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妃寶寶覺得清朝皇帝每天除了處理正常的朝政,都快累死,哪還有別的心思哦,而且南妃寶寶之前收藏一篇文章,那些後宮三千佳麗,寶寶怕你看了,怕是不會羨慕,恨不得天天宅家裡打遊戲哦。。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後宮中應全是絕色美女,然而歷史照片中的妃子形象,往往令當代人大跌眼鏡...
南妃寶寶覺得清朝皇帝每天除了處理正常的朝政,都快累死,哪還有別的心思哦,而且南妃寶寶之前收藏一篇文章,那些後宮三千佳麗,寶寶怕你看了,怕是不會羨慕,恨不得天天宅家裡打遊戲哦。。
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的權力至高無上,後宮中應全是絕色美女,然而歷史照片中的妃子形象,往往令當代人大跌眼鏡...
在《甄嬛傳》、《還珠格格》中,清朝宮廷的妃子、格格無一不是符合現代人標準的美女。然而,歷史上的後宮女子未必能讓今天的觀眾賞心悅目,有些更堪稱面目可憎。清朝皇帝的妃子怎麼都長這樣?「出身不由己」在普通人的想象中,皇帝有權網羅天下的美女,後宮的顏值自然不會差。然而,由於清代獨特的八旗制度,宮廷選取御用女性並不以長相為主要標準。根據 1653 年順治帝的諭旨,皇后、妃子都應該從滿洲官員、外蒙古貝勒等高層人士的女兒中選拔產生,八旗官員的女兒只要年滿十四至十六歲,都必須參加三年一度的選秀。這種制度之後一直延續,且逐漸加以完善。在這種選拔體制下,妃子幾乎只能從旗人中產生,社會上的女青年進入後宮的道路基本被堵死。清代的種族偏見還不只體現在旗人和非旗人之間。即使是旗人,也並非所有適齡女性都有參加妃子選拔的資格。後宮中地位較高的皇后、貴妃以及嬪妃等,幾乎都出身於八旗。| 規定了後宮選秀制度的《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在有資格生產後妃的八旗中,滿人和其他族的後宮表現也有很大差別。《清宮后妃》中的“清宮后妃表”記載,187 名清宮后妃中,有 136 人是滿人,蒙古族有 21 人,可見皇帝的擇偶範圍很受限制。|《蒙古族的體格、體型和半個多世紀來的變化》中的調查結果|《吉林省滿族體質特徵調查》一文中的調查結果這種特殊的民族分佈,本身就使後宮女性的容貌特徵與一般意義上的漢族女性有所區別。以頭寬高指數來衡量,大部分人可分為闊頭型、中頭型和狹頭型,而多項調查結果都表明,滿族人以闊頭型居多。而以形態面指數衡量的話,大部分人可分為超闊面型、闊面型、中面型、狹面型、超狹面型這五個等級,蒙古族即是闊面型的典型代表。相比之下,容貌往往不是最主要的考量標準。比如葉赫那拉·靜芬,其相貌十分平庸,但因為是慈禧太后的侄女,最終成為了光緒的隆裕皇后。當然,相貌也並非全不重要。清朝在選秀過程中對容貌還是有所要求,只是當時的審美標準相比於今天不乏驚人之處。「有人來拍照要記住」審美標準不斷在改變,到了近代已經越來越接近於今人,照片中的中國后妃乃至其他上層人士仍然形象欠佳。這不僅是因為當時流行的穿著造型與現代不同,也與人們在鏡頭前的表現不夠熟練有關。| 清宮中第一個拍照的大臣耆英照相剛剛傳入時,照相併未被廣泛接受,有民間迷信認為“照片會攝取靈魂”。而由於照片通常只留上半身,還有人認為照相會讓被攝者丟失下半身,“屍首兩處”。除此之外,對於照相機的陌生,也導致人們在鏡頭前的姿勢和表情都不大自然,從而影響最後的拍照效果。如在 1860 年代英法聯軍的英國陸軍司令克靈頓將軍的日記中,記載了 1860 年簽訂《北京條約》時,英國攝影師比託給恭親王奕訢照相的場景:“…用偌大的鏡頭對準了臉色陰沉的恭親王胸口。這位皇帝的兄弟驚恐地抬起頭來,臉刷地一下就變得慘白……以為他對面這門樣式怪異的大炮會隨時把他的頭給轟掉...人們急忙向他解釋這並沒有什麼惡意。”至於我們熟悉的恭親王標準像,則是在同年他回訪英國的時候留下的。而當時的恭親王雖然已不是第一次面對照相機,但還是很難在鏡頭前表現出自然、霸氣的神采,反倒顯得有點呆滯、僵硬。更能反映鏡頭感差異的是李鴻章的兩張照片。在和俾斯麥的合影,李鴻章看上去瘦弱、乏力,身材和精氣神都遠差於旁邊的俾斯麥。而實際上,李鴻章身材魁梧,英華人濮蘭德即形容李鴻章 “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 另一張照片中精神風貌截然不同的李鴻章清廷中最會拍照的莫過於慈禧太后在清宮檔案裡面,有大量慈禧照片存放的記錄:“珍字:一八六,慈禧放大像,十四匣;一九五,慈禧八寸像片,二百張....”,其中比較經典的是一幅名為“梳頭穿淨面衣服拿團扇聖容”的照片,現存量達 100 多張,可見慈禧非常喜愛照相。| 慈禧太后擺拍照而慈禧在鏡頭前放鬆、自然的表現,也正是來自於她豐富的拍照經驗。最初照相時,慈禧也會感到緊張和擔憂。據《十三格格》的原型德玲的《清宮二年記》記載,慈禧在第一次照相前,先讓一個太監站在鏡頭前,她到聚光鏡片中去看其形狀,驚訝地發現其首尾倒立,聽過攝影師勳齡的解釋之後才平靜下來。此外,慈禧還曾因攝影師拍照時沒讓她完全準備好而表示不快,令其“後再攝時,須先語餘”。而即使是身經百戰的慈禧,也不一定能在照片中完全表現其風采。據 1905 年為慈禧畫像的美國畫家華士·胡博形容,“太后的儀容將我深深地吸引住。我曾見過她的一幀照片...現在才發現真人跟照片絕不一樣。她坐得筆直,顯出堅強的意志,連皺紋也帶著深意似的,眉宇間充滿著仁愛和對美的追求。”| 另一張慈禧太后照除了照相會讓呈現出來的顏值大打折扣之外,穿衣與裝扮也會影響整個人的氣質。尤其是對於年輕的格格妃子們來說,戴上小兩把頭、穿上朝服後多少會顯得保守迂腐,加上無聊的生活及長期馴化帶來的毫不生動的表情,與現在年輕人的形象就有了很大的出入。比如 6 歲便被送到日本的愛新覺羅·顯玗(又名川島芳子),由於高中時期接受的是日本軍國主義化的教育,加上當時川島芳子已在日本生活多年,行為舉止都已經被“日本化”,其整體氣質配上穿著打扮,與傳統清廷中格格的形象相去甚遠。而後,在 1931 年侵華事變時,川島芳子女扮男裝從事間諜活動,其風格與之前的自己又有了很大差別。又過了僅僅十幾年,到日本戰敗投降川島芳子接受審判的時候,法庭上的她看起來像落魄的中年婦女,儼然沒有了昔日的風采。不過,即使受到上述多方面的影響,清朝皇室留下來的照片中也並非沒有顏值看起來出色的,比如一生痴愛溥儀的完顏立童記。從照片上來,就很符合今天人的審美品味,換上今天的服裝,不無成為網紅的潛力。看完這篇,大家應該理解“為什麼清朝皇帝的妃子怎麼都長這樣”了吧,所以那些用現代劇中的妃子來對比真實後宮嬪妃,實在是“有趣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