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沅汰

    這個假設是個偽命題,春秋五霸哪個國家再鼎盛也不可能統一天下。歷史的程序有其規律,不可能隨著人的意志為導向改變節奏。

    從上古原始社會截直到問題裡提到的春秋時期就沒有過真正的統一天下。統一天下是綜合體系的一統,而不僅僅是把所謂天下的地域歸於一國一人治下就叫統一。實際上真正的統甚至可以說不在都不在秦,而在漢。因為秦雖然在疆域上、體制上、制度上、文化上都看起來是統一了,但是這種劇變對於六國來說心理上很難接受,所以秦被顛覆。一直到了漢代,經過時間的洗煉,有了接受的過程中國才在心理上真正統一。

    秦統一都要奮六世之餘烈,更何況是春秋時期那些短暫稱霸的霸主們。統一是需要多方面準備的,不是靠打幾仗屈人之兵、奪人之城就能統一。

    原始部落時期只有共主,早期王朝的夏、商也只是以中原為核心將王朝範圍擴大。夏和東夷就一直征戰不斷,夏也曾失祚,後來少康復國。從出土的甲骨刻辭看,殷商時有許多的方國。這些方國和商並不是完全從屬的關係,有商一代也是四方征戰不斷。

    到了西周,以宗法制為核心而封土建邦,最大的弊病就是封建制的施行會讓周王朝自己一步步衰落,而邦國的勢力卻越來越大,後來到春秋時期,周王室名存實亡,類似於平王卿士的小霸鄭國都能代掌國政,更別提後來真正稱霸的“春秋五霸”。

    但是有稱霸的能力不代表就能統一。統一不符合當時的社會心理,太過超前。統一的話,首先就要滅了周王室,這在春秋時期是不可以想象的事,必然會被視為眾矢之的,會死得很快。最近讀《左傳》,春秋時期的尊王攘夷,親親恩上的思想非常明確。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靠的就是尊王攘夷,因此諸侯才會甘心驅從。當時諸侯國多如牛毛,如果齊桓公跳出來說要取而代之,那麼天下諸侯國立刻就會群起而攻之。或者齊桓公想要取代周王室,不管天下同不同意,諸姬姓國都不會同意。

    那麼問題就又回到了原點,春秋時期的土壤並不適合一統天下的成果。

  • 2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首先,咱先看五霸中究竟那幾個有這份實力。

    第一個齊桓公,有沒有統一天下的可能,老實說:沒有。第一,齊桓公沒有戰勝過楚國。第二,齊國也未能讓晉國臣服。齊桓公勢力所及,僅僅是東到大海、西到中原,南到蔡陳、北到燕這麼一個範圍而已,所以齊國統一天下,是完全沒有可能的。

    第二個宋襄公,那就更次了,僅有衛國、曹國和邾國等幾個中小國家願意表示一點服從而已,談仁義可以統一天下,幾乎就是個笑話。

    第三個秦穆公,也沒有這種可能。因為當時的秦國,一打不過晉國,二打不過楚國,唯一的勝利,來自於對西方戎人的勝利,秦國的開闢國土千餘里,所謂稱霸西戎,主要是在陝西、甘肅這塊地方。

    第四個晉文公、第五個楚莊王,準確地說是晉國和楚國。在真實的春秋史中,這兩個國度是真正的霸主,晉國的強大,起自晉獻公時期,“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取得了在山西地區的強國地位。之後晉文公繼位,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又先後在餚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兩次大敗秦國。晉景公時,在鞌之戰中大敗齊國,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甚至一度攻入楚國本土 。晉厲公繼位後,又連續打敗秦國與楚國,復霸天下。晉悼公時,更是國勢鼎盛、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

    換句話說,如果晉國在春秋時期取代周天子,建立一個以晉為首的邦聯制國家,就如同此前夏商周那樣的模式,我以為是完全可以的。只是願意不願意這麼做而已——可惜的是,晉國沒有解決內部的權力紛爭問題,沒有一種類似近代英國立憲制的制度來取代這種權力爭鬥,最終變成亡國的內訌,一分為三,成了戰國時期的魏韓趙。

    試想,假如當時就實行類似選舉的制度,那麼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就沒必要透過權力爭鬥殺個你死我活,全晉的大夫一起投票,得票最多的卿上臺執政,那麼所謂的三家分晉就不會發生。而團結起來的六卿,實力完全足以吞秦、滅齊、破楚,一統天下。

    自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楚國。倘若楚國能打敗晉國,那麼楚國就能把中原諸侯全部消滅,建立一個楚朝。那就是一個君主和若干權臣共治的帝國,與秦不同的是,楚王沒有必要焚書坑儒來確定自己的權威,也無需實行強權政治。楚朝依舊會用楚國的傳統文化、至少加一點中原文明來實施管理,也就是說,會是一個龐大的侵略色彩濃重的帝國——大家看看沙俄的成長史就明白了,楚國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一個古典版沙俄帝國(楚國是諸侯中滅國最多的,唐國、鄧國、申國、息國、江國、黃國、陳國、蔡國乃至於後來的魯國、越國,都為楚所吞併,宋國的滅亡也是楚聯合魏、齊所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SUV與轎車如何選擇?哪種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