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銀
-
2 # 育兒交流圈
什麼是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寶寶出現臉部和身體面板輕度泛黃現象。包括母乳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前兩個一般在4~5天達到最高峰,大約在7~10天左右逐漸消退,膚色恢復正常,但是病理性黃疸則需要查明病因對症治療。
新生兒黃疸正常指標:
足月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2.9mg/dL。
早產兒黃疸正常值:膽紅素低於15mg/dL。
為什麼會有黃疸
生理性黃疸
在胎兒期,胎兒是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寶寶出生後,新生兒用自己的肺呼吸獲得氧氣,體內的低氧環境得到改變,紅細胞需求量減少,於是大量紅血球被破壞,分解產生膽紅質。但是新生兒的肝功能發育還不完善,無法把膽紅質處理後排出體外,而堆積在血液中。
病理性黃疸
如果新生兒的黃疸出現早,在生理性黃疸減退後又重新出現且顏色加深,就可能是病理性黃疸。同時還伴隨皮膚髮黃,白眼球、淚水和尿液有時也呈黃色,精神倦怠、哭聲無力、不吃奶時,這時候應儘快去醫院檢查。
應對的訣竅
1、早開奶:因為初乳有輕微通便作用,有利於胎便排出,減少新生兒黃疸。
2、多觀察,勤測量:在自然光線下,觀察寶寶面板黃染的程度。
3、驗黃疸
如果醫生感覺寶寶黃疸不重,通常可以用經皮測膽儀,儀器碰一下面板就可以。
如果黃疸很嚴重的時候,才需要及時抽血化驗。
4、吃喝方面:
喂點葡萄糖水: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有利於小便的排洩。
喂點乳酸菌製劑:藉助這些藥物,可以儘早使胎便儘早排出。
5、拉撒要觀察:
觀察尿尿:如果發現尿布被尿液染成特別的黃的顏色,呀抓緊時間去醫院。
觀察便便:便便成陶土色,應考慮病理性黃疸,這大多由於先天性膽道畸形所導致的。
6、護理要積極:
多做撫觸,可以促進血液迴圈,使黃疸消退。
-
3 # 久76427197
出院後不是要經常去醫院檢測黃疸值的麼?如果是普通的生理性黃疸就不礙事,如果一個月都沒有退掉的話,可能是母乳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就是吃母乳導致黃疸退的慢,可試著停個3天母乳,如果黃疸退掉了就是了,繼續母乳黃疸又會回升,一般兩三個月就會自行消退,]也不打緊,對寶寶身體也沒有影響,如果是病理性的就要就醫了!病理性通常數值很高,且寶寶吃睡拉都不正常,
回覆列表
寶寶出生之後,在與母體相連的臍帶被剪斷的那一刻,便開始了自身的代謝運轉。因為新生寶寶肝腎功能比較弱,體內毒素不能很好的代謝出去,所以出生兩三天後便會出現
黃疸
,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媽媽們不必擔心,只要認真觀察,精心護理,一般一週左右黃疸便可逐漸消失。這期間媽媽該怎樣護理小寶寶才能加速黃疸消退呢?如何觀察寶寶出現的異常現象呢?下面我們就向大家介紹一些關於新生兒
黃疸的相關知識。顯示大圖
一、什麼是新生兒
生理性
黃疸?新生兒時期,由於
膽紅素
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出現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暫時性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7~14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3-4周消退。黃疸部位多見於面部、頸部、鞏膜或波及軀幹,四肢近端一般不過肘膝,但是面板紅潤,黃裡透紅。黃疸都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而眼睛最早黃並最晚消退。黃疸嚴重的寶寶同樣是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甚至嘔吐物、腦脊液等也能黃染。黃疸期間寶寶一般情況好,無貧血,肝脾不腫大,肝功能正常。二、寶寶為什麼會出現黃疸?
媽媽很好奇,寶寶為什麼會發生黃疸呢?從醫學角度講原因較複雜。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寶寶的紅細胞破壞後會產生代謝產物未接合膽紅素,大部分透過胎盤到母體迴圈去清除了。寶寶出生後要自己處理這些代謝產物,透過肝臟代謝,腸道排出。但是寶寶的肝、腸功能尚未發育完善,寶寶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的能力僅為成人的1%—2%,因此寶寶極易出現黃疸,尤其當寶寶處於飢餓、胎糞排出延遲、脫水、缺氧、顱內出血等狀態時黃疸會加重。
三、媽媽怎樣判斷寶寶是
病理性
黃疸?黃疸有正常生理性黃疸,也有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常有以下特點:在出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黃疸,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寶寶伴有嗜睡、精神萎靡、哭鬧、不愛吃奶、體溫不穩等現象。這時需要媽媽引起重視,帶寶寶到醫院檢查,以防對病理性黃疸的誤診或漏診。因為感染、肝炎、膽道閉鎖、新生兒溶血病、遺傳、藥物等原因均可導致病理性黃疸的發生。
四、新生兒黃疸的預防和護理措施有哪些?
1、準媽媽如果有肝炎史和重症黃疸育兒史,妊娠時應做預防,可以儘早諮詢醫師
2、從中醫角度講,日久不愈是因肝膽溼熱兼血瘀所致,常因媽媽遭受溼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媽媽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3、黃疸期間可以適當讓寶寶在室外多曬太陽,吸收紫外線。很多媽媽認為臥室裡光線暗一些利於寶寶睡眠,其實不然,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寶寶身體裡的膽紅素結構可發生變化,然後可經膽汁、尿液和糞便中排出,從而可降低血清中的膽紅素,加速黃疸消退,在醫院裡用藍光照射效果最好,綠光、日光燈或者太Sunny也有效,不過曬太陽時需要漏出寶寶的面板才有效果,所以在黃疸期間媽媽要儘量讓寶寶的面板接受自然光照射以利於黃疸的恢復。
4、給寶寶多餵奶,有助於利尿,加速黃疸的消退。
5、寶寶出生後仔細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瞭解黃疸的進退,儘量不要給寶寶用紅色或者黃色的衣物,以免影響媽媽的判斷。
6、注意觀察寶寶的全身症狀,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7、注意保護嬰兒面板、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8、某些藥物可引起黃疸,例如維生素K2及磺胺類,媽媽和寶寶應該儘量避免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和化學品。如果是母乳餵養,媽媽用藥之前必須諮詢兒科醫師。
9、大約1%的嬰兒可發生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型別的病理性黃疸,停止哺乳後黃疸明顯下降,再次哺乳後黃疸又上升。主要原因有餵奶延遲、奶量不足、餵奶次數少、腸蠕動慢、母乳中葡萄糖醛酸酶活性過高。這種情況媽媽不必驚慌,一般不會影響寶寶健康,所以主張媽媽少量多次餵哺,刺激腸蠕動,增加排便次數,加速膽紅素代謝,以利黃疸減輕。
希望媽媽們瞭解和掌握這些知識,更好的照顧好自己的小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