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舊時樓臺月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先對孔雀帝國有個初步認識,即何為孔雀帝國。

    一、孔雀帝國的建立:它是古印度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

    孔雀帝國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一個國家,主要存在時間為約公元前324至公元前185年,它是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為孔雀王朝的建立者旃陀羅笈多的家族原本世代飼養孔雀,因此得名孔雀王朝。

    孔雀帝國是第一個統治印度的政權,它的版圖擴張到了印度半島的南端,孔雀帝國也因此成為了古代南亞地區統治範圍最為廣闊的一個國家,在孔雀帝國統治期間,南亞也進入了帝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的興盛不僅促進了南亞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的繁榮,同時又因為它的統治者阿育王信仰佛教,因此孔雀帝國為佛教在南亞地區以及佛教向國外的傳播作出了頗大的貢獻。

    孔雀王朝是古印度歷史上文明的一個重要發展階段,該時期確立了中央集權制,種姓制度也在這個時期得到了發展,同時在這個時期文學方面也出現了世界文學史上兩顆異常耀眼的明珠也就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孔雀帝國是第一個基本統治印度的國家,同時孔雀帝國對印度的歷史程序和社會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孔雀帝國的興起

    孔雀帝國的興起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孔雀帝國於公元前324年建立,在公元前185年滅亡,這個帝國的生命是十分短暫的,從建立到滅亡不過經歷了短短一百三十九年左右,它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由盛轉衰也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孔雀帝國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國家,並且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統治者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創造了許多制度,完善了國家機器,同時又建立起了完善的官僚制度。

    帝國的統治者為了控制人們的思想,大肆宣揚佛教,將佛教定為國教,就連阿育王也十分信仰佛教,統治者為了擴大佛教對人們的影響力,培養派遣佛教僧侶們在國內甚至到國外宣揚佛教。

    同時,孔雀帝國也十分重視國內的農業設施以及生活設施的建設,比如孔雀帝國時期地方官員十分重視打井、開渠,為農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除此之外,他們也重視普遍發展人畜的醫療事業,保障人身安全。

    孔雀帝國時期,生產力與以前相比,也有非常大的進步。在孔雀王朝時期,帝國內部對於鐵器的鑄造和使用已經較為普遍了,農業也隨著灌溉事業的發展而發展起來,各個地方都紛紛開鑿了許多溝渠並且開挖水井用於灌溉和生活。

    此時期手工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孔雀帝國時期出現了地區專業性分化,一些地區以棉紡織品聞名。印度地區的棉紡織業已經有近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直到英國資本主義入侵之前,印度的棉紡織業一直在國家經濟中佔比較大。

    除了這些產業,孔雀帝國境內的造船、建築和雕刻等行業也有非常大的進步,當時這些手工業部門的發達以及勞動人民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的幸福生活,包括孔雀帝國的政治制度,這些使人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社會秩序也比較穩定,孔雀帝國也就自然而然的迎來了它的興盛期。

    三、孔雀帝國的衰亡

    阿育王是孔雀帝國時期一個非常著名的統治者,他在公元前268年至公元前232年統治了孔雀王朝,在阿育王統治期間,他征服了幾乎所有的印度次大陸地區。他也因此被許多人認為孔雀帝國乃至整個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

    阿育王統治時期是孔雀帝國的繁榮時代,在阿育王時期建立起了高度的中央集權制。在整個帝國境內使用了統一的貨幣並且推行統一的度量衡,同樣的,阿育王還重視道路修築,修建通往全國的重要交通道路。

    雖然此時孔雀帝國境內還沒有統一語言和文字,但是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接受了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佛教也在統治者的提倡下成為孔雀帝國的國教。然而依靠武力終不長久,由於孔雀帝國是阿育王依靠武力強制統一起來的,缺乏穩定的統治基礎,因此在阿育王死後不久帝國即告分裂。在約公元前187年,孔雀帝國的末代帝王大車王被手下一個將領所殺害,孔雀帝國最終宣告了滅亡。

    總而言之,阿育王是孔雀帝國時期一個非常著名的皇帝,孔雀帝國的滅亡不能全部歸責於他,只是孔雀帝國積攢的矛盾在他統治時期空前惡化,種種矛盾交織,最終導致了孔雀帝國的滅亡。

    他在位期間,為了最大範圍地擴充帝國版圖,阿育王人性中殘暴的一面在不斷的戰爭中暴露出來,他親自率領帝國大軍參與攻城戰爭,並且在攻下城池後還大肆屠殺城內的無辜百姓,引起了貧苦人民的不滿。

    根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阿育王在征服南部羯陵伽國的戰爭中,當地的百姓大約有10萬人被屠殺,並且還有15萬人遭到放逐,離開自己的家鄉。

    在阿育王擴大帝國版圖的戰爭中,有數以萬計的人民因為戰亂而死亡或者被放逐。在戰爭結束後,阿育王的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他的統治政策也有了十分重大的轉變,阿育王信仰佛教,他開始為自己之前在戰爭中暴虐而感到十分的懺悔,但是阿育王之前的惡行已經深入人心也已經引發了人們的不滿,因此即使阿育王在後來一改之前的暴虐惡性也改善不了人們對他的不滿,挽救不了孔雀帝國的衰亡。

    孔雀帝國的衰亡除了種種矛盾的惡化引起,還有一部分的經濟原因,孔雀帝國的衰落,其實與歷史上其他帝國的衰落原因並沒有太大差別,它們的滅亡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帝國在中央集權集中體現的財政收入瓦解了。

    以孔雀帝國為例,阿育王在位期間四處征伐將孔雀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了幾乎最大,同時也將孔雀帝國的發展推向了頂峰,但是由於歷史侷限性,阿育王並沒有將帝國內部的各種矛盾解決,這也為以後孔雀帝國的衰亡埋下了隱患。

    因此在阿育王死後,阿育王強有力的統治不復存在帝國也就分裂了。雖然孔雀帝國是中央集權制國家,但是由於孔雀帝國對監察官員十分嚴格,因此龐大的監察隊伍的建立和官僚制度需要非常多的薪資,孔雀帝國的財政支出也因此十分繁多,而孔雀帝國終究只是一個農業國家,這個國家的所有稅收都來自於民眾,因此這些繁重的開支自然也是由民眾承擔,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最終造成了人們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引發了社會的不安定,民眾起義不斷。

    結語:

    究其原因,上層建築作用於經濟基礎。

    孔雀帝國內部不合理的政治制度引起了經濟制度的落後,以農業稅收為國家主要收入在古代許多國家都十分常見,但是像孔雀帝國這樣一味地屯官屯將,長時間的戰爭再加上國家其他建設支出造成了國家財政入不敷出的現狀。

    即使古代民眾屈服於帝國的統治,但是如果國家的要求十分過分也是會激起人民的反抗的,孔雀帝國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不斷再加上底層民眾的起義,最終造成了孔雀帝國的衰亡。

  • 2 # Xiao胖2

    孔雀王朝(約公元前324年-約前188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因其建立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旃陀螺笈多趕走了希臘人在旁遮普的殘餘力量,逐漸征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其在位後期擊退了塞琉古王國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阿育王死後,他的兒子據地獨立,原來在帝國內處於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在南部宣佈獨立。孔雀王朝在恆河流域繼續維持統治約50年。約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普沙密多羅•巽伽所殺,孔雀帝國正式結束,該王朝是第一個基本統一印度的政權。

    (一)發展歷程

    (1)興起

    早在前5世紀中期,摩揭陀國就開始在頻毗沙羅王的帶領下興起,至阿闍世王在位時開始稱霸,隨後歷經希蘇那伽王朝和難陀王朝。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攻滅波斯帝國後,侵入了印度西北部。公元前325年,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約在公元前317年,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剎帝利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的青年,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擊敗了西北印度的馬其頓人的部隊,並宣佈了北印度的自由。之後他率軍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朝的統治,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為孔雀帝國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晚年篤信耆那教,後來拋棄王位出家,終於按耆那教的教義逐漸絕食而死。他出家後,其子賓頭娑羅(約公元前300-公元前273年)繼位。賓頭娑羅曾經鎮壓了呾叉始羅地區的人民起義,保持了帝國在北印度地區的統治。

    (2)鼎盛

    賓頭娑羅死,其子阿育王繼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原在西北地區擔任總督,在父親病重時回到首都華氏城。據佛教傳說,他在父王死後,殺了99名兄弟,才坐穩了寶座。 阿育王在位初期曾鎮壓西北地區的一次起義。按佛教傳說,他原是一個窮兇極惡的暴君,曾經專門挑選最兇惡的人設立“人間地獄”,去殘害人民。在正式即位後8年,阿育王征服了羯陵伽。據他自己所刻銘文的記載,在這一次戰爭中,羯陵伽有15萬人(畜)被擄走,10萬人在戰爭中被殺,還有若干倍於此的人死亡。從旃陀羅笈多至阿育王,經過三代人的經營,孔雀帝國至此達到了極盛階段。

    (二)政治

    孔雀王朝是一個君主專制的帝國。國王掌握著各方面的最高權力。國王決定一切最重要的政策,委任最重要的官員,有最高行政權;國王釋出的詔書和法令就成為法律,有最高立法權;國王是國家軍事行動的決策人和最高統帥,有最高軍事權;國王還審理重大案件,有最高司法權;國王派遣密探到全國各地,偵察官員和人民的行動,有最高的監察權。國王手下有一批顧問和官員作為輔佐。官員有三類:第一類是主管地方事務的長官,他們負責開修河渠,丈量土地,監督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管理獵戶,酌情給以賞罰;收稅並監督與土地有關的行業如伐木、採礦等;修治道路。第二類是主管城市的長官,他們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手工業、外僑、生死登記、市場交易與度量衡、產品檢查以及徵收什一之稅等等。第三類是主管軍事的長官,他們也分為6組,每組5人,各組分別負責海軍、後勤輜重、步兵、騎兵、車兵和象兵。

    (三)軍事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在位時,孔雀王朝有3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軍事力量已經十分強大。

    (1)軍制

    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國王有權擁有常備軍和接受貢奉。常備軍的特點,一是脫離生產,成為職業軍隊,退役後可得一塊份地;二是裝備與給養由國家提供。常備兵是國家軍隊的精銳。

    孔雀王朝時期,軍隊由六部分組成:

    一、摩羅,即職業軍隊或世襲軍隊,他們是常備軍,是國家基本武裝力量。據《亞歷山大遠征記》記載:當時印度民分七等,其中第五等級是士兵,人數僅次於農民,以從軍為職業,武器、馬匹概由國家提供。他們只打仗,平時訓練、玩樂,從國家領取優厚的薪餉,足以養活家人。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也記載有一種“國之戰士”,說他們饒勇善戰、子承父業。

    二、布利陀,即僱傭軍,他們戰鬥力強,但為利而戰。

    三、什列尼,即行會軍隊,由城市手工業者組成,以手工技術為軍隊服務,相當於後勤兵。他們服役期較短,實際上是一種民兵。

    四、阿密多羅,結盟的外國軍隊。

    五、密多羅,藩王或同盟者提供的軍隊。

    六、阿陀毗迦,指森林部落(野蠻部落)的軍隊,據說驍勇善戰,但不易指揮。帝國時期的兵力無準確的數字。

    (2)軍種

    孔雀王朝的陸軍有步兵、騎兵、車兵、象兵、工兵、輜重兵等兵種。

    步兵是數目最多的兵種,是軍中支柱。步兵有劍手、弓箭手、矛手,它們各又依其裝備不同被分為重、次重、輕、次輕四類。

    孔雀王朝的象兵很發達,戰象由野象訓練而成。捕捉的野象馴服後,對其加以操縱、轉動、前進、踐踏、殺害,以及與其他象戰鬥等7 個專案的訓練。象兵極有衝殺力,但在本時期以象作戰,效果大都不佳,均未能發揮威力,不僅未能衝亂敵陣,反而擾亂了自己的陣勢。其原因是戰象易受驚嚇,致使胡亂衝闖,不分敵我,皆受其害。

    (3)武備

    據《政事論》所載孔雀帝國的武備,達57種。依其作用可分為進攻類、軍械類、防護類三種。進攻武器中,最普遍使用的是弓箭和矛,矛長1.5-6 米不等。此外,屬進攻類兵器的還有大刀、劍、標槍、錘、戰斧、彈弓、手力投石器等。

    孔雀王朝重視弓箭,其弓箭大且強勁,弓長與持弓者身高相等,射箭時需坐在地上,以腳蹬弓背,方能拉開。

    槍兵一手持標槍,一手操盾。

    車兵由貴族充任,戰車由2馬、3 馬乃至4馬牽引,一乘戰車兵員為3 人或6 人,若3 人同乘,則1名馭手,2 名甲士,持弓或矛作戰;若6 人同乘,則2 名馭手、2 名弓箭手、2 名盾牌手,戰鬥激烈時,馭手也持標槍參戰。

    象軍為古代印度兵種,的一大特色。一頭大象配備弓箭手3 人,立於象背的廂中作戰,象倌坐在象頸上,手持刺棒指揮戰象的行動。

    騎兵的兵器是兩支長標槍,其所持之盾較小,其戰馬無鞍、蹬,馬背上僅有一塊方布。為控制戰馬,馬嘴上套有皮套,套中安有銅刺或鐵刺,馬嘴裡也安有嚼子,韁繩繫於嚼子兩端,一拉韁繩,馬嘴便會被刺疼,從而聽從指揮。

    (4)軍械

    孔雀王朝的軍械也頗為發達,《政事論》所載各種軍械達26種,可分為攻城器械和守城裝備兩類,攻城器械有各種投石弩炮、投石機、投石器木塔、攻城塔、破城槌、雲梯等。在守城裝備方面,有吊梁、釘釘的滾木、守望塔等。

    (5)軍事機構

    據《政事論》一書記載,孔雀帝國軍事機構共六部,由30名官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每部5人。第一部為海軍部,設艦隊司令;第二部是後勤部,主管運輸等事務,負責徵集糧秣,用牛隊運輸糧草與軍械,為軍隊提供擂鼓者、持鑼者、馬伕、機械匠等勤務人員;第三部主管步兵;第四部負責騎兵;第五、六部分別主管車兵和象兵。

    (6)薪俸

    孔雀王朝從各級軍官到士兵均有薪俸。據《政事論》記載,帝國時代軍人的薪俸如下:軍隊總司令官年薪為4.8萬帕那,軍隊司令官1.2萬帕那,要塞司令1.2 萬帕那,軍隊首長、象兵司令、騎兵司令與車兵司令各8000帕那,步、騎、車、象諸長官各4000帕那,軍醫、馭手、馴馬馴象者各2000帕那,甲冑監督1000帕那,訓練過計程車兵500帕那,吹喇叭者500帕那,象倌500—1000帕那,固定密探1000帕那,流動密探500帕那,引導密探的僕人250帕那。

    (7)軍事著作

    《政事論》是古代印度一部重要的著述。傳統認為它是孔雀王朝的開國功臣考底利耶所著,成書於公元前4 世紀末3世紀初。另有些學者認為,該書非考底利耶所著,其成書較晚,或雲公元1世紀、公元3世紀,乃至公元7世紀始成書。但該書的核心部分寫於帝國初期,是研究孔雀王朝時期社會狀況的珍貴史料。全書15卷,論及政治、經濟、法律、外交、軍事等內容,中心是討論治國安邦之策。它不僅討論了兵制、兵種、編制、薪俸、兵器、防禦設施等問題,也含有較豐富的軍事思想。

    (四)經濟

    (1)土地制度

    孔雀王朝時期,其土地制度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國有”土地,及國家所有和國王所有土地,包括山川林澤,礦藏寶物,荒田荒地,由國王抽調農民來進行耕種,並繳納稅務,可以得到一塊不可轉讓的份地;第二類即官吏及貴族佔有的土地,由國王賜予,免稅,但無權轉讓;第三種即帝國境內尚未開化的原始部落公有地和農村公社所有地。

    (2)奴隸制度

    依《政事論》所記載,孔雀王朝時期,奴隸、僱工、囚徒在農莊裡進行勞動,並有手工工匠生產工具,並有牧人管理耕牛,對奴隸等只發口糧,而手工工匠則同時發放口糧以及工資。而在同時期,古印度的奴隸制度也開始衰落,奴隸不僅有機會得到自由,而且出身雅利安人的奴隸,在為奴期間仍然是雅利安人。奴隸也可以保持自己父系的財產,並且打罵虐待的現象也得到了限制。

    (五)文化

    孔雀王朝時,印度沙門文化逐漸衰落下去,而婆羅門文化則逐漸重新佔優勢,並日益在印度人的行為處世、倫理觀念、價值評判上取得正統地位。與此相應,印度婦女地位所獨有的某些特點也於此時基本形成,印度父系文化觀念的強化始於此時。此時婆羅門立法家們對婦女所制定的清規戒律明確化、具體化,包括有很多法律內容的《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兩大史詩於這一時期最後成書,各種《往世書》、《法經》、以及婆羅門教最重要的法典《摩奴法論》也編定於這一時期。婆羅門教的這些權威經典對婦女一生的各個時期、婦女的義務和責任、婦女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等各方面,都作了非常明確、具體的規定。

    羯陵伽戰役對阿育王影響極大。在羯陵伽之戰結束後,阿育王轉變了原有的治國方針,放棄了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並致力於政治穩定和發展經濟文化。他採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不再向鄰國派遣軍隊,而是派去宣揚佛法的高僧,其本人的形象也變成了慈悲為懷的仁愛之君。阿育王不久宣佈佛教為印度的國教,下令在王宮和印度各地樹立石柱,開鑿石壁,將他的詔令刊刻在上面。他還召集了全國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編纂整理佛教經典,在各地修建了許多佛教寺院和佛塔。為了弘揚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大批使者和僧侶,到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去傳教。印度公主在去錫蘭(今天的斯里蘭卡)傳教時,不僅帶去了許多僧侶和佛典,還帶去了一枝神聖的菩提樹的樹枝,並親自種植在錫蘭。

    經過一番宣傳和使節往來,佛教不僅傳遍了錫蘭,而且很快傳到了埃及、敘利亞、緬甸、中國和世界各地。除了宣傳佛教,阿育王還採用了各種人道的統治方法,他建立醫院和政治保護區,修訂法律。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候使用。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三里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此外,為了向民眾貫徹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統治範圍內各地樹起許多石柱,刻上詔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獲得人民的支援。

    (六)種姓制度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在列國時代就因為不能適應階級分化新情況而受到廣泛的批評和衝擊,在阿育王時期又因其不利於帝國的統一而受到抑制,又因其不便容納外來民族而不為外來民族所接受(外來民族多信佛教)。為了適應形勢,婆羅門教法律文獻對種姓制度作了新的補充和解釋。四大種姓仍然留作種姓制的基礎,但同時承認了許多“雜種姓”。這樣,不同的職業集團、不同的部落或民族就可以被安排在這些雜種姓裡。《摩奴法論》第十章中對雜種姓作了許多說明和解釋。曾經侵入印度的波斯人、希臘人、塞種人等都被說成墮落了的剎帝利。

    《摩奴法論》中提到的雜種姓有幾十種之多。《摩奴法論》對於雜種姓產生原因的解釋是:諸雜種姓產生的原因在於諸種姓間的通姦、娶禁止娶的女子和放棄本業。

    《摩奴法論》規定了各種姓的職業,但允許高階種姓的人在不得已時從事較低種姓的職業以謀生,而嚴禁低階種姓的人從事高等種姓的職業。它要求各種姓的人在種姓內通婚。如果不得已而與其他種姓的人通婚,它只許高階種姓男子娶低階種姓女子,稱這為順婚;而反對高階種姓的女子嫁低階種姓的男子,稱此為逆婚。這些規定都是為高階種姓的利益服務的。

    (七)外交

    旃陀羅笈多在位期間,亞歷山大的部將塞琉古繼承了亞歷山大帝國在亞洲的大部分領土,並一度想恢復在印度西北部的統治。公元前305年,他領兵侵入印度,但是被旃陀羅笈多打敗。於是他把印度河以西的一些地方也讓給了旃陀羅笈多,旃陀羅笈多則送給他500頭象。雙方締結婚姻(誰娶了對方的兒女,有不同說法),維持和平。隨後塞琉古派遣使節駐在孔雀王朝首都華氏城。

    旃陀羅笈多的兒子賓頭娑羅羅繼續和塞琉古王國保持友好關係,印度國王與希臘公主聯姻,形成並鞏固了兩國的聯盟。希臘君主經常派使節到印度,這些使節長駐在孔雀帝國的首都華氏城。

    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也曾在他當政時派使節駐華氏城。

    (八)滅亡

    阿育王死後,其帝國開始分裂了,西北地區總督的王子宣告獨立,而帝國南部的半獨立狀態的安度羅也宣佈獨立,剩餘國土在維持了50年的統治之後,孔雀王朝為大臣沙密多羅•巽伽所滅,巽伽王朝建立。前75年,甘華王朝建立,領土僅限於摩羯陀地區,直到公元4世紀笈多王朝建立時,摩羯陀大多數時間都無聲無息。

    (九)帝王世系

    孔雀王朝國王世系(在位時份)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公元前322年-公元前298年

    賓頭娑羅: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72年

    阿育王(阿輸迦):公元前268年-公元前232年

    達沙拉沙: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24年

    三缽羅底:公元前224年-公元前215年

    舍利輸迦:公元前215年-公 前202年

    提婆伐摩: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95年

    薩塔陀拉:公元前195年-公元前187年

    巨車王:公元前187年

  • 3 # LHC否極泰來

    公元前324年,孔雀家族的旃陀羅芨多帶領印度河流域的人民發動起義,用武力把馬其頓人趕出了印度。 之後,他自立為王(即“護月王”)。公元前305年,旃陀羅芨多擊敗了入侵的塞琉古人,並將印度西北部的廣大區域劃入自己的版圖,建立起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孔雀帝國。

    雀帝國最為人熟知的統治者便是孔雀帝國的第三任君主一偉大的阿育王(又譯作“無憂王”)。 在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達到了鼎盛階段,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海外貿易也得到了極大發展。

    然而阿育王死後,孔雀帝國便逐步分崩離析。

    約公元前187年,帝國將軍普士亞密多羅殺死了帝國的末 科代君主布利哈德羅陀,建立了巽伽王朝,孔雀帝國不復存在。巽伽王朝以及之後的甘婆王朝的統治都很短 "暫。甘婆王朝滅亡後,北印度地區一直處於混亂和動 蕩的狀態之中。

    雖然南印度地區的安度羅和羯陵伽曾 經強盛一時,但是他們也沒能統一北印度地區。

  • 4 # 無知公子世無雙

    孔雀王朝 (Mauryan Dynasty)(約公元前324年公元約前185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國著名的奴隸制王朝[1],因其建立者旃陀羅笈多出身於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如果說中國的歷史是長期的國家統一、間隔短暫的分裂,那麼在印度則恰恰相反——是短暫的統一和長期的分裂。印度也有統一,但卻是文化的統一而不是政治的統一。孔雀帝國是印度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它標誌著印度的發展從宗教轉向了政治。這個帝國是如何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呢?

    孔雀帝國的建立與擴張

    公元前325年,旃陀羅笈多推翻難陀王朝,建立了一個新王朝。由於他出身在一個養孔雀的家族,王朝因此稱為“孔雀王朝”。在以後幾年裡,他穩步地朝西北方向擴大自己的統治,直到國家的疆域從恆河流域發展到印度河流域,並跨越了包括這兩條大河的三角洲地區。旃陀羅笈多的兒子頻頭沙羅征服了德干,而他的孫子、著名的阿育王則征服了羯陵伽——印度東部的一個強國。

    阿育王的統治

    阿育王的一生具有傳奇色彩。早年的阿育王崇尚武力征服,他透過血腥的戰爭征服了其他國家,建立起統一的帝國。約公元前262年,阿育王率軍進犯羯陵伽,並征服了這個國家。在這場戰爭中,被俘虜的羯陵伽人有15萬人,被殺的有10萬人。羯陵伽戰爭對阿育王影響極大,戰爭的血腥和殘酷使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迷惑。戰爭結束後,阿育王同佛教高僧進行了多次長談。在佛法的感召下,阿育王最終皈依佛教。在餘生中,阿育王不僅致力於宣揚佛教,還為老百姓做了許多的好事,如擴大灌溉工程、修築道路、建立醫院等。

  • 5 # 呆小萌落筆畫秋楓

    公元前6到前4世紀是印度大陸的“列國時代”,在這一時期裡,列國之間為了爭奪領土和霸權相互征戰不已。 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於公元前4世紀晚期征服了印度西北部,並留下總督和駐軍進行統治,造成這一地區持續動盪。公元前324年,孔雀家族的旃陀羅芨多帶領印度河流域的人民發動起義,用武力把馬其頓人趕出了印度。 之後,他自立為王(即“護月王”)。公元前305年,旃陀羅芨多擊敗了入侵的塞琉古人,並將印度西北部的廣大區域劃入自己的版圖,建立起印度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大帝國——孔雀帝國。 雀帝國最為人熟知的統治者便是孔雀帝國的第三任君主一偉大的阿育王(又譯作“無憂王”)。 在阿育王統治時期,孔雀帝國達到了鼎盛階段,社會經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海外貿易也得到了極大發展。 然而阿育王死後,孔雀帝國便逐步分崩離析。約公元前187年,帝國將軍普士亞密多羅殺死了帝國的末 科代君主布利哈德羅陀,建立了巽伽王朝,孔雀帝國不復存在。 巽伽王朝以及之後的甘婆王朝的統治都很短 "暫。甘婆王朝滅亡後,北印度地區一直處於混亂和動 蕩的狀態之中。雖然南印度地區的安度羅和羯陵伽曾 經強盛一時,但是他們也沒能統一北印度地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魯智深的綜合武力比武松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