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黑V白D
-
2 # 東方易達安成
回答: 宇宙廣擴象個球,
能量最大靠心走!
目前科學未起名,
絕對不變就是它!
科技財團共開發,
樣樣都有碩果成!
有志同道合者,再深入研究共商!
-
3 # 小火鍋神秀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十分的好奇,因此特意收集了一些資料,如果回答有不正確的地方還希望大家多多海涵。
對於問題所問,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我只能說不敢回答,誰也不知道,若是真要回答,那必須加一個限制條件,那就是我們已知的行星當中,對我我們所未知的,誰也不知道還會有什麼。
對於我們人類目前已知的宇宙而言,最大的行星大概就是編號為HD 106906 b的行星了,這顆與地球隔著300光年遙遠距離的星球被認為是不應該存在的,他的質量太大了,甚至於它被科學家成為進化失敗的恆星。
他的質量足足是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十一倍,木星有多大?看看下面的圖就知道了。試想一下把十一個木星揉在一起的樣子。在和地球比較。
而其實,真正使人疑惑的是他的軌道半徑,距離自己所環繞的恆星足足有650個天文單位,這是什麼概念?人們規定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為一個天文單位,距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不過三十個天文單位,六百五十個天文單位的存在使得所有科學家疑惑不解,當然,它代表的只是系外行星,一般而言,系外行星指的是位於距離地球5000光年之內的天體系統中。
說完這個,我們談第二個話題,人類發現的是太陽嗎?這個問題我想應該問的是,人類發現的最大星體是太陽嗎?很顯然太陽很大,但不是最大的,在比對最大的之前,我們先看看太陽有多大,我們以木星舉例。
由此可見,在我們眼中龐大的木星在太陽的眼裡是在是不值得的一提,但是,在人類已知的星體當中,太陽也成了不值一提的存在。
在人類目前發現的星體中,體積最大的是盾牌座UY、質量最大的是R136a1。
136a1是一顆藍特超巨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 這顆恆星的質量估計是265太陽質量 。他的亮度則是太陽的870萬倍。
不得不說,他真是一顆美麗的星體。那麼從體積方面,他怎麼看呢?
如果,136a1的體積已經讓你吃驚了,那麼以體積第一的盾牌座UY(英語:UY Scuti)又是怎麼樣的?,這是一顆位於盾牌座的紅色特超巨星。這顆恆星是至今人類已知體積最大的恆星。他到底有多大?我們習慣的用圖來說話。
或許圖片表達的不是很明顯,那麼從資料的角度來說,雖然盾牌座UY的質量只有太陽的32倍。但是它的體積,卻是太陽的210億倍,沒看錯,二百一十億。
而這僅僅是人類發現的,至於人類未發現的還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
4 # 布丁的美好時光
首先我覺得,問題題設應該說清楚,畢竟有直徑和質量兩個引數可以冠以最大的稱號。
先來說說直接最大的行星。無圖無真相,上張圖。
上面這個大號的玩意是現在發現最大的“行星”,之所以打引號是因為還未確定它的性質,科學家還未確定它是不是一顆失敗的恆星-褐矮星。好了,說說它的引數,直徑為木星的6-7倍,上下有約2.5的誤差,質量估計超過木星20倍,它能長這麼大可能與它還是一顆新生的天體有關,還處於一種未完全穩定的狀態,周圍圍繞的氣體和塵埃很厚,等有一天它完全穩定下來,直接會比現在小不少,但質量還會增加。
目前記錄在案的質量最大的行星是DENIS-P J082303.1-491201 b,質量估計是木星的29倍,同上,這顆行星也還沒有確定其性質。
下面說恆星,太陽只是宇宙中很普遍的G型主序星,其直徑139.2萬公里,是地球的109倍,質量為地球的33萬倍。
目前直接最大的恆星為盾牌座UY,直徑超過太陽的1700倍,如果把它放到太陽的位置,它的體積將越過木星軌道。圖為哈勃太空望遠鏡2015拍攝的盾牌座UY的影象。
質量最大的恆星為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科學家測定的R136a1,為太陽的265倍。歐洲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拍攝的蜘蛛星雲R136的影象,這個星團存在十幾顆以上的150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怪物恆星,其中R136a1位於影象正中,它的右邊是R136a2。
-
5 # 火星一號
根據定義,行星本身不會透過核聚變發光,它們都繞著恆星運動。行星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類地行星,其主要成分為金屬和矽酸鹽岩石,核心是由金屬構成,表面覆蓋著呈現固態的矽酸鹽岩石;另一類是類木行星,其組成與恆星相似,主要成分為氫和氦,表面沒有固態的矽酸鹽岩石。由於星雲主要是由氫和氦組成,所以類木行星的質量和半徑都會大於類地行星,例如,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和半徑分別是地球的318倍和11倍。
不過,在目前已知的數千顆行星中,木星並非最大的行星,銀河系中還有很多質量和半徑比木星更大的類木行星。理論上,類木行星的質量不會無限大,當質量大於木星的13倍時,核心的氘核聚變將會被啟動,此時的天體被稱作褐矮星。此外,尺寸最大的行星和質量最大的行星並非同一顆,這是因為聚集越多質量,類木行星反而會因為自重而使尺寸壓縮變小。
根據NASA系外行星檔案,目前已知尺寸最大的行星是WASP-79 b,它的半徑大約是木星的2.1倍,而質量僅為木星的90%。另一方面,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是SR 12 c和HD 217786 b,它們的質量均為木星的13倍。
不過13倍木星質量作為褐矮星和行星的分界線存在一定的爭議,這是因為褐矮星的氘核聚變持續時間很短,最長不會超過1億年,當褐矮星停止核聚變之後,它們應該算作行星。按照這樣的看法,目前已知尺寸最大的行星是HD 100546 b,它的半徑是木星的6.9倍,質量是木星的20倍。另一方面,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是HR 2562 b,它的質量是木星的30倍,半徑是木星的1.11倍。
-
6 # 滿天繁星BYJ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R136a1(太陽的3200倍)
先給大家透露一下,目前人類發現的已知最大的星體,藍特超巨星R136a1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球,其直徑不小於44.54億公里,差不多是太陽的3200倍了,相信在我們觀測不到的空間裡還有比R136a1更大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1、太陽系八大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由內向外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如果按大小排列是:木星(直徑142,984公里)、土星(直徑120,536公里)、天王星(直徑51,118公里)、海王星(直徑49,528公里)、地球(直徑12,756公里)、金星(直徑12,104公里)、火星(直徑6,794公里)、水星(直徑4,878公里)。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它的質量是其它七個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2、太陽
太陽是一顆恆星,是太陽系中心的,直徑大約是139.2萬公里,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太陽是一顆G2V黃矮星,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溫度上升,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它的外層將膨脹,燃料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執行的軌道處,變成一顆龐大的紅巨星。
3、天狼星
天狼星是夜空中肉眼看到的最明亮的恆星,位於大犬座,又稱大犬座α星,距太陽系約8.6光年。天狼星是一顆雙星,主星天狼星a,屬藍白星,比太陽亮23倍,伴星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天狼星體積略大於太陽,直徑251.256萬公里,是太陽的1.8倍
-
7 # 來看世界呀
理論上最大的行星只能達到70-80倍木星質量,如果質量更大,行星就會坍塌成為恆星。但實際觀測到的最大行星是武仙座TrES-4行星,體積是木星的1.7倍,但質量卻比太陽系水星還小。在宇宙中,其它星系的行星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因為它們本身不發光,反射的恆星光經過長遠距離的傳播,到地球上之後無法用望遠鏡聚集形成物像。就連在太陽系內,以往曾認為只有八大行星加鳥神星、冥王星等矮行星和一些彗星構成,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太陽系中似乎還有不少較大質量的天體沒被發現。雖然可以透過行星執行規律做出一些推測,但實際觀測時卻不好下手不知道從哪開始找。在太陽系中,較大行星如木星圍繞太陽旋轉時,太陽也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振動”。實際上,太陽和木星其實是圍繞同一點在做圓周運動,基於這種現象,可以透過研究恆星的執行規律,來判斷恆星外是否有大質量行星圍繞。藉助這樣的手段,科學家們發現了不少地外行星,也得出每顆恆星都至少有一顆行星環繞這樣的結論。在宇宙中,有不少天體都無法直接觀測,都需要透過這樣的間接觀測手段。比如黑洞的觀測中,因為黑洞質量太大,以至於光都難以逃脫,不能很好地直接觀測,而透過觀測周圍恆星演變和執行,卻可以提供一些間接證據。未來人類觀測手段會更加強大,大機率可能發現比木星大得多的行星。
-
8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
從問題的描述看,題主問的可能是最大的恆星,不過問題又是問行星的,那就統統理一遍吧。
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恆星是紅超巨星盾牌座UY 其直徑足以到達土星軌道,但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盾牌座放入太陽系後,其直徑到達土星軌道附近
二、但質量最大的卻並非盾牌座UY 而是大麥哲倫星系蜘蛛星雲中R136A1,質量為太陽的265倍,是一顆偽沃爾夫-拉葉星,是目前在巨大質量恆星列表中已知質量最大的恆星.
三、最大的行星 “TrES-4”是最新發現的一顆行星,也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宇宙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直徑估計是木星的1.7倍,體積接近於木星的2倍!但質量卻只有木星的80%左右!
四、質量最大的行星 已知的最大的固體行星是Keplier 10c(開普勒-10星系的一個行星)直徑約為31000千米。
開普勒10C與地球對比
理論上氣態行星的質量無法超過13倍木星質量,否則其核心溫度將點燃氘聚變,成為一顆褐矮星,當然也有人認為褐矮星不是恆星,但80倍以上肯定成為一顆紅矮星!
岩石質行星理論值可以達到太陽質量的0.4倍,因為超過將坍縮為一顆白矮星,事實上並不能得到如此質量,因為過大的質量將留住氫元素等氣體,直接發展成了一顆氣態天體,幾乎可以肯定是二代或三代的恆星中都有一顆固態核心,這也是為什麼不存在超大質量的行星原因!
-
9 # 使用者2001849297276
目前發現最大的行星是距離地球一萬億光年的力星星,它的質量是太陽的一萬億倍,體積是太陽的三十萬億倍,它的生態環境跟地球幾乎一模一樣。
-
10 # 科學船塢
人類發現最大的行星是HR 2562B,它圍繞著主恆星HR 2562運轉,這顆恆星HR 2562距離我們大約110光年,比咱們的太陽的質量大個30%。
天文學家發現的行星HR 2562B的質量是木星質量的15倍,這顆行星位於恆星HR 2562的殘骸盤中,什麼是殘骸盤呢?殘骸盤主要由形成行星後的殘留物以及塵埃、灰塵組成。
一般稱這樣的天體為褐矮星,就是還不能成為恆星的類木行星,自身的質量太小還不足以點燃內部的核聚變反應,所以,此類天體溫度雖然比普通行星高得多,但是依然是暗淡的,不容易發現它們。
至於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顆,這個不知道,也無法給出準確的行星質量上限數值,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凡是質量足夠大的行星,就像HR 2562B這樣的,都應該是類木行星。
-
11 # 夢夢便利店
是天帝星,我們人類有誰認得,因為這棵星不僅大而且質量特好,請問你們,我們人類找的到這棵星球嗎?只怕是沒這個能耐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12 # 科技和生活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行星都是木星,這個氣態巨行星的直徑約14.3萬公里,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在太陽系中也是龐然大物了,然而在宇宙中比它大的行星還有很多,已發現有很多“熱木星”都比木星更大。
熱木星指的是靠近主恆星的氣態巨行星,本身特性和木星差不多,但是由於距離主恆星很近,所以表面溫度很高,這類恆星由於碩大的體積,在圍繞恆星執行時發生掩星現象很容易被我們看到,因此天文學家們發現了很多熱木星。
比如KELT-9b這顆距離我們650光年的類木行星,質量為木星的2.1倍,密度卻只有木星的一半,所以其體積比木星大了四倍多,比紅矮星這樣的小型恆星的體積更大,而且它也是已知最熱的行星,向著主恆星的一面溫度高達4200℃,比紅矮星這種小質量恆星的表面溫度更熱。
不過從理論上講,行星最大的質量不會超過木星的13倍,因為質量到達這個限度的話,星體內部就會引發刀核聚變,這意味著這顆星體已經成為了一顆褐矮星海星,是介乎於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天氣,其最大質量接近於木星的80倍,那麼原則上講,比木星的質量大13到80倍之間的星體,就沒法說它們是行星,而只能說它們是褐矮星。比如距離110光年的HR 2562 b的質量高達木星的30倍,我們就無法確定它是行星。
目前已知質量最大的行星很可能是一顆編號為SIMP J01365663+0933473的類木行星,據測定其質量是木星的12.7倍,接近了行星質量上的極限,但直徑只有木星的1.2倍,奇葩的是它並非熱木星,而是一顆流浪行星,它並不依附於任何主恆星執行,而且有著很強的磁場,是地球的400萬倍,表面溫度高達825℃,之所以能發現它,是因為它表面溫度較高和距離我們也很近,約20光年,而其前進的方向則很靠近我們的太陽系。
另外還有編號為SR12c和HD 217786b的兩顆行星,它們的質量恰恰位於行星的質量上限,均為木星的13倍,然而也正因為這個質量上限也是褐矮星的下限,所以還無法肯定它們到底是行星還是褐矮星,如果是行星,它們或將成為最亮最大的行星,如果是褐矮星,它們也或將成為質量最小的褐矮星。
如果論體積的話,那麼距離地球320光年的HD 100546行星將會拔得頭籌,雖然它的質量只有木星的7倍,但是體積卻非常巨大,達到了太陽的70%,是迄今發現的體積最大的行星,比很多褐矮星、紅矮星的個頭還大很多,天文學家們認為它很可能還處在行星形成的早期。
-
13 # 何狼神
宇宙無敵的存在。未知一切皆有可能。不要用人類的常識去認為行星不可能超過恆星。還是那句話。未知的一切皆有可能……可能有一光年的行星。一光年的恆星
-
14 # 致敬經典
宇宙對於我們來說都十分的熟悉,只要我們抬起頭就能看到它無邊無際,你知道人類已經發現宇宙最大的行星嗎?
對於行星,科學家有著明確的定義,關鍵就是行星必須圍繞著恆星轉。其次,就是要有足夠的質量使自己保持一個球形。再然後就是必須能夠清除軌道附近區域,然後公轉軌道範圍內不能有更大的天體。經過這樣的定義,太陽系八大行星就由此而來。
眾所周知,地球對我們來說是十分巨大的,但是在宇宙中,它就如一粒塵埃,非常渺小。而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我們所認知最大的行星,這個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HD100546”,距離我們320光年,是地球的45萬倍。而且它還是一顆非常年輕的行星,形成時間大約在500-1000萬年左右。科學家還發現他還在不停的擴大當中,現在他的體積並不是最大的,大家可以想想,那他最後長成帶有多大?歡迎各位留言評論分享。
回覆列表
一個國際性的天文學觀測組日前發現了迄今宇宙體積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直徑足足有地球的20倍,但密度卻低得驚人,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令科學家十分費解.距離地球上千光年 據美國媒體報道,這個新發現的行星被科學家命名為“TrES-4”,在距離地球約1435光年外的太空圍繞一顆恆星轉動.它的直徑估計是太陽系最大行星木星的1.7倍,表面溫度高達1327攝氏度,是一顆主要由氫氣組成的巨大球體.美國亞利桑那州羅威爾天文臺的科學家喬治·曼德舍夫參與了這次行星的觀測並領導撰寫了研究報告.他表示:“TrES-4是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太陽系外行星.”事實上,它的體積已經大到很難用現有的超高溫巨行星的科學模型來解釋.參與觀測的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研究生多諾萬表示:“這些巨行星的體積不斷給我們帶來驚奇.如果我們能解釋它們如何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演化成這種體積,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瞭解太陽系的行星及其形成過程.” 科學家同時還發現,“TrES-4”的密度極低,只有0.2克每立方厘米,如同一種輕質木材,與岩石構造、密度高達5.52克每立方厘米的地球相比相去甚遠.正是因為其密度低,這顆行星對其外部大氣的吸引力相對較弱,因此一些大氣可能逃逸了出去,形成了彗星狀的拖尾.曼德舍夫表示:“這顆星球上可能找不到一塊堅硬的表面.你大概會陷進去.”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天文學家鮑斯對這顆行星的低密度感到很驚異,他說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瞭解為什麼這些所謂的“鬆軟星球”竟能如此鬆軟.百萬年後可能被吞噬 不僅如此,“TrES-4”所圍繞轉動的母恆星GSC02620-00648也很不尋常,因為它的年齡與太陽相當,而進化過程卻比太陽快.曼德舍夫解釋說:“由於它的質量比太陽大,因此進化速度要比太陽快.它已經成為天文學家們所謂的‘亞巨星’,或者說它是一顆已經耗盡核中所有氫燃料的恆星,即將成為一顆紅巨星.”一旦成為紅巨星,它將不斷膨脹併吞噬掉圍繞它執行的行星.“TrES-4”與母恆星相距僅700公里,每三天半就能繞其一週.一旦GSC02620-00648在大約100萬年內演化為一顆紅巨星,“TrES-4”也將被消耗殆盡.對太陽來說,這一毀滅性事件在未來的500到700萬年都不太可能發生,因此對地球來說也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