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當你在做某件事時,思想在想另一件事,你就會變得無意識,但你的身體仍在做這件事,這是怎麼回事?
13
回覆列表
  • 1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我們不可能客觀地看到我們的世界》

    題記: 科學可能是對的。反思之科學也可能是錯的。而我們從未見過真實和完整的自己。——接近真相,還原本質

    ①、客觀與主觀問題。

    通常哲學上的解釋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為客觀。那麼其實是否有真實的客觀我們並不知道。因為無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參與者我們看到的客觀都存在問題。

    旁觀者看到的客觀可能是“主觀之下的客觀”,而參與者更不可能客觀!

    舉個倒子:有一輛飛馳的火車。有一名乘客坐在火車上,那麼對他來講火車的運動是客觀的嗎?並不是,通常我們認為火車的運動依然是客觀的,其實己不然,一個人可能渺小,但是當幾個人,幾十個人有強烈要求的時候,火車運動是可能會改變的。而這只不過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參與者有可能會改變運動規律從而導致失去客觀而變得主觀。而如果有一個人站在火車外觀察火車。對於此人來講,他只是觀察者(在客觀之外),不影響火車的運動。火車的遠動對他來講應該是客觀的。真的如此嗎?可是我們知道本質上火車也是按意識要求執行的。所以對觀察者來說所看到的客觀依然只是“主觀之下的客觀”。

    我們的世界如果假定為一種類似遊戲的遠動,那麼絕大多數人都是參與者,基本都有主觀意識,也就是說很難客觀看待遊戲本身——我們並不能客觀地看待我們自己的世界。同樣我們作為旁觀者看到的宇宙也一樣不是客觀的。

    絕對的客觀是不存在的嗎?

    ②、我們的世界並不真實。

    一個遊戲:找10 個人。隨意站好。如果一個觀察者說“向後轉”。結局只能有兩個:一種都向後轉了,另一種亂七八糟。那麼以下結論是否正確:第一種答案證明這10個人受過統一的訓練,知道方向,聽的懂指令。那麼他們的統一行為是主觀意識推動的。反之如果這10個人沒有受到過訓練,不知道方向,聽不懂語言指令,那麼他們的行為必是雜亂無章的,不可能統一。這才是原本的真實的客觀。對嗎?

    有一種邏輯叫:如果沒問題就一定有問題。矛盾無處不在。第二種結論應是真實的,客觀的,沒有主觀干擾的。那問題在哪兒呢?

    問題不在那10人所展示的運動。而在於結論。“雜亂,無序,不統一”是錯誤的。這三種結論是透過對比得出的。而“對比”是人類探求世界的辦法,是非常主觀的方法。就是說這種方法其實不客觀,所以結論不可能客觀。如果把10個人減少到1個人。那麼這3種結論都不對了。因為沒了對比。那麼我們也無從判斷這1個人的行為是客觀的還有主觀的。同理,我們永遠也無法判定我們的外面世界是客觀(真實)的還是主觀(虛構)的。

    正如一個人離你遠去,是因為我們比較兩者之間的距離在增大而得出的。但是這種比較或類比的方式方法是科學教會我們的,對哲學來講這是方法論。那麼客觀應該存在許多種方法方法來比較。而每一種方法其導致的結局不同。正如在任一款網遊中,你玩的路線不同,結局就不同。路線即方法論。

    也就是說,我們透過科學培養,思想有了方法論。而我們觀察到的世界的運動是依我們的方法(有科學,有宗教,唯心主義等)而展開的。而我們的方式是主觀的。沒有比較我們不可能知道2>1。也不可能知道美和醜。對於客觀而言是不可能區分2和1的,也無美醜和各種色彩的。沒有圓周運動。而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人類主觀意識改造(推動)的結果——沒有真實,沒有真相,也沒有客觀。科學也是一種方法的學科,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是在“科學”這一主觀方法之下展開的一個世界。真實的世界應該同時存在很多種。

    我們個人的命運其實遠不止一種(客觀上有很多種才是對的,因為方法論有很多種),但是我們所能看到的依然只是在“科學”這種主觀之下所展開的一種。在宗教,唯心主義或其它方法下展開的我們看不到,但並不是不存在。只是因為方式方法不一樣,所以結局不可能一樣。而我們永遠看不到客觀真相。世界上的確有很多個你同時存在的。你生活在一種方式下,所以你只能看到一種。

    這也就能解釋:換一個角度,結論不一樣。換一種方式,命運不同。唯心主義等方法論應該和科學同樣偉大。很遺憾我們大多數人無法看到自己在唯心主義方法論下展開的世界裡的另一個自已。而這都是真實存在和客觀的。

    我們同時是以兩種狀態存在的:一種真實(但是你看不到)一種虛假(在科學或其它主觀方法論下的存在)。我們能看到和觀測到的是後一種,通常也只會看到其中的一種。

    這是個在科學主觀意識之下所展開的“客觀世界”,如果你有唯一的命運只是因為方法選擇了一種而導致的。而其它的你看不到。

  • 2 # 法度之家

    嗨!宇宙萬物之本,就是形與能共體。實與虛同在!如果你能找到獨立存在的事物,我可以奉你為上帝。人類的無知就是不會包容一切於有無之間,所以人難以跨越陰陽界而用二維的視角看世界,更無法駕馭陰陽,用三維之道統領主導世界,這句話其中玄機無窮常人不可深悟,否則入魔界難以自拔,道法無邊請量力而行。愚人牟志法!

  • 3 # 花仙子74

    生命探索:量子糾纏與人的另一半

    雪峰

        科學前沿地帶最令人興奮的發現就是“量子糾纏”了,關於“量子糾纏”的科學定義和相關知識請大家在百度搜索,有海量的資訊,我只是抽出其中的一條來探索與生命有關的資訊供大家思考。

        這一條是:無論兩個耦合的粒子之間的距離多麼遙遠,遙遠到相距一百光年外,只要讓其中一個粒子“笑一笑”,那麼,另一個粒子會同時在遙遠的地方也“笑一笑”。當然,讓其中一個“哭一哭”,另一個也會莫名其妙地“哭一哭”。

        這裡所談的兩個粒子之間的“耦合”,在我看來就是“緣”,只要有“緣”,甭管兩個粒子空間上相距多麼遙遠,時間上相差多麼久遠,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的影響和瞬間資訊傳遞。

        從太極思維而言,宇宙萬事萬物永珍都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構成的統一體。諸如陰陽、明暗、上下、軟硬、糙細、正反、美醜等等,等等。由此看來,只要有正,就有負,或者說就有反,比如物質和反物質,粒子和反粒子,“量子糾纏”就是粒子和反粒子的“糾纏”,它們相互之間“形影不離”“難捨難分”,且“互通有無”“千年好合”,但就是不能“擁抱”在一起,一旦“相擁”就會“同歸於盡”徹底消失。

        我想提出的一個構想是,既然宇宙中的一切是由對立的兩個因素構成的統一體,既然有粒子和反粒子,那麼,人這種特殊的“物質”也必然有一個對立的一方存在,即反人的存在。通俗意義上講就是一個人的“另一半”的存在。

        “另一半”到底存在不存在?若不存在,對立統一規律就不是宇宙的普遍原理,如果存在,那麼,“我的另一半在哪裡?”

        按照對立統一規律和粒子反粒子現象而言,“另一半”必然是存在的。現在我們先假設每個人有“另一半”的存在,那麼,這“另一半”在哪裡?“另一半”對我們每一個人而言到底有何意義?要不要尋找“另一半”?

        “量子糾纏”現象已經啟示我們,“我痛,我的另一半同時也會感受到痛;我高潮時,另一半也會同時處在高潮中。”反之,“另一半”焦慮時,我同時會感到焦躁;“另一半”開心時,我必將也在喜悅狀態中。

        從“量子糾纏”上講,我痛苦時,另一半同時在痛苦中,哪怕我的“另一半”住在火星上。問題在於,我們怎麼知道“另一半”也同時無緣無故地處在痛苦中呢?從邏輯上講,只要我媳婦生出孩子的那一刻,我媽就立刻成了孩子的奶奶,不管我媽住在月球上還是火星上,但從現實而言,我們是難以知道“另一半”的狀態的。那麼,“另一半”處在焦慮中時我們能否同時也處在焦慮的狀態?比如說無緣無故地突然感覺到難受,感覺到煩躁?若有這種感受,是不是我們的“另一半”此時此刻正處在危險焦慮中?

        探索研究這個現象的目的在於,既然這宇宙中有一個人與自己同命運共呼吸,“另一半”的現狀決定了自己的現狀,“另一半”的未來決定了自己的未來,那麼,我們必須要找到他,否則,我們“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被動局面將永遠難以消除,我們無法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

        “另一半”在哪兒呢?

        既然粒子和反粒子相互心心相印感受相同,那麼,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狀態和感受中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如果自己始終處在喜悅開心幸福自由之中,那麼,我們可以肯定,自己的“另一半”在天堂裡。如果自己始終處在慾望和貪婪之中,對錢權名利色看得很重要,那麼,自己的“另一半”肯定就在地球上。如果自己始終處在焦慮擔憂恐懼害怕之中,毫無疑問,自己的“另一半”就在動物世界裡。如果自己始終處在憤怒狂躁或壓抑鬱悶狀態之中,那麼肯定的是,自己的“另一半”就在地獄中,以此類推,可以在20個平行世界36維空間中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為什麼必須要找到“另一半”?

        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自己永遠是被“另一半”牽著走的風箏,自己永遠是不完整的半個生命體,就永遠做不到自洽,就永遠擺脫不了被動局面,自己的命運自己永遠掌控不了,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只能聽憑客觀因素的任意擺佈,就永遠到達不了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就永遠圓滿不了。

        由陰陽魚構成的“中華第一圖”——太極圖是一個自洽的圓滿結局,一個人,若達不到自洽圓滿結局,就永遠攀登不上生命的最高巔峰,就永遠到達不了佛指引的西方極樂世界,通俗點講,就永遠到達不了天國。到達不了天國,就只能在紅塵中輪迴浮沉。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自己就形成不了生命的更高級別所需的圓滿結構,就會總是依賴依靠外界因素才能生存下去。

        “另一半”到底是誰?

        “另一半”就是自己,是自己的分身,也是化身,是構成一個完整生命體但被切割分隔的對立因素,如果自己是陽,“另一半”就是陰;如果自己是陰,“另一半”就是陽,只有陰陽合一,才能天人合一與道合一才能成就正果。

        量子力學中的湮滅效應告訴我們,各種成對的粒子和反粒子一旦相遇,將釋放出一些射線和巨大能量後同歸於盡消失無蹤。自己與自己的“另一半”一旦相遇,自己與“另一半”同時消失,再也找不到蹤跡。但是,從物質世界徹底消失是不是意味著徹底死亡了呢?當然不是。我們已經知道,構成宇宙的三要素是意識結構能量,能量被釋放並不意味著意識的消失,意識是一種反物質存在,生命的本質就是意識,肉體消失並不意味著意識消失,湮滅後,或者說同歸於盡後,作為物質的存在是不見了,但作為意識的存在,它進入了一個更高級別的生命形態,通俗點講,當自己與自己的“另一半”相遇後,即刻完成了生命的蛻化,離開物質世界前往生命的最高時空極樂界了,或者說已經成仙成佛了。

        那麼,如何才能與自己的“另一半”相遇?

        從理論和常規意義而言,想與自己的“另一半”相遇是做不到的,因為儘管自己與自己的“另一半”性質相同感受同等,但怪異的是,你向左,你的“另一半”會向右,你向前,它會退後,你想上,它會向下,它與你即統一又對立,你越想它,它越遠離你,你越想遠離它,它越是要親近你,它總是要跟你做迷藏,它就是這麼頑皮,就是這麼任性,親不得恨不得。

        但是,宇宙中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若將天地常揣摩,妙理自有一日通。”與自己的“另一半”相遇還是能夠做到的。

        以上內容只是作為一種設想和探索,不能作為定論,權當一場思維遊戲玩,因為從“糾纏”和“緣”而言,與我們“糾纏”和“有緣”的豈止是“另一半”,還有更多的因素,因為“量子糾纏”告訴我們:所謂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或多個量子系統之間存在非定域、非經典的強關聯。

    (生命禪院)

  • 4 # 暖心理

    在心理學上,有人格結構理論,其中弗洛伊德的意識與潛意識理論是普遍被大家認可的,這個理論認為,人是有意識和潛意識的,當我們做某件特別熟練的事時,其實是潛意識在運作,比如,當我們學會開車時,而且非常熟悉時,我們就不用努力地用意識去學習如何調整方向盤,如果踩油門,如何踩剎車,這些動作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這就是潛意識在支配我們的行動。這時,我們就可以有時間有精力在想別的事情。可以說意識是我們的一部分,潛意識也是我們的一部分,也可以說,如果你把意識到當作你的一個生命,那麼潛意識就是我們內在另一個生命,這種說法也是可以成立的,但這樣說有一問題,就是你把本屬於自己的生命,分裂出去。我自己感覺這樣表達會更好一些,我們有一個生命,在這一個生命中,有兩個組織部分,一部分是意識部分,另一部分是潛意識部分,都是你整體生命中的組成部分。這樣表達,就會讓我們更整合,更有力量感。

    其實,如果按照意象對話的理論來說,人內在不僅僅是意識和潛意識,我們內在有十幾個到幾十個的子人格,每個子人格都有它自己的思想,情緒和意志。而且子人格與子人格之間,還會有相互的關係,他們的有互相喜歡,有的互相討厭,有的我喜歡你,但你不喜歡我,有的我不喜樂你,但你喜歡我。這種感覺就像我們在人際關係中體驗到的一樣,如果我們用意象對話的方式成長自己,會發現,我們內在就是一個小團體,有很多的“生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久未露面的孫燕姿發新專輯能再創輝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