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島主說事

    一方面,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斯大林和希特勒雙方妥協的產物。明裡看,這個條約蘇聯是佔了大便宜,不僅獲得了東歐和波羅的海地區較大的權益,還贏得了德國不會入侵蘇聯的保證,但暗地裡雙方卻在做著同樣的準備,蘇德之間都存在你不打我、我就打你的風險。對德國來說,與蘇聯簽訂和平條約,有利於避免東西兩線作戰,能夠放心大膽地對英法實施進攻,並專心解決西歐的問題,而發動蘇德戰爭也是德國急於求成帶來的惡果,最終把自己送進了失敗的深淵。而對蘇聯來說,1939年簽訂條約之時,正是蘇聯面臨全面改革和軍隊遭到大規模清洗以後的調整期,能夠指揮打仗的軍官寥寥無幾,斯大林正好藉此機會重整旗鼓,為即將到來的戰爭作必要的準備。應該說,這個條約的簽訂是蘇德雙方都樂意看到又樂意接受的結果,雙方都有利又相互在利用對方,何樂而不為呢?

    另一方面,《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又是英法綏靖政策帶來的後果。很多人認為蘇德走到一起,是斯大林對歐洲戰事不負責任的表現,實際上,這裡面有更深層次的原因。當初,德國和希特勒重新武裝軍備時,英法是最有發言權的,如果英法加以制止,也不會有後來的德軍閃擊戰成型。但英法都認為一戰後德國接受了戰敗協定,英法要依靠德國來獲得高額戰爭賠償,如果德國的經濟不恢復,英法也就得不到既有利益,但英法沒想到的是,德國一方面在重整經濟向英法繳納高額賠款,一方面卻在暗中寓軍於民,大量軍工企業隱藏在民營企業中,有的甚至利用與蘇聯的經貿往來暗中發展軍事工業,閃擊戰需要的裝備武器都是在這種情況下暗中積蓄起來的,到德國閃擊西歐以後,尤其是要對波蘭動手時,英法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

    1939年,當德國在西歐部分國家已經得手,眼光對蘇聯有所企圖時,蘇聯和斯大林已經發現矛頭不對,開始著手兩手準備,一手把英法領導人請到莫斯科商討對策,想建立英法蘇波四國聯盟以應對德國可能對波蘭的入侵,一手與德國開始接觸,儘量避免德國對蘇有所企圖。但是,蘇聯的願望落了空,英法派往莫斯科的代表不是說了不算的外交人員,就是去了一聲不吭的不說也不算的應付人員,使四國聯盟胎死腹中。所以,在德國閃擊波蘭的前一個星期,蘇德迅速簽訂了友好條約,這不僅是英法對形勢判斷上的失誤,也是波蘭撿石頭砸自己腳的應得結果。說白了,英法就是不想與蘇聯為伍,認為蘇聯的國家理念與西方價值觀格格不入。而波蘭更怕與蘇聯為伍後,整個國家落入蘇聯控制之下。

    當然,對德國1941年6月22日撕毀條約閃擊蘇聯,這是斯大林萬萬沒有想到的,他並不是沒想到德國會進攻蘇聯,而是沒想到會那麼快地發動進攻,因為對德國來說,這個時間點並不適合進攻蘇聯,無論是兵力還是整體實力,蘇聯並不懼怕德國,而且戰場環境對德國也不利,這也是戰爭開始斯大林敢於發動反攻的重要原因,實際上,蘇軍在戰爭初期的失誤是輸在戰略戰術上,並非兵力不足和裝備落後。

  • 2 # 北周南唐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1939年8月23日前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為裡賓特洛甫。該條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 這一條約的簽訂,目的並不是為了真正的和平,而是蘇德二國針對當時形勢作出的妥協。

    納粹德國要避免自己再次陷入一戰中兩面受敵的境遇,東方的蘇聯是德國必須穩住的物件,只有東方無憂,德國才能進攻法國,這算是德國從一戰中總結的教訓。其次,希特勒納粹主義的極端反共的,他壓根就不會與蘇聯有真正和平的意圖。

    蘇聯曾提出同英法合作共同反抗德國,然而,英法對於共產主義是敵視的,必然不會與蘇聯有真心合作,英法真正的目的是“禍水東引"想使德國與蘇聯陷入戰爭。因此,蘇聯在拉攏英法未果後,與渴望報一戰”一箭之仇“的德國一拍即合,簽訂了條約。也是為蘇聯爭取應對戰爭的時間。同時,條約中蘇德還劃分了兩國在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勢力範圍,權衡利弊後,蘇德二國簽訂了條約。

    條約簽訂後,蘇德二國都明白條約只是暫時的,當納粹德國橫掃歐洲,擊敗法國後,環顧四周,歐洲大陸上除了蘇聯,以無對手。法西斯的戰爭模式是 在佔領某一地區後,即將該地區所有的資源投入下一場戰爭,這是法西斯生存模式,一旦開啟,便不會停止。因此德國必然進行對蘇聯的進攻。其次,德國在二戰後的所向披靡,使希特勒等納粹領導人的野心急劇膨脹,進攻蘇聯,建立所謂的帝國,勢在必行。

  • 3 # 前沿陣地

    蘇德之間的互不侵犯條約,說白了其實只是一個暫時的和平保障,兩國實際上一直是把對方作為敵人看待的,只是限於現實需要不能開戰罷了。該條約簽訂於二戰開戰前的1939年8月,基本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但是兩國都有著自己的考慮,因此才會達成這樣一個條約。

    在納粹德國的理念中,蘇聯是一個劣等人組成的敵對國家,但是其擁有廣闊的的土地和資源,因此是要被征服的,納粹規劃的德意志千年帝國就是以蘇聯的廣袤土地為基礎的。但是德國需要優先解決的是法國等國,避免再次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局,因此需要這樣一個條約來穩住蘇聯,待其解決西歐戰事後再積聚力量和蘇聯開戰。

    而蘇聯同樣對德國抱有戒心,兩國開戰只是時間問題。但是蘇聯此時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此時的蘇聯剛經歷大清洗,軍隊建設還需要時間,因此此時簽署一個條約不失為一個最佳選擇,至少能夠保證一段時間內的和平。與此同時,蘇聯也在不斷擴充套件其領土邊界,增大兩國間的緩衝區。蘇聯就在戰爭爆發後對波蘭宣戰,佔據了波蘭東部的領土,開始在此建立防線。

    最終,在德國折戟英國後,準備進攻蘇聯,而蘇聯此時依然認為德國尚未做好準備。最終,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了巴巴羅薩行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罵人是什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