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坦克世界沒有列入這型坦克的原因是這型坦克只是一個設計概念而並沒有裝備使用過。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坦克的設計者就是大名鼎鼎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創造者德米特里-門捷列夫的次子瓦西里-門捷列夫。他自幼對軍事有興趣,1903年進入海軍工程學校學習,5年後在涅曼斯基造船廠任設計師。
從1911年開始,瓦西里-門捷列夫開始著手設計一種“誰也沒見過的,攻守兼備的移動堡壘”。值得注意的是,俄國此前從未有人提出相似的概念,當時也沒有任何的招標專案,一切都是這位“海軍工程師”利用業餘時間自主設計的。1911-1915年之間,門捷列夫憑藉自己所學知識,充分借鑑在造船廠修習到的設計經驗,獨自完成了坦克的大部分設計。
按照最初的設計,這是一種重達173噸的超重型巨獸(充分借鑑了艦艇設計)。戰車全長11米、寬4.4米、高2.8米,看上去就是個長了履帶的方盒子。
其所用的主要火炮就是海軍的120mm凱恩加農炮,炮管從車體前部伸出,可以在左右16度的範圍內瞄準。如果超越這一角度,就只能轉動車身了。此外,車頂還有一個“升降式”的機槍塔,內建一挺馬克沁機槍。
在裝甲防護上,設計師深受“大艦巨炮”思維的影響,十分重視防禦。車身外側敷設有很厚的艦用裝甲鋼,僅側面裝甲就有100mm厚,正面更達到了150mm厚達到了比肩二戰坦克防禦的水平。
行走裝置門捷列夫採用了6對負重輪的履帶式設計,車輛的懸掛系統還採用了十分新穎的氣動懸掛,可以透過調節懸掛氣壓大小控制車身高度。甚至在遭遇地方重火力襲擊時,還可以透過改變離地間隙,直接“蹲”在地上。以此來保護行走裝置的安全,同時還能增加射擊的穩定性。
坦克發動機則採用一臺250馬力的水冷發動機,與火炮一樣,這臺發動機也是從海軍的潛艇上直接搬過來的。發動機位於車身的後方左側,發動機正前方的油箱可以儲存足夠行進50公里所需的燃油,坦克最大速度可以達到24.8km/小時。
按設想,這樣一輛龐然大物,需要8個人才能駕馭的了。包括:車長、駕駛員、技師、機槍手、炮手以及三名裝彈手。其中裝彈手還得兼職瞭望工作,觀察車身周圍的情況,並彙報給車長。
無疑,門捷列夫是受到了“陸地戰艦”思想的影響,設計出的坦克又大、又重、又笨,是它的致命弱點。因此,它的設計方案當時的俄國政府不感興趣,認為成本太高和坦克過於笨重。所幸“門捷列夫”坦克僅停留在設計階段,如果真要製造出來,這個170噸的“鋼鐵巨無霸”也肯定只有進入“戰車博物館”的份兒。
我覺得坦克世界沒有列入這型坦克的原因是這型坦克只是一個設計概念而並沒有裝備使用過。
首先需要介紹一下,坦克的設計者就是大名鼎鼎化學元素週期表的創造者德米特里-門捷列夫的次子瓦西里-門捷列夫。他自幼對軍事有興趣,1903年進入海軍工程學校學習,5年後在涅曼斯基造船廠任設計師。
從1911年開始,瓦西里-門捷列夫開始著手設計一種“誰也沒見過的,攻守兼備的移動堡壘”。值得注意的是,俄國此前從未有人提出相似的概念,當時也沒有任何的招標專案,一切都是這位“海軍工程師”利用業餘時間自主設計的。1911-1915年之間,門捷列夫憑藉自己所學知識,充分借鑑在造船廠修習到的設計經驗,獨自完成了坦克的大部分設計。
按照最初的設計,這是一種重達173噸的超重型巨獸(充分借鑑了艦艇設計)。戰車全長11米、寬4.4米、高2.8米,看上去就是個長了履帶的方盒子。
其所用的主要火炮就是海軍的120mm凱恩加農炮,炮管從車體前部伸出,可以在左右16度的範圍內瞄準。如果超越這一角度,就只能轉動車身了。此外,車頂還有一個“升降式”的機槍塔,內建一挺馬克沁機槍。
在裝甲防護上,設計師深受“大艦巨炮”思維的影響,十分重視防禦。車身外側敷設有很厚的艦用裝甲鋼,僅側面裝甲就有100mm厚,正面更達到了150mm厚達到了比肩二戰坦克防禦的水平。
行走裝置門捷列夫採用了6對負重輪的履帶式設計,車輛的懸掛系統還採用了十分新穎的氣動懸掛,可以透過調節懸掛氣壓大小控制車身高度。甚至在遭遇地方重火力襲擊時,還可以透過改變離地間隙,直接“蹲”在地上。以此來保護行走裝置的安全,同時還能增加射擊的穩定性。
坦克發動機則採用一臺250馬力的水冷發動機,與火炮一樣,這臺發動機也是從海軍的潛艇上直接搬過來的。發動機位於車身的後方左側,發動機正前方的油箱可以儲存足夠行進50公里所需的燃油,坦克最大速度可以達到24.8km/小時。
按設想,這樣一輛龐然大物,需要8個人才能駕馭的了。包括:車長、駕駛員、技師、機槍手、炮手以及三名裝彈手。其中裝彈手還得兼職瞭望工作,觀察車身周圍的情況,並彙報給車長。
無疑,門捷列夫是受到了“陸地戰艦”思想的影響,設計出的坦克又大、又重、又笨,是它的致命弱點。因此,它的設計方案當時的俄國政府不感興趣,認為成本太高和坦克過於笨重。所幸“門捷列夫”坦克僅停留在設計階段,如果真要製造出來,這個170噸的“鋼鐵巨無霸”也肯定只有進入“戰車博物館”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