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的武俠打戲是伴隨著電視發展史一同發展起來的,早期比較有名的邵氏武俠電影的打戲基本堪比現場武術格鬥,並伴有“嘿吼哈”等自帶音效,可惜年代久遠畫質感人,且真實有餘唯美不足,好這一口的並不算太多。但這段時候的武打戲真的是非常見功底,基本演員也都是童子功出身的專業武術家,幾分鐘的打鬥都酣暢淋漓幾乎沒有重複停頓動作,真的是拳拳到肉。可是看看現在影視劇中的武打戲,整一堆特效跟鬧著玩似的……
17
回覆列表
  • 1 # iwanxu88

    因為有真功夫的演員很少了,全靠特技,什麼飛簷走壁,點穴定身等,沒有任何真才實學。而且著名的武俠小說也很少的從古龍,金庸之後很少有吸引人的著作,一本小說反來複去的拍影劇,看得煩人。

  • 2 # 伯德小姐

    我先宣告一下,電影戲中武打戲並非是真正的實戰,而是經過電影藝術加工的武打鏡頭;而當年的武打電影的鏡頭如此精彩,除了演員本身武術功底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替身武打演員和優秀的武術指導,就是很多人俗稱的龍虎武師。自1961年香港電影邀請北派功夫師袁小田做武術指導之後,在拍攝動作武俠類電影時候我們皆可看到武術指導的身影。而隨著功夫電影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武術動作的觀賞性需求也不斷變化,因此也出現了各種風格的武術指導,最優秀的比如硬橋硬馬的劉家良、陽剛兇猛的唐佳、天馬行空的程小東、瀟灑流暢的袁和平以及大氣實用的洪金寶。

    所以當今電影中許多影視劇的打戲不如以前的說法太過於寬泛,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產生這種感覺是由影視劇的風格導致的,由於現在的打鬥偏向仙俠和魔幻,因此動作設計上除了要兼顧特效之外,在打鬥風格上同樣更偏向空靈。

    其次,很多老功夫電影是現代人在童年時期觀看,相對於現在網際網路社會,當年通訊和資訊遠沒有現在發達,觀看一部好的功夫片更容易給人帶來更多美好回憶,因此武術片的優秀也是有很多情懷方面的加成。第三,鑑於人體力學的限制,經歷了那麼多年功夫的電影武打設計,對武術設計的開發潛力也走向了瓶頸。所以,很難在武術設計上有重大的突破。

    最後,龍虎武師人才的青黃不接。許多優秀的武術指導誕生於60-80年代,如今已經2017年,他們要麼離世、要麼已經老去;而在年輕優秀的武術指導培養方面,兩岸三地皆沒有太大氣色,而且沒有出現真正獨當一面的中青代武術指導名師。如果算的話,桑林老師算一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珠寶首飾該如何過冬?