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蛋兒的私人影院

    都說喜劇人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都是沉默寡言、穩重沉靜的,但偏偏,就是這樣的人,能在電影中將最出人意料的橋段累積起來,將最隱晦而敏感的人類情感以鏡頭和敘事表達出來,這都歸功於周星馳的沉穩對生活的體察。

    體察,無非體驗和觀察,一個是親身經歷,一個是親眼去看,而在經歷了、看過了之後,將平常人的慣性思維總結出來,電影拍攝時有意的繞開觀眾的思維牢籠,將最跳脫的一種情況表達出來,時而超現實、時而詼諧、時而荒誕,從而達到喜劇效果。

    而題主提出的思維跳躍,只是喜劇表達的一種方式而已,一切都是為了喜劇效果服務,與最後的電影主旨和內涵無關。

    換句通俗的話說,那些喜劇手段都是華麗的外衣,是吸引觀眾觀影、確保觀眾觀影和引導觀眾支援下一次觀影的保障,而內涵被包裹在裡面,這個東西有了,錦上添花,或者沒有,但只要包裹足夠華麗,電影一樣精彩。二者雖相互主從,卻並無必然的因果關係。

    而題主所提到的,一個難忘的結點,必然同樣來源於周星馳對於生活的體察,像《大話西遊》中孫悟空的成長與愛情、《喜劇之王》中尹天仇的夢想與無奈、《唐伯虎點秋香》中唐伯虎的人前與人後、《武狀元蘇乞兒》中蘇燦的大起與大落(其實這個故事和《食神》是一個套路)……

    每一個主人公,不然是周星馳自己的影子,不然是周星馳眼裡的影子,二選其一。

    所以綜上來看,我之所以喜歡周星馳的電影,尤其是他輝煌期,上世紀末高產期的片子,那段時間位於空前浮躁和商業化的香港電影市場,他可以在牢牢掌控著觀眾的觀影需求之外,還能塌下心來,把自己對生活的體察融入影片,實屬難得。

    喜劇之王,實至名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菜生長不需農藥,或者需要較少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