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分3部分重點內容來解答。先分享一下劉向父子都是何許人也?
劉向是目錄學鼻祖。劉向劉邦異母四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
漢宣帝時,劉向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後來周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中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
並對《管子》、《晏子》、《韓非子》、《列子》、《鄧析》、《關尹子》、《子華子》以及《戰國策》等著作進行了系統整理的。
劉歆是個聰明人,不過,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屢遭挫折,扭曲了他的心態。他苦苦反思的結果不是要讓自己做一個淡泊明志、潛心為學的人,而是決定不擇手段謀求功名利祿。
劉歆甘心用自己的學問為王莽效力,確實有效,實在也是有限,福盡禍至,而又首鼠兩端,反覆無常,進行背叛,實屬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因謀誅王莽事敗自殺。公元前6年,改名劉秀。西漢後期的著名學者,古文經學的真正開創者。他不僅在儒學上很有造詣,而且在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詩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編制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
(左為劉向,右為其子劉歆)
《新序》: 一部以諷諫為政治目的的歷史故事類編,採集舜、禹以至漢代史實,分類編撰而成的一部書。
《說苑》: 按各類記述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按類編輯了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
《列女傳》: 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的歷書史。
《別錄》: 中國第一部有書名,有解義的綜合性的分類目錄書。著錄了圖書603家,計13219卷,分為6大部類、38種,每類之前有類序,每部之後有部序,敘錄內容包括:書目篇名,校勘經過,著者生平思想,書名含義,著書原委,書的性質,評論思想,史實,是非,剖析學術源流和書的價值。
《戰國策》: 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集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西漢時期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圖為劉向)
《七略》: 劉歆在其父編纂《別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編成了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為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是具有學術史價值的著作。《七略》計七卷,其《輯略》為全書的敘錄,其餘六卷,有《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將著錄的圖書分為六個大類,38種,603家,13219卷。《七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對每種每類都加小序,說明其學術源流、類別含義等,不僅對當時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目錄學更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目錄書的典範。
《移書太常博士》: 經學史上重要文獻,造有圓柱形的標準量器。根據量器的銘文計算,所用圓周率是3.1547,世稱“劉歆率”。
(圖為劉歆)
劉向、劉歆父子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圓滿地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在這次校理群書的工作中,劉歆創造出一整套科學的方法。為了對書籍的篇章文字等進行校正和勘定,他們首先兼備眾本,廣搜異本;然後選定篇目,去除重複;再後糾理錯簡,校讎文字;最後勘定書名,謄清新本。總共整理出圖書33090卷,收藏於天祿閣、石渠閣,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圖書館,併為先秦古籍的流傳,為圖書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間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系統的古籍整理方法,使校勘、辨偽、考據等學問開始產生。
儘管歷代圖書分類由“七分法”到經、史、子、集“四分法”不盡相同,但編修書目的原則、體例和方法,則都是在《七略》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歷代古籍整理者都以劉向父子為榜樣,每書都寫有目錄解題,形成了一個優良的傳統。《別錄》、《七略》的開創性是有目共睹的,它是中國學人治學的門徑,更是圖書目錄學者的經典文獻。它開創了中國目錄學的篇章,因此才說劉向父子是中國目錄學的鼻祖。
你好,分3部分重點內容來解答。先分享一下劉向父子都是何許人也?
第一、劉向和其子劉歆劉向是目錄學鼻祖。劉向劉邦異母四弟楚元王--劉交的後代,劉歆之父。
漢宣帝時,劉向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後來周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尉。
其散文主要是奏疏和校讎古書的“敘錄”,較有名的有《諫營昌陵疏》和《戰國策敘錄》,敘事簡約,理論暢達、舒緩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是中國最早的圖書分類目錄。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戰國策》《列仙傳》等書,其著作《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楚辭》是劉向編訂成書,而《山海經》是其與其子劉歆共同編訂成書。
並對《管子》、《晏子》、《韓非子》、《列子》、《鄧析》、《關尹子》、《子華子》以及《戰國策》等著作進行了系統整理的。
劉歆是個聰明人,不過,政治上的不得意和屢遭挫折,扭曲了他的心態。他苦苦反思的結果不是要讓自己做一個淡泊明志、潛心為學的人,而是決定不擇手段謀求功名利祿。
劉歆甘心用自己的學問為王莽效力,確實有效,實在也是有限,福盡禍至,而又首鼠兩端,反覆無常,進行背叛,實屬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因謀誅王莽事敗自殺。公元前6年,改名劉秀。西漢後期的著名學者,古文經學的真正開創者。他不僅在儒學上很有造詣,而且在校勘學、天文曆法學、史學、詩等方面都堪稱大家,他編制的《三統曆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曆的雛形。
(左為劉向,右為其子劉歆)
第二、劉向的部分著作列舉《新序》: 一部以諷諫為政治目的的歷史故事類編,採集舜、禹以至漢代史實,分類編撰而成的一部書。
《說苑》: 按各類記述至漢代的遺聞軼事,每類之前列總說:事後加按語。其中以記述諸子言行為主,不少篇章中有關於治國安民、家國興亡的哲理格言。主要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政治理想以及倫理觀念。按類編輯了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和傳說。
《列女傳》: 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書,也有觀點認為該書是一部婦女的歷書史。
《別錄》: 中國第一部有書名,有解義的綜合性的分類目錄書。著錄了圖書603家,計13219卷,分為6大部類、38種,每類之前有類序,每部之後有部序,敘錄內容包括:書目篇名,校勘經過,著者生平思想,書名含義,著書原委,書的性質,評論思想,史實,是非,剖析學術源流和書的價值。
《戰國策》: 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集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修書》等名稱,經過西漢時期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三十三篇,分國別編輯。依次是:西周一篇,東周一篇,秦五篇,齊六篇,楚四篇,趙四篇,魏四篇,韓三篇,燕三篇,宋、衛合一篇,中山一篇。所記史實從東周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
(圖為劉向)
第三、劉歆的部分著作列舉《七略》: 劉歆在其父編纂《別錄》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編成了一部綜合性的圖書分類目錄《七略》,為中國第一部圖書分類目錄,是具有學術史價值的著作。《七略》計七卷,其《輯略》為全書的敘錄,其餘六卷,有《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將著錄的圖書分為六個大類,38種,603家,13219卷。《七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對每種每類都加小序,說明其學術源流、類別含義等,不僅對當時的學術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後世的目錄學更有著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目錄書的典範。
《移書太常博士》: 經學史上重要文獻,造有圓柱形的標準量器。根據量器的銘文計算,所用圓周率是3.1547,世稱“劉歆率”。
(圖為劉歆)
第四、總結劉向、劉歆父子經過20多年的努力,圓滿地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組織的大規模圖書整理編目工作,在這次校理群書的工作中,劉歆創造出一整套科學的方法。為了對書籍的篇章文字等進行校正和勘定,他們首先兼備眾本,廣搜異本;然後選定篇目,去除重複;再後糾理錯簡,校讎文字;最後勘定書名,謄清新本。總共整理出圖書33090卷,收藏於天祿閣、石渠閣,建立了第一個國家圖書館,併為先秦古籍的流傳,為圖書由官府收藏走向民間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系統的古籍整理方法,使校勘、辨偽、考據等學問開始產生。
儘管歷代圖書分類由“七分法”到經、史、子、集“四分法”不盡相同,但編修書目的原則、體例和方法,則都是在《七略》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歷代古籍整理者都以劉向父子為榜樣,每書都寫有目錄解題,形成了一個優良的傳統。《別錄》、《七略》的開創性是有目共睹的,它是中國學人治學的門徑,更是圖書目錄學者的經典文獻。它開創了中國目錄學的篇章,因此才說劉向父子是中國目錄學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