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說重慶雞公煲?
17
回覆列表
  • 1 # 印象神木

    因對中國飲食一知半解而產生“偏見”

    在日本的肉食櫃檯,很少能看到豬蹄、豬頭、大腸等。因為大多數日本人不吃任何動物的這類東西,包括我們華人頗為青睞的雞頭、雞爪。在南韓人開辦的燒烤店中,就有一道菜叫做“扔掉的東西”,其實就是牛的內臟等。菜名的由來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人不吃這些,而是當作垃圾扔了。所以,日本人對華人把各種動物的內臟,以及頭、腳等都能加工成美味食品而大惑不解。

    和日本朋友談吃,記者表明自己最愛吃雞頭、雞爪等之後,他們聽了直搖頭連說“真可怕”,還有的人說“真噁心”。記者堅持說好吃,他們都大笑,表示難以理解。記者指著桌子上的生魚片說,這和你們吃魚沒有什麼不同。可是他們卻反駁說,生魚片都切好了,看著不可怕,豬頭、雞頭、豬蹄什麼的光看著形狀就讓人無法接受。日本人雖然對“中華料理”非常崇拜,但是卻對某些部分感到無法接受,並且因為一知半解而產生了很多“偏見”。

    記者在附近的社群學校內,向師生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怎麼看中國食譜?墨西哥裔的學生阿依達說,她常常去中國城吃中餐,什麼宮保雞丁、麻婆豆腐,味道都很好;波多黎各裔的米蓋爾老師說,他能夠理解華人吃各種各樣的動物,因為那可能是中國的文化,但自己不會吃;白人老師麗莎一聽說“狗肉”兩字,立刻豎起眉毛,睜大眼睛,提高聲音問:狗是我們的朋友、家人,怎麼可以成為食物呢?

    國外媒體“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幾天前,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著名欄目“瀕危的地球”播放了一個專門談中國飲食的節目,中國飲食與“瀕危的地球”聯絡在一起,本身就意味深長。節目中,CNN派記者到北京去試吃中國“野味”。這名記者在一家裝潢豪華的餐廳包間點了一桌滋補火鍋。火鍋所涮的,是各種動物的生殖器官:涉及的動物有狗、鹿、驢、牛、羊等。餐廳經理熱情介紹說,來他們餐廳吃飯的都是中國的上等人士和外國遊客。這名記者一邊品嚐著鹿血酒,一邊指著選單問:你們還賣虎爪?這不是違法的嗎?經理笑笑說,這些只是名義,其實是其他食品,但拒絕讓記者去廚房察看。

    該欄目製作人查理•莫爾在他的部落格裡發表評論說,誰也無法證明經理是否說了實話。雖然這位經理稱,在中國文化裡,“吃什麼就能補什麼”,但他更應該知道這種消費習慣對瀕危動物造成的毀滅性影響。根據美國生物學研究所的統計,中國動物面臨的威脅首先是棲息地消失,其次就是被當作食物消費。動物越稀有,它的食用價格就越貴。然而追查野生動物的下落卻往往非常困難。

    很多美國觀眾在理查•莫爾的部落格上留言。一名觀眾說:就為了所謂增加體能的迷信,讓你們美麗的動物失去生命,真是太可怕了。中國應該有保護動物的法律啊,為什麼沒有得到執行?一名觀眾在跟帖中說:“按照美國的標準,亞洲國家的許多食品都是野蠻人吃的。”他回憶自己曾在日本吃過一條生魚,結果看到魚衝著他翻眼睛,食用活的動物、虐待動物或吃稀有動物都是殘忍的。

    對中國飲食的報道是今年來國外媒體報道的一個熱點,各種報道對食用老鼠、貓、狗甚至穿山甲、果子狸等議論紛紛,許多動物保護組織更是藉此對中國提出批評,加拿大就有個“保護亞洲熊組織”每天在電視臺播出廣告,號召人們“堅決抵制”華人食用熊掌的惡習,從而把可憐的亞洲熊從華人的筷子下拯救出來。英國一家電視臺報道,桂林的酒家選單上,“原汁紅扒老虎肉”、“霸王鞭”、“紅扣大王肉”乃至不同年代的“珍稀動物骨酒”屢見不鮮,且售價不菲。

    更不可思議的是,很多歐洲媒體未做深入調查就將一些世界現象與華人的吃聯絡起來。瑞士《視野報》指出,1980年以來鯊魚的數量減少了一半,據統計一半都在中國被消費掉。德國《圖片報》則表示,去年全球的啤酒漲價為6個百分點,這都是華人大喝啤酒的錯。類似的這種報道越來越多,不久前,路透社報道說,美國得州的河龜也快要被華人吃光了。

    各國文化差異造成誤解

    德國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曼教授認為,這種誤解源於對中國的不瞭解。德國西南廣播臺,有檔名叫“美食還是雞肋”的節目。兩名男主持人有次拿來腐竹,一名男主持稱,看起來就不怎麼樣,一位女主持則幹吃後認為有點肥皂味。一位聽眾認為,根據他在中國的經驗,這個食物看起來像“風乾之後的鴨氣管”。而華人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所帶的山楂片,被德國機場人員認定是香腸切片,必須沒收。

    桑德曼教授還指出,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多元化、多樣化的展示。與歐洲飲食習慣有明顯區別,比如華人喜歡活生生的魚類等。中歐應該互相尊重各自的文化。此外,很多歐洲媒體把“吃狗肉”等個別現象當作群體現象,導致誤解。比如,記者就瞭解到,在德國南部的一個小鎮,當地也一直都存在著吃狗肉的習慣,法華人愛吃青蛙肉等。此外,有德國官員向記者反映,前不久在中國地方政府的一次高級別宴會上,好客的華人端上第二道菜餚時,他定睛一看,是鯊魚翅湯。他當然沒有動調羹。

    針對CNN的這次報道,一名美國華裔說,他本人根本不想吃鹿肉,但對一些美國民眾的過激語言表示不滿。過去美國殖民者因吃牛舌而殺掉一頭牛,既然牛都殺了,吃它的肝、心或生殖器官又有什麼呢?中國以前是個貧窮的國家,所以有不浪費東西的傳統。從這點說,中國的食物資源更加豐富,從此更接近可持續。一些觀眾的反應相對平和,並引申到了美國生活中的問題。還有一名美華人說,我覺得指責另外一種飲食習慣很偽善。在中國吃老虎肉已經被認為是不道德的。那麼存在大量丟棄行為的美國,是不是也應該有這種道德觀念呢?要知道,每年美國有幾百萬只貓或狗因為無人領養而死去。一名觀眾說,她同意對虐待動物的批評,可吃老虎肉畢竟是外華人的事,美華人更應該管美國的事。我們有那麼多人沒有醫療保險,那麼多年輕人被送往不想去的戰場……我們的媒體怎麼可以對自己國家的事情保持沉默呢。也有華人表示,不少西方人之前就對華人有偏見,眼睛只盯著華人與他們不一樣的地方。

    西方不少國家飲食習慣並不文明

    事實上,獨特的飲食習俗各國都有,如墨西哥人愛吃昆蟲,從蜻蜓到蝴蝶都是美味。並非僅發展中國家才有獨特的飲食習俗,發達國家也有,而且有的習俗按照許多國外媒體對中國某些飲食習俗的批評,“惡劣性”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法華人最愛吃的鵝肝醬,其美味的秘訣,卻是飼養者對鵝採取非常的催肥手段,使鵝在12周內鵝肝增大到正常的6-10倍,為了增加鵝肝的滑爽口感,還有意減少飼料中鈣質,讓超肥且骨質疏鬆的鵝連站都站不穩;日本人嗜吃鯨肉,幾十年來採取種種手段鑽國際公約的空子,不顧各國和各國際動物保護組織的反對,用“科學研究”的名目大量捕殺珍貴的鯨,據紐西蘭方面統計,過去18年來日本捕鯨達七千餘條;被許多外華人詬病的中國吃狗肉習俗,也遠不如東鄰北韓、南韓普遍,據稱,南韓每年吃狗達100萬隻以上;甚至大名鼎鼎的美國肯德基連鎖集團,也因非正常飼養並宰殺雞而受到眾多指責,據稱導致每年全球超過8.5億隻雞遭虐殺。

    至於外華人所指責的華人的飲食習慣,大多數是個別地區的特別嗜好,如吃老鼠、吃蛇;有些則是傳統和理念不同,如吃狗肉,在中國歷史上狗曾作為肉食動物,和馬、牛、羊、雞、豬並稱“六畜”,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鼓勵生育以恢復人口,曾宣佈對生男孩的家庭獎勵一壺酒和一隻肉用狗,就是很明顯的例子。把這些特別飲食習俗以偏概全地加在全體華人身上固然不妥,借題發揮就更不太合適了。應該說,國外一些人士對中國某些特殊飲食習慣的不滿、指責,在許多時候是因為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和誤解造成的。

    專家認為,各國和各民族不同的飲食習慣與文化、傳統、宗教、地理和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所有這些因素長期積澱而成的,不是隨意可以改變的。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各國的飲食習慣相互影響也越來越多。但在影響的過程中,勢必會有一些衝突,這些衝突實際上反映了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比如不同的文化、傳統或宗教等。但某些西方人士在看待這個問題時,總是將自己擺在一個優越的地位,似乎他們吃的喝的就是文明,別人的就是不文明,這實質上是一種文化歧視。因此,如何對待不同的飲食習慣實際上也是一個文化交融的問題,也是一個能不能增加相互尊重與信任的問題。

  • 2 # 舉鐵男子聊八卦

    皮蛋,被老外譽為“惡魔煮的蛋”

      老外們大概是被皮蛋烏黑的外表及奇異的口感震驚到了,其實皮蛋表面的松花圖案明明就很美麗,辛、澀、甘、鹹的特殊口感更令人慾罷不能,不管是直接加佐料還是入菜,都是難得的美味,更何況皮蛋性涼,還有洩熱、醒酒、去火等功效,這麼好的美食去哪裡找,怎麼能是惡魔煮的蛋呢,分明是天使煮的嘛!

    讓謝爾頓苦練中文的橙皮雞丁

      橙皮雞丁這道菜在國外的中國餐館梨很常見。作為一個老外,謝耳朵能知道橙皮和陳皮之間的差別也算難能可貴了。陳皮是橘子的皮,跟橙子皮完全不同。陳皮有開胃健脾、祛溼化痰的功效,橙皮則主治理氣、導滯、食慾不振,陳皮雞丁與橙皮雞丁,相差的可不只是一個字。

    備受基辛格青睞的左宗棠雞

    美式風味脆餅——幸運餅乾

      在美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的中餐館裡,必不可少的甜點就是幸運餅乾,通常是由麵粉、糖、香草及奶油做成的,裡面包有類似預言或箴言之類的字條。實際上,我們中國可沒有這種東西,我們只會在包餃子的時候放上一枚硬幣,預示新的一年會有好的運氣。

  • 3 # 吃貨去哪兒

    平時見到一種美食,在菜譜名前面加個地名,一般就會認為這是某個地方的特產,比如:沙縣小吃!但是美食界流行著十大誤會,不明就裡的吃貨們一直被矇在鼓裡。

    1、澳門豆撈

    澳門豆撈在祖國大地可謂是遍地開花,走到哪個城市都能見到澳門豆撈,除了,澳門。其實,澳門豆撈是浙江某公司旗下的品牌,只不過為凸顯高大上,冠名上去罷了。而澳門當地真正有名的小吃,是葡式蛋撻和豬扒包。

    2、重慶雞公煲

    雞公煲是“重慶燒雞公”和“重慶乾鍋雞”在外地的混合菜名。實際上重慶雞公煲跟地名重慶沒有太大的關係。

    而重慶燒雞公倒是風靡川渝兩地。

    3、四川麻辣燙

    四川沒有麻辣燙一說,當地只有“冒菜”,冒菜就是直接燙菜,麻辣燙是燙串串,吃法上還是有差異。

    關於麻辣燙的由來,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是船工和縴夫創造了麻辣燙這種簡便易行而又獨特的吃法。

    4、烤麵筋

    至今弄不明白烤麵筋應該算是哪兒的小吃:到洛陽吃,烤麵筋經常寫著西安小吃,去西安的時候烤麵筋又變成了濟南小吃,在濟南的時候則變成了武漢小吃,在武漢的時候竟然標著成都小吃……最後到了成都,卻發現這貨為神馬是中原名吃!原來,烤麵筋是大中華名小吃啊。

    5、揚州炒飯

    其實揚州炒飯也是名聲在外,揚州當人並不確切地知道啥是揚州炒飯。大概就是把一些食材都加到飯裡面炒一炒,就揚州炒飯吧。

    6、杭州小籠包

    有的餐廳會把這種小籠包稱為“杭州小籠包”,其實,真正的杭州小籠包,皮不是發麵的,肉餡帶湯。如下圖:

    7、陝西肉夾饃

    陝西肉夾饃可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衝著這個名號去吃。而各地的肉夾饃,都是加香菜和辣椒的,甚至還有加土豆絲的,而正宗的陝西肉夾饃裡面只有一種東西,那就是肉!肉!肉!

    這才是真正的陝西肉夾饃

    8、山東煎餅

    真正的正宗山東煎餅是用五穀雜糧做的皮,再捲上大蔥、蔬菜、肉等,薄脆鮮香。

    但現在滿大街的煎餅已經讓我們傻傻分不清楚了,店老闆說,正宗的山東煎餅是這樣的:

    9、新奧爾良烤肉

    這個看似洋食品的烤肉,其實在奧爾良烤肉並不是特產,也沒有滿大街都有。當地特產是烤生蠔。

    10、美國加州牛肉麵

    這個就太欺騙大眾了,喝可樂啃漢堡的老美,會煮牛肉湯麵吃?別傻傻分不清中餐西餐了。

  • 4 # 閒諞雜談

    與沙縣人開沙縣小吃相反,重慶雞公煲跟重慶沒什麼關係。事實上,重慶雞公煲是在莆田人手上“發揚光大”的。

    關於重慶雞公煲的起源,較為主流的說法是一個名叫重慶的莆田人在上海創造了這個品牌。現在全國約有4000家重慶雞公煲店,遍佈湖南、湖北、廣東、福建、重慶等地。一般採取合股經營的方式,親戚之間抱團合夥經營,平均每家年利潤可達20餘萬元。

    全國有4000多家雞公煲店,超過九成以上的老闆是莆田人。

    重慶雞公煲的口味

    重慶雞公煲類似乾鍋,主打招牌菜就是雞公煲。其主料是雞肉,切塊後與配好的醬料一起淹漬半個小時以上,然後放進煲裡用火邊熬邊炒,直到雞肉熟透,再加上香蒜、洋蔥、香菜等就可起鍋。除了主打的雞公煲外,還有牛腩煲、羊肉煲、排骨煲等。客戶吃完乾鍋後,可直接在煲里加高湯繼續吃火鍋。重慶雞公煲走的是平民路線,人均消費額度與地段有關,在20元至30元之間。

    餐飲業內人士介紹說,重慶雞公煲與重慶有一定的淵源,重慶、四川一帶有一道名菜,當地叫炒雞公,不過它與如今隨處可見的重慶雞公煲沒有太多交集。

    重慶雞公煲的創立

    據知情人士介紹,重慶雞公煲的創始人是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渡裡村人。小時候因為家裡窮,他很早就到上海打工,跟別人開面包房,但經營並不順利,還欠下了不少債。2004年左右,他看到在其住處不遠有一家雞公煲店,生意紅火。出於好奇心,他點了一份18元的雞公煲品嚐,感覺味道不錯。在嚐鮮的過程中,他聽到老闆用上海話跟別人講,當日已賣出19只雞,營業額達2600多元,並要求供貨商加配雞肉。他敏銳意識到,雞公煲利潤高,並且當時上海市場整體處於空白期,很少看見雞公煲店,於是他當即向老闆提出加盟請求,但被對方拒絕了。

    他並不氣餒,他果斷高薪挖走這家雞公煲店的一名廚師,取得了雞公煲醬料配方。醬料是雞公煲最為關鍵的部分,味道是否可口,就靠配製的醬料。如獲至寶的他開起了自己的雞公煲店,與原先吃過的雞公煲店在標識、裝修等方面相區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更為難得的是,對原配方不斷改良創新,走出了一條快速擴張的道路。他一邊賣醬料,一邊邀請親朋好友加盟。只要是莆田老鄉提出加盟申請,他就不收加盟費,只賣醬料;如果是其他人申請加盟,則要收取2萬元的加盟費。在此優惠政策下,一批又一批莆田老鄉跑到上海加盟,開始了莆系雞公煲的餐飲擴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