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經外科胡溮波醫生
-
2 # 嬰幼兒心理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分離焦慮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論述:
一.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認知和依戀關係的發展
3-6歲這個年齡階段孩子的認知和思維處於前運算階段,這個時候孩子的觀察力是籠統分散不穩定的。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認知事物也以自我為中心,他不能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物,有的家長會覺得孩子這麼小就這麼自私,不為別人著想,這樣就冤枉孩子了,孩子並不是自私而是心理的發展讓孩子們這個階段是這樣生活的,這些都是孩子正常的反應。
剛去幼兒園的孩子,這個階段的依戀關係發展處於關鍵期,依戀,一般被定義為嬰兒和其照顧者 (一般為母親)之間存在的一種特殊的感情關係。它產生於嬰兒與其父母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是一種感情上的聯結和紐帶,也是人類適應生存的重要方面。剛去幼兒園的孩子強烈的依戀著“媽媽”,“媽媽”對孩子也會有依戀,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成長的需要,和“媽媽”的依戀關係也會由之前的強烈依戀到慢慢分離,進入幼兒園就是一個分離的開始。孩子出現焦慮的一系列反應都是由依戀到分離的過渡。
二.媽媽和孩子的關係:依戀型別和媽媽面對分離的感受和情緒
一般而言“媽媽”和孩子的依戀分為四種類型。依戀型別的劃分有一個實驗即陌生情境測驗,研究者邀請母親與兒童進入一間放有適當玩具的舒適的實驗室,當兒童安靜下來並開始玩玩具時,便有陌生人加入,以後,相繼有母親離去、陌生人與兒童相處、母親回來陌生人離去、母親離去兒童獨處等情境,兒童的反應用錄影帶進行記錄。
這個實驗中面對陌生人的加入、母親的離開與回來,研究者發現了兒童的不同反應:
1.安全依戀 ,這類兒童與母親在一起時能舒心地玩玩具,並不總是依附母親,當母親離去時,明顯地表現出苦惱。當母親回來,會立即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很快平靜下來並繼續玩遊戲。
2.不安全依戀,迴避型,這類兒童在母親離去時並無緊張或憂慮,母親回來,他們亦不予理會或短暫接近一下又走開,表現出忽視及躲避行為,這類兒童接受陌生人的安慰與母親的安慰沒有差別。
3.不安全依戀,反抗型 ,此類兒童對母親的離去表示強烈反抗,母親回來,尋求與母親的接觸,但同時又顯示出反抗,甚至發怒,不能再去玩遊戲。
4.不安全依戀,破裂型,在實際工作中還發現一些兒童的行為不符合以上三種類型的任何一種,且這些兒童曾有被虐待與被忽視的經驗,此類兒童對母親展現出冷漠。
其中安全型的依戀最容易完成分離,依戀型別的形成原因複雜這裡就不一一展開。孩子和“媽媽”的依戀關係是孩子面對分離,出現焦慮的重要原因。
不僅如此,“媽媽”和孩子分離時的情緒和感受也會影響孩子,這是由於“媽媽”和孩子長期處於共生狀態,孩子對媽媽的反應會非常敏感,“媽媽”的反應也是孩子行為的重要參照,如果“媽媽”也流露出難過、不忍或者不捨得分離的情緒,孩子就更難完成分離,也更不容易接受外界環境,即使外界的事物很吸引孩子,孩子也可能不自覺的為了照顧“媽媽”的情緒而不接受外界環境,“媽媽”的這種情緒也會對孩子有一個暗示,外界是不安全的;如果“媽媽”流露的感情是平靜的,溫和的,並鼓勵孩子去探索適應新環境,孩子就更容易融入新環境。
三.環境的改變:初入幼兒園
我們都知道熟悉的環境讓人感到安全,陌生的環境讓人多多少少有些緊張,孩子第一次接觸陌生的環境這種感受就會更加強烈,首先陌生的環境對孩子而言是未知的,孩子不知道這種未知是安全的還是不安全的,孩子本能上就會先逃避,幼兒園的新環境不僅僅有陌生的教室,陌生的老師,陌生的小朋友,還有陌生的規則,這些對小孩子都是很大的挑戰,面對環境的改變小孩子們的適應會更加困難,這時就需要父母更多的幫助。
四.孩子的氣質和性格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發現孩子一出生就會有他獨特的反應,有的孩子很安靜,很少哭鬧,有的孩子很好動,經常哭鬧,那麼這些都是孩子先天氣質的表現,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每種氣質型別的孩子都有他先天的優勢。
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孩子的一些小性格就會形成,孩子的這些小性格不僅僅和外界環境後天的教養有關,也和孩子的氣質有密切的關係。活潑的孩子可能適應起新環境就比較容易,分離起來表現就不會那麼痛苦焦慮,相對而言偏內向安靜的孩子可能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會相對慢一些,分離的時候也可能更加焦慮,哭鬧的更加厲害,一般情況下這些都是孩子們的正常反應,有些爸爸媽媽會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說你看隔壁家的紅紅,人家去幼兒園時怎麼那麼順利,也不像你這樣黏著媽媽,一直哭鬧。。。。。。其實這樣會讓孩子很受傷,認為爸爸媽媽不喜歡自己,覺得自己做的不好。孩子面對分離焦慮,氣質和性格都會有影響,不能單純地只看到孩子的行為反應,也要考慮到可能的原因。
以上是造成孩子分離時出現焦慮行為的可能原因,這些也只是普遍的原因,不代表所有的原因,確切的成因是因人而異的,還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分析。
回覆列表
孩子會出現分離焦慮症主要是因為孩子可能在生活中或學習中的壓力過大,從而導致孩子沒有辦法放鬆,從而長期處在一個精神高度集中的狀態中,讓孩子沒有辦法好好休息,畢竟孩子時期是發育最快的時候,如果沒有得到好好休息的話,對孩子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