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之靈
-
2 # 硯武
對於很多學生來說,英語就是夢魘一般的存在,耗費了大量時間,學習成績也沒有多大提高。近些年來,人們開始不斷質疑全民學習英語的意義,很多人提出了把英語作為選修課的設想,對現行的英語教育方式進行反思又成了一個熱門話題。
英語有用沒有用?對大多數學生來說,畢業後他們從事的職業和英語完全無關,也很少有使用英語的機會和場合,用整個學習生涯學習的英語毫無用處,繼而因為無用而忘個精光,這是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
我們英語推廣教育做的好嗎?從現實情況來看並不好,大多數學生都是為了應付考試,英語聽讀能力都很差,到社會上基本上無法正常交流。
英語重要嗎?英語很重要,我們需要進行文化科技的學習和交流,而學好英語對此非常關鍵,但這些領域需要的專業性很強的英語人才,我們泛泛培養的英語人才基本都滿足不了需求。
英語為什麼不能成為選修課?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哪一門課不比英語重要?對於絕大多數註定在中國生活的人來說,哪一門課都比英語實用價值更高,這些課都可以是選修,英語為什麼不能?
英語成為選修課會造成英語人才短缺嗎?絕對不會。物理化學是選修課,但是理科生就業率遠高於文科生,充分說明只要這個社會有需求,這個方面的專業就會成為熱門專業,熱門專業從來不缺學生報考。那些有英語愛好和天分的,比在全民體制下還可以減少更多不必要的競爭。
中國對英語專業人才有那麼大的需求量嗎?從現實來看,只有部分的職業和場合對英語有剛性需求。為了這部分的需求,我們有必要全民學英語嗎?有必要把它和語文數學並列嗎?有必要處處都用英語當標尺嗎?
很多專業領域,跟英語關聯並不大,卻被英語卡掉了很多在特殊領域有專長的人才。
對於多數學生來說,英語佔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讓學生根本無暇去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古人講:“術業有專攻”,讓一部分有英語天分和愛好的自主選擇學習英語,把其他學生解放出來,讓他們去發展自己的愛好和專長。而不是一擁而上,培養了一大批博而不精的人才,既加大了就業競爭,又得不到專業的人才。
回覆列表
如果不出大的意外,英語科目將成為變動最明顯的考試科目,將實現社會化考試,將實現多次考試。《決定》中提到了“全國統考減少科目”。外語應否成為被“減少”的科目之一呢?
我們對中國教育的基本判斷是:中國在大眾教育方面是很成功的,比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西方國家都成功。中國教育的問題主要在創新性優秀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教育在“一個都不能少”方面成績是巨大的;在“一個都出不來”方面問題是嚴重的。
我們對現行考試評價制度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的高考是世界上最公平的考試之一。雖然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完善之處,但高考在公平、公正方面問題不大。“不公平”不是進行改革的原因。經過30年持續的高考改革,高考的“高分低能”現象也已經不算普遍。高考在在為大學服務方面沒有大的問題,問題在於對基礎教育的導向方面。現行考試評價方式對基礎教育產生了兩個重要的負面導向作用,一個是衝擊了兒童健全人格的發展,幾乎摧毀了教育的“傳道”功能;一個是扼殺了兒童的好奇心和與生俱來的創造性,用外在的功利動機取代了基於好奇心之上的內在的探索和學習的動機,不利於兒童審辯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的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與“人的充分發展”是矛盾的。“世界冠軍”大多發展不夠全面。在“全面發展”問題上,我們需要對義務教育和後義務教育進行區分。在義務教育階段,需要強調“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強調培養具有必要道德、能力和知識水準的公民。在後義務教育階段,可以為學生留出更多的“充分發展”的空間。在義務教育階段,我們可以在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的前提下適當地強調“全面發展”,在後義務教育階段,為了使優秀人才能夠得到充分發展,我們需要更多地尊重孩子的個性和興趣,需要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更多的鼓勵,可以容忍甚至鼓勵一些人的“片面發展”,可以容忍甚至鼓勵一些“怪才”、“偏才”。
在語言學習方面,人與人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我的一些老師、同學和學生是非常優秀的人,但他們在外語學習方面並不具有天賦,他們的外語並不好。一般來說,女性的語言能力優於男性,所以諾貝爾科學獎中女性獲獎者很少,但優秀的女文學家和女政治家很多,如鐵凝、六六、流瀲紫(《甄嬛傳》作者)、默克爾、朴槿惠,英拉,特蕾莎·梅,等等。外語學習需要正視人的個別差異,忽視個別差異的教育,不利於傑出人才的成長。
個別差異不僅表現在能力和天賦方面,還表現在興趣方面。為了給優秀人才創造更好的成長條件,我們應儘量讓孩子做他願意做的事情。在後義務教育階段,可以給孩子更多的選擇,如果想繼續學外語,他們可以選學不同的語言。如果一些孩子不想繼續學外語,也不必勉強。可以允許孩子自己做出選擇。
真正在實際工作中用到外語的人是很少的一部分人,可能是很低很低的比例,可能10%,或者20%,而現在後義務教育階段學外語的比例是100%。如果在後義務教育階段允許10%的人不學外語,還有90%的人學。我看有80-90%的人學外語,對社會的發展不會有多大影響。
為了給優秀人才更多的發展機會,我們需要給高校更多的自主權。我們可以理解一些真正關心學校發展的校長和系主任希望自己的學生中多出幾個“世界冠軍”的心情,理解他們將這樣一些潛在的、不夠全面的“世界冠軍”招進自己學校的心情,理解他們將一些外語不夠好的潛在的“世界冠軍”招進自己學校的心情,在公開、透明地進行嚴格監督的同時,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的權力,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空間。
美國的“高考”——SAT是很好的考試,這麼好的考試,在美國大學招生中所佔的比例基本是三分之一。美國大學招生最重要因素是看你高中表現,即高中學業成績,佔到三分之一強。還有三分之一弱是看你其他方面的表現,包括文藝、體育,社會服務,等等。如果講科學性,中國的高考筆試試卷與SAT的差距非常明顯,這個筆試在招生中卻實際上佔100%,這是不合理的,這是需要改變的。
基於這樣一些考慮,我認為,英語應該是中考的必考科目,但不一定是高考的必考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