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木三rosewood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送宋朝的,宋朝輕軍事重文化和經濟,雖說宋朝的滅亡跟軍事薄弱有直接關係,它但卻是歷史上持續320年,是古代存世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GDP最高的一個朝代。

    政治方面

    設立了三司、宰執、樞密使三權互相制衡,最大化的平衡了當時的政治權力,使權力都高度集中在了皇帝手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也是從宋朝開始完善的。

    教育科技方面

    宋朝由於非常重視文人,興辦學校,只象徵性收取學費,女孩也要上學,有學識的女子會更受到尊重,對困難家庭學費都有免費扶持政策,宋人受教育程度很高,少有文盲,出現了生活四藝“插花、掛畫、點茶、焚香”,這四藝是必備素養。使用的傢俱也出現了正規的椅子,結束了華人席地而坐的歷史正式變為垂足而坐,器形簡約,結構合理,就是近幾年大家推崇的新中式傢俱原型哦!

    當時的文學水平,科技水平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歷史上有大量的科技發明,都是源自於宋朝。例如:航海術、冶金術、活字印刷術、火藥武器等等。

    經濟方面

    造紙術的發明,讓宋朝開始以紙幣代替銅錢。宋仁宗時期,中國宋朝的GDP佔到了全球的50%,人均GDP2280美元,這個數值約等於2006年的中國水平;南宋時的城市化率達到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最高(約為22%),相當於1980年代的中國城市水平。

    宋朝商品經濟發達,並解除了歷朝以來的“夜禁”,人們開始有豐富的夜生活了,今天的商業一條街、連鎖店、夜總會、劇院、24小時營業等都可以找宋朝找到源頭或雛形,這一點從《清明上河土》就可以看出各種生活休閒娛樂場所的多樣化。

    宋朝對外政策開放,對外貿易港口就有近20個,還興起了很多港口城鎮,有些專門劃出地盤讓做生意的老外安家,形成了南宋萬餘里海岸線上全面開放的新格局,興建運河連線港口,運輸更加便捷,並設立市舶司(功能類似現在海關)。這種盛況不僅唐代未見,就是明清亦未能再現。到了南宋時,有外貿關係的國家和地區就達到了60個以上,範圍從南洋、西洋直至波斯灣、地中海和東非海岸。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高宗末年,市舶收入歲達200萬貫,超過北宋治平年間歲入63萬貫,相當於兩倍多。

    完善的福利政策

    作為一個宋朝人,是幸福的。嬰兒從在母親肚子裡開始,直到生老病死,都能受到國家的福利政策關照。宋朝推行的《胎養助產令》裡說“禁貧民不舉子,有不能育者,給錢養之”貧民家中的嬰兒,宋朝政府會派人專門照顧,懷上嬰兒的婦女和腹中嬰兒享受宋朝國家法律保護,生下來後,政府還會每年資助貧困家庭的父母,如果因為無法養嬰兒而棄嬰,在當時是天理難容的大罪。遇到遺棄的嬰兒,宋朝政府會領養。史載最多時,一年各地政府收養的棄嬰、孤兒就有兩萬多人。

    宋朝除了對兒童,沒兒女的老人,孕婦給予政策上的幫助後,對於社會弱勢群體,比如殘疾人,窮人,宋朝政府也都會出錢扶助。甚至是對於乞丐,宋朝政府都會管他們的吃、住、看病,直到他們死亡。對於天災人禍發生時,宋朝政府各州各縣都置有“義倉”、“廣惠倉”等非常完善的應急設施。

    由此可見,宋朝為什麼一再在軍事上求和,宋朝有錢,用九牛一毛的賠償款換取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避免戰爭帶來的對經濟、人民的重創,也是一種策略。就是豪橫!

    宋朝高福利“收買”了人民,人民也從內心對政府高度忠誠。在宋朝的統治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忠臣,是世界歷史上忠臣數量最多的。當蒙古大軍無情的進攻時,文弱的宋人書生也都表現得異常頑強,都拿起了武器為國捐軀。蒙古大軍在征服亞歐各國時間非常短,而在滅南宋時,卻用了整整半個世紀。史書記載,在南宋滅亡後,許多城上依然飄揚著大宋的國旗,而在南宋亡了近十年後,蒙古軍隊才攻破飄揚著南宋國旗的不屈之城——四川凌霄城。

  • 2 # 送一樂

    《小雅·節南山之什》

    宋朝,跟漢朝比,無內亂;跟唐朝比,更舒適;跟明清比,更開放平和。宋朝是一個不太強大,但幸福感超高的朝代。

    《孝經圖》

    沒有一個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美。對於宋人來說,他們收穫幸福感的方式也十分簡單:

    春日案頭上的一枝芍藥;

    夏日消暑時的一方軟枕;

    出遊時的一把摺疊交椅;

    讀書閒居時的一爐篆香。

    這些簡單容易的小細節,就是宋人對生活最至深的愛與尊重。所以 他們的生活看起來總是簡簡單單,自在愜意。

    《女孝經圖》

    恐怕再也沒有一個朝代的人們,比宋朝人更愛花了。

    春天,不管是貴婦人的閨閣、士大夫的書房、富家翁的庭院,還是路邊簡陋的小店、出家人的禪房、隱者的案頭,都不約而同地在花瓶中插上幾枝時令花卉,把自己的小空間裝點得意趣盎然。

    《盥手觀花圖》

    宋代之前雖然也有插花,但一般只流行於宮廷與貴族家庭,或是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生活時尚,深入到尋常百姓之家。

    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

    《妝靚仕女圖》

    除了插花,宋人還有簪花的習慣,不論男女,不分貴賤,都以簪花為樂,正所謂“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對宋人而言,無論生活處境有多困窘,但似乎有花就夠了,這樣的快樂如此簡單、容易。

    《宋人人物冊》

    《春遊晚歸圖》描繪了一幅宋朝士大夫春日出遊晚歸的場景。

    從畫中可以看到,隨行的侍從裡,有一位扛了一把摺疊交椅在肩。仔細看交椅的椅背上,置有一個荷葉形的託首。

    《春遊晚歸圖》

    《揮麈錄》中記過一個與它有關的故事。清早五鼓,官員們等待上朝,這時臨安知府梁仲謨看到一些官員在交椅上打瞌睡,姿態十分可笑。

    正好有人向他推薦了一種交椅,“木為荷葉,且以一柄插於靠背之後,可以仰首而寢”,於是梁仲謨為這些官員們都置辦了一把,後來它就很流行了,但留存的實物非常罕見。

    《春遊晚歸圖》區域性

    因為宋朝官員上朝是站著的,如果皇帝事多,恐怕能站上兩個時辰。所以,等待上朝的這段時間難得休息。

    對宋朝士大夫來說,休息不僅要姿態得體也要舒適。交椅上小小的木質荷葉託首,正是他們在繁忙的政務中,可以獲得的小確幸。

    所以,一千年前的宋人就已經告訴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有各自的任務和使命,只有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也只有活在當下,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的意義。

    宋人的生活,寥寥清疏而又精緻素雅。一方床榻、一扇屏風、一隻香爐、一卷閒書,便足以應對世俗的煩憂。

    在《槐蔭消夏圖》中有兩個小細節非常值得注意,那位正在甜睡的文人,腦後枕的是一個軟枕。

    由於出土的宋代瓷枕比較多見,以致很多人都誤以為宋人用的都是硬枕,而且產生了疑問:硬邦邦的枕頭,能舒服嗎?

    這裡只能說,宋人最懂生活了。他們只是在炎熱的夏天用瓷枕,更清爽涼快。

    軟枕在宋代的使用很廣泛,宋人張耒有詩云:“燒香掃地一室間,藜床布枕平生事。”黃庭堅有詩曰:“茵席絮剪繭,枕囊收決明。”這裡的枕囊說的就是軟枕。

    畫中另一個細節是半袒著上身的文人,雙腳還搭在一個細長條的架子上,看起來十分悠閒自在。

    這個架子叫憑几,但宋人習慣地稱它為“懶架兒”,一個“懶”字道盡了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

    對宋代文人來說,身處名利場,即便俗務纏身,也要在夏日的樹蔭下,置一方榻,焚一爐香,頭枕軟囊,腳搭懶架兒,享受真正的生活。

    讀書畫畫、品茶撫琴、焚香點茶、簪花出遊,都是貫穿宋朝人生活的調味劑。

    宋人的生活,是一千年前的範本。今天已經到了二十一世紀,我們是否比宋朝人還懂得生活的意義?

    當我們心為形役,匆匆忙忙、灰頭土臉,這時我們

    再次回望宋朝的生活和美學,內心是否也有一絲慚愧?

    當我們被網際網路裹挾,二十四小時線上,身心俱疲時,能否像宋人一樣慢下來,找一個舒服的姿勢,享受片刻的安寧?

    生命就是閃耀的此刻。好的生活,不在遠方,就在此間;不在未來,就在此時。

  • 3 # 東家APP

    人們對宋朝的感覺似乎是愛恨交織的。在前後兩個強大的大一統朝代中,宋的存在像是一個孤島,有一點格格不入的味道。宋人的性格也奇怪,見過繁華,卻不怎麼惦記繁華,反倒迷戀起一些平凡又堅韌的玩意兒,也就是流行於兩宋,又在時間裡凝固為經典的宋朝瓷器。

    倘若我們以超然的心態去看待宋朝。這些看似玩物喪志的瓷器,後來又被西方人叫做“china”,一部中國史,一半在瓷器。宋朝瓷器的收藏熱如今一浪高過一浪,我們骨子裡最嚮往的寂靜與空白,都能在宋瓷裡找到審美源頭。

    對於吃飯,宋人吃得不多,想得多,乃至無形孕育出了一套成熟的飲食倫理。

    於是,人人都要有了吃飯的煩惱、吃飯的社交心理、吃飯的罪惡感。還有,如何第一次去酒樓吃飯,裝作經常去的樣子?什麼樣的杯子搭配什麼茶點?這些熱門問題恐怕要霸佔宋朝熱搜。

    宋人的思考恐怕還能更進一步:素食的意義是什麼?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吃飯?

    和今人對比,宋人的特別之處在於:他們是秉承了一種更為明朗的消費觀。消費使人變成更好的自我,使人燃起對平凡生活的一點兒無用追求。

    宋朝當然有完結的一天,而宋瓷的故事卻遠不會結束。

    如今的我們看宋人的吃吃喝喝,杯盤碗碟,就像是多年之後的沈從文在看雲時的心情,具體一點就是“大好河山”的感嘆,抽象一點就是“逝者如斯”的感想,心裡還有一點美麗的哀痛。

    飲食圖譜,從水上運輸開始訴說

    開封,中國古代第一個敞開型城市,12世紀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宋朝京都東京汴梁城

    卞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條動脈河流橫貫汴梁城,開封至此成為“天下之樞”“萬國鹹通”。這個集合了政治與文化功能的城市,人口大約在150萬,更是碾壓了漢唐的長安人口十倍不止。為了服從經濟發展的需要,城市結構衝破了傳統的裡坊制。汴城內外街巷遍佈店鋪,臨街多為二層、三層酒樓、茶肆,店鋪後面有市民的住宅,這無疑是中國歷史上都城佈局的重要轉折點。

    這座城市的璀璨,要說是上帝給的運氣,不如說是人為的壯舉。

    沒有汴河就沒有汴梁城的繁華。便利的水上交通,高額的貿易差,激發起了南方商人的鬥志欲。南方的物產源源不斷地湧入這座城市,東南產的大米,南方的蛤蜊、車螯,長江流域的柑橘,嶺南閩廣的荔枝……

    人類學家西敏司認為,“當奢侈品開始為相對富裕的平民所使用時,它就變得更加多元,更加分化”。

    南方商人賺的盆缽體滿,他們逐漸發揮出自己的巧思,保證魚蝦在長途運輸中不變質,“賣生魚則用淺抱桶,以柳葉間串,清水中浸”,而在保持水果新鮮度的問題上,用加工的方式處理,“南人取其肉,糖飴漬之, 寄至北中作果。

    充分的食材,碰撞出一場場激情的菜譜,隱約勾勒出北宋時期的飲食圖譜。這些平和的人口流動,餵養著一種文化的情誼暖流,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故事從白晝到夜晚都在發生。

    《清明上河圖》中段汴河漕船部分

    那不是一個國立強盛,足夠笑傲群雄的朝代,卻是一個精神和生活最為富足的時代。

    有人總結,“宋朝是一個在食物模式上寬宏大量的時期,南方族群的不同口味影響了漢人,而不斷擴大的貿易、商業和專門化農業也拓寬了食物的選擇,美食與品評之風在繁華的都市中盛行。”

    你且去北宋的市集上轉轉,生雞活鴨,小魚小蝦,每一樣食物,都是大宋土地上長的,每一樣都是費盡心機地來到你眼前,每一種食物都值得細嚼慢嚥。

    你問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想必只有在宋朝才能得到解答。

  • 4 # 訪古客

    宋朝人美好的一天從起床開始。在宋朝,寺院僧人充當著人工鬧鐘。五更時分聽到清脆的木魚聲,你就知道該起床洗漱了。宋朝人刷牙用“刷牙子”,外形和現在的牙刷差不多。洗臉用“麵湯”,集市上就有賣的。洗漱過後就可以上街吃早茶了。在宋朝,普通百姓早上不開灶,花點錢就可以在街上買到灌肺、炒肺、粥飯之類的早點,豐盛程度可以跟現在的廣東早茶媲美。吃完早餐突然內急也不用擔心,宋朝的公共廁所繫統很健全,你在街邊就能上個舒心的廁所。擦屁股就有意思了,作為不能用貴重的紙擦屁股的宋朝人,木棍、石頭、樹枝這些工具你可以隨便選哦,涼涼的,很貼心。卸貨後一身輕鬆,就可以運動運動了,宋朝時期流行蹴鞠和捶丸,類似於現在的足球和Golf。接下來就是午飯時間。《東京夢華錄》記載,宋朝的美食有王樓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筍威餛飩、灌漿饅頭……這裡堪稱吃貨的天堂。《清明上河圖》裡描繪了一百多棟房子,經營餐飲業的店鋪就佔了近一半。吃完午飯有點困了怎麼辦?那時宋朝人還不重視午睡,所以,睡什麼睡?起來嗨!下午你可以聽歌、喝茶、逛花園。宋朝的瓦舍勾欄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娛樂場所,在這裡,你可以聽說書、小唱、雜劇、看雜技、皮影、舞蹈。不喜歡去瓦舍勾欄的,也可以找個茶館喝喝茶,聊聊十二星座。宋朝的星座研究已經相當深入,蘇軾他老人家就是星座的狂熱愛好者,硬是將自己所屬的摩羯座黑了個體無完膚。宋朝交通也很便利,如果你想去更遠一點的地方玩,你可以租馬或者租馬車。到了晚上,可以乾的事兒那就更多了。宋朝解除宵禁,夜生活豐富多彩,你可以去夜市鬥茶、填詞作畫,附庸風雅。如果餓了,街市上到處都有賣晚餐的小攤。好了,玩完一天該回家休息了。用腳湯洗完腳,你躺在床上回想這一天的經歷,哎呀,生活真是美好。

  • 5 # 浩然文史

    《清明上河圖》中的生活場景

    《清明上河圖》中的生活場景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技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其民間的富庶也遠超過唐朝。但是宋朝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是什麼樣的呢?官方對民間社會生活的文獻記載較少,但是我們可以從宋朝的畫中瞭解當時的生活。在宋畫中,不僅包含了畫家有意識所描繪的影象資訊,同時也包含著畫家無意識中所透露出來的“社會生活痕跡”。那麼,就讓我們從宋朝的畫中,去遇見當時的社會生活吧。

    一、寵物不僅僅是現代社會的專屬。

    現在,有很多人都養有寵物,比較常見的就是狗和貓,還有一些人會養一些奇特的小生物。我們如今把這些小動物們當成親人來對待。而在很久之前,那時候的人們馴養動物則大多數是因為它們有用。比如,貓有可以捕捉老鼠的技能,而狗則可以看家護院,以及幫助人們狩獵。那時候的人們不像現在的我們一樣,有閒工夫養一隻寵物來爭奪有限的口糧。

    《簪花仕女圖》中的寵物犬

    在唐朝,小型觀賞犬就已經成了貴婦圈的寵物,周昉在描繪唐朝貴婦生活的《簪花仕女圖》中便畫了兩隻小巧玲瓏的寵物犬。在唐朝,還只是有一小部分人有能力飼養名貴的寵物。但是到了宋朝,民間養狗的現象就很常見了,城市中還出現了專門的寵物市場,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開封府的大相國寺,“每月五次開放,萬姓交易,大三門上皆是飛禽貓犬之類,珍禽奇獸,無所不有”。市場上還有貓糧、狗糧出售;南宋周密《武林舊事》中,“小經紀”條羅列了杭州城中的各種小商品與寵物服務,有宋史研究者認為,“改貓犬”可能是一項給寵物貓、寵物犬的美容專案。關於寵物的繪畫則有毛益的《萱草遊狗圖》和《蜀葵戲貓圖》;宋佚名的《秋庭乳犬圖》和《富貴花狸圖》等。同時,宋朝的人也會給寵物起名字,比如陸游的“粉鼻”“雪兒”“小於菟”之類的,他還寫了好幾首詩“贈貓”。人們給寵物貓起名字,大概就是將貓視為家中成員了。

    《富貴花狸圖》中的狸貓

    不過相比而言,那時的貓地位似乎要高於狗。文獻中關於宋人飼養寵物狗的記載比較少,不過,無論是富人的寵物貓還是犬,都是比較珍貴的品種。宋朝最名貴的貓叫“獅貓”。相傳,秦檜的孫女就養了一隻,對它甚是寵愛。養寵物是當時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二、宋朝兒童的玩具。

    據考證“玩具”一詞產生於宋代,在南宋《夢梁錄》中記載:杭州人家給孩子“抓周”,會擺上“父祖詔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翦、升斗等子、彩鍛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然後“置得周小兒於中坐,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供孩子“抓周”的物件中就有玩具。我們現在每年都會有兒童節,在宋朝時每年則有一個“玩具節”,那就是乞巧節。在這一天,各種神奇巧妙的小玩具都會上市。《東京夢華錄》中載:“七月七日,(東京)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

    磨喝樂

    在李嵩的《貨郎圖》中,我們可以一窺宋朝玩具商品的豐富。貨郎的人物形象,也是從宋朝開始才進入畫家的視野。在李嵩的《貨郎圖》中,必見幾個歡笑的孩童圍著貨郎。玩具的豐富,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歡樂。

    《貨郎圖》(區域性)

    上面所提到的“磨喝樂”可能是宋代兒童最喜歡的玩具了,那麼它是什麼呢?其實,“磨喝樂”就是宋朝的“芭比娃娃”,名字來自於梵文,“磨喝樂”是它的音譯。“磨喝樂”通常都在乞巧節期間大量上市。據記載,宋代的“磨喝樂”用土木材料製成,身體、手足、毛髮栩栩如生,還配有漂亮的迷你服裝。而且,它可能還有固定的造型,以男女童子手執蓮花、蓮葉為特徵。另外一種盛行於民間的泥娃娃叫作“黃胖”,它和“磨喝樂”有相似之處,同時也有差異,比如上市的時間和造型的不同。二者也就從不同的方面滿足了孩子們的需求。當時的市民,以從容的心態和欣賞的目光看待兒童乃至成人的玩具。可見當時社會的富足與閒適。

    三、宋朝的城市以及夜生活。

    提到宋朝,最令人激動的就是城市和夜晚了。《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城市畫面與今天的城市極其相似。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城市景觀與城市制度,比如臨街開設的商鋪、繁華喧鬧的街市、徹夜不打烊的酒家、豐富的城市夜生活、供公眾遊樂的城市公園、服務於市民的城市“夜總會”,並非自古皆然。對於生活在宋朝之前的人們來說,這幾乎都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宋朝便開始形成了這一富有近代色彩的城市形態。

    唐朝長安城的整體格局是非常方正的,規整的街道筆直如削,以直角交錯,將城廊分割成格子一樣的“坊”(居民區)和“市”(商業區)。整個城市格局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棋盤。白居易的詩歌形容長安城“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同時,城市還受到政府的嚴格管制。與“坊市制”相配套的還有一項“夜禁制”。在規定的夜禁時間,居民是不允許上街溜達的,若有發現,即為“犯夜”,就要承受相應的懲罰。(特殊情況下比如公私急事或者有急病還是可以申請開啟坊門的)。在元宵節的時候會有三天不禁夜,謂之“放夜”。

    唐長安城鳥瞰圖

    到了宋朝,北宋開封城的城市形態就已經沒有唐代長安城那麼工整了,因為政府修建城牆時遷就居民,城牆修的有些歪曲,城市內的街道也不在一味追求又平又直,斜街、斜巷可見,沿著穿城而過的汴河,則自發形成了一條斜斜的臨河大街;一格一格封閉起來的坊市也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通八達的開放性街道。最晚在宋仁宗黃祐年間,開封的街坊制度已經被官方徹底廢除。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京

    關於宋朝的夜禁制度,不同學者也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即使夜禁制度仍然被保留了下來,但它的限制的時間和嚴格程度,都是有所減弱的。這促使宋代城市出現繁華的夜市,城市居民也開始獲得豐富的夜生活。基於市民的夜生活,宋代的城市開始出現了街燈、橋燈、路燈等公共照明,以方便夜行之人走路,商鋪的廣告燈牌,也在夜晚明亮閃爍起來。

    四、宋朝市民娛樂活動。

    《清明上河圖》中的瓦舍勾欄

    宋人遊玩的場所,莫過於瓦舍勾欄。在《清明上河圖》中都有表現。同時根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東京有瓦舍近十座,規模最大的瓦舍內設“大小勾欄五十餘座”,而最大的勾欄“象棚”居然“可容數千人”。南宋杭州的瓦舍,數目上遠遠超過了東京,《夢梁錄》說“其杭之瓦舍,城內外合計有十七處”;《武林舊事》記載的杭州瓦舍有二十三個;西湖老人《繁勝錄》則收錄了二十五個瓦子的名字,“惟北瓦大,有勾欄一十三座”。《繁勝錄》中還詳盡介紹了杭城瓦舍勾欄日夜表演的各類文娛節目和知名藝人:

    說史書:喬萬卷、許貢士、張解元;

    作場相撲:王僥大、撞倒山、劉子路、宋金剛;

    小說(說書):蔡和、李公佐、女流史惠英、小張四郎;

    勾欄合生(藝人應要求現場“指物題詠”):雙秀才;

    使棒作場:朱來兒;

    教飛禽:趙十七郎;

    舞番月:張遇喜;

    影戲:尚保儀、賈雄;

    踢弄:吳全腳、耍大頭;

    文史君說

    宋代政治制度上的開放,統治者的寬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市民階層的擴大,推動了宋朝社會生活的變化,而宋朝的開明和溫和,無論放在哪個時代來看,都很令人嚮往。透過宋畫,我們有幸能夠體會到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畫中所描繪的事物,體現了宋朝市民觀念的變化。在宋朝繪畫作品中,隨處可見的是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同樣也是這個朝代暖人的溫度,給人無限的遐想。

    參考文獻:

    1、周密:《武林舊事》,中華書局 1991年版。

    2、吳自牧:《夢粱錄》,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上海古籍出版社 1956年版。

    4、脫脫等:《宋史》, 中華書局 1985年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提個問題,當年在學校的時光欺負你的同學們現在你都知道他們怎麼樣了?一起討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