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群脈SCRM
-
2 # 漂泊影視
在如今的咖啡廳、茶館和餐桌上,你不談移動、網際網路甚至大資料,你就真的好像落伍了。
這種氛圍對人的壓力真的好大,這種概念對思想的脅迫其實更大。那個鼓吹網際網路思維的教授出國了,而我們還在這裡,在這片土地上,承受邏輯不順,脈絡不通的煎熬。
大資料也是這麼一個概念。我也不想去追究到底怎麼給大資料下定義了,似乎就是在浩如煙海的世界每個人都能在在哪裡留下一下數碼的痕跡,購物、看病、運動、開房甚至啪啪。
太可怕了。透過技術的手段,這些資料被收集在一起,放在一個龐大無比的庫裡,然後分文別類,就能勾勒出各種規律,進而形成各種洞察了。然後根據量化的洞察,營銷就可以根據這些資料開發、生產、設計、銷售和傳播,更加精準、高效,讓資源和需求更完美匹配。
聽上去很美,然而對於一個一般的企業,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首先,大資料在大機構的手裡,你不可能擁有;
其次,你有了大資料,你也不會分析,也挖掘不出洞察;
即使,你挖掘出了洞察,你也沒法使用,因為你的企業連1.0時代的基礎都沒構建,一下子沒辦法蹦到4.0的時代,運營體系都需要構建。
大資料在騰訊、百度和淘寶的手裡,就玩得太花了。最終根據微信、QQ、搜尋形成的大資料分析,開發和挖掘出一個個縱深的肥沃金礦,直到最終都走上金融。豬八戒網堅持了那麼多年,積累了很多的資訊和資料,多年之後,然後看到商標和智慧財產權的產業化機會。
我們市場上眾多的中小企業,大資料能夠有的話絕對是一種恩賜,再有白皮書可以參考,有人能搞出分析報告的話更是幸運,因為根據這些可以看趨勢、看偏好、看市場、看傳播、看賣點,減少盲目,提高命中率,調整營銷方向,甚至戰略方向。
很多創新企業的商業概念最初是根據114電話問詢的問題排序進行的,比如二手車、法律服務、教育等。這也算早期的大資料吧,這是一種普遍的應用。然而對於已經明確企業方向、產品和服務方向的很多企業來說,大資料的採集、整理和應用就此打住了。
大資料的美好藍圖尚遠,往往停留在流行語的層面,在會議室罵人用,在餐桌上顯擺使。
其實,大家需要的不是大資料,而是小資料。
小資料是什麼?就是不那麼大而空的東西,是你自己可以資訊化管理的資訊和資料。包括會員檔案、消費記錄、產品銷量、款式偏好、調研分析等等。連基本的數字化還沒有做好,談何大資料?連基本的CRM都沒有,談何大資料管理?
感謝網際網路,也感謝那些平臺型的企業,其實他們給了我們很多可以輕鬆前行的輕量級工具,加上精巧的邏輯和不算很難的技術開發,就可以讓企業把自己簡單的小資料整理起來。
但是從訂閱號,從陌生人,到進入CRM系統,這就是一個啟用的過程。這個啟用的過程,需要真實的互動,促銷、抽獎、交易、服務、電話、配送等等的很多方式,也需要技術再深度開發的配合。這樣,你就擁有了一個小資料,然後不斷的啟用、維護、傳播,獲得一個良性的增長。
有了這個小資料,到底有什麼用呢?這個課題我們之後再展開,在這裡只想說幾點:
1)傳統深度分銷的方式打造了一種品牌和消費者的關係;新時代需要在傳統深度分銷模式之外進行品牌和消費者直連的新社群營銷體系,也需要打造一種品牌和社群的新客戶關係,需要更精準的一對一對話。
2)未來市場的發展對很多企業而言,是基於小資料運營的機會創造,比如訂製、海外代購、新產品、新增值服務。你的小資料品質和規模,決定你的經營狀況。
3)品牌幾何在研討中發現,隨著孤島型企業的逐漸消亡,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產品必須尋找介面進入生態,自己的小資料也成為大家合作聯盟的基礎。比如,一場生活方式的派對,可以集合洋酒、化妝品和時裝品牌的共同資源加入,邀請各自的核心使用者參加,共同聯合創造更多圍繞同一主題的銷售機會。沒有小資料,你憑什麼和別人交換?
4)小閉環的概念現在很流行,就是要圍繞著使用者為中心提供相關的解決方案,而非單一產品或者服務。品牌幾何也正在這條路上積極實踐,我們為中國轉型中的企業提供從品牌諮詢、內容中心構建、社群啟用慧構建、數字營銷到電商運營為核心環節的一攬子高性價比的服務;對於更願意採用自營銷的一部分企業,我們負責基礎建設、方向規劃、前期輔導和定期幫助。有了小資料,你才有可能和理性分析打造小閉環。
這是一個有趣的年代,思變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不斷補充知識,互相交流思路,溝通實戰經驗,爭取讓包括我們自身在內的企業升級。
其實你要的不是大資料,而是小資料!
-
3 # 陳輝博士
小資料。小資料雖然叫做小資料,但事實上並不是指資料的體量小,而是指統計物件的範圍小,主要是面向個體,對個體的生活習慣、社交行為、財務狀況等資料進行收集、處理、分析,並對外形成一個富有個人色彩的資料系統。
小資料範疇下的個體不僅僅包括自然人,還包括一切具有完整內部環境的個體,如家庭、企業、學校、醫院、生態環境等,這就是小資料與大資料的不同之處。大資料往往以大規模群體為物件,側重於廣度,能夠反映整體概貌;而小資料主要以個人為研究物件,側重於深度,能夠對個人資料進行深入準確的挖掘。
回覆列表
新零售,大資料和小資料都沒用,熱資料和活資料才能創造價值。
1、 什麼樣的資料才能產生價值?
阿里巴巴曾鳴認為,所有商業都在快速智慧化,而資料是智慧商業時代最重要的資產,但只有活資料才能創造價值。第一,資料是活的,也就是說資料是線上的,可以隨時被使用;第二,資料必須是被活用的,也就是說資料在不斷地被處理,產生智慧商業決策,同時又產生更多的資料,形成資料迴流。
群脈車傳利也認為,只有在線才能真正讓資料成為活資料,進而以資料驅動企業運營。
2、國內大資料應用現狀分析2016年,大資料領域一個最大的變化就是人們不再談論大資料了,因為大資料已經充斥了我們的生活,隨處可見。
2017年,企業對大資料的憧憬和嚮往變成了如何將其業務化、商用化。不過,資料資產變現的“美好想象”就如同初中生談論sex一樣,雷聲大、雨點小。總之,越是缺什麼,越要炫耀什麼。
從“移動資訊化研究中心”出具的“國內大資料應用現狀”可以看出,只有8.8%的普遍應用,對於絕大多數的使用者而言,仍是概念,僅有少數企業開始真正的實戰大資料。
3、線上讓資料活起來產品的線上。
在資料收集方面,企業面臨兩大問題,一是線上被第三方平臺所截流,線下被渠道截流,很難收集到真正的資料;二是,即便收集到,很多資料不是實時的,消費者可能已經過了相應的週期,資料就變成了廢資料。
而資料變現最基礎的便是依託互動資料識別使用者特性,並基於資料進行進一步互動,下一層次的消費挖掘,比如大量消費者留下的客服資料,這是可以深度挖掘的資料,一方面反應產品存在的問題,一方面亦能發掘新需求。
因此,企業要真正挖掘資料財富的前提,便是能真正獲取到資料、能獲取到真正資料。群脈的產品透過兩方面建立這條通路,一是全渠道連線,二是將線下多端上線,讓資料可連線,實現資料變現。
全渠道連線整合企業經營相關的所有與消費者互動的渠道。主要包括門店、線下活動等線下渠道,官網、微信微博、APP等自營媒體平臺,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經銷商、服務商等合作伙伴以及廣告等6類渠道,實現全渠道連線客戶接觸點。整合渠道後,依託平臺與消費者持續互動,不斷彙集實時的消費者資料,進而透過資料探勘,實現資料應用。
同時,連線資料的重點在於讓線下的鏈條線上化,包括線下渠道、線下商品、員工以及消費者的上線。
員工線上,門店的店員線上,將與消費者的互動實現線上記錄,實現精細化運營;
產品線上,讓每一個員工都知道每一個貨品的銷售情況,判斷消費者喜好及貨品市場接受度;
渠道線上,實現賣貨情況、銷售情況等實時掌握,判斷門店經營情況。
4、群脈資料變現例項透過搭建使用者生態數字化運營平臺,儲存、計算資料,並透過持續的演算法最佳化,深入挖掘資料價值,調節母嬰每個體驗環節至最佳,將客戶體驗管理植入母嬰品牌生產、運營、市場、銷售、服務各個環節。
而全渠道連線使用者觸點,透過高質量的營銷方式接觸更多的使用者、找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場景(醫院、月子中心、嬰兒攝影店等),源源不斷蒐集母嬰零售場景中產生的資料,為整個SCRM平臺提供“燃料”。
基於此,使用者運營能實現,在資料的疊加和共享描繪出更清晰的使用者畫像,精準和場景化營銷。提升使用者參與感,激發出心中的美好,情感+利益,讓喜歡的人更喜歡你。
更進一步,透過大資料,實時數字化追蹤內容和活動的每個參與者行為,看到清晰的參與者層級關係,幫助企業找到粉絲群裡的KOL。
據車傳利透露,群脈目前已經積聚了大量的資料,下一步將融合當下火熱的人工智慧技術,進一步實現挖掘資料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