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6
回覆列表
  • 1 # 影視放映員一娥

    劇情太扯是致命傷。這部電影豆瓣評分也就6.1分,在6分左右的電影,在片片我看來都屬於不及格的。

    故事講述女主從離婚後,如何透過自己的能力以及巫術去勾搭一個個男人。而被勾搭的男人不是自己結束生命,就是被女主幹掉。這部2016年上映的電影,全片卻呈現出的是一種上個年代的復古風格,看完後總有一種莫名的壓抑感,不知道是環境使然還是劇情的關係。

    至於如何去理解這不電影,個人覺得更多的是對愛的一種思考,肉慾之愛,物質之愛還是精神之愛。而本片的女主,明顯更多的是享受肉慾之愛,認為只有這種愛才是他需要的。所以全面也有很多裸露的畫面,少兒不宜呀,我還未滿18呢。。。。

  • 2 # 老巷梗

    我希望終有一天這將變得可能,女人用一種強者而非弱者的態度去體驗愛情。

    —— 西蒙娜·德·波伏娃

    本片導演說過自己是個典型的戀物癖,非常注重細節,在拍一部電影時首先最想要的就是把視覺、色彩等外在形式做到位。《愛之女巫》這部片的形式感就很明顯吸引人,甚至說實現了風格化,女巫Elaine房間的巴洛克風格,她和姐妹下午茶餐廳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她影片後段“巫術”婚禮的童話色彩。這樣的復古味道,圍繞著神秘、獵奇、恐怖、偵探、血腥、色情的元素,很難不想到義大利60、70年代的鉛黃電影(Giallo Film)。尤其是片中女巫Elaine,會聯想到馬里奧·巴瓦(Mario Bava)一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不過除去經典元素的仿用,仔細想來有一個最關鍵的不同。鉛黃電影中表現的主要女性形象要麼是巫婆、女鬼,要麼是正常人。而本片中的主角Elaine的女巫形象是一個既不是鬼怪又不似常人的設定。片中的“女巫”不是異族,而是邪教。Elaine信奉了那個教派,在宗教活動和教義的佈道下,才成為女巫。而女巫派的教義,隱藏著有關男女兩性終極關係的哲學探討。

    Elaine在影片開始和Trish喝下午茶時,第一次說出了自己對兩性的觀點,認為女人應該滿足男人的所有要求。在之後Elaine分別和兩個男人約會時,可以看出她對這種思想的貫徹。她給男人做飯,跳脫衣舞,對方再怎麼無聊的話也會投入地應和,處處顯出對男性的諂媚,最後獻出自己的身體。正如影片中“女巫派”的教義:女人最強大的能力是性,女人要用最吸引男性的方式,使用性的魔法,釋放男人心中的愛。

    影片後段男警官稱她是’Stepford Wife’,這個詞來源於1972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e Stepford Wives’的書,形容那種奉承丈夫和權威人士,不會去冒犯任何人的女性。後來這一詞彙得到了延伸,一些女權主義者認為一些為男人放棄事業的家庭主婦,和服從主流審美標準的女性也應歸為此類。

    當然女巫Elaine這樣的思想和行為並不能被稱為’Stepford Wife’,因為她在服務、服從男性的表面之外有自己的目的:透過性的方式來獲得愛。

    在她和兩個男性約會全程,我們能明確看出兩性地位的轉變。從一開始Elaine的順從,到男性被她的魅力蠱惑(影片中男人眼神瞬間發暈,是這種地位反轉的詩意呈現),到最後男性像玩具一樣被Elaine玩弄,中邪發瘋並死去。這某種程度上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期許的實現,“我希望終有一天這將變得可能,女人用一種強者而非弱者的態度去體驗愛情。”

    在這裡出現一個問題,Elaine是女權主義者嗎?我認為不是,最多被稱為性解放女性主義者(sexually liberal feminism)。因為真正的女權主義者可能會鼓勵性開明,但絕不會認為Elaine這種單純透過性來獲得女性地位的方式是好的,甚至覺得羞辱。女權主義者提倡男女平權,就像影片中Trish,當面質疑Elaine的思想,並稱女性不能從男性角度出發,要考慮自己的需求。但之後戲劇化的是,Trish失去了她丈夫Richard的愛,而且Richard迷上了Elaine並最終入魔死去。看著得到“愛”的Elaine,Trish開始動搖自己的思想,開始迷上女性本身的魔力。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真實的現象,究竟女權是透過方法論還是結果論來定義呢?這非常複雜,我在這裡不想,也無能展開來談。

    對我來說,首先要說明的是,雖然問題不一樣,但就像女巫Elaine不是真女權,波伏娃以及她的書《第二性》也不是真女權。這本書的思想引領價值遠遠大於實際意義,在種種邏輯漏洞之中帶有明顯對男性的憤恨和控訴之意,並慫恿女性狂妄。桑塔格說過,當代對於闡釋行為的熱情常常是由對錶面之物的公開的敵意或明顯的鄙視所激發的,而不是由對陷入棘手狀態的文字的虔敬之情所激發的。《第二性》正是這種理論反面教材。而德國哲學家魏寧格充滿對兩性驚人洞見的《性與性格》,是我到目前唯一會參考的兩性著作。魏寧格從來不認為有可能男女平權,寫到過,“不承認兩性之間深不可測的矛盾性和持久對抗的不可避免性,夢想兩性享有平等的權利、教育、責任和義務,這些全都是膚淺評論家的標誌。”他書中的思想是狹隘女權主義和平權主義者痛恨,但又不得不承認的東西,有對女性與男性根本差別的哲學論斷,並對女人在宇宙中的意義有終極闡述。

    從女權角度研究影片《愛之女巫》會走入死衚衕,不過單純從兩性的區別來看會豁然開朗,特別是從魏寧格對女性的闡述中能找到精準解讀。在他看來,女人中隱藏著兩種人格,一種是為延續人類繁衍的母親型人格,一種是吸引男性賣弄風騷的妓女型人格。現實中的女人沒有純粹意義的母親型或妓女型,一般表現為混合。女巫Elaine正屬於純粹妓女型的化身,性是她們生命的驅動力。

    妓女型總會不自覺地賣弄風騷,並隨時準備向任何男人賣弄風騷。對於她們來說,性是一切,是一生的濃縮和目的,她永遠不會也不可能感到滿足,即使世界上所有的男人都和她做愛。警官Griff就說Elaine永遠得不到足夠的愛。影片中Elaine總是不停觀察陌生男性,從本質上來說,這是“凝視”。 觀察是自願而變化的,會起伏不定。而凝視在本質上帶有強制的特徵,是穩定而無變化的。能夠吸引她全部注意的唯有性,她對性的興趣不是時斷時續的,而是貫穿一生。

    在那段童話婚禮中,有Griff和Elaine兩個人完全不同基調的畫外音,表明他們對愛的態度的根本分歧。Elaine說愛就像燃燒的煙火,其他一切都無關緊要;而Griff卻說他根本沒有陷入愛,愛是一種軟弱的表現。這正表明了哲學意義上男女對性與愛理解的偏差。像上面所講,女性的性慾是持續性的,而相比之下男性則是週期性的,強烈卻短暫。男人能把性和其他事務分離的很清晰,女人則沒有這種能力。女人把性慾和生命結合在一起,男人卻把它當作身外之物,一個附屬物 。

    所以後來Elaine說Griff是個根本不去愛的自戀狂,這一表述十分準確。因為比起女性,男性是一種更加註重自我價值,更熱切地尋求自我認同的生物。正如拉康提出的映象理論,男人總透過外在性的事物獲得映象認同。女人是男人另一個無法消除的自我。女人是男人喚醒內心自我的方式,透過女人加強自我認同。

    Elaine面臨著一個無法被解決的困擾,就是她希望得到男性的愛,但男性愛她之後那種頹喪的轉變令她又完全失去興趣。按魏寧格的說法,一對男女彼此吸引性最強的標準是,兩個人加起來正好形成一個完整的女性氣質和一個完整的男性氣質。所以對具有完備女性氣質的Elaine來說,前面那兩個帶有女人氣的男性不會真正吸引她。而警官Griff是一個具備完整男性氣質的男人,雖然對Elaine具有十足性吸引力,但是完整男性氣質那種自戀不釋放愛的屬性,又讓Elaine痛苦不堪。這是個怎麼都無法解決的矛盾,指向Elaine的神經症人格。

    在影片最後,Griff用他那“不被愛迷惑,在愛前無動於衷”的凝視,讓Elaine惶恐不安,她那用生命追求愛的價值觀面臨崩塌的危險。在此刻,Elaine只得按照牆上也許是女巫派畫作的指引,殺人誅心。像之前殺掉自己的前夫,去麻醉自己,繼續幻想著她和男人無盡的濃情,維護自己的愛的夢幻。

    Griff說Elaine是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這種極度矛盾又缺乏定位的人格,與魏寧格闡述的女人本質的歇斯底里症對應。所以影片表現的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電影常表達的身份認同主題,帶有明顯的悲情和憐惜的意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像攝影有哪些方法可以體現“紛亂的髮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