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1971870703

    一.起源

    《說文解字》探索的是字的本源意義,給我們儲存了漢字的形、音、義,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訓訪不可缺少的橋樑。特別是《說文》對字義的解釋一般儲存了最古的含義,對理解古書上的詞義更有幫助。另外當我們追尋字的原始意義,探索古人造字之始的原始意圖時,我們就會感到一種陌生化地新奇效果,原因是我們被日前所習慣的字的引申義遮蔽了感受的新鮮,字只成了一個表達意思的符號,我們不去推尋遠古人類造字的巧妙。

    比如“海”字,我們就只是知道它是形聲字,它代表的就是大海的海。卻有人如此分析:“海”字是一個形聲兼會意的字,從水,每字聲,同時這個字有形象地告訴我們,縱然洶湧澎湃、浩瀚無邊,但是它也是由每一滴水組成的。“海”字的字形,使得我們想到事物從量變到質變的偉大哲理。但我們看到這樣的分析時,也感受到了平時自己對於漢字的習慣性漠視。

    二.發展

    它儲存了研究古代社會歷史、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是我們整理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的重要的階梯。文章一開始:“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垂憲象。”。說明了文字的起源和產生的兩個階段:庖羲氏作八卦意味著書寫符號及符號觀念的誕生,這可以被看作是文字出現的萌芽,而書契取代結繩,則是文字的正式產生。符號和文字是怎麼形成的呢?《春秋》的中說道:“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途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意思是國家分裂,諸侯割據,禮崩樂壞,政治上變亂古法,導致了思想文化上的一系列混亂,“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情形也就在這時候出現。

    到了秦始皇兼併天下,國家的一統帶來了對文字的規範,但由於他們只是改了與秦朝的文字不一樣的,所以大一統也是“古文由此絕矣”的禍首。西漢時期,政治的統一和強大帶來了文字和文字學的迅速發展。到了王莽篡權,發動了一場貫穿了整個東漢的政治和文化生活的政治的文學與學術之爭。一番改訂下來,“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異者也;三曰篆書,即小篆,秦始皇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左書,即秦隸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在作者許慎看來,那些儲存下來的經典才是古文字及傳統文化的正脈。這裡有古文傳統諳昧不彰與政治綱紀失序之間相伴生的關係,禮樂的崩壞與王綱的廢弛是一對互為因果的關聯性因素,共同導致社會的衰變:而反過來,社會政治清明的時候,古文傳統也往往受到很好的尊重和延續,並與政治的穩定和社會的規範形成良性的互動。

    三.清朝文字獄

    清朝以前的朝代在文字上都重點關注了文章整體形式而忽略了對個體字的研究與把握,知道清朝的文字獄和八股文的盛行,反而使得文人墨客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個個體字本身的琢磨上了。所以,哪怕是一直揹負罵名的清朝文字獄和定式八股文,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進了對字的研究,為說文解字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康熙之前的清朝,社會矛盾主要集中在民族矛盾,因而具有反清思想的文人往往成為文字獄的主要打擊物件。雍正統治期間,排擠政敵主要是透過文字獄手段實現的。在當時文字獄通常用來排除政治異己,文字獄實際打擊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來看是擴大的。清朝文字獄使知識分子迴避思想政治,埋頭於沒有風險的學術研究工作。

    從文字角度來看,乾嘉時期,《說文解字》的研究達到了最盛,《說文》學成為了一種專門的學問,形成《說文》四大家:段玉裁、桂馥以及王筠和朱駿聲。段玉裁,師戴震,和錢大聽等人一起探究切磋學問技藝,對《說文解字》、《詩經小學》、《古文尚書撰異》、《六書音均表》等作出詳細的著述。他對古宇、古行進行探究,對古義、正義進行疏證,對形音義的關係進行闡明,《說文義證》由桂馥作,正本義,正說解。《說文釋例》由王筠著,《說文通訓定聲》由朱駿聲著。文字學復興的標誌便是清朝《說文》學的興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段燁琳我愛你這句話,誰能幫著寫一首藏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