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劍書
-
2 # 滿樓書坊
首先要說的是,所謂“九王奪嫡”並非發生在雍正年間,而是康熙末年。試想雍正總共才四個男娃活到成年,哪裡來的九王呢?四爺表示很冤~
不過,康熙末年的九王奪嫡是確確實實發生過的,而且過程之曲折,情節之精彩,在中國三千年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由此,這段歷史成為歷史小說、影視劇的熱門題材,想必也就不奇怪吧!
言歸正傳。所謂的“九王奪嫡”,指的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原太子胤礽被廢黜後,康熙的其他皇子群起爭奪儲位的一段歷史。
而之後,太子的復立又復廢,更是加大了儲位爭奪的複雜性和激烈性。
眾所周知,康熙一生子嗣眾多,其中排上序號的就二十四個,排除那些年幼的阿哥,在康熙晚年已經成年的阿哥有十幾個。可惜,皇位只有一座,怎麼辦?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阿哥都曾參加奪儲,如五阿哥胤琪、七阿哥胤祐就老老實實、太太平平,不曾參與這場大戲。
不參與奪儲,通常能力也差一點,不過這也沒什麼不好,至少不會落得像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等人一般的命運。
一般說來,所謂的“九王”,指的是大阿哥胤褆、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和十四阿哥胤禵,另外再加上在雍正朝才大放異彩的十三阿哥胤祥。
這九個阿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九王”。他們可謂是當年大戲的主角,至於其他阿哥們,則是這場權力鬥爭中是被邊緣化的外圍群體。
“九王奪嫡”,刀光劍雨,稍有不慎,即身敗名裂。
如最早出局的大阿哥胤褆,其在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時竟然向康熙進言,稱自己可以代父皇誅殺胤礽,加上之後被三阿哥胤祉揭發其勇喇嘛密咒太子,結果胤褆被圈禁終身,率先出局。
太子胤礽大概是弟弟們咄咄逼人,導致其壓力太大,最終患上間歇性的精神疾病,康熙是愛之不能,最終只能第二次將其廢黜,但待遇很優。
奪儲戰爭中表現最搶眼的是八阿哥胤禩,其中九阿哥胤禟、十阿哥、十四阿哥都是其擁護者,加上其他重臣如馬齊等,一時被人稱為“八王黨”。
但是,“八王黨”雖然人多勢眾,但康熙認為八阿哥是個妻管嚴,只有一個兒子,而且性格太過寬仁,一旦上位,很容易受群臣擺弄,並不適合做君主。
因而,康熙之後一再狠狠打擊八阿哥胤禩,八王黨也最終日漸勢落。而之後,十四阿哥從八王黨中異軍突起,隱然代替八阿哥成為這一集團的首領,並在康熙末年被認為是最後可能繼位的人選。
而在這一集團中,九阿哥、十阿哥兩位都是打助攻的,不管是八阿哥還是十四阿哥成功,他們都是積極有力的支持者。
在大阿哥和太子相繼出局後,兩個年長大哥,即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的優勢很大,不過,相比於八王黨,這兩位可就低調多了。
首先是三阿哥,他在學問上是諸皇子中最高的,也確實繼承了康熙的學術天分。在其主持下,其所編的《古今圖書整合》是一重大文化工程,功不可沒。然而,學問做得好的人,未必能做皇上。
在近13年的奪儲大戲中,笑到最後的四阿哥胤禛,即後來的雍正。從各方面情況看,四阿哥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
至於十三阿哥胤祥,他在第一次廢黜太子期間即被圈禁,其後也無大的表現。諸皇子中,似乎只有他是四阿哥胤禛的同黨。
最後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所謂“九王”,有些其實並不是親王、郡王,而只是貝勒甚至貝子(如十四阿哥胤禵)身份,只是因為他們都是康熙的皇子,所以籠統的稱之為“九王奪嫡”。
-
3 # 四川達州人
實際上,整個奪嫡分為三個階段。
先說陣營,也是三個。廢太子黨,皇長子黨,獨立派。
廢太子黨主要成員:索額圖、凌普。四阿哥、十三阿哥。後轉為四阿哥黨,陸續增加七、十二、十五、十六、十七。
皇長子胤褆黨:明珠、八阿哥、惠妃、部分軍官勢力。皇長子出局,轉為八阿哥黨,加上九、十、十四及其母族力量。安親王系、佟國維、馬奇等。最後十四與八阿哥互換身份,形成十四黨。
獨立派系:三阿哥,五阿哥。
不管怎麼變化,奪嫡的階段:
康熙47年前,廢太子守,皇長子攻。
康熙53年前,八阿哥黨攻,廢太子黨勉強支撐防禦。
康熙53年後,四阿哥黨守,十四黨攻。
康熙非常重視唯一的嫡子胤礽,也因為與其母赫舍裡是少年夫妻,所以給予胤礽最好的政治經濟待遇,最好的老師,甚至默許索額圖擴張勢力羽翼胤礽,因此最初沒有什麼奪嫡,唯一有心的皇長子只能隱藏心事,其餘皇子們則非常年幼。康熙35年開始,康熙發現有些不對了,胤礽的勢力極其龐大,索額圖甚至有謀殺康熙令胤礽提前登位的企圖。
本來按道理來說,康熙公佈索額圖的罪狀,正式處分就是。但康熙怕損失面子,用了幾十年的宰相竟然謀逆君主,也必然牽扯到胤礽,所以康熙免除索額圖職務,暫時沒有動。然後放出皇長子、三子、四子、五子,參與朝政,甚至管部。索額圖暫時退出之後,太子失去了重要成員,兄弟們各立朋黨,太子的勢力當然就被削弱了。
這時候就形成兩大集團,太子黨與大皇子黨爭奪,三、五是孤立派,四阿哥雍正則是太子黨,所以暫時局面是太子黨優勢。
不過伴隨八/九/十的加入,太子黨的優勢完全被逆轉,大皇子黨有優勢了。
這裡說明:皇長子胤禔母親惠妃,著名的納蘭明珠(納蘭容若的爹)是惠妃的叔叔。也是大阿哥黨的骨幹與核心。
正因為納蘭明珠的運作,大阿哥黨飛速發展起來了,不過他在康熙27年被貶,康熙為了平衡勢力,雖然很快啟用但沒有再重用,納蘭明珠就躲在後面為大阿哥出謀劃策。
大皇子為何輸了?康熙47年出巡,太子胤礽被大皇子告發了三條罪狀,康熙沒公佈,但隨後皇18子病死,胤礽竟表面悲痛都沒有,康熙因此怒斥胤礽,隨後又發生賬殿夜警。
康熙的帳篷出現裂縫,胤礽好奇透過裂縫去看結果被康熙發現。康熙認為胤礽暗中偷窺皇帝行蹤是居心叵測。命令將太子羈押,正式公開宣佈廢黜。
裂布窺探有兩個解釋,一是胤礽主動用匕首劃開帳篷去偷窺,二是自然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裂縫,胤礽偶然路過去看。
顯然不可能是第一種,太子手下幾千人,真想知道康熙的動靜也不需親自做。
這個時候,康熙臨時任命皇長子帶一部分軍隊保護行宮,皇長子胤褆就以為自己要成為繼承人了,上竄下跳的,結果康熙明確說,皇位繼承人你沒有份。
皇長子立即轉移方式,推薦八阿哥。原因後面再說。甚至跑到康熙面前說慶父不死,魯難未已。接著就自我推薦,要幫康熙處死胤礽(說出這樣愚蠢的話,因為年初的時候,納蘭明珠已經病死了)
康熙很生氣,三阿哥立即痛打落水狗,揭發大皇子搞巫蠱,魘鎮太子(咬人的狗平時都不叫的)。康熙調查之後嚴厲懲罰大皇子,關押圈禁,此後就沒放出來了。大阿哥被關到26年後的雍正12年才死。
八阿哥黨的來龍去脈八阿哥出身低下,母族無力。但八阿哥勤奮好學,禮賢下士,所以得到了很多好評。
重要的是,八阿哥生母良妃最初是下管領包衣人家,因為身份低下,只是惠妃名下宮女,沒資格撫育兒子,所以只能把八阿哥交給主位妃嬪的惠妃養育,因此八阿哥從小就是大皇子的跟班,也是大皇子黨成員。
年長之後八阿哥娶安親王外孫女為妻,所以安親王系列勢力也支援八阿哥。後面雍正殘酷報復,命令八阿哥離婚,八福晉處死並且挫骨揚灰。再公開廢除安親王系的王爵。
前面說了,大阿哥被圈禁。但這僅只是針對大阿哥個人,大阿哥黨基本沒有損失。八阿哥自然站出來接管整個大阿哥黨,而惠妃為了大阿哥的將來放出來,也只能寄託全部希望在養子八阿哥頭上,所以惠妃勢力、明珠勢力,都轉投到八阿哥名下。
九皇子黨五、九皇子是郭絡羅氏所出,勢力龐大,但九皇子喜歡當商人,積累了很多財富,僅憑這一點也當不了皇帝。
所以九皇子從小與十皇子自成一派。
十皇子的出身非常高貴,母親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滿清歷史上唯一追封諡號的貴妃),姨媽是第二位皇后,外太祖父遏必隆。但因母親早死,性格粗獷,好武而不適合當繼承人。後面九阿哥認同了八阿哥,就帶著十阿哥一起成為大阿哥黨的外圍成員,大阿哥倒下,九十自然推動八阿哥上位。
廢太子再起康熙已經後悔了。自從知道胤礽是被魘鎮,康熙就認為不應該廢黜胤礽,但這話又不能自己說出來,就放出廢太子,給予治病,再公佈大阿哥罪狀暗示大臣。
然後,康熙宣佈——外官三品,京官5品以上貴族官員都可推薦太子,朕無不從。他以為自己的態度很明確,哪怕廢太子推薦不過半,只要領先就可以復立太子。
現實很打臉。
索額圖在康熙42年處死,黨羽被清算,太子黨成員也被處分,剩餘小貓三五隻。而新成立的八阿哥黨氣勢洶洶,前明珠黨,惠妃黨,安親王系列,九阿哥黨,十阿哥系,已經非常顯眼了。加上錯誤判斷局勢變化的康熙舅舅佟國維和上書房大臣馬奇等人的居中聯絡,一些本不是八阿哥黨的也參加了進來,最終推薦八阿哥的達到8成!
帶給康熙的,不是驚訝,而是恐懼。
八阿哥隨時可以搞政變嘛。
所以康熙馬上翻臉,公開逮捕八阿哥,宣佈是辛者庫賤婦所出。傳說,康熙毆打了馬奇並趕舅舅佟國維回家。
此話一出,八阿哥實際出局
為了分化朝廷勢力,康熙再立廢太子,實際已經不是喜歡(康熙不喜歡太子太弱勢)而是推胤礽在臺前與八阿哥黨廝殺,自己慢慢找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果然,康熙51年再廢太子。大約是已經認定了雍正,不需要胤礽了。
雍正黨的由來前面說了。雍正始終是廢太子黨。他的本系勢力並不怎麼樣。
雍正母親烏雅氏也出身低下,所以雍正是當時的皇貴妃佟氏,後面的一天皇后撫養。佟氏無所出,對雍正非常好。但雍正十歲的時候,佟氏死。雍正只好到封妃的烏雅氏身邊,但此時烏雅的皇六子死,十四才生下來,又有幾個女兒,根本不可能關照雍正
所以雍正從小被太子籠絡,與親孃弟弟走不到一起,十四從小與八九十親近。這就是為何烏雅氏不喜歡雍正的由來。雍正從小與十三關係好,在太子二廢之後接收了一點勢力,自己依靠戴鐸(鄔思道的原型)、年羹堯等組成小集團,與八阿哥黨對立
最重要的是,雍正得到了七、十二、十五、十六、十七的暗中加盟。
還得到了佟家的分散投資
隆科多是佟國維三子(不是侄兒),雍正養母佟貴妃的弟弟,所以雍正創造了記錄,唯一皇帝喊舅舅的,只有隆科多(可見當時雍正的力量非常薄弱)
當然,這一切都有康熙的支援。
十四黨的出現歷史上,康熙53年冬天,死鷹事件爆發。無論是八阿哥乾的也好,不是也罷,康熙公開宣佈八阿哥出局。
八九十都沒有機會,十四就被推舉出來。
也不過就是八阿哥與十四換位而已。這就是為何雍正繼位,一定要八、九死,而不弄死老十的原因:
八阿哥肯定死,九阿哥性格陰柔,又是集團的錢袋子。而老十性格粗,出身高,還不是大阿哥黨、八阿哥黨、十四阿哥黨領袖,不管是安撫鈕鈷祿氏力量還是處死頭目,十阿哥都不是雍正的是主要敵人。 -
4 # 劉大媽說三農
皇位總是會被一堆人,搶來搶去,尤其是康熙那會兒。康熙總共有九個兒子,這九個兒子當中有其中的幾個很想做皇帝,無非就是四阿哥,十四阿哥以及八阿哥了。所以,朝廷當中也分為了幾派四爺黨和八爺黨,因為十四爺多年在外征戰,朝廷裡面沒有太多的人會站在十四這邊,只是有一些和德妃有關的人支援十四爺成為皇帝。
不過,後來還是四阿哥成為了雍正帝,也是這九子奪嫡當中的贏家。那麼,在雍正登基之後,他殺了很多的人,尤其是八爺黨,可以說紛紛倒了血黴。八爺是一個看似特別文雅的人,可是他還是有野心的,否則也不可能想要讓那麼多人支援他為皇帝了。康熙是一個特別討厭別人忌憚皇位的帝王,當他知道八阿哥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就已經不怎麼重用八阿哥了,並且對八阿哥經常會有所訓斥。
可是,朝廷當中的人總以為八阿哥特別的溫順,也喜歡八阿哥的寬容,就成為了八爺黨。八爺黨裡除了一些大臣之外,還有九爺以及十爺,這些人都在胤禛成為皇帝之後都被處以重刑,就算是沒死的,也罷免了職位。可這位爺他也參與了九子奪嫡,然而他沒有像八爺黨一樣那麼的倒黴,反而是在雍正登基之後拿他無可奈何,就算是想殺也不敢殺,這個人就是十四阿哥。
十四阿哥和四阿哥都是德妃所生的孩子,康熙也更看重的是十四阿哥,可是十四阿哥多年征戰在外,當時康熙駕崩的那會兒,是四爺的人守在了康熙的身邊,那是一個大學士,除了大學士之外,沒有人能夠聽到康熙想傳位的是誰?康熙身體越來越差,在他駕崩之前微微說了一句話。他沒有把自己想傳遞皇位的人寫在聖旨上,只是有口諭罷了。
正是因為口諭的問題,所以大學士聽到了這句話,自然說是誰當皇帝那就是誰了。而大學士又是四爺的人,很多人都覺得是因為大學士的問題,才讓胤禛成為了皇帝。在胤禛成為帝王之後,他也想著殺了十四阿哥,但是是四阿哥畢竟是撫遠大將軍,不僅有軍權,在軍隊也有很高的威望,雍正找不到理由。
再者,兩個人是親生兄弟,德妃又更加喜歡十四阿哥,自然是想要幫他保命了。因此,有了這兩個原因之後,十四阿哥才能夠安然無恙的活著。
-
5 # 閒來聊史
清朝的皇位繼承,沒有采取漢族的嫡長繼承製,就是正妻長子繼承製。 康熙繼承了其皇父順治生前決定繼承人的辦法,採取皇太子制。先立太子的好處是免得皇帝死後引起皇位爭奪的血腥鬥爭,壞處是皇太子同兄弟之間會產生殘酷鬥爭。康熙看到了前者,卻忽視了後者。
康熙共有35個兒子,排序的有24人,成年且受冊封的只有20人。這20個皇子中,年齡較長者有12人。他們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鋨、十二阿哥胤祹、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皇太子胤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的祖父是索尼,父親是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叔父是當朝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索額圖。索額圖結黨,趨奉皇太子,議論國政,密謀大事。康熙曾警告索額圖說:“你們背後謀劃的事,你們勾結一處的所作所為,你們背後說的怨恨之言,都不能擺在桌面兒上說,你心裡很清楚!”康熙深感自己的皇位和生命受到威脅,說:“說不定哪天就被鴆殺,或者被謀害,真是日夜警惕,心神不寧。”後來康熙下令將索額圖處死,同時警告皇太子說:“從前索額圖幫著你謀劃的那些事情,我知道得清清楚楚,所以將索額圖處死。”但皇太子並未因此而收斂,反而更加囂張。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宣佈廢除皇太子,這下引起了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凱覦。此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願望。
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大,有些人野心小而已,還有的一掂量自己的勢力和在康熙心中的地位,就覺得自己沒戲,早早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因此,只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鋨、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九個人真正為奪取皇位而費盡心機。至於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十二哥胤祹而情知皇位輪不到自己,加上他們也無此奢望,於是安安穩穩地當著自己的親王,跟誰也不攙和。
後來,大阿哥胤禔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胤礽被康熙帝兩次廢黜,其中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再不會立他了,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三阿哥胤誐看到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的前車之鑑,不敢再攪這塘渾水,主動早早退出了競爭行列。
這樣,實際的競爭者只剩下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皇四子集團:皇四子集團包括十三阿哥胤祥、十七阿哥胤禮,以及隆科多、年羹堯等。胤禛頗有心計,細心觀察,不露聲色。他對皇太子的廢立,窺測風向,暗藏心機。他對皇八弟胤禩集團,既不附從,也不作對。
他佯聽父言,“安靜守分”,虔心佛法,廣結善緣,巧妙地將自己隱蔽起來。他對父皇表示忠孝,又盡力友善兄弟,並交好朝廷諸臣。對其同母所生的皇十四弟胤禵,卻不去勾結,聽任其同皇八弟胤禩結成集團。當皇太子集團和皇八子集團爭得魚死網破的時候,在父皇、兄弟、王公、大臣們將視線集註於皇太子集團和皇八子集團的時候,他以不爭為爭,坐收漁人之利。
皇八子集團:皇八子胤禩,“有才有德”,聰明能幹,內外經營,很得眾心。在初廢皇太子之後,胤禩署內務府總管事,團團相結,謀為代立。皇長子胤褆為惠妃庶出,外叔公是已免職的大學士明珠,本沒有希望獲取儲位。但胤褆生母惠妃曾撫養過胤禩,於是兩人勾聯。
其他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鋨、皇十四子胤禵(與胤禛同母),大臣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都依附於允禩。
最後,四阿哥雍親王胤禛勝出,即雍正皇帝。
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廢立中得罪皇父,被奪封爵,幽於府第。康熙帝派貝勒延壽等輪番監守,並嚴諭:疏忽者,當族誅。胤褆已成為一隻不再見天曰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貝子禮殯葬。
二阿哥即廢太子胤礽,被禁錮在鹹安宮。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縣鄭家莊蓋房駐兵,將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熱心皇儲,一門心思編書,但也受到牽連。雍正即位後,以“胤祉與太子素親睦”為由,命“胤祉守護景陵”,發配到遵化為康熙守陵。胤祉心裡不高興,免不了私下發些牢騷。雍正知道後,乾脆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八阿哥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為優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廢也,胤禩謀繼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繼位後,視胤禩及其黨羽為眼中釘、肉中刺。胤禩心裡也明白,常怏怏不快。最終胤禩被幽禁,受盡折磨,終被害死。
九阿哥胤禟,因同胤禩結黨,也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裡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將出家離世!”雍正哪能容許胤禟出家,不久給胤禟定28條罪狀,送往保定,加以械鎖,命直隸總督李紱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獄所備受折磨,以“腹疾卒於幽所”,傳說是被毒死的。
十阿哥胤誐,因黨附胤禩,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圖克圖來京病故,送靈龕(kān)還喀爾喀(今蒙古共和國),命胤齎(jī)印冊賜奠。胤稱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張家口。同年藉故將其奪爵,逮回京師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開釋,後死。
十三阿哥胤祥,曾被康熙幽禁,原因不詳。雍正繼位,即封胤祥為怡親王,格外信用。
十四阿哥胤禵,雖與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黨同胤禩,又傳聞康熙臨終前命傳位“胤禎”而雍正黨篡改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許撫遠大將軍胤禵進城弔喪,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將其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左右。乾隆繼位後,將其開釋。
-
6 # 街角的祝福xulei
在中國歷史中,各位皇上的兒子為了爭奪大位不惜刀戎相見,明爭暗鬥屢見不鮮。最為知名的無愧是清朝的九子奪嫡,而且是極為慘烈。特別是太子胤礽被第一次廢后,更是達到了高潮,最後的結果是四爺笑到了最後,那麼反觀其他王子的後果,可以看出下場都很慘烈。
皇長子胤禔:是由惠妃所生,其舅舅納蘭明珠是在當年平叛“三藩之亂”中的主力。但本人比較急躁,特別太子被廢后,作為無嫡立長的背後,非常無所不用其急,被康熙知道後,被判終生囚禁。
皇二子胤礽:是康熙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所生。皇后和康熙也是青梅竹馬,感情深厚,所以在胤礽兩歲時,便將其封為太子,從小就深受康熙的寵愛。經歷了廢了再立,立了再廢的,只怪自己沒本事,最後因犯錯被康熙下詔廢了太子之位,一直被圈禁到死。
皇三子胤祉:頗有文采,《康熙字典》應該就是他編撰的,在奪嫡大戰後被新帝雍正派去守皇陵,後關押在石景山,被折磨致死。
皇四子胤禛:奪位成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勤政的皇帝。
皇八子胤禩:九子奪嫡中最為牛逼的王爺,人稱八賢王,不過最後在雍正繼位後,被趕出皇族,關押在宗人府,雍正四年死於囚禁。
皇九子胤禟:因在爭奪皇位之戰中支援黃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被雍正忌恨,在雍正繼位後,死於監獄中。
皇十子胤:十子出身高貴,為貴妃之子,屬於黃八子胤禩一黨,雍正繼位後,被關進打牢,直到乾隆繼位後被釋放。
皇十三子胤祥:在生母敏妃章佳氏死後,便由雍正母妃撫養,也因此和雍正走的近。在雍正繼位後,被封為怡親王,很受雍正皇帝的重視,也是後來成為了鐵帽子王。
皇十四子胤禵:也是黃八子胤禩一黨,在雍正繼位後,被打發去守皇陵,鬱鬱寡歡而死。
-
7 # 金全有
清朝康熙年間發生九子奪嫡的故事,這件事情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那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分析整個事件的前後,其內幕就自然揭開了。
一、康熙之錯
康熙共生20多個兒子,長子為大阿哥胤禔,不知為什麼一向不被康熙喜歡,於是立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廢長立幼這自古以來是違反常禮的,禍起蕭牆很多都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第一步康熙就錯了。后皇太子胤礽不守祖德,不聽康熙訓導,肆惡虐眾,暴戾淫亂,被康熙廢去太子之位。後太子復位又再度被廢。太子兩度被廢,再復無望,正是由於康熙在廢立皇太子一事上不夠慎重,太子被廢后,康熙不再立儲,這才引發了九子奪嫡好戲的上演。
二、朋黨之爭
四阿哥胤禛原屬太子黨,因看到太子兩度被廢,絕無復位的可能,於是,開始結黨營私,窺視儲位。這時形成了以胤禛為首的四爺黨和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兩大勢力。
三、幫倒忙的大阿哥
九子奪嫡最先浮上來的是大皇子胤禔。
胤礽是在兩歲時被立為皇太子的,這讓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大皇子胤禔很是不滿。因為他覺得,立儲就應該立長。可之前雖有不滿,卻也只能藏在心裡,畢竟他不是嫡長子,而胤礽雖然不是長子,但卻是嫡子。而當“皇太子黨”的索額圖因涉嫌叛逆被關押時,胤禔覺得他奪儲的好機會來了。
於是,他趁索額圖被關押,康熙帝對皇太子胤礽有所不滿時,向康熙帝告狀,稱皇太子仗著他是儲君,平日裡囂張跋扈,誰都欺負,不管是諸王還是將士,他都非打即罵。
胤禔的話在康熙帝那裡還真起到了作用,特別是見皇十八子胤祄生病時,君臣都面有憂色,唯獨皇太子胤礽無動於衷,也便更相信了。之後,康熙帝又因他斥責胤礽時,胤礽和他頂嘴,以及深夜偷偷窺視他的行宮,讓他一氣之下,將胤礽先是關起來,然後又廢其儲君位。
胤礽的被廢,給胤禔了一個錯覺,讓他覺得康熙帝很信任他,再加上在他的意識裡,一直覺得如果胤礽是因為是嫡子所以坐上儲位的話,那麼胤礽被廢后,就沒有嫡子了,儲君位理所當然該是他這長子坐。可他那裡知道,當他為了討好康熙帝,奏請要殺了胤礽時,原本就覺得他做事衝動,急功近利的康熙帝,更覺得他心狠手辣了。
康熙帝在對他進行一番怒斥後,明確告訴他,不可能立他為儲君。不知是康熙帝的這話讓他慌了神,還是真得沒有腦子,在見到自己沒有希望當儲君後,他推薦起了和他關係不錯的八皇子胤禩,還說在所有皇子裡,最適合當儲君的是胤禩,甚至又說,相術士明德都說了,八阿哥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
胤禔的這番話,不僅讓康熙帝越來越反感他,而且還懷疑起了胤禩,覺得他們結黨私營,並派人調查,這一調查又發現,大皇子胤禔還曾利用魘鎮的方式,詛咒過曾經是皇太子胤礽,且還有人還說,胤礽之所以性情大變,都是因為被魘鎮詛咒了。
康熙帝大怒。
其實,所有調查出的這些事,原本都和八皇子胤禩無關,但康熙帝還是把他們一起抓了起來。而之後,九皇子胤禟和十四皇子胤禵帶著毒藥向康熙帝求情,以及胤禵與康熙帝發生言語衝突的做法,都讓康熙帝覺得是胤禩教唆的。
由此可見,不管是大皇子胤禔和九皇子胤禟,以及十四皇子胤禵,他們雖然是在幫胤禩,可顯然,他們害了胤禩。因為他們的做法,都會讓康熙帝覺得,他們是在和他作對,是在挑戰他的權威。
這種對他權威的挑戰,還表現在“八王黨”勢力的越來越大上。太子是他立的,可他立的儲君,竟然擁躉者不如另一個皇子,可見,胤禩野心勃勃,不僅想取代太子,還想取代他這個皇帝。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那時候的康熙帝,雖然廢了太子,但卻只是一時之氣,隨著他的氣消了,他又有了復立太子的機會。最後,雖然康熙帝先復胤礽的皇太子位,又因他越發乖張胡鬧,有剷除異己和逼他退位嫌疑,因而又將他的太子位第二次廢掉,但他依然沒有立八皇子胤禩的想法,即便朝臣都舉薦他。
四、胤禩的惡夢
胤禩真正惡夢的開始,是從1713年11月的一天開始的。那天,康熙帝前往熱河途中,途經密雲縣、花峪溝時,本應等在那裡的胤禩,卻因去為去世三年的母親良妃祭奠,託太監在給康熙帝說明緣由的同時,將他打的一隻老鷹帶給康熙帝。康熙帝原本就覺得胤禩有取代他之心,再見那老鷹已經奄奄一息,便覺得是在詛咒他,因而說出了:“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的話來。
雖然最後,父子二人的關係有所緩和,但胤禩的皇太子夢,也就徹底宣告結束了。而之後,當四皇子胤禛繼位,是為雍正,胤禩的日子也就更慘了。
五、胤禛的成功
四皇子胤禛能不顯山露水地,從諸皇子的儲君爭奪中脫穎而出,最終直接奪得皇位,可見多有心計了,因而,對待胤禩,他採用的策略是,先籠絡、安撫(讓他與胤祥、馬齊、隆科總理事務),然後一點點的削弱其勢力(改他名字為允禩,先授他為理藩院尚書,後讓其辦理工部事務,又將其親信遣散)。
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剛坐上皇位,他根基不深,當根基慢慢深了後,他便只能讓他死了,因為對雍正來說,擁躉者甚多的胤禩,存在就是對他的威脅。
1726年,雍正先是將胤禩革去黃帶子,由宗人府除名;接著革去其妻“福晉”身份,並將他囚禁在宗人府;然後將他名字改為“阿其那”,將他兒子的名字改為“菩薩保”;最後又用長篇諭旨,歷數其罪,其罪名有四十款之多。
1726年9月8日,胤禩死在獄中(民間傳說,他是被毒死的)。
被人稱為“八賢王”的胤禩就這麼死了,死時年僅45歲。胤禩的死,正應了那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當然,胤禩的悲劇還在於,他只做到了得朝臣之心,忘記了得父皇之心。
-
8 # 原yuan也
康熙晚期因皇太子兩次廢立而引發的"九子奪嫡”事件,除了皇太子二阿哥胤初外,另外主要參與的阿哥還有八位,此九人爭奪皇儲的鬥爭持續多年,史稱“九子奪嫡”
1,大阿哥愛新覺羅·胤視
2.二阿哥愛新覺羅·胤初、
3.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
4,四阿哥愛新覺羅·胤
5,八阿哥愛新覺羅·胤裸
6.九阿哥胤禧
7.十阿哥愛新覺羅·胤餓、
8, 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
9,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褪。
實際上還有其它阿哥們也參與其中,如加入四爺黨戰團的十六、十七阿哥,但是因為這些人因為年齡尚輕、涉世未深,並沒有被史書編入成為奪嫡事件的主要成員。
奪嫡事件前後長達十餘年,從康熙四十年末一直到康熙六十一年(-1708-1722年) ,主要有3大集團:
太子黨:二阿哥、索額圖(二阿哥之叔父,康熙四十二年被康熙帝處死)等。
四爺黨:四阿哥、十三阿哥、隆科至鬥多年葵堯、張廷玉等重臣。
·八爺黨: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四阿哥(雍正的同母親弟弟)。
其它集團,如大爺黨、三爺黨實力大不如以上三大集團,因此無足輕重。
九子奪嫡最後以四阿哥胤滇"詭異""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奪嫡過程重要節點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帝因故怒殺權臣索額圖,索額圖本是皇太子 (二阿哥)的叔父,且倆人關係極為親密,由此而導致康熙父子關係趨於緊張。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蘭國圍場的布林哈蘇行宮,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視“不法祖德,不遭朕訓,惟肆惡虐介暴 浮亂"的理由宣佈店除大子。由此標誌著“九子奪 "的正式開啟!
大阿哥胤提是庶長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歡,自知無望,於是向康熙提議推薦八阿哥胤裸為太子(胤裸小時候被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撫養,故大阿哥對他感情較好) ,理由是“術士張明德嘗相胤裸必大貴”,又說要替父殺掉胤初,讓康熙極為寒心。
三阿哥胤祉揭發大阿哥搞魔鎮加害胤初之事,康熙將大阿哥囚禁。康熙厭胤裸勾結胤提,也將其關押,後又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復胤初太子地位。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詔廢太子。從此廢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
三阿哥胤祉見此亂局,主動退出競爭。
胤初再度被廢之後,八阿哥胤裸轉而支援十四阿哥胤褪(四阿哥同母弟) ,九阿哥胤糖、十阿哥胤錢附庸八阿哥胤裸。
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祺。胤褲在太子首次被廢后,敢於為胤初說好話,
屬太子黨。仍一度EZ後, Аа到胤初絕無復立之可能,開始結黨營私,窺視諸位。至此,形成了以四阿哥胤鎮為首的四爺黨和以八阿哥胤裸為首的八爺黨兩大集團。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康熙帝病故於暢春園,當時八爺黨支援的十四阿哥胤褪遠在西北,四阿哥胤,留京。康熙近臣步軍統領隆科多(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佈康熙遺囑宣胤祺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稱帝后,八爺黨人一律遭到清算。
九子奪嫡以雍正全面取勝而告終雍正為防止再出現兄弟間爭奪皇位的慘劇,從此實行秘密建儲制度,不再公開設立太子,由皇帝寫詔書並放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直到皇帝駕崩後人才能開啟並宣佈繼承人。
雍正的嫡子乾隆繼位後,對於先前被迫害的叔父、伯父極其家人們一律赦免並恢復其身份,算是為前輩之間的冷血爭鬥畫上了一個遲來的句號。
-
9 # 史海甄客百曉生
尊崇漢風的康熙,別具一格的立儲
眾所周知,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創立的後金。因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所以很多本民族的風俗習慣被完好地傳承了下來,比如定期狩獵,是為了隨時鍛鍊增強滿洲“馬上得天下”的能力;又如設立八旗此等“戰時兵和時民”的編制組織,靈感也是來源於滿洲早已成俗的狩獵組織。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很多制度方面,滿洲也在逐漸朝著漢家風俗潛移默化地發展融合。1636年(崇德元年),45歲的皇太極正式稱帝且改國號“金”為“清”,與此同時,效仿明朝開始稱皇女為公主(嫡女為“固倫”、庶女為“和碩”)。尤其是在1644年(順治元年)順治帝入主中原之後,漢化的特徵更為明顯。
康熙劇照
1661年(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帝駕崩於紫禁城養心殿。兩天後(正月初九),年僅8歲的三子玄燁在祖母孝莊太皇太后和四位輔政大臣的輔佐下即皇帝位,以次年改元康熙。因年齡尚幼,故直到1665年(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才舉行皇帝大婚之禮,所娶之人為四朝元老索尼孫女、時任內大臣的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康熙第一任皇后孝誠皇后。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赫舍里氏在康熙心中,是排除皇家與勳貴聯姻之外確有真感情的,而且赫舍里氏還是孝莊為皇孫開創的一次先例(放棄太宗、世祖兩朝在科爾沁選後的傳統)。二人婚後恩愛非常,令人羨慕。就在被封后位第五年(1670)的十二月十三,赫舍里氏為康熙誕下嫡長子承祜,但令人惋惜的是,這位被康熙寄予厚望“甚愛之”的皇子於1672年(康熙十一年)二月初五便去世了,年僅3歲。此事著實令赫舍里氏與康熙帝打擊不小,而在長子早夭之後的第二年,赫舍里氏終於再度有喜,本該是值得慶幸的事情,但就在1674年(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剛剛誕育下次子胤礽便因難產去世,年僅21歲。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朝服像
髮妻的去世,令康熙悲痛萬分,不僅給予其“仁孝”的至高諡號,而且經過祖母博爾濟吉特氏的允准,於1675年(康熙十四年)嫡長子承祜誕辰之時,正式在太和殿為年僅2歲的胤礽舉行了建儲大典,胤礽因此成為了清朝第一位在皇帝生前就公開預立的皇太子(也是唯一的一位)。
康熙之所以開此先例,一方面確實有赫舍里氏的功勞,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康熙對漢家傳承千年的“立嫡立長”立儲制度的尊崇。胤礽在父親的格外關愛下(親自承擔撫養重任),在諸位兄弟的羨慕下,當了30餘年的皇太子。
恃寵而驕,終造就三方矛盾加劇,自廢大好前程1679年(康熙十八年),康熙命人將奉慈殿改為毓慶宮,以此作為愛子胤礽的東宮;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六月初六,康熙親自為胤礽選擇湯斌、耿介等名師輔佐;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諭令太子監國。樁樁件件,都體現了對這位嫡子的格外看重,與其說是預立,在外人眼中實際跟正式儲君並無差別。
胤礽劇照
本來按照康熙心中所想,自己對太子格外優寵,胤礽勢必會如古人望子成龍一般,擁有一個璀璨的人生。但可惜他忘記了一個道理,物極必反。對於父親的寵愛,胤礽起初還能向著好的方向發展,文武兼備樣樣精通,為父分憂表現出色,但久而久之,伴隨父親的溺愛與大臣們的阿諛奉承,他開始恃寵而驕,不僅對元老重臣嗤之以鼻,而且對自己父親也未盡到該有的孝道,更有甚者不惜與他人密謀。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七月,康熙在西征噶爾丹期間於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行宮患病,胤礽前往探視卻“面無憂色”,令康熙十分不悅;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因太子府下人行徑悖亂,被內務府重懲,但也因此令胤礽“眷愛漸失”,皇帝與太子之間的矛盾開始衍生。次年三月,康熙帝第一次晉封諸成年皇子爵位,除卻太子胤礽與六子胤祚(早殤),共計兩位郡王(胤禔、胤祉),四位多羅貝勒(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不僅如此,他還給予這些皇子參與政務且各轄下屬的權力。
雍正帝畫像
康熙此舉很明顯,是開始有意削弱太子胤礽的權力,這既可以看做是對胤礽的考驗磨練,也能看出對於胤礽康熙漸漸出現失望之感。但他並未想到,一個分封皇子的舉動卻令諸皇子們感覺希望來臨,太子聖眷不再,從而蠢蠢欲動各懷心思,由此又產生了新的兩大矛盾(皇帝與諸皇子、太子與諸皇子)。
在如此尷尬的窘境之下,如果胤礽可以稍有收斂,或許還有所轉機,但早已成型的他想要轉性又何談容易。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五月,保和殿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赫舍裡.索額圖(同時也是胤礽的叔外祖父)因“議論國事,結黨妄行”被圈禁於宗人府,而與之密謀的正是胤礽。試想,康熙帝正值壯年鼎盛時期,又怎麼允許此等悖亂違逆之事發生,何況還是他精心撫養格外重視的嫡子,索額圖一案便成為了胤礽失寵的導火索。
索額圖畫像
團隊內部的支柱倒臺後,令胤礽安全感頓失,甚至在康熙巡遊塞外期間與父親直言頂撞,且對弟弟胤衸(康熙十八子)的重病不聞不問,還勸康熙應以國事為重,更有甚者還時常於夜晚窺視康熙大帳,讓人又不得不懷疑是否有謀逆之舉。至此,父子二人的矛盾最終激化爆發,康熙於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布林哈蘇臺當眾宣佈,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肆惡虐眾”等為由,正式廢除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太子被廢,諸皇子各懷心思,派系林立太子被廢,相當於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又成了未知。已成年且有封爵的各位皇子便深感有機可乘,於是明裡暗裡開始組隊建立派系,其中以九人最具代表,他們分別是:長子胤禔、次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䄉、十三子胤祥和十四子胤禵,“九子奪嫡”之名因此而來,當然有九子並非就形成了九黨,而且在不同時期,九人所在的派系也有區別。
康熙帝畫像
1708年胤礽的首次被廢,皇長子胤禔大力支援八子胤禩成為皇儲,而九子胤禟與十子胤䄉也依附於胤禩。皇三子胤祉則依附於胤礽,四子胤禛在這段時期還是力主倡導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故也應屬於太子一脈。眼見諸皇子與太子之間矛盾越發加劇,康熙只能在首廢太子6個月後再度恢復胤礽的太子之位(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同時為了緩和諸子之間以及太子與諸子之間的矛盾,康熙又進行了第二次對諸皇子分爵位分封。
對於再立胤礽為太子,一方面因為康熙對這個孩子確實感情很深,另一方面按照他的立儲觀念來看只有胤礽才最合適入主東宮,他也藉此想令愛子知錯能改。然而這次的胤礽卻更加“跡類瘋迷”,很快又被傳出太子與刑部尚書齊世武等人結黨營私且有逼父退位之意,痛定思痛之下,康熙終於於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三十,再度廢除胤礽太子之位,並且將其拘禁於鹹安宮面壁思過。
太子二度被廢之後,之前依附於胤礽的胤祉自覺大勢已去,主動退出爭鬥;而胤禛也深感胤礽復立已無望,於是開始無形中積聚自己的力量,好兄弟十三阿哥胤祥雖無權勢但甘願加入四哥陣營;至於胤禩,轉為支援康熙晚年特別看重的十四阿哥胤禵,八阿哥九阿哥也緊隨其後。至此,形成了以八阿哥(名為支援十四阿哥,但實際組織者還是胤禩)與四阿哥為首的兩大陣營。1722年(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69歲的康熙帝崩於暢春園。遺命皇四子胤禛“克成大統”,雍正成為此次事件最終的勝利者。
胤祥與胤禛劇照
小結:其實,康熙之所以會早早確立太子,除卻髮妻和漢化的原因之外,還有另一層意圖:避免諸皇子為皇位互相爭鬥。但沒曾想,他本籌謀良久的一步好棋卻因自己過度的重視與嚴苛下,締造了令他終生都悔恨的憾事。
物極必反,恃寵而驕。胤礽的失敗,一方面因為父親的過分溺愛,也有他自制力差的原因。康熙的精心謀劃,不僅沒有起到規避諸子爭鬥的作用,還引發三方矛盾加劇不可調和的不利結果,令人甚為惋惜。
而最終四阿哥胤禛的勝出,在於其平日不露鋒芒暗存實力,在於他團隊精良人人皆有大用。所幸,一番令人寒心的你爭我鬥之後,雍正的繼位,透過勵精圖治朝乾夕惕,將康乾盛世又推向了更高的巔峰,如此結局也算聊以慰藉。
-
10 # 雪落的戀
康熙四十七年,胤礽首次被廢太子,引起眾位阿哥對太子位置的覬覦。當時在世的十二位成年阿哥都有謀求儲位的願望(包括已被廢黜的胤礽)。只不過有些人野心小,有的只覺自己沒戲,就打消了這個念頭。真正要爭奪皇位的只有老大胤禔、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雍正皇帝)、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禎,老九、老十是老八同黨,助老八爭位,他們自己並無野心;老十三助老四,他自己也無意爭位。而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十二阿哥胤祹深知皇位輪不到自己,也無此奢望,便只安穩地當著親王。
後來,老大因野心太過暴露,遭康熙帝終生圈禁;原太子老二被康熙帝兩次廢黜,第二次廢黜後將其終生圈禁並昭告天下,說不再立他,也不許任何人再舉薦他為太子;老三看到老大老二的前車之鑑,不敢再攪這趟渾水,主動退出。實際的競爭者只剩老四、老八和老十四。最後,老四勝出,即雍正皇帝。
回覆列表
說白了就是為了一張椅子,就是皇帝的那張椅子。
康熙兒子多,競爭激烈,再加兒子個個優秀,手段高明,玩法不一樣啊。這段歷史很讓人興趣盎然了。康熙晚年,太子失德,康熙二廢二立太子,引起兒子們競折腰,為了皇帝位置,爭得你死我活。其中最優秀就是老四,老八,老十四。不過老八鋒芒畢露,出局了。剩下就是老四,十四之間的爭鬥。不過老四老道,深諳厚黑學,分分鐘秒殺老十四,最後勝利者是老四。天下安定了。老四得天下後,殘害兄弟,消除異己。為乾隆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