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贊蓮郎

    一千七百多年來,對“永安託孤”中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複雜的爭論。大致有三種觀點:

    1劉備出題考試,揣測諸葛亮會否反?

    2如果他不才,你就取而代之!這裡是言行一致。

    3如果他不才,你就取捨他吧!你有撤換皇位的父皇之權,改用劉理或劉永。

    這三種解讀正確否?我們只能猜,要劉備才知道。而我卻有第四種解讀:

    4這是劉備的奸話、猾話!叫你取而代之,其實你不會幹。這樣既鼓勵了你,對你有情,利益還是我的。這裡是口是心非。

    要把劉備、劉禪、諸葛亮讀懂對於理解這句話才迎刃而解。

    先說劉備。劉備是有帝王理想、素質的。理由:1他年輕時,做了輛與皇帝一樣的馬車,他經常坐在馬車上,駛著車子出去遊玩。2他收養了一個姓寇的養子,後取名為劉封,他的長子劉禪,合起來叫“封禪”,即稱帝。3他對文臣武將相當友好。比如對關羽、張飛稱兄道弟,三顧茅廬,“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4他在成都稱帝,國號為漢,以舉義旗。暗中叫手下推舉他稱帝。做了塊漢獻帝的靈牌,祭拜後稱帝。在焦作做山陽公的劉協大罵他大耳賊,我活得好好的。5他教導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再說劉禪。劉禪是聰明人,他的智商是被人間與小說矮化的。證據:1孔明平定南蠻回來不久,孔明就要揮師北伐,當時劉禪並不贊成,他認為你先休息幾年,儲足你和兵、糧能量等再說。可見,他並不是盲蟲。2孔明去逝後,他任用蔣琬主管軍事,兼管政治;費禕則相反,讓他們互相制衡。他倆逝後,乾脆自己既管政治,又管軍事。難道弱智慧做到嗎?3司馬懿攻打公孫康時,蔣琬認為是攻魏好機會。他說愛卿啊愛卿,你要看吳出兵否?若出兵你就出兵,成犄角之勢。若不出兵你也別出兵,以免徒勞無功。那麼,這是劉備逝後的事,永安託孤時,他的聰明表現出來了嗎?回答是肯定的。《三國志》記載:“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能如此,吾復何恍?勉之,勉之!”可見,孔明是認為劉禪聰明的,劉備是放心的。

    最後諸葛亮。孔明是忠漢派,是不會反的。有證據嗎?有!證據:1“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那麼,既然漢室是劉家的,要攘除奸兇,你說他篡不篡?這是劉備去世後的事,永安託孤他知嗎?我認為從三顧茅廬到永安託孤,劉備與他共事近十七年,經常在一起,“日久見人心″,孔明的心思不可能不知道!2當劉備叫他自取,他的回答:“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離世時蜀漢千瘡百孔,蜀漢很多文臣武將都在夷陵之戰中犧牲了,而劉禪才十八歲,有能力經驗去守住蜀漢嗎,統一中國更不用說了,那麼孔明既是忠臣又是智商高的人,以及他與自己都有共同理想的人。況且剎劉封就是他倆的雙簧戲,可以說,孔明是劉禪的鐵定支持者,乃最佳人選!劉備怎可能把流離顛沛、打生打死得來的江山社稷拱手讓給別姓人呢?難道1700年前有孫中山嗎?因此,在孔明不會篡漢,劉禪不弱智的定心丸吃下去後,他說出了這樣的猾話,最後,孔明出生入死,為劉備獻盡智慧和生命。這就是我們的那句俗語“贈言就有人,贈錢就無人。″的典型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伊萬卡•特朗普讓子女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