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東東家家

    蜀漢經歷過荊州之失和夷陵之戰後,人才出現凋零的情況。開國沒幾年便出現這種情況,這使得諸葛亮在擔任益州牧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大量提拔人才。

    據《華陽國志》記載:“(亮)闢尚書郎蔣琬及廣漢李邵、巴西馬勳為掾,南陽宗預為主簿,皆德舉也;秦宓為別駕,犍為五梁為功曹,梓潼杜微為主簿,皆州俊彥也。而江夏費禕、南郡董允、郭攸之始為侍郎,讚揚日月。”其中,梓潼的杜微拒絕了諸葛亮的聘請。

    據《三國志 杜微傳》記載,杜微曾擔任過劉璋的從事。早在劉備時期他便以耳聾為由,閉門不出。諸葛亮執政後,想請杜微擔任益州主簿,結果再次遭到杜微的推辭。

    於是諸葛亮派車去接他來丞相府,再考慮到杜微耳聾,便在座位上與他進行筆談。經過多次協調溝通,雙方各退一步,諸葛亮順從他的志向,改任杜微為諫議大夫。

    諸葛亮作為一國丞相之所以對杜微如此屈意迎合,不是因為杜微有什麼經天緯地之才,而是向全體益州士人傳遞一個合作、友好的訊號,以招納更多願意為蜀漢服務的益州本地人才。他的這一行為在當時受到益州人的一致好評,就連作為後輩的益州人士陳壽也在《三國志 杜微傳》裡評價道:“其(諸葛亮)敬微如此”。

    據《太平宇寰記》記載,諸葛亮在當任蜀相時期為了廣攬人才,在成都以南的地方建築招賢臺“以集諸儒,兼以待四方賢士”。

    由於蜀漢正處於青黃不接的局面,所以在選拔人才方面,諸葛亮實行的是“取人不限其方”的政策。這也就說,蜀漢的官員不是出自一方一派,而是來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割據勢力。

    1985年潭良嘯在《諸葛亮用人四論》統計道,諸葛亮執政時期,他所任用的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各方面人才,共計有63人。如果從地域分佈來看,荊州籍有28人,益州籍有29人,兗州籍有3人,豫州籍有1人,雍州籍有2人。如果以劉璋、劉備、諸葛亮三位不同時期的最高領導人來看,上述的63人中,屬於劉璋舊部有11人,屬於劉備舊部有24人,屬於諸葛亮新啟用的新人有28人,其中還包括魏國降將2人。

    而在用人方面,諸葛亮更加註重“唯才是舉”。比如:

    何祗。據《益部耆舊傳雜記》記載,他年少時家境貧寒 ,為人卻寬厚通達,身體高大而壯實。由於他不注意節制檢點,所以當時很多人都看不起他。

    諸葛亮執政時“用法峻密”,他私底下聽說這個何祗平時工作很不認真,只知道遊樂放縱,於是打算前去親自考察。何祗不知從哪得知此訊息,火急火燎連夜就把那些沒完成的事務全部補完。當諸葛亮清晨到達他所管轄的監獄時,何祗就已經把所有積壓的事務全部搞定了。面對丞相的詳細詢問,他不慌不忙地對答如流,使得諸葛亮“甚異之”,不久便提拔他為成都的縣令兼任郫縣縣令,後又因為居官有成而被升任為廣漢郡太守,職位竟和他原來的老上司楊洪相同。

    楊洪一開始時也是李嚴手下的功曹,李嚴還沒到犍為擔任太守,楊洪便已經是蜀郡太守了。後來楊洪手下的書佐何祗,也在幾年後當上了廣漢太守。當時楊洪還擔任蜀郡太守。因此,西部地區的人們都佩服諸葛亮能夠做到人盡其用。(是以西土鹹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用也。

    魏延和楊儀。這兩人雖然同為蜀漢盡忠效力,但卻是天生的死對頭,經常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事情甚至鬧到連隔壁的東吳都知道。據《襄陽記》記載,有一次,董恢以宣信中郎的身份跟隨費禕出使東吳,孫權曾問費禕:“楊儀、魏延,不過是放養牲畜的小人。雖然對國事有著微不足道的小功,然而現在卻如此重任他們,權勢不輕啊。如果有一天諸葛亮駕鶴西去,他們一定會成為禍亂的。你們作國家為大臣卻如此昏庸,都沒有防備考慮到這點嗎?難道真是把問題留給子孫來謀劃嗎?”

    費禕不知孫權竟如此訊息靈通,被當場問得措手不及。旁邊的董恢便悄悄對費禕說:“你應該馬上回答他,就說楊儀與魏延關係不好,只是私人恩怨並沒有像黥布、韓信那樣懷有叛逆之心。現今正要掃除曹賊一統華夏之機,只有憑藉有才之士才能完成大業,如果只是為了防備還沒有萌芽的禍事,而捨棄這兩個人不任用,那就像是為了防備風浪就把船支砸沉,這不是長久的思慮啊。”孫權聽後哈哈大笑。

    諸葛亮得知這此事後,認為董恢是自己的知音,便在董恢出使東吳回來不到三天, 徵辟其為丞相府掾屬,後又升遷為巴郡太守。很明顯,董恢的話是說到諸葛亮的心坎裡去了。

    史書記載,魏延為人“性矜高”但作戰驍勇,楊儀為人“性狷狹”但很有才幹。諸葛亮雖然對他們性格上的缺陷和感情的不和而感到煩心,但是對於他們的才幹,諸葛亮都是非常愛惜,兩個人都不忍偏廢。

    張裔。據《三國志 張裔傳》記載,張裔是諸葛亮執政時最倚重的益州人才。他做事幹練敏捷,被人稱為“與中夏鍾元常(鍾繇)之倫”,然而卻是個小心眼的貨。他年輕時與楊洪是一對關係特別親密的朋友。

    有一次,楊洪到張裔之子張鬱任職的地方視察工作,張鬱因犯了小過失受到楊洪的懲罰。等張裔從東吳回來得知此事後,認為楊洪太不近人情,於是兩人的友情從此變淡。

    後來,張裔又嫌司鹽校尉岑述受到諸葛亮的過多重視,擔憂岑述會動搖自己在諸葛丞相心目中的地位,於是他與岑述的關係鬧得很僵,以致於鬧得最後兩個人互相敵對。

    諸葛亮發現自己“後院起火”,連忙寫信勸導張裔說:“您過去在德陽城外被我軍打敗,我為您的安全感到擔心,真是吃飯都不知味道。後來您流離他鄉,我又為您的遭遇感到悲傷嘆惋,睡都睡得不安穩。到你終於返回蜀漢,我立刻把重任交付於您,與您一起輔助朝廷王室,我自以為與你的友情堅如磐石。關係已經到了古人所說的‘石交’了。石交之道,就是為了朋友的利益而舉薦自己的仇人,為了表明自己的心志而割下自己的骨肉,都決不會猶豫推辭。如今我只是重視岑述,有意委任他,你怎麼就容受不了呢?”(君昔在栢下,營壞,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後流迸南海,相為悲嘆,寢不安席;及其來還,委付大任,同獎王室,自以為與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舉讎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猶不相謝也,況吾但委意於元儉,而君不能忍邪?

    諸葛亮在大量提拔人才的同時也很注重對新人的培養,以防止在他去世以後,蜀漢會出現人亡政息的尷尬局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有蔣琬、費禕、董允、姜維。

    現在有不少人認為,諸葛亮選官任人時排斥益州人士。

    實際上,益州人受到重用就是始於後主劉禪前期——諸葛亮執政時期。益州籍郡守由劉備時期只佔百分之二十五,在諸葛亮執政時期達到百分之八十。諸葛亮以丞相領益州牧,州之佐吏,如:治中從事、別駕從事、議曹從事、督軍從事、部郡從事等官職,一般由益州人擔任。丞相府的屬官則由外州人與益州任參半。雖在中央級官吏上,如:錄尚書事、平尚書事、尚書令、尚書僕射等官職上,以荊州人為主,益州人士未佔什麼優勢,但對於地方事務的掌握卻高於任何時期。

    這一官員構成被一些學者認為是諸葛亮為拉攏益州本土勢力分享權力的結果。自兩漢以來,益州人士在政治上就受到歧視,面對諸葛亮主動向他們開放政權,益州人士是樂於擁護的。就算後期,諸葛亮連年北伐,向益州徵兵要糧,也不見有益州人士站出來反對。

    甚至在北伐的前線,還有他們的積極參與。據《華陽國志》記載:“時人為語曰:“前有何(王平)、勾(勾扶),後有張(張翼)、廖(廖化)。”在這裡,除了廖化,其他三人都是益州本土人,可以說這與諸葛亮籠絡土著地主、緩和內部矛盾政策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 2 # 使用者名稱真難辦

    人無全才,孔明識人用人的確和劉備不在一個檔次,除了培養了姜維就沒有了,孔明執政時用可用之才全是劉備留下的,而且孔明做事說好聽叫盡心盡力,其實就是獨攬大權,不放權,終於把自已累死了。

  • 3 # 有話我要說153519311

    世上並無全能人才,再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更何況人算始終不如天算。所以,戰無不勝只是個神話。就算所用之人是能人,也不能完全保證能人就一定沒有失誤的時候。

  • 4 # 鵬程好物分享

    劉備,從一個織草鞋賣草鞋的農民,可以說是一無所有,靠著自己一個在三百多年前的中山靖王之後的比較虛的大旗,實際上的王族之後不止他一人,他能夠靠著一個大旗,找到了一大批跟隨他的人!

    武有關張馬趙黃,還有魏延,李嚴等等!

    文有諸葛亮,龐統,法正,等牛人相助,而且團結人心!

    最後在人才濟濟群雄割據的東漢末年分得一杯羹,建立了蜀漢政權!

    再看看諸葛亮,諸葛亮真正開始執政是在劉備死亡之後!

    但是他執政時候重用的人好像沒有幾個!一個馬謖劉備生前還提醒了不要重用,最後馬謖也失街亭,馬謖是個謀士,不適合做將帥!

    魏延,趙雲也是劉備留下的人才!

    可以說諸葛亮沒有自己發現人才!

    主要原因還是諸葛亮太強了,很多人諸葛亮是看不上的,不敢放權,居然二十軍棍以上的處罰都要自己把關!這也造成了諸葛亮沒有發現和培養更多的人才!

    劉備手下的人才比諸葛亮手下的人才簡直多太多了!劉備自己知道自己不行,所以就用人才依靠人才,用心交接兄弟,使得關羽對劉備至死忠心耿耿!

    對諸葛亮,很多人都是抬頭望著遠遠不及,而劉備不是這樣,就像你身邊的人一樣隨和!

    劉備對待關張,趙雲,諸葛亮,法正,都臥則同席,吃則同桌過,諸葛亮就沒有過,他太強了,即是優點又是缺點!

  • 5 # 哈哈哈社

    劉備初期經歷過沒有人才或者人才水平不高的局面,自然要多多留意哪些人是有能力可堪大任,時間久了自然就會了,而且作為一把手,這個是首要技能,找到忠於自己的人。

    反觀諸葛亮,擅長運籌帷幄,而且不在一把手的位置,感受不到巨大的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民主黨彈劾、商界封殺,特朗普真“四面楚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