竟是誰發明了水稻種植?水稻什麼時候開始被馴化的?這個問題在國際學術界爭論了100多年,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刊》線上刊發了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呂厚遠研究員團隊的最新研究成

    果:對中國長江下游的浙江省浦江縣上山文化遺址的研究表明,水稻在約9千到1萬年前已經開始被馴化。

    自20世紀90年代起,隨著起源地之爭的初步解決,起源時間便成了學術界亟需面對的主要問題。恰好從這一時期開始,植物考古作為考古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國內迅速成長起來。水稻遺存在大量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遺址中被發現,舉其要者,如江西萬年仙人洞,湖南澧縣彭頭山與八十壋,河南舞陽賈湖、鄧州八里崗,浙江餘姚田螺山、蕭山跨湖橋、嵊州小黃山、浦江上山,江蘇泗洪順山集等。這些遺址的年代大多在距今7000年以上,最早的遺址年代接近距今1萬年。大量的新材料,使得對於水稻起源的探索有了研究分析的基礎。

    上山遺址是目前所知長江下游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2001-2008年的考古發掘表明,當時生活在這裡的古人曾使用稻殼和稻葉作為摻和料製作陶器,對其中植物印痕的顯微觀察確認了水稻的存在,此外遺址還出土了極少量的炭化稻米,但遺址的最早階段缺乏此類遺存。根據之前的測年資料,該遺址的最早年代可早至距今11000年,這一距今萬年的水稻遺存的發現也由此轟動一時。

      然而,由於上山遺址的最早階段缺乏能夠用於測年的種子、木炭等植物遺存,前有的年代資料都是由摻和稻殼和稻葉等植物的“夾炭”陶片測定的。因為這些夾炭陶中可能包含陶土等其它來源中的“老炭”,對於上山遺址最早年代以及與之相關的水稻遺存的年代一直存在著爭議。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呂厚遠團隊對該遺址最早階段的土樣進行了植矽體測年。測試結果表明,該遺址的最早年代至少可到距今9400年。此外,對其中水稻扇形體的鑑定分析顯示,在上山遺址的最早階段,魚鱗紋數量大於等於9的水稻扇形體所佔比例高達36%,遠高於現代野生稻的17%這一比例。在其後距今8400年左右的湖西遺址,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57%左右。考慮到目前發現的最早扇形植矽體證據已經與野生稻存在較大的差別,結合由已知資料推測的水稻馴化速率,可以推測長江下游地區水稻利用的開始時間必然早於目前所知的9400年,很可能會早於距今1萬年。由此透過確切的證據,證實了長江下游地區在距今1萬年前後已經開始對水稻的利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姓氏有什麼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