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圖讀廣東

    溫室甲魚苗種放養,表示著又一個養殖週期的開始,而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此階段涉及的注意事項繁雜,如沒有提前系統預防性地提醒,可能會令我們遺漏一二,從而造成始料不及的後果。因此,本期我們就來探討下溫室甲魚投苗階段應注意的幾大事項。

    一、溫室裝置檢修與消毒甲魚投苗前,應對溫室裝置進行整理,將殘損或缺少的裝置進行修復或更新。按照不同功能,可具體分為以下幾類:1、溫室保溫設施的檢修。如溫室保溫棚的保溫能力檢測、是否有破損或殘破等;2、溫室增氧設施的檢修。如增氧機的工作是否正常、增氧管道是否順暢、曝氣砂頭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換等;3、溫室食臺、掛網、進排水系統是否完整,應按照投苗數量及池塘面積設定好池子的掛網數量、設定最佳的掛網量。4、溫室的整體消毒。由於長期封閉且處於高溫、高溼又無Sunny直射的環境中,溫室的內部容易滋生各類病菌,投苗前應對溫室進行整體消毒。可使用甲醛,劑量為4~5克/立方米,注意進行燻蒸時宜封閉溫室20個小時。二、投苗前培水與消毒1、新池:可先使用醋酸噴灑池壁及池底,然後加水浸泡3~6天。投苗前7天左右,換水並使用溴氯海因、聚維酮碘等消毒劑對水體進行消毒;過後5天左右,使用微生物製劑對水體進行接種,並進一步確定池塘PH值,最好保持在7.2~8.0。2、老池:一般使用生石灰水或高濃度的高錳酸鉀進行消毒,使用劑量為100~200ppm,沖洗乾淨後注水即可。注水時注意控制好水位,一般投苗期水位控制在35釐米,食臺離水面3~5釐米。投苗前7天,可使用微生物製劑進行調水,一般頭次使用劑量為12~18克/立方米水體。三、種苗下池1、種苗一般以3.5~4克/只為佳,最好為4~7年期母鱉產,體格健壯無外傷,活力較好的。種苗下池前,採取必要的藥浴措施能起到預防治療的作用。一般情況下可使用1%的鹽水過洗後,使用30克/立方米的土黴素藥水藥浴0.5~2個小時左右,可預防真菌類及細菌類病菌入侵甲魚魚體而致病。2、投苗前,可大致測量下每個放養池的面積,估算每口池甲魚的放養數量並列出清單,在投苗時依據該清單進行放養,同時還需統計其具體品種、數量、總重量等資訊,為後期的養殖提供基本引數。一般情況下,日本鱉放養密度在30只/平方米,黃河鱉一般在40只/平方米左右。3、種苗入池時,最好將苗種緩慢地倒在食臺上,讓小甲魚自然遊開,儘量減少放養過程中的應激與損傷。

    四、放養初期的誘食與馴食放養後的頭兩天不用急於投料,使甲魚更易被誘食。第三天時,可在飼料中新增適量雞蛋以增加飼料的腥味、易於誘食,並將飼料加工成條狀(厚不超過0.5釐米、寬不超過5釐米)進行投放。投放地點由池塘的整體逐漸向食臺四周及食臺本身轉移,觀察甲魚上臺情況。若甲魚可上臺攝食後,不可急於加料,攝食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為佳。馴食階段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便可開始投餵軟顆粒飼料。

  • 2 # 水產提問達人

    外塘與溫室養殖相比,天氣情況更多變,水體理化因子變化更劇烈,環境干擾因素更多。而甲魚小苗階段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差,對干擾因素的應激較強烈,故外塘苗種放養各個流程需嚴格控制。

    第一,種苗放養前的準備工作:池塘底泥清理、池塘水消毒、池塘水色及理化因子調控。

    1、外塘甲魚苗放養前的池塘整理工作。橫豎開溝,快速的集聚池底池水,利於使池塘底泥形成乾燥的環境。在晚春時節對土塘池底進行改造,去除池塘底泥表層土壤,可堆積於池塘土埂上。並對池底進行晾曬,至乾裂為止,並進行翻曬。

    2、下苗前15天左右,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劑對池塘進行消毒,溼法消毒生石灰使用劑量為150g-225g/m³。使用幹散的方式對池塘進行消毒,生石灰使用劑量為90g-120g/m³。幹散,生石灰與水接觸時氧化還原反應最為強烈,殺菌效果最佳。使用該方法時,於上風口潑灑,勿讓生石灰粉與眼睛接觸。溼法消毒,一般在池塘岸邊將生石灰碾壓成粉,取池塘水將其調成石灰水,在岸邊均勻潑灑。

    3、放養前水體理化因子的調控。距離放苗一個星期左右時,著手對池塘水的理化因子進行調控。池塘水保持ph值在7.2-8.5,氨氮濃度低於1mg/l,亞硝酸濃度低於0. 1mg/l。水色要嫩、爽、活,可適度潑灑微生物製劑,維持水體生物多樣性。

    第二,種苗個體的消毒與放養;

    甲魚孵化具不可控性,甲魚每日只數未能得到保障,一般是分批投放。種苗在孵化出殼的過程中難免因機械碰撞而出現傷口,投放前的苗種消毒極有必要性。一般使用0.5-1%的食鹽水浸泡1分鐘左右;使用5-10ppm的聚維酮碘浸泡2-5分鐘;使用20-30ppm的土黴素浸泡2個小時。以上消毒方式各有側重點,請按照各個地區及養殖戶的養殖習慣及當地流行病害進行針對性消毒。

    外塘苗種密度的控制應根據養殖戶下次翻塘時甲魚的規格設定其初始苗種放養密度,保證養殖全過程順利開展。若需在甲魚150g/只時翻塘,苗種放養密度應在30只/㎡左右;若在甲魚在50-100g/只時翻塘,苗種放養密度應在50只/㎡左右;若只暫養2個月左右,密度應低於90只/㎡。

    第三,種苗放養後的誘食與投餵;投苗2天后開始種苗的頭餐,可在飼料中混合蛋黃作為誘食劑。一般情況下第五天,甲魚攝食水平可達到正常水平。製作誘食料時,飼料含水量可按照1:1.5的比例新增,製成團狀飼料放於水下投料臺上。在馴食期間,應該培養甲魚定點、定時的攝食習性,利於管理觀察。前期小甲魚投餵應注意飼料的柔軟度、甲魚腸胃微生態系統的構建輔助工作及免疫物質補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把地球縮小成藍球大小,質量不變,那會被月球吸引過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