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祥5
-
2 # 文藝girl666
首先,我只能說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每個時代的音樂都會受到當時那個時代的影響,下面咱們來好好說說。
當人們的審美水平高於作品水平,就會覺的作品不好,其實,我們在聽歌的時候,我們的水平會相對應的上升到一個高度,才會覺的好歌越來越少,當然,歌曲量激增也是原因之一。
當年沒有MP3的時候都靠錄音機聽磁帶,不管聽什麼都是感覺有滋有味的。其實,歌曲水平也是在慢慢積累的,都是在普通創作的積累上寫出來的。當然,人們在聽倦了新歌之後會去聽老歌,那麼就會有個相互比較。自然覺的現在的音樂越做越差。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不同於上個世紀,創作環境是不一樣的。社會的浮躁,很大程度上是阻礙了音樂向好的一方面發展,有些音樂為了迎合粗俗爛制的創作也是不足為奇。音樂在慢慢走的過程中越來越商業化,丟失了藝術的靈魂。
還有原因是現在音樂創作風格太單一了,之前的老歌為什麼讓人覺的那麼有味道,吸引人,是因為有故事。可現在的歌卻沒了那麼多故事。
其實,咱們也是有好歌的,咱們不缺人才,也不缺資源,咱們缺的是像朴樹這樣的匠人精神。
-
3 # 兔老師
的確,只從國內範圍來看,近十年的華語流行歌曲整體制作水平是一直在下降的。
首當其衝的就是版權原因。由於盜版mp3下載的大量普及,市場不斷萎縮,音樂人的數量是在逐年減少的。以前版權保護健全的年代,涂惠源老師給張惠妹寫一首《聽海》能拿到千萬元版稅,張學友專輯能賣到上千萬張,而現在同樣知名度的歌曲能拿到百分之一的銷量和版稅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大部分人聽的都是盜版,許多音樂人也開始轉行做綜藝,做歌手,還在埋頭創作的人少了。
其次就是隨著改革開放後多年的文化衝擊,培養出來的下一代聽眾的審美也變得更加多元化了。在老歌當道的上世紀,以購買磁帶和cd為主的年代,人們的主要音樂收聽都集中在華語音樂,並沒有現在歐美日韓的輪番轟炸。在歐美日韓各大巨星和榜單的對比下,瞭解了百家之所長的聽眾們,也更容易感知到國內音樂的缺點。
還有一點是音樂風格的探索上也出現了瓶頸。90年代隨著電子音樂的興起,許多前衛創作手法也極大地豐富了流行音樂市場。比如許鏡清老師當年在西遊記中使用電子樂元素,就能給人很大膽很新奇的感覺,比如雅尼老師用一些長音pad就能塑造很宏偉壯麗的new age氛圍,而R&B hiphip這些基於電子樂節奏的風格也順應時代得到了極大發展。然而21世紀的現在,電子音樂也被開發到有飽和的趨勢,edm的產量已經嚴重過剩,新的能夠影響流行音樂的作曲手段暫時還沒有出現。
回覆列表
現在的音樂是唱不像唱,吼不像吼,反正是聽的一點感覺都沒有,民歌不像民歌,情歌不像情歌,總之歌詞也沒什麼新鮮呢,總而言之就一句話,不想聽,下個以前呢歌嗎?還要付費,有些新歌聽一遍就覺的煩,沒有以前呢歌聽的入耳,老歌有激發力,有情感,比如社會主義好,一壺老酒等聽的就是好,現在也不會忘記。還有比較有感情色彩。為什麼直播現在那麼紅,就是聽歌還不如看一看直播平臺呢那些搞笑事,有些直播主比現在的歌星唱呢還好,只是音調不怎麼準,看個電影也是看不懂,看的懂呢就那麼一兩部,所以娛樂圈就是廣告呢多大,一聽歌,一看劇情就沒的心情,一點藝術感都沒有,還吹如何有藝術,有多高雅,給我本人體會到我們老百姓就是被藝術騙了,還擠破腦蛋呢送錢,送精神去聽、去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