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感悟67769251

    肯定是重慶,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其次西安,成都可以做為西部地區副中心城,西安帶動西北,成都帶動西南的經濟發展。

  • 2 # 故鄉廣安

    西部地區,有競爭力的只有重慶和成都。

    我看還是中西部來看比較好,至少有武漢、重慶和成都三座城市。

    重慶是西部傳統帶頭大哥,機械製造、軍工、汽車製造、醫藥化工、半導體材料是其傳統優勢行業。重慶是西南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長江和嘉陵江貫穿全境,區位優勢十分突出。近二十年加大了微電子、環保科技等行業的佈局,現代製造業升級也頗有建樹。重慶老轄區經濟實力中西部最雄厚,長期牢牢佔據全國十大經濟體。97年恢復直轄的同時,合併了原屬四川的比較貧窮大庫區,20年來負重奔跑,在城市排名上實際上是先降後升,有重回前五的趨勢。

    從旅遊、娛樂、電子工業、石油化工等行業看,成都具有一定傳統優勢。成都地處平原,地理位置上銜接西藏,是出入西藏的門口城市之一。成都是傳統旅遊集散中心,航空運輸相對發達。但西部有4個機場皆進入十大機場之列,交通工具的選擇說明交通多樣化不均衡。成都經濟發展快,但城市排名近二十年來上下波動很大,始終在十位徘徊。

    從汽車製造、冶金、船舶、IT行業、材料加工等行業和科研實力看,武漢具有非常強的優勢,加之武漢地處華中,長江中游,五省通衢,交通優勢最明顯,近幾年武漢在軟體開發和光谷建設上卓有成效。近五年在國內城市排行上升最快。

    武漢

    成都

    重慶

  • 3 # 科學中醫與人本

    腦殘問題。從全球視野角度來看,很明顯西部七大城市(成都、重慶、貴陽、昆明、西安、烏魯木齊和武漢)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重中之重,這七大城市在未來二十年發展路徑和重點各有側重點。

  • 4 # 大蠍子王

    從戰略角度上看,將來成為西部中心城市,首選西安市。第二個城市是烏魯木齊市(一帶一路),第三個是成都市。其他城市加油。

  • 5 # 三水畫卷

    先是前段時間開始,有人瘋狂的捧殺成都。怎麼搞的呢?就是瘋狂得用成都跟其他城市做對比,踩一捧一。跟杭州比、跟西安比、跟武漢比、跟南京比,然後合起來通殺一把——“成都登頂新一線榜首”。這連環拳我只能說漂亮,把所有城市的人都得罪了,火力全開啊這是!

    然後老話題開啟——重慶成都誰在西部最牛?這種問題我最近一天能看到三個,真的服了!

    重慶最近也有很多類似話題出現,吹噓自己多牛,甚至還看到了貴陽西部第二城的話題,明顯就是讓人打架。挑事兒的簡直沒底線。

    創建於2017.6.24

    編輯

  • 6 # 支援武統者

    1952年

    上海36.70億

    重慶17.90億

    天津12.80億

    北京7.90億

    廣州5.39億 增量0.45億

    蘇州4.38億

    ——注:香港、深圳無資料

    ————————————————

    1953年

    上海51.70億 增量15.00億

    重慶21.10億 增量3.20億

    北京19.30億 增量11.40億

    天津17.60億 增量4.80億

    廣州7.11億 增量1.72億

    ——注:香港、深圳、蘇州無資料

    ——————————————————

    1954年

    上海54.70億 增量3.00億

    重慶22.50億 增量1.40億

    北京21.10億 增量1.80億

    天津17.00億 增量 負0.6億

    廣州8.05億 增量0.94億

    ——注:香港、深圳、蘇州無資料

    ——————————————————

    1955年

    上海53.60億 增量 負1.10億

    北京23.90億 增量2.80億

    重慶23.00億 增量0.50億

    天津17.10億 增量0.10億

    廣州8.52億 增量0.46億

    ——注:香港、深圳、蘇州無資料

    ——————————————————

    1956年

    上海63.60億 增量10.00億

    北京26.80億 增量2.90億

    重慶26.00億 增量3.00億

    天津20.70億 增量3.60億

    廣州9.77億 增量1.25億

    ——注:香港、深圳、蘇州無資料

    ————————————————————

    1957年

    上海69.60億 增量6.00億

    北京32.80億 增量6.00億

    重慶26.10億 增量0.10億

    天津24.10億 增量3.40億

    廣州11.18億 增量1.42億

    蘇州5.58億

    ——注:香港、深圳

    1958年

    上海95.60億 增量26.00億

    北京34.50億 增量1.70億

    重慶34.10億 增量8.00億

    天津32.50億 增量8.40億

    廣州13.94億 增量2.75億

    ——注:香港、深圳、蘇州無資料

    1959年

    上海128.50億 增量32.90億

    北京46.30億 增量11.80億

    天津41.30億 增量8.80億

    重慶37.20億 增量3.10億

    廣州15.83億 增量1.89億

    ——注:香港、深圳、蘇州無資料

    上海在1959年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GDP超過100億的城市;北京在1953年GDP超過天津,1955年超過重慶;天津在1959年GDP首超重慶

    1961年

    上海101.80億 增量 負56.60億

    香港37.66億(74.53億港元,15.31億美元)

    北京36.60億 增量 負20.90億

    天津28.40億 增量 負14.30億

    重慶28.20億 增量 負9.70億

    廣州12.85億 增量 負3.56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港幣、人民幣、美元是按當時匯率計算(一般在2-3:1

    1962年

    上海84.70億 增量 負17.10億

    香港42.44億(86.78億港元,17.25億美元)增量4.77億

    北京29.60億 增量 負7.00億

    重慶24.40億 增量 負3.80億

    天津24.30億 增量 負4.10億

    廣州12.41億 增量 負0.44億

    蘇州7.15億

    ——注:深圳無資料

    1962年,重慶又反超天津

    1963年

    上海90.70億 增量6.00億

    香港48.59億(104.20億港元,19.75億美元)增量6.15億

    北京31.70億 增量2.10億

    重慶27.10億 增量2.70億

    天津26.70億 增量2.40億

    廣州13.37億 增量0.96億

    ——深圳、蘇州

    1964年

    上海100.70億 增量10.00億

    香港55.97億(118.84億港元,22.75億美元)增量7.38億

    北京36.00億 增量4.30億

    重慶31.50億 增量4.40億

    天津30.60億 增量3.90億

    廣州15.54億 增量2.17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

    1965年

    上海113.60億 增量12.90億

    香港59.88億(139.48億港元,24.34億美元)增量3.91億

    北京39.80億 增量3.80億

    重慶37.00億 增量5.50億

    天津36.00億 增量5.40億

    廣州18.03億 增量2.49億

    蘇州10.78億

    ——注:深圳無數

    1966年

    上海124.80億 增量11.20億

    香港61.28億(142.76億港元,24.91億美元)增量1.40億

    北京44.40億 增量4.60億

    天津39.30億 增量3.30億

    重慶38.20億 增量1.20億

    廣州21.09億 增量3.05億

    深圳、蘇州無資料

    ——注:天津再次反超重慶

    ———————————————

    1967年

    上海110.00億 增量負14.80億

    香港66.08億(154.70億港元,26.86億美元)增量4.80億

    北京37.90億 增量負6.50億

    天津33.60億 增量負5.70億

    重慶33.40億 增量負4.80億

    廣州19.83億 增量負1.26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

    ———————————————

    1968年

    上海123.20億 增量13.20億

    香港66.86億(165.29億港元,27.18億美元)增量0.79億

    北京37.80億 增量負0.10億

    天津34.80億 增量1.20億

    重慶27.10億 增量負6.30億

    廣州17.04億 增量負2.79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

    1969年

    上海142.30億 增量19.10億

    香港78.57億(194.23億港元,31.94億美元)增量11.71億

    北京50.60億 增量12.80億

    天津42.90億 增量8.10億

    重慶31.40億 增量4.30億

    廣州21.94億 增量4.90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

    1970年

    上海156.70億 增量14.40億

    香港93.41億(231.00億港元,37.97億美元)增量14.83億

    北京63.40億 增量12.80億

    天津51.00億 增量8.10億

    重慶38.20億 增量6.80億

    廣州26.66億 增量4.72億

    蘇州15.03億

    ——深圳無數

    1971年

    上海164.90億 增量8.20億

    香港109.20億(266.47億港元,44.39億美元)增量15.79億

    北京61.10億 增量負2.30億

    天津55.10億 增量4.10億

    重慶43.80億 增量5.60億

    廣州26.75億 增量0.09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

    1972年

    上海171.00億 增量6.10億

    香港126.97億(321.68億港元,56.68億美元)增量17.69億

    北京67.20億 增量6.10億

    天津56.40億 增量1.30億

    重慶43.20億 增量負0.60億

    廣州27.85億 增量1.10億

    深圳、蘇州無資料

    ——注:因最新查到權威港幣兌美元,美元兌人民幣匯率,調整一些資料

    1973年

    上海185.40億 增量14.40億

    香港176.56億(412.84億港元,80.22億美元)增量49.59億

    北京73.00億 增量5.80億

    天津60.30億 增量3.90億

    重慶44.00億 增量0.80億

    廣州30.91億 增量3.06億

    ——注:深圳、蘇州無資料

    1974年

    香港206.28億(471.65億港元,93.74億美元)增量29.73億

    上海193.50億 增量8.10億

    北京80.20億 增量7.20億

    天津66.70億 增量6.40億

    重慶43.30億 增量負0.70億

    廣州33.15億 增量2.24億

    深圳、蘇州無資料

    ——注:香港超過上海

    1975年

    上海204.10億 增量10.60億

    香港197.71億(495.67億港元,100.36億美元)增量負8.58億

    北京91.30億 增量11.10億

    天津69.70億 增量3.00億

    重慶50.40億 增量7.10億

    廣州36.64億 增量3.49億

    蘇州23.32億

    深圳無資料

    ——注:因匯率問題香港資料有所下降,上海超香港

    1976年

    香港253.64億(631.41億港元,128.75億美元)增量55.93億

    上海208.10億 增量4.00億

    北京93.80億 增量2.50億

    天津65.30億 增量負4.40億

    重慶50.40億 增量0.00億

    廣州36.48億 增量負0.15億

    蘇州25.15億 增量1.83億

    ——注:深圳無資料

    香港又超上海

    1977年

    香港288.99億(732.22億港元,157.06億美元)增量35.35億

    上海230.40億 增量22.30億

    北京99.10億 增量5.30億

    天津67.70億 增量2.40億

    重慶56.70億 增量6.30億

    廣州39.52億 增量3.04億

    蘇州27.42億 增量2.27億

    ——注:深圳無資料

    1978年

    香港314.62億(856.98億港元,182.92億美元)增量25.63億

    上海272.81億 增量42.41億

    北京108.84億 增量9.74億

    天津82.65億 增量14.95億

    重慶67.32億 增量10.62億

    廣州43.09億 增量3.57億

    蘇州31.95億 增量4.53億

    ——注:深圳無資料

    北京成為繼香港、上海之後第三個GDP超過百億的城市

    1979年

    香港348.64億(1125.33億港元,224.93億美元)增量34.02億

    上海286.43億 增量13.62億

    北京120.11億 增量11.27億

    天津93.01億 增量10.36億

    重慶75.87億 增量8.55億

    廣州48.75億 增量5.66億

    蘇州35.27億 增量3.32億

    深圳1.96億

    ——

    1980年

    香港429.40億(1434.02億港元,288.19億美元)增量80.76億

    上海311.89億 增量25.46億

    北京139.07億 增量18.96億

    天津103.53億 增量10.52億

    重慶84.77億 增量8.90億

    廣州57.55億 增量8.80億

    蘇州40.68億 增量5.41億

    深圳2.70億 增量0.74億

    1981年

    香港549.48億(1729.65億港元,309.25億美元)增量120.07億

    上海324.76億 增量12.87億

    北京139.15億 增量0.08億

    天津107.96億 增量4.43億

    重慶90.67億 增量5.90億

    廣州63.41億 增量5.86億

    蘇州43.76億 增量3.08億

    深圳4.96億 增量2.26億

    ——

    1982年

    香港619.47億(1954.08億港元,321.82億美元)增量70.00億

    上海337.07億 增量12.31億

    北京154.94億 增量15.79億

    天津114.11億 增量6.15億

    重慶100.60億 增量9.93億

    廣州72.15億 增量8.75億

    蘇州47.61億 增量3.85億

    深圳8.26億 增量3.30億

    ——

    1983年

    香港582.34億(2163.83億港元,297.52億美元)增量負37.14億

    上海351.81億 增量14.74億

    北京183.13億 增量28.19億

    天津123.42億 增量9.31億

    重慶111.46億 增量10.86億

    廣州79.67億 增量7.52億

    蘇州52.53億 增量4.92億

    深圳13.12億 增量4.86億

    ——注:因美元兌港幣匯率出現變化造成香港資料負增長

    ——

    1984年

    香港735.22億(2607.61億港元,333.54億美元)增量152.89億

    上海390.85億 增量39.04億

    北京216.61億 增量33.48億

    天津147.53億 增量24.11億

    重慶131.27億 增量19.81億

    廣州97.74億 增量18.06億

    蘇州68.05億 增量15.52億

    深圳23.42億 增量10.29億

    ——

    1985年

    香港1043.40億(2768.23億港元,355.31億美元)增量308.18億

    上海466.75億 增量75.90億

    北京257.12億 增量40.51億

    天津175.78億 增4量28.25億

    重慶151.96億 增量20.69億

    廣州124.36億 增量26.63億

    蘇州91.91億 增量23.86億

    深圳39.02億 增量15.61億

  • 7 # 城市競爭

    中國西部地區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是中國重要的土地資源集中地,有中國西部十二個省市區,包括四川省,重慶市,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十四個對外沿海開放城市,四個經濟特區,率先享受了國家的改革開放紅利,大量的中西部地區的民工,湧向南東部沿海地帶,使東部廣大沿海地帶,逐步的富裕了起來,與中西部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所以,二十年前,國家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才得以是西部地區與部沿海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

    西部地區的成都,重慶,西安等等城市,緊緊抓住了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機遇,才得以追趕上沿海開放城市。

    近年來,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更是讓西部地區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西部地區的佼佼者成都,重慶,西安等等城市,逐漸的脫穎而出,無論從經濟,還是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等領域發展得相當的突飛猛進。

    新一線首位城市成都,城市規模和城市建設,以及城市繁榮方面,僅次於傳統的一線城市北上廣深。

    吸收世界五百強企業,成都在中西部地區也是位列首位,達到286家。

    成都的機動車擁有率,僅次於首都-北京,佔全國的第二位。

    四川大學為中西部地區最牛的大學,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在2017年,贏得了全國綜合性醫院第一名,擊敗了北京協和醫院,以及解放軍301醫院。

    成都的領事館數量,居中西部之首,僅次於上海,廣州,位列全國第三。

    一座城市兩個4f國際機場,在中國只有北京,上海和成都,可想成都的實力和魅力。

  • 8 # 蘸鹽吃瓜瞧熱鬧

    所謂“中心”,含義必須有:

    以上述“五力”(或“金木水火土”之“五行”)而論:成都:“五力”最均衡;重慶:“五力”中“文化傳承力”為缺板;西安:“物質生產力”雖“質優”(科技力強),但“量小”(GDP為成都一半)。

    就“現有存量”而言,成都省、重慶城區,遠超西安縣。但就“未來潛能”而觀,目前才700萬人口的西安,由“大縣城”而“君子豹變”,提升空間應該遠遠超過“人口千萬”的蓉、渝。

    京東的“一帶”歐亞進口貨物,以西安為樞紐,再中轉、幅射、分流到西南、華北、華東、華南,可謂順風、順坡,名正言順、言順事成。假以時日,以中成大,可俟不妄!

    “未來派”之“優質潛力股”,還看西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未來會不會敗給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